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湿热环境对自由采食情况下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取117头平均体重为(30.26±2.19)kg的健康生长猪,随机平均分到9个测定站,每个测定站采用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和自动温湿度记录仪分别对采食行为和舍内温湿度进行记录。结果表明:生长育肥猪采食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06:00—09:00和15:00—19:00 2个时间段内的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显著高于21:00—04:00(P0.05),其采食行为的52%以上都发生在这2个时段;温度、相对湿度及其互作能极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单位体重采食量、采食时间(P0.01),温湿指数的增加能显著降低单位体重采食量(P0.05)。综上,湿热环境对生长育肥猪的采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其采食行为呈现昼夜节律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90、110、130 kg)的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CFBP-3)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川藏黑猪和DLY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在同品种不同体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猪种间,除110 kg体重GHRH、IGFBP-3含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川藏黑猪的GH、GHRH和IGFBP-3含量均显著低于DLY猪(P0.05),而IGF-1水平在90、130 kg体重差异不显著,在110 kg体重极显著低于DLY猪(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猪血清中GH、GHRH、IGF-1和IGFBP-3含量均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除IGFBP-3外,其余3种细胞因子均与肌纤维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显示,这4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生长和肌内脂肪沉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台湾杜洛克猪在育肥阶段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关系,选取体重(41.3±9.1)kg健康的生长猪134头,采用奥斯本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采集猪采食数据和体重数据,通过统计猪群采食行为24 h的变化规律,对猪群采食行为和生产性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猪群在1 d中存在2个采食高峰,分别是07:00—10:00和16:00—20:00;猪日增重与日均采食量显著正相关,与日均采食次数、日均采食时长无显著相关;料重比与日增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日均采食量、日均采食次数和日均采食时长都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煜  李再山  孙海清 《猪业科学》2021,38(5):100-102
试验旨在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动测定设备在生长育肥猪养殖中获得的采食与体重数据,以广西某猪场三元杂肉猪为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8-11月该场生产性能自动测定系统的记录数据,深入探讨育肥猪的采食行为及生长发育规律,为科学高效养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生长育肥猪自由采食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特征,上午(7:00-11:00)和下午(15:00-19:00)为全天中两个采食高峰时期,并且下午采食欲望最频繁,采食时长最长,采食量最高;②采食欲望次数,采食量,采食时长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③体重水平影响猪只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长,采食速度以及单次采食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青年公猪的采食习性,试验采用全自动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将102头试验公猪(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随机分配到8个测定站中,每个测定站12~15头猪,自由采食及饮水,每天定时采集测定系统的前24 h的记录数据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0~90 kg以及91~120 kg生长阶段,不同品种公猪日均采食量、日均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91~120 kg阶段的日均采食量较30~90 kg阶段明显提高;在30~90 kg阶段,杜洛克猪每次采食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大约克夏猪的日均采食次数显著高于杜洛克猪、长白猪(P0.05);在91~120 kg阶段,杜洛克猪每次采食所需时间、日均采食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P0.05)。3个品种公猪在白天(06:00—18:00)对饲喂器的利用率较高,在50%以上,而在晚上(18:00—翌日06:00)较低。说明品种对采食量、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个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了其与肌纤维面积(CSA)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90、110和130 kg体重梯度川藏黑猪配套系和DLY猪血清中GH含量分别为14.25、14.61、14.11及17.86、16.98、16.77 μg/L,GHRH含量分别为22.88、23.98、24.33及27.72、27.47、28.39 μg /L,除DLY猪90和130 kg血清中GH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品种内不同体重梯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不同猪种间,除110 kg梯度GHRH水平差异不显著(P >0.05)外,其余川藏黑猪配套系均显著低于DLY猪(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H、GHRH水平与CSA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IM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果表明GH和GHRH可能通过血液对猪肌纤维的生长和肌内脂肪的沉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7.
