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稗草是安徽省稻田主要的恶性杂草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多地区稗草对市面上常用除稗剂均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为初步探明安徽省稻田稗草的抗性分布及机制,采集安徽省主要稻区稗草种群样本51份,通过室内生测法,施用二氯喹啉酸、双草醚、唑酰草胺和五氟磺草胺4种常用除稗剂,对稗草种群抗药性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安徽省主要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宁夏地区稻田稗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氰氟草酯的抗药性水平以及对其他除草剂可能存在的交互抗性与多抗性情况,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了采自宁夏稻田的36个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药性, 并使用单剂量法测定了各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噁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和敌稗的交互抗性及多抗性。结果表明, 以氰氟草酯GR50数值最小的生物型为敏感生物型计算抗性指数(RI), 仅有1个稗草种群在推荐剂量下被完全杀死, RI≤ 3.0; 11个稗草种群的RI范围为3.3~9.4, 表现出低水平抗性, 发生频率为30.56%; 19个种群的RI范围为10.3~58.3, 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 发生频率为52.78%; 5个稗草种群的RI>100, 表现出高水平抗性, 占比13.89%, 其中采自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的稗草种群抗性水平最高。交互抗性和多抗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氰氟草酯对稗草鲜重抑制率低于90%的种群中, 58%的稗草种群对噁唑酰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 对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二氯喹啉酸和敌稗产生多抗性的种群所占百分率分别为94%、100%、100%和18%。研究发现宁夏地区水稻田多数稗草种群对氰氟草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并对其他常用稻田除草剂产生了交互抗性与多抗性, 其中银北地区稗草种群抗药性水平最高, 部分地区稗草抗性已达到高抗水平, 宁夏水稻田亟须抗性稗草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东北地区不同稻田区稻稗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和■唑酰草胺的抗性情况,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东北地区32个稻稗种群对3种除草剂的多抗性情况及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在32个稻稗种群中,3个种群(HLJ4、LN1、LN24)对3种除草剂产生了多抗性,其中HLJ4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高水平的抗药性,LN1和LN24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极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65.85、145.21和269.60;HLJ4和LN1种群对■唑酰草胺产生了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10.64和23.59,LN24对■唑酰草胺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为9.86。HLJ4、LN24、LN1分别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低、中、高水平的抗药性,抗性指数分别为4.80、8.66、25.67。  相似文献   

4.
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稗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杂草之一,对世界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危害较大。二氯喹啉酸作为一种优良的除稗剂,在世界各地水稻田中已广泛应用20多年。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部分地区稗草因选择压力和遗传因素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药性,且情况日益严重。文章综述了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药性的现状,讨论了二氯喹啉酸的作用机制和选择机制,对其抗性机理作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如何减少和延缓抗性产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琼脂法测定了长江中下游稻区43个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水平。2003年采自浙江绍兴的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最为敏感,其EC50为0.326 8 mg/L,以其为敏感稗草。2003年采自浙江陶堰和浙江塘下的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处于极高抗水平,抗性比分别达到718.48和695.84。采自湖南安乡(2004年)和浙江杭州(2003年)的稗草也产生了高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62.21倍和41.22倍。采自浙江皋埠(2003年)的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还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其抗性比为6.41。而其余37个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EC50为0.495 3~1.315 mg/L,抗性比为1.52~4.02,表明这些地方稗草尚处于对二氯喹啉酸敏感或敏感性正在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6.
廖庆生 《植物保护》2000,26(5):17-19
用广东 9县 (市 )稗草种群对丁草胺、禾草丹抗药性测定 ,结果表明 :广东稗草对丁草胺表现有明显抗药性 ,以LC50为标准 ,最高抗性系数达9.48;广州、博罗两地区的稗草对禾草丹产生抗药性 ,其抗性系数分别为1.74、2.50。  相似文献   

7.
