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调查阔叶红松林林下早春开花植物美汉草( Meehania fargesii Levl)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美汉草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月初~7月初,根生长速率先快后慢,茎叶生长速率先慢后快,7月中旬以后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减少;美汉草有性生殖的生殖分配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4%~6%);根冠比在5~6月不断上升,6~7月迅速下降,7月以后保持稳定;根和茎叶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为了适应阔叶红松林林下的光照变化,在林分郁闭前,能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林分郁闭后,茎叶生长占主导。美汉草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第2年的地下根状茎来自第1年地上茎的繁殖方式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能是美汉草成为林下优势草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银杏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苏北地区银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3株进行整株挖掘,分析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以胸径(D)、树高(H)、D2H、DaHb为自变量建立银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选择调整决定系数(Radj2)、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偏差(M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根据检验结果筛选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株银杏的整株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50~320.27 kg,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49.4%~56.6%,树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12.1%~18.9%,树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8%~5.5%,根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26%;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线性方程的斜率为0.35,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1);枝和叶生物量都集中于树冠中部,树冠上层和下层的枝、叶生物量明显低于树冠中层生物量(P<0.05),上层和下层生物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根生物量集中0~1.0 m的土层;枝水平上,基于基径和枝长的枝生物量模型解释量超过95%;在各器官生物量最优模型选择上,以D为自变量的W=aDb的叶、枝、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要优于其他模型;树干、根和全株生物量则是以W=aDbHc模型最优。银杏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干>根>枝>叶,枝和叶生物量垂直分配上,中冠层占最大比例;基于树高和胸径的相对生长模型可以实现对银杏各器官生物量的准确拟合,银杏生物量及碳储量的有效估算。   相似文献   

3.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计CK(0kg N hm-2·a-1)、LN(50 kg N hm-2·a-1)、MN(100 kg N hm-2·a-1)、HN(150 kg N hm-2· a-1)4个处理,历时9个月,测定木荷(Schima superba)幼苗的光合特性、生物量和C、N、P含量及其分配格局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木荷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随着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中氮处理下极显著增加(P<0.01).氮处理降低了幼苗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在低氮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暗呼吸速率在低中氮处理下极显著降低(P<0.01),高氮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未见氮处理对表观量子效率产生显著影响.(2)氮处理促进了木荷的全株生物量以及各部分生物量的增长.随着氮处理水平的增加,叶重比呈升高的趋势,而根重比和根冠比呈降低的趋势,在高氮处理下叶重比的增加和根重比、根冠比的降低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3)氮沉降促进各器官N含量的增加,在高氮处理下根和茎中N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叶中N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各器官C含量随着氮沉降程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氮处理下根和茎中C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叶中C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各器官P含量变化趋势各不相同,随着氮的增加,根中P含量是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茎和叶中P含量是呈降低的趋势.氮沉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木荷各器官的C/N比值而增加了N/P比值.  相似文献   

4.
