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自然条件下,对5种胡枝子属植物光合作用日进程和光响应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5种胡枝子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有光合"午休"现象。牛枝子、达乌里胡枝子、阴山胡枝子、截叶胡枝子和尖叶胡枝子日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3.75μmol CO2.m-2.s-1、3.55μmol CO2.m-2.s-1、3.37μmolCO2.m-2.s-1、4.45μmol CO2.m-2.s-1、3.78μmol CO2.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38.23μmol.m-2.s-1、43.24μmol.m-2.s-1、13.75μmol.m-2.s-1、36.11μmol.m-2.s-1和45.46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为:1225μmol.m-2.s-1、1262.6μmol.m-2.s-1、1287.5μmol.m-2.s-1、1462.5μmol.m-2.s-1和1312.5μmol.m-2.s-1显示了阳生植物特性。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34、0.037、0.32、0.036和0.033,可看出5种胡枝子叶片光能转化效率低,其对光的响应敏感性较差。因此,这5种胡枝子对光环境适应能力强,适合在较大范围栽植。  相似文献   

2.
印丽萍  邓晟  康林  叶军  易建平 《植物检疫》2004,18(5):262-265
根据高粱属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通用引物S9/S3,分别扩增了假高粱及其几个近似种的ITS区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扩增的序列长度为559~564bp.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S. halepense、 S. silk、 S. vulgare×S. sudanense、 S. vulgare、高粱S. bicolor等属于同一聚类组,亲缘关系比较近,同源性为97.9%~100%.S. nitidum和S. versicolor属于另一个聚类组,亲缘关系比较近,同源性为97.7%.S. halepense和S. nitidum、S. versicolor ITS区序列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仅为90.3%.序列分析结果支持S. nitidum属于Parasorghum区组.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的分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鉴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之前普遍认可的观点为该属仅含有1个种,即密执安棒形杆菌C. michiganensis,种下又分为5个亚种,分别为密执安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michiganensis、诡橘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insidiosus、尼布拉斯加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环腐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花叶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tessellarius。最近几年又有4个新亚种陆续被报道,分别为菜豆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phaseoli、辣椒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psici、加利福尼亚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aliforniensis和智利亚种C. michiganensis subsp. chilensis。随着全基因组分析和多基因分析技术在细菌分类上的应用,之前被广泛认可的4个亚种(诡橘亚种、尼布拉斯加亚种、环腐亚种和花叶亚种)及新亚种辣椒亚种也曾被建议定义为种,即C. insidiosus、C. nebraskensis、C. sepedonicus、C. tessellarius和C. capsici。为便于研究人员了解该属最新的分类研究现状,本文对植物病原棒形杆菌属的分类历史及最新分类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期望为该属病原菌的风险评估、检测鉴定等研究提供分类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历年采自新疆各地区的350号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植物标本,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经典分类学方法,对新疆木灵藓属植物进行了整理、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新疆有木灵藓属植物5亚属、17种,包括裸孔亚属subg. Gymnoporus (6种) 、直叶亚属subg. Orthophyllum (1种)、疣叶亚属subg. Pulchella (5种)、圆孔亚属subg. Phaneroporum (1种)、木灵藓亚属subg. Orthotrichum (4种),其中高山木灵藓Orthotrichum alpestre Hornsch. ex B.S.G为中国新记录种;中国木灵藓O. hookeri Wils. ex Mitt.、东亚木灵藓O. ibukiense Toy.、短丛木灵藓O. pumilum Sw. 和卷叶木灵藓O. revolutum C. Muell. 为新疆新记录种。通过对新疆新记录种的生境、识别特征、采集地点、地理分布、海拔等信息的整理分析,绘制了4个种的线条图,并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不同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主要桉树种植区内种植面积大或具有推广潜力的12个优良桉树品系,在广东肇庆、阳江和湛江3个样地进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结果表明M1(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雷9(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高抗品系,DH3229(E.urophylla×E.grandis)、DH3228(E.urophylla×E.grandis)、DH3226(E.urophylla×E.grandis)、LH1(E.urophylla×E.tereticornis)、金光21(E.jinguang No.21)、广3(E.wetarensis×E.marginata)和广林9(E.grandis×E.urophylla)等7个品系为抗虫品系,邓恩桉(E.dunnii)和雷11(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感虫品系,Eg5(E.grandis)为高感品系。不同品系的感染虫瘿数量差异显著,Eg5的丛枝状等级较其它品系高,其它11个品系间的丛枝状等级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致病链霉菌种类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Streptomyces spp.)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自2013年从云南省13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疮痂病病样,共分离到200株链霉菌,通过温室盆栽致病性试验筛选出67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致病性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引起云南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10种链霉菌,分别为S. caviscabiesS. anulatusS. scabiesS. turgidiscabiesS. acidiscabiesS. europaeiscabieiS. luridiscabieiS. enissocaesilisS. griseusS. aureofaciens。其中S. enissocaesilisS. anulatus为优势种群,S. caviscabiesS. anulatusS. luridiscabiei为国内首次报道的病原菌。因此,认为云南省马铃薯疮痂病菌种类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7.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要求,总结农药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刚才,浙江、山东、黑龙江、上海、陕两的发言,讲得很好、很实在,听了很受启发,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种群组成和致病力分化情况,2007—2014年对河南省15个市84个田块的327个小麦赤霉病菌进行种群鉴定、毒素化学型分析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Fusarium graminearum s. str.和F. asiaticum是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群(97%),F. pseudograminearum(2.1%)、F. culmorum(0.3%)、F. equiseti(0.3%)、F. verticillioids(0.3%)为次要种群;对于禾谷镰刀菌复合群来说,豫北地区分布只有F. graminearum s. str.,豫中地区F. graminearum s. str.和F. asiaticum都存在,以F. graminearum s. str.为主,豫南地区F. graminearum s. str.和F. asiaticum都存在,以F. asiaticum为主;291个F. graminearum s. str.都为15ADON类型,26个F. asiaticum菌株中22个为3ADON,1个为15ADON,3个为NIV类型;F. graminearum s. str.(15ADON)也存在致病力分化,强、中、弱致病力的菌株在河南省的比例约为2:2:1。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分析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震荡提取,盐析后取乙腈相浓缩,PSA和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吡虫啉在3种蔬菜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 2%~99. 7%、92. 9%~108. 3%和80. 3%~100. 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5%~6. 0%、0. 6%~3. 1%和1. 9%~2. 8%,定量限均为0. 02mg/kg。在黑龙江省、江苏省和湖南省进行田间试验,按照20%吡虫啉可溶液剂的推荐施药方法施药,末次施药5、7、10d后,菜薹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080mg/kg,芥蓝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11mg/kg,青花菜中吡虫啉的残留量为0. 02~0. 33mg/kg。经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我国普通人群吡虫啉的日摄入风险概率最大为11. 7%,建议制定吡虫啉在菜薹、芥蓝和青花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0. 5mg/kg、1. 0mg/kg和1. 0mg/kg。  相似文献   

