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健康朱鹮消化道正常菌群,为进一步研制适用于朱鹮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性。【方法】无菌采集健康朱鹮的新鲜粪便,分离、培养、鉴定其细菌。以小白鼠和小鸡为试验动物,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分离的细菌对动物是否有致病性。【结果】从朱鹮粪便中分离得到22株细菌,分别为蜡状芽孢杆菌、环状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泛酸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短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丙酸丙酸杆菌、粪肠球菌、类肠膜明串球菌、少酸链球菌、肠膜链球菌、乳链球菌、克雷伯菌属、柠檬酸菌属、变形菌属和粪拟杆菌。其中,环状芽孢杆菌和泛酸芽孢杆菌可致小白鼠和小鸡死亡;短乳杆菌可致小白鼠死亡,但对小鸡无致病性;其他菌株对小白鼠和小鸡无致病性。【结论】分离鉴定出的朱鹮消化道22株细菌,其中适合制作微生态制剂的细菌有两歧双歧杆菌、最小双歧杆菌、口乳杆菌、面包乳杆菌、马里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饲喂发酵棉粕对安格斯肉牛牛粪中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计算细菌的数量;采用PCR技术对提出的DNA进行细菌16Sr DNA基因V6-V8区扩增,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得到指纹图谱特异性条带切胶回收并进行克隆测序,通过BLAST鉴定细菌菌种。【结果】(1)试验前期,C组和T组总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差异显著(P0.05);C组和T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C组和T组总细菌差异不显著(P0.05);C和T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酸菌差异显著(P0.05)。(2)牛粪中存在的菌种有沙门氏菌(Salmonella)、瘤胃球菌(Ruminococcus)、乳酸菌(Lactobacillus)、毛螺旋菌(Lachnospiraceae)、志贺菌(Shigella)、梭菌(Clostrid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肠杆菌(Enterobacter)和肠球菌(Enterococcus),而其中乳酸菌、大肠杆菌可能是牛粪中的优势菌群。【结论】试验前期和后期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的数量有明显变化,牛粪中存在多种细菌表现了牛粪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支气管被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鸡呼吸系统疾病,为研究支气管堵塞形成的细菌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无菌采集不同鸡场典型病死鸡的支气管堵塞部位样本,用常规细菌分离法结合16 sDNA测序进行细菌学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11个鸡场采集的18个样本中均分离到了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2个鸡场分离到了奇异变形杆菌,1个鸡场分离到了鲍曼不动杆菌,所有典型发病鸡场均未检测到鸡毒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K-B法药敏实验显示大肠杆菌主要对头孢噻肟、氯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有较高的耐药性;粪肠球菌主要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所有分离菌均无致病作用。【结论】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于支气管堵塞部位,可能是该病理变化形成的主要协同因素,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存在于所有的被检病例中,且耐药性普遍很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转MnSOD基因仙客来植株,检测其对高温胁迫的抗性。【方法】以仙客来组培苗的叶片为受体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MnSOD基因导入仙客来,对获得的抗性株系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测定转MnSOD基因仙客来组培苗在36℃高温胁迫下的SOD活性、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获得35个仙客来抗性株系,其中3个株系经GUS组织化学染色、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表现为阳性,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仙客来基因组中。转基因仙客来的SOD活性始终高于非转基因植株,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上升的速度低于非转基因植株,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非转基因植株。【结论】获得了转MnSOD基因仙客来植株,其对高温胁迫的抗性高于非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紫花苜蓿中表达鸡β-防御素3(Gal-3),为利用紫花苜蓿规模化生产Gal-3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鸡Gal-3基因,以潮霉素作为转基因植物的选择标记,将鸡β-防御素Gal-3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CAM-BIA1390R(简写为p1390R)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1390R-Gal-3;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1390R-Gal-3转入根瘤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至紫花苜蓿;采用PCR检测、Southern blot筛选阳性转基因苜蓿植株,并对Gal-3蛋白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PCR扩增获得了240bp的鸡Gal-3基因,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90R-Gal-3,在苜蓿中初步建立了Gal-3的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22株转基因苜蓿植株,其中4株为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8.2%。PCR扩增和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Gal-3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苜蓿基因组中。提取转基因苜蓿的Gal-3蛋白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苜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获得了具有抑菌活性的转鸡β-防御素Gal-3基因的苜蓿植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细菌的16S rRNA 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的引物并对肉鸡肠道的这4类细菌菌属进行定量测定,检测免疫应激对肉鸡不同肠段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将180只AA肉公鸡随机分4个处理,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有9只。试验分为NV、CV、LPS和CYP 处理组。