2022年总目录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度提升,植物碳汇研究愈发得以重视,其中陆生灌丛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滇中地区不同样地的69个样方中12个主要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分配格局、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的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和根冠比(R/S)分别介于1.13~2.03、0.62~1.49 t/hm2和0.38~0.84。群落和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斜率为异速分配生长关系,植被的根冠比数值较其他植被类型更小。灌丛碳密度、凋落物总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均值分别为(60.43±22.12)、(25.60±7.32)、(24.71±20.06)t/hm2和(110.74±35.34)t/hm2。灌木层碳在根茎叶间分布含量差别不大,主要在茎部(35.57%),草本层碳主要分配在地下部分中(15.06%~60.45%)。年均温度(MAT)和年均降水(MAP)对生物量及根冠比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围栏封育对蒿类荒漠建群种伊犁绢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围栏年限对蒿类荒漠建群种伊犁绢蒿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围栏4年、围栏2年两个处理,以全年放牧草地作对照。在不同处理的样地里,分别在植物生长旺盛期、现蕾期、夏季休眠期及开花结实期,测定不同围栏年限下伊犁绢蒿构件的生殖分配。【结果】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的平均株高、株丛径均有显著影响,围栏4年的平均株高、株丛径均显著高于未围栏,而且在不同生长时期,平均株高、株丛径都表现为围栏4年与未围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围栏2年差异不大,可能由于围栏时间比较短的缘故。整体上讲,伊犁绢蒿在种群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是根>茎>叶。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围栏年限中伊犁绢蒿根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季节变化对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不同围栏年限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明显。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围栏年限中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变化趋势没有规律,仅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增加。【结论】随着季节的变化,伊犁绢蒿地上生物量都是围栏4年的最大,伊犁绢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而根茎比却是未围栏最大。所以围栏对提高植物生物量,降低根茎比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于2013年每年10月底从育苗基地移栽品质一致的3年生‘凤丹’植株,定植株行距为1 m×1 m,后期生长管理水平一致,对其栽植后进行连续两年平茬,2017年以修剪模式下3、4、5、6年生的‘凤丹’为试验材料,以栽植后平茬过一次的6年生‘凤丹’和未进行修剪6年生"凤丹"为对照组,探究幼年‘凤丹’在修剪模式下的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分配情况。试图建立一个描述多个生长因子与产量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修剪模式下,随着株龄的增加各生长指标、果实各项指标、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随之增大,根冠比随株龄增大而减小,生物量分配更多的由根系向果实转移,茎和果生物量分配逐渐增大。同株龄植株相比,修剪模式下的植株各项生长指标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p0.05);果实各项指标以修剪模式下植株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修剪模式下6年生籽粒产量能达到2 173.20 kg·hm~(-2);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也以修剪模式下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p0.05),根冠比以修剪模式下6年生植株最小,为1.07,生物量分配能够使根系向地上部分转移较多。单株产量预测模型为Y=-314.422+102.62B+1.048H-1.093D。拟合优度R~2=0.811(式中:B.株龄;H.株高;D.冠幅;Y.单株产量)。修剪模式下能提高‘凤丹’生长指标,总生物量积累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增加,生物量分配能更多的向果实转移,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3种外源植物激素对白枪杆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白枪杆(Fraxinus malacophylla Hems1)为木犀科(Oleaceae)梣属(Fraxinus)双子叶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且茎干木材用途广泛。研究不同激素处理下白枪杆幼苗生长量与生物量及其分配关系,了解白枪杆幼苗在不同外源激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树种速生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白枪杆容器苗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方法,测定玉米素(ZT)、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3种外源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白枪杆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利用SPSS 19.0分析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与不同激素的关系,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不同激素对白枪杆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不同,ZT和IAA起主要作用,GA3作用不明显;ZT 50mg/L+IAA 50mg/L+GA3150mg/L苗高、地径增长量最显著,处理1(ZT 25mg/L+IAA 50mg/L+GA350mg/L)冠幅增长量最显著。不同外源激素处理白枪杆幼苗各器官间茎、叶生物量分配比差异显著,根与地上生物量分配比无显著差异;根生物量分配比最大为ZT 25mg/L+IAA 150mg/L+GA3250mg/L,最小为ZT 50mg/L+IAA 150mg/L+GA350mg/L,茎生物量分配比最大为处理5(ZT 50mg/L+IAA 100mg/L+GA3250mg/L),最小为清水处理(CK);叶生物量分配比最大为CK,最小为处理3,地上生物量分配比最大为处理6,最小为处理3。苗高增长量与幼苗地上、根、叶和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与茎生物量显著相关,地径增长量与地上、叶和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与根和茎生物量显著相关,冠幅增长量与各器官生物量极显著相关。白枪杆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最适外源植物激素浓度为ZT 50mg/L、IAA 50mg/L、GA3150mg/L,生物量分配比与植物大小无显著关系,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叶茎根,各器官生长量与生物量相关性总体极显著。【结论】3种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组合对白枪杆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ZT起主要作用,IAA起次要作用,GA3作用不明显。苗高、地径增长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均以处理4(ZT 50mg/L+IAA 50 mg/L+GA3150mg/L)最佳,冠幅以清水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8.
