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先文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23,(12):128-131+202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肟菌·异噻胺包衣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4.1%肟菌·异噻胺FS 15~20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直播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好,24.1%肟菌·异噻胺FS 20~25mL+成膜剂2mL/kg干种子包衣处理对水稻机插秧苗恶苗病、立枯病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秧苗均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增产效果明显。[结论]防治水稻恶苗病、立枯病用24.1%肟菌·异噻胺FS 20 mL+成膜剂2 mL/kg干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的 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组合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防治稻瘟病小区试验结果显示,280 g·L-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组合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对稻瘟病防治效果最佳,叶瘟防效894%,穗颈瘟防效615%,方差分析显示,该处理穗颈瘟防效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还表明,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拌种对叶瘟具有预防效果,防效随着拌种浓度的递增而增大,但对叶瘟后期的防治效果不佳,且对穗颈瘟无防效。建议稻瘟病重发地区以280 g·L-1 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子处理剂20 mL·kg-1 拌种,并在分蘖末至拔节期、破口前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用药2次,用药量分别为150和225 g·hm-2。  相似文献   

3.
为减轻水稻病虫害后期防治压力,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植检站选择当前几种常用的水稻拌种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探索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与持效期。结果表明,使用13%噻呋酰胺?咯菌腈?噻虫嗪FS、60%吡虫啉FS混用28%异噻菌胺?肟菌酯FS、25%噻虫嗪?咯菌腈?甲霜灵FS和22%噻虫嗪?咯菌腈FS四种处理进行水稻拌种,对水稻生长安全,对恶苗病防效达80%以上。试验期间恶苗病发生较轻,防效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水稻病虫害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水稻拌种处理,研究22.4%阿马士(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和280 g/L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2.4%阿马士(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水稻纹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稻瘟病无明显作用。280 g/L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拌种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有抑制作用,对纹枯病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谈应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134-135,162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重点围绕水稻前期主要病虫害恶苗病、稻蓟马和白背飞虱进行种子处理药剂的防效比较。结果表明,咪鲜胺(99.2%)、氟唑菌苯胺(94.6%)和肟菌脂·异噻菌胺(94.0%)对恶苗病防效最好,优于甲基硫菌灵·甲霜灵·嘧菌酯(82.4%)和氰烯菌酯(79.2%);对于稻蓟马而言,噻虫胺(100%)或噻虫嗪(或含)拌种防效最好(77.3%~94.4%),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处理(54.4%~68.5%);对于白背飞虱而言,噻虫嗪(或含)制剂种子处理35 d后对白背飞虱仍具有71.1%~73.0%的防效,优于丁硫克百威·呋虫胺(64.9%)和噻虫胺(45.6%)处理。本试验结果可为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验目的验证供试药剂施用剂量在田间对水稻病害的防效;明确供试药剂持效期;探究阿马士(氟唑菌苯胺)对恶苗病、纹枯病的防效,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对恶苗病、叶瘟的防效,顶苗新(种菌唑+甲霜灵)对恶苗病的防效;与对照产品比较技术特点和优势。二、试验条件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水稻(绥粳18)。2.试验对象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1试验目的验证供试药剂施用剂量在田间对水稻病害的防效;明确供试药剂持效期;探究阿马士(氟唑菌苯胺)对恶苗病、纹枯病的防效,入田(异噻菌胺+肟菌酯)对恶苗病、叶瘟的防效,顶苗新(种菌唑+甲霜灵)对恶苗病的防效;与对照产品比较的技术特点和优势。2试验地点及条件2.1地点:富锦市二龙山镇双河村2.2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水稻(龙粳31)2.3试验对象的选择阿马士(氟唑菌苯胺)对恶苗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种子处理对水稻主要病虫害控制效果及增产效果。[结果] 280 g/L异噻菌胺·肟菌酯FS 15 mL+240 g/L氟唑菌苯胺FS 8.3 mL+60%吡虫啉FS 4 mL+成膜剂2 mL/kg种子包衣处理具有明显的壮苗效果,对水稻安全,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明显,对秧田期灰飞虱也有较好的防效;对大田水稻纹枯病、水稻叶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穗瘟病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增产效果显著。[结论]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处理可减少大田施药1~2次,降低农药使用量,为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明确不同杀菌剂的不同处理方式对直播晚稻安全性及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比较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发芽、成苗及对恶苗病防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种子发芽势均低于对照;24.1%肟菌酯·异噻菌胺800倍、4.23%甲霜·种菌唑400倍、40%丙硫·戊唑2 000倍及17%杀螟·乙蒜素300倍处理发芽率分别达到88.3%、90.3%、91.7%、91.0%,显著高于对照,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25%氰烯菌酯+25%咪鲜胺1 500倍浸种种子成苗率达93.7%,显著高于对照,17%杀螟·乙蒜素300倍浸种种子成苗率为67.5%,显著低于对照,其余处理种子成苗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5%氰烯菌酯1 500倍浸种和10%噁霉灵·精甲霜·氰烯酯175 mL·kg-1拌种处理对苗期和分蘖期水稻恶苗病的防效均较低,17%杀螟·乙蒜素300倍浸种在苗期和分蘖期对恶苗病防效分别为80.2%和80.6%,其余处理均高于86%。  相似文献   

