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离子排阻色谱法建立益生菌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的快速分离与检测方法。采用Aminex HPX-87H分析柱,选用3.5 mmol/L硫酸与乙腈混合液(体积比为99∶1)为流动相,在柱温50℃、流速0.6 m L/min及检测波长为210 nm条件下,对益生菌发酵产品中甲酸、乙酸、丙酸、乳酸、正丁酸、琥珀酸及柠檬酸7种有机酸进行分离与检测。结果表明:7种有机酸在0.02~22.34 g/L内线性关系较好,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2~0.999 99。利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发酵液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28%~107.33%,精密度为0.47%~2.07%(n=5)。利用该方法实现了对8株益生菌36 h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快速分析比较。此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益生菌发酵液中主要有机酸的分离与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小麦根系分泌物中的10种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选用Ex-tended-18 C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与0.1%磷酸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25min内各种酚酸实现有效分离。【结果】建立的方法成功运用于小麦根系分泌物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回收率为88.14%~102.4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沙土培养的小麦中各种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为建立基于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的嗜酸耐热菌快速鉴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5个脂肪酶和酯酶底物直接与嗜酸耐热菌反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到了9株嗜酸耐热菌的脂肪酶和酯酶指纹色谱图,并对色谱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所得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图谱能将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芽孢杆菌明显分为2个类群,且同一属的2个不同种的细菌也能得到正确归类。【结论】脂肪酶和酯酶指纹分析能够用于嗜酸耐热菌的快速鉴别,且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经济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的4种人工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检验方法,为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将葡萄酒样品分别用液-液萃取法、聚酰胺吸附法、直接进样法进行前处理,对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葡萄酒样品采用聚酰胺吸附法进行前处理,优化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A液为甲醇,流动相B液为醋酸铵溶液(0.02 mol/L),流速为1.0 mL/min,梯度洗脱,变波长检测葡萄酒样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的检测波长分别为430 nm(0~2.2 min),230 nm(2.50~3.95 min),480 nm(3.95~5.00 min)和480 nm(3.95~5.00 min),柱温35℃,检测时间为5 min,进样量为20μL。对葡萄酒样进行的精密度及加标试验表明,以上4种人工色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1.51%,回收率为87.83%~107.42%。【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葡萄酒中4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试验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饲用酸度调节剂中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丙酸含量的方法,并采用Sepax GP-C18柱(150 mm×4.6 mm,5μm)进行分析,流动相为pH为3.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30℃。试验结果表明,在此色谱条件下,6种有机酸分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95%,RSD4%。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以快速检测饲用酸度调节剂的有机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快速测定青梅中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及琥珀酸等7种有机酸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l8(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0.01mol.L-1KH2PO4(pH 2.8),流速为0.8 mL.min-1,柱温21℃,检测波长215 nm。有机酸的回收率为75.4%~12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8%~2.12%;检出限为0.022~1.290μg.mL-1。测定了4种不同青梅样品中有机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建立苦参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250 mm×4.6 mm, 5.0μm),流动相为0.01 mol/L乙酸铵(0.045%浓氨水)和乙腈,流速1.0 mL/min,梯度洗脱,色谱柱温度30℃,检测波长225 nm。检测12批苦参样品,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苦参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苦参样品的相似度在0.940~0.998之间,共标定出23个共有峰,并通过标准品确认了其中5个,分别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聚类分析将12批苦参样品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后23个共有峰缩减为4个主成分。【结论】该方法快速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苦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绿茶毛尖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绿茶毛尖中有机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应用反相C18色谱柱,0.05 mol/L KH2PO4(pH=2.7)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使绿茶中7种有机酸得到很好地分离。各有机酸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5.6%~102.5%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绿茶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其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APECELL PAK MG S5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甲醇,其体积比为96∶4,等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 nm)测定红香酥梨果实中6种有机酸含量。结果显示,在此色谱条件下,L-苹果酸、D-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在20 min内均得到良好的分离,6种有机酸线性范围为0.005~2.500 mg/m 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 9,回收率为96.00%~105.42%,精密度检测RSD值为0.32%~2.64%,稳定性检测RSD值为0.92%~4.33%,重复性检测RSD值为0.66%~3.07%。表明该方法良好,可用于红香酥梨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同时测定干菊花中5种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采用Waters XTerra C18色谱柱(3.9 mm×150 mm,5μm)分离,流动相为乙酸水溶液(0.1%)/甲醇梯度洗脱,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54 nm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种防腐剂在18 min内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在0.1~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检出限为0.001 5~0.059 0 mg/L,定量限为0.005 0~0.196 8 mg/L,加标回收率为85.9%~97.8%,RSD为0.5%~12.5%。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干菊花中防腐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高效、可同时检测发酵液中17种氨基酸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发酵液中的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试剂,使用Phenomenex Gemini NX C18(250.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A为0.05 mmol/L乙酸钠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水(1∶1,V/V),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17种氨基酸在0.01~2.00 g/L线性相关良好,各相关系数在0.990以上,各氨基酸的加样回收率为87.4%~105.1%。采用该方法对发酵液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有10种氨基酸积累,其中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积累量较大。[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可同时检测发酵液中17种氨基酸的方法,为精氨酸进一步代谢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条件对热带水果莲雾中4种有机酸(酒石酸、柠檬酸、L-苹果酸、琥珀酸)色谱分离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方法]通过波长扫描确定检测波长,3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缓冲溶液与甲醇的体积比、4种流动相流速及5种条件柱温,按照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Zorbax Eclipse XDB C18(4.6 mm×250.0 mm,5μm)色谱柱上,当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10%CH3OH-0.01 mol/L NaH2PO4(pH值2.28)混合溶液作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柱温40℃时,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热带水果莲雾中4种常见有机酸。[结论]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测试组分多、速度快等优点,对于控制果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紫丁香蘑菌丝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紫丁香蘑菌丝体粗多糖,采用固液分离及离心法提取发酵液粗多糖,采用DPPH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等研究粗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结果]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2种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有差异;菌丝体粗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高于发酵液粗多糖,在特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但菌丝体粗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发酵液粗多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水产品中10种有机磷类农药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柱、FPD检测器测定水产品中毒死蜱等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10种有机磷农药的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为70.0% ~ 98.0%,6个重复的RSD为1.2% ~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能满足实验室农残限量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5.