免疫应激组分别于18、19、20、32、33和34 d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LPS和CYP,NV组和CV组于同日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21、28、35和42 d,每处理组各取6只鸡,无菌操作,宰杀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将待测样品中提取的DNA分别进行4类菌属进行Real-time PCR反应。【结果】与NV相比,4类细菌的基因拷贝数发生显著变化。集中在回肠和盲肠,肠杆菌属:5.03—7.88 copies/mg;乳酸杆菌属:5.48—10.34 copies/mg;双歧杆菌属:4.11—7.98 copies/mg;肠球菌属:5.61—8.79 copies/mg。双歧杆菌属含量为4种菌属中细菌含量最低,乳酸杆菌含量高,盲肠含菌最多,十二指肠含量最少,后期各菌群趋于稳定。【结论】免疫应激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在无免疫情况下的含量相对高,LPS和CYP对肉鸡后期的肠道菌群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的红花,为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VEGF165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植物偏好性的VEGF165基因,将其与pOP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OP-VEGF165,对其进行Nco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PCR鉴定。采用冻融法将质粒pOP-VEGF165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化红花植株,经PCR鉴定得到转基因红花阳性植株。【结果】克隆获得了495bp的VEGF165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植物特异表达载体pOP-VEGF165,用其转化红花子叶后,共获得了8株转基因红花植株,其中2株鉴定为阳性。【结论】获得了转VEGF165基因的红花株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含有A/O型FMDV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4种不同组合的转基因柱花草植株。【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和Sac I双酶切4个中间载体和质粒pBI121,回收连接后获得4个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xsB/xs T/xsBT/xsBTT)及相应农杆菌工程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Ⅱ)子叶叶盘。采用卡那霉素筛选,特异引物和转基因检测引物进行PCR及RT-PCR检测不同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获得36株抗性转化株,经PCR检测有16株为阳性,RT-PCR检测后有11株为阳性,表明4种组合多抗原表位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获得转录。【结论】此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同型与异型FMDV之间多抗原表位基因不同融合方式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表达外源GlgC基因增加甘蓝型油菜种子淀粉积累,从而可能增加含油量,为油菜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种潜在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将定点突变的大肠杆菌AGPase基因GlgC分别和2个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DOF(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Cruc(油菜种子特异蛋白启动子)重组,构建2个GlgC过表达载体pMB-DOF-TG和pMB-Cruc-TG。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PCR及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GlgC基因已导入油菜再生植株基因组并获得表达。【结论】获得了甘蓝型油菜转GlgC基因阳性株,为利用遗传改良技术实现上述途径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湛江市某水产养殖场患病罗非鱼病原菌携带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从10尾患病罗非鱼心脏、肠道、脾、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纯化细菌的总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后经过基因测序鉴定细菌,并利用PCR技术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从罗非鱼内脏中分离的细菌为华纳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中发现华纳葡萄球菌携带毒力基因gap,大肠杆菌携带毒力基因pap、afa,粪肠球菌携带毒力基因efaA、cylM、cylB。[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湛江地区罗非鱼细菌性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酪酸菌CB-7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耐高温性能及其对动物肠道致病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对肠道有益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酪酸菌CB-7在pH值为3.0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90.0%;在含0.3%牛胆盐的培养基中37℃培养4 h后,存活率达到91.8%;经90℃水浴处理10 min、100℃水浴处理5 min后,存活率均在90.0%以上;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提取物可显著促进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粪链球菌的生长。[结论]酪酸菌CB-7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和耐高温性能,对肠道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显著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因此是一株性能优良的饲用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鸡大肠杆菌重组1型菌毛疫苗,并探索其免疫原性。[方法]从含1型菌毛的基因重组菌株CZYRl0与野生型鸡大肠杆菌分离株YR(018)中提取1型菌毛,制备菌毛油乳剂疫苗。通过对鸡群的攻毒试验,探讨该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重组1型菌毛蛋白具有免疫保护作用。重组1型菌毛疫苗的保护力比分离的鸡大肠杆菌1型菌毛疫苗保护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鸡大肠杆菌病的免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遵义市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为贵州省动物源性细菌监测提供数据。[方法]采集遵义市规模养猪场猪肛门拭子和总排污池新鲜粪便(或污水棉拭子)样品335份,分离出阳性大肠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分离并鉴定到334株阳性大肠杆菌,分离的大肠杆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土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耐、5耐、6耐和7耐。[结论]遵义市规模养猪场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及多重耐药性正在恶化,且猪场总排污池大肠杆菌对各药物的耐药性皆高于猪肛门拭子。  相似文献   

14.
