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农业用水效率的评价直接影响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基于区域农业用水的特征和内涵,从用水状况、节水技术、人力资本和用水效益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建立科学高效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模型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包括节水技术投入在内的农业用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结合模糊物元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欧氏贴近度,得到各年份农业用水效率的综合评价以及优劣次序。对江苏省历年农业用水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法能更加客观地确定权重,其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合理性。研究结果及相关建议有助于江苏省由"用水大户"向"节水大户"转型。  相似文献   

4.
农业灌区是农业最主要的用水大户,其节水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节水目标的实现。选择河北省石津灌区为研究区域,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云模型和可变模糊聚类迭代模型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效地克服了隶属度确定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同时权重确定也更加合理。利用该方法评估了灌区2002-2011年的节水水平。评估结果表明,灌区节水水平逐年提高,由耗水型转变为过渡型,但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整体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大型灌区节水评价以及灌区的节水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评价农业用水效率,从用水情况、节水情况、种植结构和用水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用水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划分出的考核等级与标准,构建了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模型。本模型利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运用X条件云发生器确定各指标隶属度,最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获得综合评价等级。选取安徽省2010-2017年评价指标数据进行评价,得到安徽省2010-2013年农业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低于中等水平,2014年超过中等水平,并在2017年达到峰值。综合评价等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重要。根据黄河流域2010年供用水资料构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以模型计算的投影值作为衡量流域各省(区)用水效率水平的依据,并分析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用水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山西用水效率最高,宁夏用水效率最低;人均综合用水量、农田灌溉每公顷平均用水量、农业用水比例、万元GDP用水量等为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可为用水效率管理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崔永正  刘涛 《节水灌溉》2021,(1):100-103
评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在全国视角下测度分析2008-2018年黄河流域9省的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流域各省的农业节水潜力.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较低,与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黄河流域农业用水规模效率接近最...  相似文献   

8.
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效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内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灌溉用水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为此,基于示范区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应用后,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成果,计算灌溉用水生产效率和灌溉用水技术效率,构成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考察指标,进而构建包括农业用水水平、节水技术普及程度、效果评估3方面的农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衡量农业节水水平和节水潜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区域产业节水的综合效应分解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用水效率变化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产业节水具有层次性和时段尺度性特点。通过对浙江省近10年来的产业节水效应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时段尺度上,产业用水效率变化产生的节水效应高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交互节水效应的时段性表现更为明显。在三次产业层面上,第三产业节水效应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及第一产业结构比重的降低成为节水效应的主导方面。在各产业内部节水效应上,第一产业的农业部门和第二产业的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产业用水效率的提高成为浙江省近10年来节水的最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邯郸市节水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工业节水、计划用水与供水有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回用率在城市节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权重分别为0.120、0.154、0.134、0.134;工业节水、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不尽如人意,节水水平综合评价为良等水平.未确知测度模型对评价空间实现有序分割,提高了分辨率,评价效果可靠,是一种实用模型,为城市节水水平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价——以天津市里自沽灌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影响灌区用水综合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8年,里自沽大型灌区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3.299、3.423、3.624、3.679、3.687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用水效率状况处于较好阶段.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对于灌区用水系数的影响较显著.必须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以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威海市节水农业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结合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威海市为例对其进行了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构建了节水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优化了评价理论和方法。结果表明:威海市节水农业发展良好,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科学合理。该研究为沿海缺水区节水农业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对正确实施节水农业工程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through better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al sustainability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vere water shortag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s in deficit irrigation research, a recurrence control model for region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iming at overall maximum efficiency, is presented, with decomposition-harmonization principles of large systems. The model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 (layers). The first level involves dynamic programming (DP) for optimization of crop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e second level deals with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mong various crops. The last level concerns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sub-regions. As a test,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combined optimal allocation of multiple water resources (surface, ground and in-take from the Weihe river) of Yangling, a semi-arid reg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Exemplary computation showed that not only are the results rational, but the method can also effectively overcome possible “dimensional obstacles” in dynamic programming of multiple dimensions. Furthermore, each sub-model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y using various optimization methods. The model re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improv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implementing water-saving irrigation,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in the region studied. The model can be extended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for better 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在区域评价方面的差异、相关关系和适用性,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得到不同定义下的农田总供水分利用效率(WUEg)、广义水分利用效率(WUEu)、作物水分生产率(WP)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及真实灌溉水利用效率(WUEti)5个常用评价指标,分析得出:1 WUEu与WUEg站点间、年际间及区域水平评价结果均一致,推荐使用WUEg;2WUEi不能表征真实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但黄淮海区域水平WUEi表征结果实则接近总水分利用效率;3WUEti站点和区域水平均难以计算不方便使用;4站点水平各指标相关关系不同,但区域水平各指标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站点和区域水平不同指标评价结果均有差异;站点水平WP评价结果最稳定,区域水平WUEg评价结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15.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下水涵养的作用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大兴区为研究区,利用经校验的水平衡模型,通过调整灌溉满足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探讨了不同农业节水措施对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和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的作用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水文年型下,降低灌溉满足率及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都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且降低灌溉满足率对减少地下净开采量的作用更为显著,有利于区域地下水涵养。在参数取值范围内,地下水净开采量对灌溉满足率的敏感性较大,而地下水补给量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敏感性较高。与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相比,对资源性缺水区域,采用先进节水技术,适度降低区域灌溉满足率,对促进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及加大地下水涵养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金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总体评价和地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金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根据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结合现有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金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评价标准,并采用专家法对各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利用2006年金华市和其所属9个县(市)的有关统计数据,计算出金华市及各县(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最后,结合金华市实际,给出了提高金华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开发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论证,提出研究目标、技术决策和规划原则,采用水利、农业相结合的节水技术体系,运用汇水、输水、调水、配水相结合的方式,联合调用地表、地下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为中低产贫水区大面积推广综合节水灌溉提供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分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节水灌溉主要影响因素及效能表现形式,依据科学性、简性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等原则,在对综合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法、层次分析和隶属度等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非量纲化处理与检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现有规划、规范及发展现状对所选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开展节水灌溉综合效应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取总硬度、总锰、总铁、硝酸根、亚硝酸根、硫酸根及氟化物作为水质影响因子,基于TOPSIS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水质影响因子的权重,并引入"垂面距离"及Kullback-Leibler距离替代传统的欧式距离,对吉林市平原区的8组水质资料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Nemerow法及模糊数学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说明此方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合理可行;基于Kullback-Leibler距离的TOPSIS方法评价的水质等级普遍偏低,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