大约克生长猪采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并总结其采食规律。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猪60头,采用美国奥斯本(Osbern)工业公司生产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 kg体重大约克生长猪,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 kg;日采食量(kg)和体重(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00052x3+0.0054x2-0.1177x+0.7189,R2=0.96;平均日增重为0.68 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8.
罗凤珍  朱良 《猪业科学》2010,27(8):96-97
本文对大白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总结了其采食规律,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猪的行为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白母猪60头,采用美国Osborne公司FIRE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 kg体重大白生长母猪,其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 48 kg;平均日增重为0.68 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国内、外两类猪种肌肉生长发育及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以我国特有的藏猪和国外杜洛克猪作为研究对象,测定6月龄藏猪、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CSA),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含量。结果显示,杜洛克猪CSA极显著大于藏猪(P0.01),其血清中GH、GHRH含量显著高于藏猪(P0.05),说明GH、GHRH对猪背最长肌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酸化剂对山猪保育猪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重15 kg左右的健康地方猪山猪1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全程饮用自来水,试验组每隔1 d自由饮用0.2%酸化剂预调水,试验期30 d,以期探讨酸化剂对山猪保育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酸化剂组保育猪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料重比显著降低,两组间的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酸化剂组保育猪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差异;酸化剂组保育猪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饮水添加酸化剂可提高山猪保育猪的生长性能,对改善山猪保育猪的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9,(2)
为探讨圩猪生长肥育期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利用菩提果9ZC型种猪智能饲喂计料系统对30~90 kg圩猪阉公猪和阉母猪各10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圩猪阉公猪自27.44 kg至94.58 kg阶段的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分别为366.9 g、4.24、1.556 kg、76.90 min、21.01 g/min、5.77次,阉母猪自21.19 kg至91.10 kg阶段分别为349.3 g、4.36、1.522 kg、79.18 min、19.88 g/min、5.93次,阉公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采食速度略高于阉母猪(P0.05),料重比、日采食时间、采食次数略低于阉母猪(P0.05);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加,而日采食时间随着体重增长而降低;圩猪的采食行为多发生在白昼,阉公猪、阉母猪平均白昼采食量分别占日采食量的73.52%和73.26%,平均白昼采食时间分别占日采食时间的73.81%和74.79%,阉公猪、阉母猪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选用45头60kg左右苏山猪,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5头,分别采用8.35%,9.10%,11.39%粗纤维水平日粮进行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屠宰。结果表明:(1)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生长速度。B组平均日增重高于A组、C组,B组与A组间差异显著(P0.05)。(2)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血液生化指标。B组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C组尿素氮显著高于A组(P0.05)。(3)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屠宰性能。粗纤维水平升高,脂率呈下降趋势;B组、C组肉脂比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A组、C组(P0.05);C组的大肠重量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心脏重量A组最高,B组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肺重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适量提高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提高苏山猪生长速度,降低育肥后期苏山猪的脂率,提高肉脂比;同时可影响育肥后期苏山猪小肠、大肠、心脏和肺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讨放牧对苏山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苏山猪最佳放牧体重。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60、70和80 kg阶段的育肥期苏山猪各40头,每个体重阶段放牧组和对照组各20头,60 kg阶段放牧75 d, 70 kg阶段放牧45 d, 80 kg阶段放牧21 d,对照组不放牧。检测放牧期苏山猪平均日增重、腹泻率、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60 kg阶段,放牧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泻率、寄生虫感染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 kg阶段,放牧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腹泻率和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末达到显著水平(P0.05);70 kg阶段,放牧组的平均日增重、腹泻率、寄生虫感染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综上所述,随着苏山猪放牧体重的增加,放牧对苏山猪平均日增重、腹泻率、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以及死亡率的影响逐渐变小,80 kg体重放牧更有利于苏山猪育肥。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6)