稻田稗草对噁唑酰草胺的抗药性水平和ACCase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稻田稗草Echinochloa phyllopogon(Stapf.)Koss.对噁唑酰草胺的抗药性水平,在对采自辽宁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共20个水稻产区的稗草种群按田间推荐剂量筛选后,测定了疑似抗药性稗草种群BN-1、BN-16、BN-17和疑似敏感性稗草种群BN-20的整株抗药水平,并离体测定了不同种群体内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enzyme A carboxylase,ACCase)对噁唑酰草胺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田间推荐剂量下,种群BN-1、BN-16、BN-17和BN-20相对鲜重分别为92.6%、86.6%、64.9%和1.1%。相比种群BN-20,种群BN-1、BN-16和BN-17对噁唑酰草胺敏感性较低,抗性指数分别为33.83、30.07和14.87;ACCase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种群BN-1、BN-16和BN-17的抗性指数分别为33.71、27.16和15.23。结果表明稗草种群BN-1、BN-16和BN-17均对噁唑酰草胺产生了抗药性,抗性程度依次为BN-1BN-16BN-17,而其体内ACCase敏感性降低可能是其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长素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在我国使用了20多年,目前,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性,抗二氯喹啉酸稗草逐渐成为我国南北稻区的防除难题。稗草抗二氯喹啉酸机理比较复杂,从稗草感知二氯喹啉酸到产生氰化物的过程是通过生长素信号通路到乙烯信号通路传导的,期间发生了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相关酶的从头合成。最新研究认为,稗草主要通过提高氰化物解毒酶——氰丙氨酸合成酶(β-CAS)的活性和控制有毒氰化物的产量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了二氯喹啉酸的除草机理与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这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整株测定法,测定湖南省主要稻区29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结果表明,湖南省隆回县的生物型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最敏感,其EC50为76.388 3 g a.i./hm2,为敏感生物型。湖南省益阳芷湖口镇和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直播田)的生物型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EC50分别为1 567.164 g a.i./hm2和2 477.542 g a.i./hm2,抗药性指数分别达20.52和32.43,表明这两种生物型稗草的抗药性处于高水平抗性。其中10个生物型稗草的EC50为155.931 8~375.114 g a.i./hm2,抗药性指数为2.02~4.91,表明这些生物型稗草已产生抗性。而其余16个生物型稗草的EC50为84.020 3~151.596 g a.i./hm2,抗药性指数为1.10~1.98,表明这些地方稗草的敏感性正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湖南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部分稻区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监测。琼脂法测定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明显的抗性,2001年安乡稗草生物型IC50结果显示,其最高相对抗性倍数高达63.80;常德市郊、汉寿县、长沙县高桥镇和春华镇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正在形成,IC50相对抗性倍数比值为2.15-2.78;而其他地区稗草生物型尚未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抗性。茎叶喷雾法测定表明,在室内即便是使用高浓度400 mg/L二氯喹啉酸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安乡稗草生物型;田间使用浓度为6倍于田间推荐用量(1 350 g/hm2)的二氯喹啉酸不能有效防治安乡稗草生物型,而用田间推荐量(225 g/hm2)的二氯喹啉酸可有效的防治敏感性稗草生物型。以上结果表明湖南安乡稗草生物型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极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室内贴牌水培法及整株法,快速鉴定并验证了2013年采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田的50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贴牌水培法所用的二氯喹啉酸甄别剂量为80mg/L;稗草死亡率越低,其抗性倍数(resistance factor,RF)越高,其中死亡率为0时,整株法测定的RF值高达896.07~1 209.38;贴牌水培法测定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ED50远低于整株法,但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趋势高度吻合。笔者认为以贴牌水培法测定的死亡率小于40%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风险较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钵法测定了江西省8个地区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恒湖农场的抗药性最高,2012-2013年的抗性指数在11~13之间,处于中等水平抗药性阶段;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和朱港农场的抗性指数在6~9之间,处于低水平抗药性阶段;南昌市进贤县温圳镇、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和宜春市奉新县赤岸镇的抗性指数在3~4之间,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而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抗性指数均低于3,仍处于敏感阶段。总体而言,江西省8个地区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指数均低于2,仍处于敏感阶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琼脂法对2000年和2001年采收的29个稗草生态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广东花都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最为敏感,其抑制中浓度IC50是0.148 0 mg/L;湖南安乡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极为明显,2000年和2001年样本IC50值分别是7.458和13.80 mg/L,其相对抗性比分别为50.4和93.2;2000年采收的湖南常德稗草也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高抗,其相对抗性比值是4.47,黄梅、汉寿、常德(b)、高桥4地稗草也表现出抗性,其相对抗性比值分别为2.37、3.12、2.44和2.20;其他22个稗草生态型对二氯喹啉酸仍未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三种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辽宁省沈阳、东港两市稻田的长芒野稗、水田稗、无芒野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产生抗性后,很难用二氯喹啉酸进行有效地防除。