10.
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增效磷在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以及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 结果表明: 在正己烷、甲醇、乙腈溶液中, 增效磷降解效应显著, 在汞灯下的半衰期分别为0. 98、1. 54、2. 11 h, 在紫外灯下, 半衰期分别为3. 59、3. 55、6. 01 h; 增效磷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 三种光源下的半衰期分别为8. 25、53. 32、990. 14 h; 增效磷在水中光解迅速, 高压汞灯下的光解半衰期为0. 33 h; 丙酮对增效磷在水中的光解有极显著的猝灭作用, 猝灭效率与丙酮的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猝灭效率最高达- 322. 34%。对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解差异与吸收光谱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引进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鉴定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 90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及生产品种N.Strampelli和里勃留拉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多年连续鉴定,筛选出条锈免疫材料18份,高抗条锈且优质的材料9份。鉴定结果表明,CMT.Du-2、CMT.Du-4、CMT.Du-5、CMT.Du-6、CMT.Du-7、CMT.Du-8、CMT.Du-9等7个持久抗条锈材料的抗性表现稳定,N.Strampelli和里勃留拉表现不同的抗病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疆地区近四千年来气候与环境演化的研究表明 ,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干旱状况持续未变 ,但期间仍有若干次相对凉湿与暖干旱时期的波动 ,且揭示出 3 .0 ka B.P.、2 .0 ka B.P.、1.5 ka B.P.、1.0 ka B.P.、0 .2 ka B.P.五个气候突变转干时间界线。本研究揭示了近四千年来本地区持续干旱化的特征 ,并有后期加剧的趋势 ,并指出历史时期南疆地区若干人文事件的发生如近两千年以来丝绸之路的兴衰、南疆古城镇的废弃等与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准对应关系 ,表明气候环境的自然演化是影响人地关系类型与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瓜绢螟 Diaphania (GLyphodes)indica Saundes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俗名瓜螟、瓜野螟.主要危害的作物有丝瓜、冬瓜、节瓜、西瓜、苦瓜、黄瓜、甜瓜、西红柿、茄子、马铃薯等.以前主要发生在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随着改革开放,商品流通速度加快,1999年乳山市发现该虫.且危害的作物逐年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乳山市蔬菜生产的毁灭性害虫.  相似文献   