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关注度提升,植物碳汇研究愈发得以重视,其中陆生灌丛植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滇中地区不同样地的69个样方中12个主要灌丛生态系统生物量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关系、分配格局、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丛的地上生物量(AGB)、地下生物量(UGB)和根冠比(R/S)分别介于1.13~2.03、0.62~1.49 t/hm2和0.38~0.84。群落和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拟合斜率为异速分配生长关系,植被的根冠比数值较其他植被类型更小。灌丛碳密度、凋落物总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均值分别为(60.43±22.12)、(25.60±7.32)、(24.71±20.06)t/hm2和(110.74±35.34)t/hm2。灌木层碳在根茎叶间分布含量差别不大,主要在茎部(35.57%),草本层碳主要分配在地下部分中(15.06%~60.45%)。年均温度(MAT)和年均降水(MAP)对生物量及根冠比的相关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的表型可塑性变化,对赣西北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3种石灰岩土被生境设置样地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生境淡竹的分株种群特征、分株与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分株构件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裸岩率增加,淡竹的分株密度降低,平均分株生物量增加,种群生物量以半连续土生境最高,零星土和连续土生境大致相当;(2)在分株水平方面,3类生境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连续土生境相比,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生境的淡竹叶生物量分配显著减少,秆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P0.05);(3)表征淡竹分株大小的指标(株高、基径、枝下高、节数等)随着裸岩率升高而增大;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生境淡竹的分枝数、地下茎分枝角度和比叶面积显著增高,使淡竹叶片分布更分散,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研究认为,淡竹在分株水平和分株构件水平均产生了对石灰岩高异质生境的表型可塑性调整。在水分亏缺的高裸岩率生境,淡竹减少叶生物量分配和增加秆生物量分配可能是降低水分消耗和提高水分贮存的表型调节行为;叶片散布及光能利用效率提高则是对叶生物量分配减少的补偿。  相似文献   

10.
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生长及生殖分配的表型可塑性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江平原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籽实成熟期间,广泛采集生殖分蘖株,测定和分析了不同高度级别分蘖株数量性状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调节规律.结果表明:毛果苔草生殖分蘖株高与雌小穗数、小花数、穗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株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数、种子生物量呈显著的幂指数正相关关系,与结实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生殖分配Ⅰ平均(19.78±2.36)%,生殖分配Ⅱ平均(6.94±2.68)%,毛果苔草对有性生殖的投入极低.生殖分配Ⅰ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显著的幂指数负相关,生殖分配Ⅱ与分蘖株高、分蘖株生物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毛果苔草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表现出的规律性,反应了天然生境条件下毛果苔草种群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紫椴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方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紫椴是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9 株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 根据胸径(DBH)大小将紫椴划分为3 个等级:小树(1 cmDBH 10 cm)、中树(10 cmDBH 20 cm)和大树 (DBH20 cm)。以不同高度处树干直径作为自变量建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显示: 1) 随着径 级的增加,紫椴干、根生物量比例先增加后减小而树冠生物量比例先减小后增加,但不同径级间差异不显著; 2) 不 同径级紫椴枝、叶生物量均位于树冠中下层; 3) 紫椴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P 0.001),拟合线 性方程斜率为0.31; 4) 胸径和树高与地上竞争强度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P 0.001),地上竞争强度并没有影响 树冠比例、茎叶比和根冠比,但与树高胸径比成幂相关(P 0.05); 5) 综合考虑模型的可解释量及回归系数显著 性可知,胸径是预测紫椴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最可靠变量。更准确地估测紫椴各器官生物量需要针对不同生长阶段 或不同径级建立相应的生物量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河西走廊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参数特征,揭示黑果枸杞种群繁殖投入规律与特征,以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生境黑果枸杞种群为对象,测定黑果枸杞生殖配置参数及土壤含水率等指标,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特征。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高度、冠幅、单株生物量以及繁殖投入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2)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生殖配置、茎叶生物量分配呈不同的规律性。覆沙地生殖配置最大,达到了14.15%,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中度覆沙盐碱地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为湖积盐渍化土地,其余均<8%。干旱荒漠区黑果枸杞生殖配置水平较低,茎生物量分配较高,叶生物量分配次之。3)黑果枸杞繁殖投入与土壤平均含水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判定系数达到了0.616 2,土壤含水率对黑果枸杞生殖配置影响较大。