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在总结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秸秆肥料化利用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探讨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秸秆粉碎浅旋还田、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和秸秆留茬固土4种秸秆肥料化利用模式。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解决秸秆翻埋还田造成的诸多问题,是推动秸秆还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和示范研究,探索解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总结形成适宜安徽地区的麦玉、麦豆、稻油3种种植结构下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机械化收获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东省巨野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实施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不仅抢农时,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同时培肥了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农业增产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步伐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地表覆盖技术、机械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和机械高效植保技术等,应用的机具主要有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机和秸秆还田机等。因此,选择适合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是顺利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赣榆区是较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地区。文章介绍了秸秆还田技术和深松整地技术推广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综合应用现状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政推动与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与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与田间指导、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扎实开展了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呈现出统筹规划、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技术应用走向了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增收减支,培肥地力,抵抗农业风险,保护环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因地制宜,具体应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寻找推广措施,多渠道、多种方法并举,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渗透到日常各项农机活动中。同时要把免耕播种技术、机械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并举,综合推广的效果更佳,技术更连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村土地科学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2.
正一、基本情况榆树市从2016起就已经开始组织实施了一批关于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的转化试点示范工程,通过重点推动全市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高技术标准转化试验基地示范区和试验基地建设,采取土地休耕、轮作等多项举措,为保护榆树市的这片黑土地"加油",实现农业持续发展。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一些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一是由于秸秆覆盖了地表,导致土壤温度低、回升慢,影响了出苗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保护性耕作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铧式犁耕)对比的方法,其中保护性耕作模式有两种: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高留茬.通过在高青县的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比传统耕作式(铧式犁耕)两年分别增产5.74%,8.99%;秸秆高留茬模式比传统耕作模式(铧式犁耕)增产3.74%,7.07%;冬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增产效果明显,应在今后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从在桓台县召开的全省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科技推广工作要以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为重点,搞好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科技推广,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推动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现新突破。会议提出,推广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抓好机具创新。支持和引导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机企业,加强产学研推合作,引进研制和开发生产适合我省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模式所需机械,不断提升玉米收获秸秆还田保…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把保护性耕作列入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行政推动与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与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与田间指导、示范带动等多种措施,扎实开展了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呈现出统筹规划、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技术应用走向了社会化、市场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连续8年推广保护性耕作12.3万hm2,为农民节本增收近3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每当秋收过后,玉米秸秆处置成了"老大难"问题,于是,在"禁烧"严令背后仍不乏"一烧了之"的尴尬。近年来,诸城市推广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两项技术,走出一条秸秆"不烧之路"。农机大户的两笔账诸城市连续12年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据统计,保护性耕作达400多万亩,为农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能够保护耕地、缓解水资源短缺、防治沙尘暴、保持生态环境。总结辽宁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和成效,根据保护性耕作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保护性耕作可以达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单产等多种功效,但目前对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水田开展保护性耕作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和推广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2016年乐平市开展了水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乐平市高家镇梅岩,试验面积为0.67hm2,试验田土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保护性耕作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发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的农耕措施,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发展及推广要点,针对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完善保护性耕作生产模式,加快关键技术和装备普及应用,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开展了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省、县农机推广机构以及农机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共同努力下,考核了技术的经济性、适用性、可靠性、先进性,探索形成了适宜的区域性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技术模式、技术路线、机具配套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