王长文  崔秀艳  刘墨  刘冠廷  娄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58-16961,16983
[目的]探讨鹅日龄和消化道部位对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影响以及正常菌群定植与消化纤维的关系。[方法]以吉林白鹅为试验动物,试验期间饲喂以羊草和玉米秸为纤维源的日粮。采用稀释滴种法对0~56.00日龄雏鹅消化道6个部位(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靠近黏膜的内容物及黏膜的8种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结果]雏鹅出壳前其消化道是无菌的,出壳后约6h,就可以在腺胃中查出细菌。随后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大量繁殖后,出现厌氧菌的繁殖高峰,46.00日龄左右雏鹅消化道完成定植过程;羊草组细菌数量比玉米秸秆组少,但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相对含量比玉米秸秆组高;大肠杆菌的优势部位为腺胃,肠球菌和乳酸杆菌的优势部位为回肠,葡萄球菌、真杆菌、类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的优势部位为盲肠。[结论]日龄、消化道部位和纤维源显著影响各种菌的定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用致泻剂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10、105、52.5 mg/mL对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肠道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剂量茯砖茶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对抗番泻叶所致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其中对乳杆菌增殖的影响最为显著,预防组高、中、低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繁殖,试验第7天比试验开始前的数量对数值分别增加3.309 0、3.237 3、2.690 5,且呈剂量依懒关系;治疗组高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试验第11天的数量对数值比试验第7天的增加3.541 9,比阳性药小檗碱促进乳杆菌增殖的效果(对数值增加1.466 9)更好;中、低剂量可减少肠球菌数量,试验第11天的数量对数值比第7天的分别减少0.423 6、0.231 5,而阳性药小檗碱反而使肠球菌数量增加,高、中、低剂量组试验第11天的大肠杆菌数量的对数值与试验第7天的相比分别增加0.471 0、0.335 3、0.510 9,与阳性药组(0.556 2)差异较小;灌服茶汤的小鼠的肠腔状况与正常空白对照小鼠的无异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两歧双歧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两歧双歧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肠粘液糖蛋白经两歧双歧杆菌处理后,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作用受到抑制,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十二指肠、空肠粘液上的粘附率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应用于检测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技术,以转CYCD3;1的拟南芥为材料,通过CYCD3;1基因与单拷贝内参基因以及转基因株系中的CYCD3;1基因与野生型植株的比较来确定外源基因的拷贝数。[结果]该法计算所得外源基因拷贝数与传统高准确性的Southern blot法结果相符。[结论]使用该法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典型细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方法,选择5种重金属离子Cu2+、Hg2+、Pb2+、Cd2+、Cr6+在不同浓度下对其进行胁迫培养,通过测定2种细菌的生长曲线,研究外源性重金属对2种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Hg2+、Cd2+毒性较强,2种细菌的增殖在高浓度时受到抑制,G+比G-更为敏感;当重金属浓度〉50mg/L后,5种重金属的对2种细菌的毒性顺序为Hg2+〉Cd2+〉Cu2+〉Cr6+≈Pb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健康仔猪肠道内分离并鉴定乳酸菌。[方法]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结果]共分离到10株疑似乳酸菌,有9株菌株属于乳杆菌目,其中C1、C2、C6属于链球菌属;C3、F2、F3为约氏乳杆菌;C4、F4为屎肠球菌;C5为嗜酸乳杆菌;[结论]该研究可为仔猪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提供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立亭  胡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41-19542
[目的]观察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在牛奶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于4℃分别静置8、12和24 h,牛奶被分割成上、中、下3等份。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各部分牛奶中的细菌数。[结果]两种致病菌菌落数在牛奶中从下到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上部牛奶中的菌落数显著高于中、下部(P〈0.001),中部与下部差异不显著。[结论]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经乳头管侵入后可以随牛奶中的脂肪滴上浮,进而侵入到乳腺的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