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瓯海区地处东南沿海,紧依温州大都市,人口密集,交流便利,经济发达。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区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2002年12月,蔬菜种植面积达4.25万亩,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2万亩;大棚蔬菜总面积0.64万亩,其中3~5年大棚0.22万亩,5年以上大棚0.26万亩。  相似文献   

2.
一、井研县小麦生产潜力 1.生产概况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川中丘陵区,年降雨量1024mm,年均日照时数1190小时,年平均气温17.4℃,平均气温大于10℃的连续日数266天,全年无霜期334天。土壤为丘区紫色土。耕地面积42.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21.8万吨,是全国产粮大县。  相似文献   

3.
山区冷烂田采用多孔波纹塑料暗管降渍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交界处,全市总面积3059km2,耕地面积38.8万亩,水田面积22万亩,其中冷烂田10万余亩,这些水田因其本身地势低、田土烂,是地表水和地下泉水汇流的必经之地,上部集水面积大,山高水冷,光照弱,又缺乏健全的排水系统,使田土冷、烂、瘦、毒,从而阻碍我市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边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史载龙泉在三国时期即已产茶,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清代张竹楠《梅移随笔》记:“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可见,龙泉茶业源远流长。时至八十年代,我市茶园面积达5.12万亩,产量近1000吨,茶叶生产曾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受茶叶产销低潮的冲击,我市茶业由盛转衰,茶厂倒闭,茶农弃茶,到2002年龙泉茶园面积减少为1.98万亩。2003年开始,龙泉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茶业发展问题,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茶,茶业开始复苏。目前该市茶园面积增加到2.5万亩,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茶园面积约0.5万亩。但与国内外和周边县区茶业发展情况相比,龙泉的茶业显得相对滞后。为了摸清龙泉茶业发展状况,更好地为龙泉茶叶发展寻求对策,笔者对龙泉茶叶生产经营状况作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5.
龙泉市位于浙西南部浙闽赣边境,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万亩,山地395万亩。毛竹园50万亩,茶园3万亩,水果林2万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林果业为发展畜禽养殖提供了基础。近年来,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如何合理地利用畜禽粪便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柑桔黄龙病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柑桔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全市柑桔种植面积34.26万亩,其中温洲蜜柑16.06万,peng柑12.45万亩,甜橙4.17万亩,柚0.36万亩,杂柑1.32万亩。年产量在22万吨左右,是我市广大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是,至2004年全市共计有36个乡镇发生黄龙病,严重影响我市柑桔生产的发  相似文献   

7.
宜兴市蔬菜地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市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3.8万亩。复种面积27.8万亩,连片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有47个,其中大棚栽培1.7万亩(常年大棚0.7万亩,季节性大棚1万亩),食用菌1.6l万m^2,年产蔬菜42万t,瓜豆3.2万t。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突破50万亩,其中常年大棚西瓜栽培面积20多万亩、越冬大棚青椒15万亩。冬春季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大棚密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我市地处赣中平原东部,5月份早稻分蘖期有气温偏低和不稳定的特点。水稻大田分蘖期日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禾苗才能比较顺利分蘖。我市历年5月平均气温为22.2℃,上中旬(分蘖前期)为20.9℃;且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幅较大;1957~1988年的24年间,仅5月中下旬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30天≤20℃的天气就有12年计13次,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内在潜力 (一)四大优势:一是愈加突出的生态优势。江山地处钱江源头,山清水秀林茂,生态环境优越,农业生态环境受工业“三废”影响小,十分适宜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相反,占浙江省57.9%蔬菜面积的杭嘉湖、甬台温沿江沿海平原蔬菜产业带,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工业“三废”向农村迅速转移,使农业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污染不断加重,农业环境质量在急剧下降。从而使我市发展蔬菜生产环境资源和生态比较优势愈加突出。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首先是耕地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35.8万亩,而同期蔬菜种植面积仅5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1.
宜兴市蔬菜地地力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位于太湖之滨.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品丰富,尤以茶叶、板粟、青梅、百合、西瓜、蔬菜等著名。目前农业产业化、农业园区建设势头良好,涌现一批蔬菜生产特色村和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呈现出蔬菜生产基地化、设施化和多样化。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8万亩,复种面积27.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1.7万亩.年产蔬菜42万吨;瓜豆32万吨,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2.
研究规律 把握市场 积极发展乌盟的小杂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乌盟种植小杂粮的优势 1.1 自然气候优势 乌盟地处内蒙古中部,辖11旗(县、市),土地面积5.66万km2,其中耕地84.67万hm2,农业人口221.24万人。乌盟气候冷凉,年均气温0~7℃;无霜期短,历年在100~135d;降水少、且变率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mm左右,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3.
温州近郊蔬菜种植户生产现状和优质增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近郊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1.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面积约1.0万亩,露地蔬菜主要栽培品种有白菜类(小白菜和大白菜)、葱蒜类、豆类蔬菜和绿叶蔬菜类(芹菜、菠菜、生菜为主)等,大棚栽培主要栽培品种有茄果类(番茄、茄子为主)、瓜类(黄瓜和蒲瓜为主)、白菜类和绿叶蔬菜类。  相似文献   

14.
井研县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井研县小麦生产潜力 1.生产概况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川中丘陵区,年降雨量1024mm,年均日照时数1190小时,年平均气温17.4℃,平均气温大于10℃的连续日数266天,全年无霜期334天。土壤为丘区紫色土,耕地面积42.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21.8万t,  相似文献   

15.
1我县蔬菜生产基本情况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县属耕地面积561万亩,主要以卖豆生产为主,约占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蔬菜年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约为2000公斤,其产品大部分为本地销售。蔬菜按生产季节不同分为春菜、夏菜和秋菜,春菜以保护地为主,夏菜和秋菜以露地生产为主;按栽培模式为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模式主要为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保护地年栽培面积约为4500亩。其中大棚691栋,面积480亩;温室319栋,面积53亩。节能日光温室40栋,面积20亩,地膜面积约为3967亩。  相似文献   

16.
厄瓜多尔是南美洲的一个小国,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全国分为21个省,赤道横穿全国,属热带海洋气候。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毫米,集中在12月至翌年5月。西部为冲积平原,气温在20℃~34℃之间;中部为高山,气温在5℃~28℃之间:东部为热带雨林,气温在20℃~35℃之间。全国耕地面积600万亩(1亩=1/15公顷),主产香蕉和稻米。笔者在此国工作了3年,现就其蔬菜生产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蔬菜生产现状 祁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是个农业大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了发展蔬菜生产的力度和规模。2006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12.65万亩,总产达35.41万吨,产值达到18.38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5%、5.1%和34.7%,蔬菜人均收入4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菜篮子工程”和“两高一优农业”战略的实施,蔬菜生产在我市农业中异军突起,2003年我市蔬菜占地达133.39万亩,播种面积190万亩,总产达601.99万吨,总产值40.21亿元。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水财 《福建农业》2006,(12):21-21
邵武市地处闽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是我省的主要农业产区,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近1.2万亩,近年来我市蔬菜种植地普遍发生小菜蛾,为害越来越重,年发生面积0.65万亩左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和蔬菜品质,菜园一般株受害率达50%-70%,发生严重时菜园绝收。为了有效地避免小菜蛾危害,在总结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选择药剂和施药的方法,并且针对小菜蛾的抗药性,在使用药剂防治的同时采用多种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南充市常年播种蔬菜18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量280万吨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多年来,由于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不成熟,只能生产常规正季蔬菜,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还不能解决居民淡季吃菜难问题,每年需从外地调进大量反季节蔬菜填补市场缺口。对此,我市结合本地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