14.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1976 年从江苏南京采集的54 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EC50值在0. 2617~ 0. 6544 μg. mL - 1 之间, 1983 年在同一地点采集的76 株, EC50 值相应为0. 2517~ 0. 7050 μg. mL- 1 , 而1998 年从浙江、湖北、上海、福建、安徽、江苏各地采集的104 株菌株EC50值为0. 2478~ 6. 4574 Lg. mL- 1 , 表明湖北、上海、浙江等地田间已检测到小麦赤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紫外光诱导分生孢子也获得了该病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其EC50 值为14. 1993 Lg. mL - 1 。抗药性突变体JPR 与敏感亲本菌株JPS 相比, 在菌丝生长、产孢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但JPR 孢子萌发率为57. 1% , 而JPS 为100% , 而且50% 孢子萌发的时间较野生亲本菌株滞后12 h。JPR 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毒素) 3. 90 μg mL - 1 , 而JPS 产生的DON 毒素为9. 28μg. mL - 1 。  相似文献   

15.
斑地锦原生长于北美洲,后归化于欧亚大陆,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等地均有发生.近年来又在湖南、陕西等地发现.斑地锦以种子繁殖,繁殖系数非常大.斑地锦入侵城市草坪后常形成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进入农田和果园后,将影响产量和品质.斑地锦全株有毒,能诱发人体细胞组织癌变.对斑地锦的防除可采取人工铲除、释放天敌、种植替代植物、喷洒除草剂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s, CCN:主要病原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危害日益严重, 亟待探索新的生防途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 对寄主植物具有生物药肥双重作用, 不仅能促进植物吸收利用养分, 而且能拮抗土传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本研究以AMF与CCN相互作用为切入点, 试图明确AMF与CCN相互作用关系, 并科学评价不同AMF抑制CCN、降低病害的效应。试验于温室盆栽条件下进行, 设接种AMF Gigaspora margarita(Gi.m)、Glomus mosseae(G.m)、Glomus intraradices(G.i)、Glomus versiforme(G.v)、Gi.m +G.m+G.i+G.v、CCN、CCN+Gi.m、CCN+G.m、CCN+G.i、CCN+G.v、CCN+Gi.m+G.m+ G.i+G.v和不接种对照(CK)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 接种AMF各处理均能降低小麦孢囊线虫侵染率、土壤中孢囊数和根内J2数量, 其中Gi.m处理抑制效果最大;CCN不同程度减少AMF侵入点数和产孢数量。Gi.m 和CCN+Gi.m处理的根内丛枝着生数量最多, 而后者根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CCN+AM真菌处理。Gi.m和G.i处理的小麦株高、地上部干重高于其他处理;Gi.m 和CCN+Gi.m的处理的单穗重和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AMF能不同程度拮抗CCN、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 其中, Gi.m是高效菌种。结论认为, AMF与CCN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 AMF能通过诱导植株防御反应拮抗CCN。  相似文献   

17.
锦鸡儿(Caraganaspp.)属的植物群众通称柠条,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经我们调查研究后,确认锦鸡儿属在鄂尔多斯市有9种,它们是: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Kom.)、中间锦鸡儿(C.intermediaKuang etFu)、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Kom.)、垫状锦鸡儿(C.tibeticaKom.)、狭叶锦鸡儿(C.stenophyllaPojark.)、短脚锦鸡儿(C.brachypodaPojark.)、甘蒙锦鸡儿(C.opulensKom.)、秦晋锦鸡儿(C.purdomiiRehd.)以及矮锦鸡儿(C.pygmaea(L.)DC.)。  相似文献   

18.
甘肃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生态气候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糜子种植的生态气候适宜性,运用积分回归方法,对庆阳西峰区、天水麦积区、定西安定区及武威凉州区1985~2008年糜子产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热因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不同地点糜子的产量影响各不相同;在抽穗~开花期间,旬平均气温对安定、凉州、西峰、麦积糜子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10.5 kg/(hm2.℃)9、.0 kg/(hm2.℃)8、.0 kg/(hm2.℃)及5.6 kg/(hm2.℃),在拔节期旬降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分别为8.0 kg/(hm2.mm)3、.0 kg/(hm2.mm)5、.2 kg/(hm2.mm)及5.2 kg/(hm2.mm);甘肃各地光照基本上都能满足糜子的生长发育需要;最适宜种植区为陇东的塬区、渭河谷地及河西海拔在1 600 m以下灌溉区及敦煌盆地;最具有潜力的种植区为陇中地区及陇东的北部。  相似文献   

19.
番茄早疫病生防放线菌WL07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放线菌WL07液体发酵的抗菌效能,采用自然选育、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对其进行菌种选育,并测定生物活性.筛选到4株有较高生产水平的突变株:S.tz-10、S.tz-22、S.tz-36、S.tz-45,其中突变株S.tz-22经液体发酵,产量稳定,抑菌圈直径也最大,其直径是出发菌株的1.66倍,将该菌株连续传代5代后,其生物效价基本稳定.最终确定S.tz-22作为高产稳产的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望江县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产棉大县,常年植棉面积在2万hm2左右.本县棉田生态系主要以棉花为主体,由害虫、天敌、中性昆虫和一些无机体等构成.这一整体受多种因子的制约.是个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