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富马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测定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的富马酸含量。[方法]在柱温65℃、流动相为5 mmol/L硫酸水溶液、流速为0.8ml/min的色谱条件下,采用离子排斥液相色谱法测定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的富马酸含量。[结果]富马酸的保留时间为10.450 min,其他杂质不干扰测定。离子排斥液相色谱法在富马酸质量浓度为0.5~5.0 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0.667%,回收率达98%以上。发酵时间分别为12、487、2 h的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的富马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712、36.4205、6.449 g/L,RSD分别为1.040%0、.667%和0.430%。[结论]离子排斥液相色谱法测定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的富马酸含量的速度快,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张建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2-5374
[目的]选育出耐热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抗噬菌体菌株。[方法]从耐热*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HA06的异常发酵液中分离到了2种噬菌体,将其命名为KB011、KB012。以枯草芽孢杆菌HA06为出发菌株,采用噬菌体、紫外线和MNNG复合诱变法选育具有抗性的高产突变株,并对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和发酵的酶活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获得了3株抗性株,将其命名为KSB04、KSB08、KSB14,它们在试验浓度下对噬菌体KB011、KB012具有明显的抗性,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表现正常。而敏感菌株HA06的生长则受到明显抑制,并产生大量的噬菌体,培养液中噬菌体的浓度最高可达10^2pfu/ml以上。抗性株KSB04和KSB14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在7次传代后酶活力仍在3500U/ml以上。[结论]获得了遗传稳定且发酵性能与出发菌相似的2株抗性株KSB04和KSB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盐碱地种植的红白忍冬和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HPLC方法,并比较不同植物器官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ertsilODS-SP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在1.0~500.0μg/m L,咖啡酸在0.2~100.0μg/m L,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在0.1~50.0μg/m 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5种成分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4.2%,且在36 h内稳定,平均回收率为95.60%~97.35%。红白忍冬和金银花药材样品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差异较显著,在各器官中金银花5种化合物均比红白忍冬高,但红白忍冬中5种化合物的含量亦有较高水平。[结论]该方法简单便捷,适合于红白忍冬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定量测定研究,能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制定提供科学、可靠的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8.
黄河  鄢凯舟  林元山  丰来  罗志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4-8586,8647
[目的]探究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制备条件。[方法]通过点接种于平板与水稻纹枯病对峙生长对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进行了初筛,通过摇瓶发酵进行了复筛,并通过形态鉴定及16S RNA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所得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的发酵制备条件。[结果]初筛获得17株水稻纹枯病的拮抗细菌,复筛获得菌株Lys-67,该菌株的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Lys-67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单因素试验,菌株Lys-67利用麸皮5.0%,于35℃、摇床转速200 r/min条件下发酵3 d,经牛津杯打孔法检测,150μl发酵液中活性成分抑制水稻纹枯病的抑菌圈达36 mm。[结论]为菌株Lys-67的进一步研究及生防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单军  李红  郭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19-6520
[目的]研究啤酒有机酸的代谢过程。[方法]考察发酵液中乙酸、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乳酸含量及有机酸总量在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变化,研究有机酸的代谢过程。[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有机酸总量、苹果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乙酸含量占有机酸总量的比例很高,发酵时间的延长会明显导致发酵液中乙酸含量的增加。琥珀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6~9天明显下降。在啤酒发酵初期,富马酸含量呈倍数增长,然后几乎没有变化,之后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发酵后期明显下降。乳酸含量在发酵初期下降,在发酵中后期增加。[结论]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各种有机酸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但变化曲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