4)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片长宽、果实长宽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P<0.05),固定半固定沙丘叶片和果实较大,覆沙地次之,而重度盐渍化地叶片和果实最小,黑果枸杞会通过减小叶片和果实大小来适应干旱盐渍化环境。因此,生境条件对黑果枸杞种群生长指标、生殖配置及形态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新生期、花期和果熟期)对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与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研究中,不同物种间生物量分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型对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p0.05),而生长型仅对花枝的叶生物量分配和果枝的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境类型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育阶段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表现为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随发育历程的进行有增大的趋势,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下降;②在繁殖分配与营养分配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功能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花枝中营养投入与繁殖投入除外)(p0.05);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分配受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调节分配给各个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在大棚内3层4组立体设施条件下,分上、中、下各层次随机设置无土基质:沙 沙、谷壳 沙、树叶 沙、锯末 沙4种处理.研究不同基质对半夏(Pinellia ternate)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探讨半夏总生物量在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及营养器官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中,设施上层沙 沙基质中根的生物量最高;谷壳 沙基质是半夏块茎生长较适宜的基质;树叶 沙基质不利于半夏块茎生物量的积累,却有利于珠芽形成及叶片的生长;花序的生物量只是在设施中层谷壳 沙基质中较高;不同基质对总生物量的影响与对块茎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基本一致.单株半夏总生物量用于无性繁殖(块茎、珠芽)的生物量投入比例在设施下层锯末 沙基质中最高;树叶 沙基质中的有性生殖投入比例与其它基质比较,其生殖分配相对较高;用于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的投入比例在锯末 沙基质中排序第一;在树叶 沙基质中,与同一层次的其它基质相比较,用于营养器官(根、叶)的生物量投入比例都处于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细叶百合生物量的生殖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野生环境中多年生球根类植物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进行了生物量生殖分配季节动态研究,各构件在不同季节生物量分配的平均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鳞茎>茎>叶>生殖构件;从蕾期至花期生殖构件生殖生物量分配增加近44倍,两性结构与雄蕊、雌蕊的生殖生物量比为9:5:1;不同季节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与地下构件生物量呈负相关,与地上非生殖构件生物量分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理种源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云南松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研究不同种源间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异速生长,以期深入了解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分配在不同种源间的变异。方法通过容器植苗,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9个地理种源云南松子代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及其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运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了云南松幼苗各器官在种源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在种源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永仁种源茎和叶以及总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比最小,云龙种源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较小,但具有最大的叶生物量分配比。生物量及其分配受种源地理气候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海拔和年均温影响较大。云南松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在种源间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样的情况在器官生物量与个体大小之间也有发生。结论尽管物种相同,云南松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在种源间的分配关系无一致的协同变化规律,体现了云南松子代幼苗因不同种源地理气候因子长期影响而形成生物量分配模式上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8.
探究基质种类和容器规格对文冠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育苗条件。本文以文冠果为研究对象,设置基质种类与容器规格2个因素、3个水平,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于日光温室内开展实验,比较不同处理下文冠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指标、生物量分配。表明:(1)9个处理中AD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且发芽率与其它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处理间幼苗株高、冠幅、地径、叶片数、高径比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 AD处理株高、冠幅、叶片数和高径比最大,BD处理地径最大。综合评价表明,9个处理中AD处理对文冠果幼苗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