为研究新丹系长白猪与大白猪在肥育阶段的采食习性和生长性能,以及料重比和生长速度的关系,试验选用体重(39.5±2.65)kg的长白猪90头和体重为(39.7±2.61)kg的大白猪135头,采用润农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采集猪只体重为40~100 kg阶段的采食性状。结果表明,新丹系种猪采食习性的高峰期分布在6:00~9:00和15:00~18:00两个时间段,长白猪的采食时长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在生长肥育阶段,随着猪只体重的增加,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采食时长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测定期间长白猪和大白猪料重比与日增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长白猪料重比与3点平均背膘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猪排泄性状与生长、采食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遗传育种减少粪污排放,本研究利用117头体重约70 kg的生长育肥猪(大白、长白及杜洛克)在代谢笼中进行饲养试验10 d,得到采食量、排粪量、日增重等11个变量,划分为采食、排泄和生长3组性状,利用SAS对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食和排泄性状间、生长和代谢性状间的第1、第2典型相关性状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采食和生长性状间的第1典型相关性状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3、0.5376;0.6093、0.4171;0.6804,采食量、饮水量、日增重、体重、排粪量、排尿量和氮产污系数及磷产污系数在典型相关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试验共使用6栏53头30日龄左右的杜洛克、长白或大白断奶仔猪,其中两栏体重较轻(6 kg多),使用容积相对较小的圆型料槽,另外4栏体重超过10 kg,使用容积较大的矩形料槽。试验日粮为商业性断奶仔猪过渡料,一种添加了香味剂(味美佳),另外一种没有添加香味剂。每栏中有两个料槽分别放置于局限型位置或开敞型位置,并且在两个位置间逐日交替轮换两种饲料。试验持续期为6 d。按照重复测定试验设计,利用SAS的相关程序对仔猪的采食量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香味剂的日粮相比,仔猪断奶后短期内采食添加香味剂的日粮没有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从数量上看,体重较小的仔猪采食香味剂日粮略多。仔猪采食对位置有明显的偏好,不管什么饲料,同栏仔猪在开敞位置消耗饲料的数量极显著高于在局限位置消耗饲料的数量(P0.01)。本研究不仅验证了日粮中添加香味剂及采食位置对仔猪采食量的影响,还为进行此类试验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良  罗凤珍  田增 《湖南饲料》2010,(3):27-28,45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总结了其采食规律,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猪的行为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母猪60头,采用美国Osbem奥斯本工业公司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kg体重大约克生长母猪,其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kg;平均日增重为(1.68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采食量、胎次和性别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89头鲁育大约克和82头鲁育杜洛克饲养于种猪生产性能自动测定系统,实时测定试验猪的采食信息和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采食量正向调控猪的生长性能,极显著影响鲁育杜洛克和大约克猪的日增重、试验天数,显著影响鲁育杜洛克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鲁育大约克的料重比。鲁育杜洛克和大约克公猪的日增重显著高于相应品种的母猪,料重比、总采食量显著低于相应的母猪。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全自动饲料消耗测定系统记录了111只北京鸭21~42日龄的采食时间、采食次数及采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采食规律。结果表明:鸭群进入不同位置测定站的次数有显著差异。肉鸭基本全天采食,在4∶00以后采食次数开始增加,至6∶00~8∶00达到全天采食高峰,16∶00~18∶00达到全天第二个采食高峰,18∶00~20∶00是全天采食次数最少的时段。剩余采食量呈正态分布,表明在现有群体中改良饲料转化效率有很大空间。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呈中度相关(R=0.52)。研究发现采食量是影响剩余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6,(5)
为研究大河乌猪采食特性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选择云南富源县大河种猪场饲养的日龄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50头大河乌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每头均打上电子识别耳标,进入测定舍测定,试验猪100 kg体重结束试验。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显示:1)30~50 kg与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总耗料量、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显著(P0.05)。2)双变量分析表明,30~5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0;r=0.932);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8;r=0.861);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845)。50~100 kg体重阶段大河乌猪的日采食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81;r=0.990);总耗料量与日增重、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78;r=0.984);日增重与料重比呈强度相关(r=0.969)。3)30~50 kg和50~100 kg体重阶段日采食量、总耗料量、日增重与料重比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