11.
杨凌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07-1008
[目的]研究60%吡虫啉sc种衣剂拌种对水稻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方法]设4个处理,于水稻秧田期进行拌种处理。[结果表明]60%吡虫啉Sc种衣剂对秧田灰飞虱和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lkg稻种拌60%吡虫啉sc种衣剂5ml对灰飞虱揭膜后20d的防效在85.51%,对蓟马的防效在90%以上,控制期长达30d以上,且对水稻秧苗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作用。[结论]60%吡虫啉sc种衣荆是秧田期控制灰飞虱和蓟马为害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主要病虫草害,试验结果表明,多抗霉素在水稻分蘖末期和孕穗末期各喷施1次,对纹枯病防效达75.16%~94.27%,优于化学杀菌剂三唑酮;春雷霉素和灭瘟素在叶瘟病发生初期及破肚期、齐穗期各喷施1次,对叶瘟防效为50.54%~72.67%,穗瘟为76.66%~87.42%,与化学杀菌剂三环唑相当。无公害农药在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期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效优于化学杀虫剂杀虫双,皂素烟碱和苦参碱与杀虫双相当;皂素烟碱和苦参碱在稻飞虱1~2龄若虫期使用,药后3~30d防效均在70%以上,低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在水稻移栽前耕地2次,再配合施用适量的未腐熟有机质或人工除草,能控制杂草发生和提高产量。采用无公害农药和农业措施防治水稻病虫草,产量较常规化防区略有增加,稻谷中农药残留量较化防区低,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建国  朱云娜  乔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57-12859
[目的]了解生物菌肥不同浓度和使用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生物菌肥不同浓度浸种、拌种处理对芦苇杂交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菌肥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发芽,使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分别增加了3.43%~14.18%和14.70%~18.86%,同时可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增加水稻幼苗干鲜重.1∶25~1∶100各浓度生物菌肥对水稻的促进效果相差不大,生物菌肥拌种的效果最显著,且与生物菌肥浸种处理差异显著.[结论]在水稻育苗阶段使用“中合牌”生物菌肥可促进芦苇杂交稻的发芽,提高幼苗秧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是有机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几种生物制剂对有机水稻稻瘟病的防控效果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种子处理和叶面喷施后,调查田间发病情况,检测水稻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几种生物制剂浸种处理+叶片喷施对稻叶瘟病均有较好防效,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和春雷霉素对叶瘟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可达62.84%、58.11%、54.05%和81.07%、56.49%、46.11%;对穗瘟防效较差,病穗防效与穗期病指防效分别仅为63.63%、54.62%、54.05%和48.92%、34.23%、29.85%。用生物制剂处理后,水稻体内防御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且多在处理后1~7天内酶活性达最大值;与产量相关因子如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明显增加;稻谷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有小幅增加;米粒中垩白粒率和青米率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和蛋白含量略有增加。说明施用生物制剂可有效防控稻瘟病并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干粉拌种剂“好年冬”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发芽率测定、大田育秧试验、大田简比试验,研究了干粉拌种剂"好年冬"对杂交水稻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表明:正确使用"好年冬"拌种育秧,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种子发芽率没有影响,还可提高出苗率、成秧率和秧苗素质;对老鼠、鸟类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可降低秧田病毒病的发病丛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合防治稻瘟病的药剂,以空育131水稻品种为试材,选用30%富米乐(900、1 200 mL·hm^-2)和40%富士一号(1 500 mL·hm^-2)药剂进行稻瘟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富米乐(1 200 mL·hm^-2)效果最好,叶瘟防效为73.1%,穂颈瘟的防效达到75.5%,且能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产量达到9 490.5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7.9%。  相似文献   

18.
供氮水平对间作水稻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尺度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壳糯和合系-41两个品种间作种植条件下,供氮水平对黄壳糯稻瘟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供应N300(300 kg N/hm2)不仅显著增加了单作黄壳糯叶瘟和穗瘟的发生,而且其传播有明显的风向性,顺、逆风向上较为明显,垂直风向上则是随着远离中心,水稻稻瘟病发病趋势越小。相比之下,常规氮肥N180(180 kg N/ hm2)黄壳糯和合系-41间作对稻瘟病有极为显著的控制效果,其中叶瘟和穗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达15.0%~61.0%和47.0%~82.0%。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两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抗稻瘟病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属5个不同生理小种的11个广谱致病单孢菌株和广谱致病多孢菌株对两优培九进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同时在福建省10个稻瘟病鉴定圃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鉴定结果苗期人工接菌鉴定1998年表现感(S),1999年表现中感(MS),田间病圃自然诱发鉴定1998年叶瘟表现抗(R),穗颈瘟表现中抗(MR),1999年叶瘟表现为感(S),穗颈瘟表现为中感(MS),两年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S),生产上推广时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广西野生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为水稻抗瘟育种和挖掘抗瘟基因提供抗源材料.[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在苗期和孕穗期对广西野生稻进行稻瘟病混合菌株(ZA1、ZB1、ZB15和ZC15)接种,调查不同野生稻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级别,统计抗感材料,并依据抗病材料地理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188份、抗穗颈瘟材料9份,占比分别为11.85%和0.58%;从药用野生稻中鉴定出抗叶瘟材料73份、抗穗颈瘟材料5份,占比分别为36.68%和2.54%;从普通野生野和药用野生稻中分别鉴定出兼抗叶瘟和穗颈瘟的材料9和4份,占比分别为0.58%和2.03%.贵港和梧州等地是广西野生稻抗稻瘟病材料最多的地区.[结论]广西野生稻抗叶瘟资源较丰富,但抗穗颈瘟或兼抗叶瘟、穗颈瘟的资源较匮乏,需进一步挖掘抗穗颈瘟及兼抗叶瘟和穗颈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