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上海地区稻田无芒稗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室内萌发试验测定丁草胺对不同采集地点稗草的抗性指数。结果表明,丁草胺对上海地区稻田无芒稗的EC50值在0.10~0.65μg/m L之间,抗性指数在1.47~9.49之间,其中抗性指数3~5之间样本数占总体样本的66.67%,抗性指数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东部、西部和南部各郊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宁夏稻区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宁夏地区6个稗的原变种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测定了每个种群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ALS)序列和ALS酶离体活性,以及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对稗草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敏感种群相比,5个疑似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10.18倍~32.71倍),其中抗性种群N14,N22,N27和N51的ALS 574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N53的197位脯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敏感种群N43没有发现突变位点,五氟磺草胺对抗性种群ALS酶的IC50均明显高于敏感种群,马拉硫磷对五氟磺草胺有增效作用,可提高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综上所述,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基因ALS突变,同时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也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代谢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和秀洲区稻田主要禾本科杂草种群分布、发生和危害情况,对2地主要禾本科杂草进行了调查。采集2地稻田不同种群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了稗草的4个种群对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唑酰草胺的敏感性以及千金子的4个种群对氰氟草酯、■唑酰草胺的敏感性,明确其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凤桥、古塘稗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指数分别达到60.0倍、10.7倍,属于高抗种群,其余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指数均小于5倍,属于敏感种群。商务区、凤桥千金子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指数分别达到9.4倍、6.9倍,对■唑酰草胺的抗性指数达到6.3倍、7.8倍,属于中抗种群,其余种群的抗性指数均小于5倍,属于敏感种群。将不同种群杂草采用不同药剂进行抗性鉴定,对其化学防除提供有效借鉴,以达到科学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播种面积,上海10.87万hm2、安徽253.33万hm2、浙江95.43万hm2、江苏220万hm2。稻谷单产,上海7 890 kg/hm2,安徽6 150 kg/hm2、浙江6 675 kg/hm2、江苏7 905 kg/hm2。水稻栽培方式主要为直播(手工撒播和机械直播)、移栽(手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和抛秧,其中直播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上海84%、安徽13%、浙江37%、江苏33%。稻田主要杂草种群,上海有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假稻、水苋菜等;安徽有千金子、稗草、鸭舌草、雨久花、异型莎草、扁秆藨草、节节菜,少量双穗雀稗、零星发生的有水竹叶、空心莲子草等;浙江海盐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水蓼、假稻、双穗雀稗、水竹叶等,浙江温州有稗草、鸭舌草、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和李氏禾等;江苏有稗草、稻稗、千金子、杂草稻、鸭舌草、陌上菜、水莎草、扁秆藨草等。杂草防控技术,秧田主要使用丙草胺(含安全剂)、优克稗.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防除以稗草为主的一年生杂草。直播稻田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策略,主要使用除草剂复配剂或现混现用。使用千金(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使用稻杰(五氟磺草胺)防除对二氯喹啉酸已经产生抗性的稗草生物型。目前,存在和必须重视的问题是局部地区杂草稻严重发生、出现除草剂残留对作物的药害、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生物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稻稗对噁唑酰草胺的非靶标抗药性和对氰氟草酯的交互抗药性水平,通过剂量反应试验测定辽宁新民(R_1)、黑龙江虎林(R_2)和黑龙江哈尔滨(R_3)3个稻稗种群对噁唑酰草胺的非靶标抗药性和对氰氟草酯的交互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R_1、R_2、R_3在喷施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杀草强后对噁唑酰草胺的抗性指数比分别为1.14、1.71、2.38,表明R_1对噁唑酰草胺的抗药性与非靶标P450的活性无关,R_2和R_3对噁唑酰草胺的抗药性可能是靶标与非靶标的共同作用。3个稻稗种群对氰氟草酯的抗性指数分别为25.73、12.79、10.29,表明3个稻稗种群都对氰氟草酯产生了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五氟磺草胺是一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探明稻田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中国7省70地稻区的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结果表明:所监测的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水平抗性种群达50.0%,中水平抗性种群达47.1%,低水平抗性种群为2.9%,无敏感种群。在湖北、安徽、宁夏和黑龙江4省中,高水平抗性种群均达60%以上;其他3省的高水平抗性种群也在25%以上。湖南、江西和江苏3省中等水平抗性种群均在60%以上,其他4个省份在20.0%~40.0%之间。湖北省和黑龙江省低水平抗性种群分别为10.0%和12.5%,其他5个省份均无低水平抗性种群。本研究揭示了中国主要稻区稗草田间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可为合理应用五氟磺草胺防控稻田稗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