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射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为主题,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任务,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全面综述了射阳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粮食生产基本做法、显著绩效及主要经验:面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4年中央1号文件又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把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放在了首位。2005年中央1号文件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朔州市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两个聚焦”,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制,提高土地治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有效缓解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年来,北票市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通过改善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灾害性保险建设、做好市场营销建设以及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等措施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阳继文 《南方农机》2016,(10):18-19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所减少,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安全问题相对突出,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准确把握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科学制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策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十分之必要。本文就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积极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要闻动态     
2007年新农村建设五项工作和两大重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7.
《农机具之友》2006,(2):6-6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我国将通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等七项重点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效率评价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对当前粮食综合生产效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分析方法,对1990-2006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的粮食生产效率普遍较高,平均效率值为0.9985.DEA整体技术有效的年份有13年,而造成部分年份生产无效率的原因在于较低的规模效率.在效率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易门县"十五"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回顾和总结"十五"农业综合开发成功经验,对于推进"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损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聚焦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需要,全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优化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布局,补齐粮食烘干设施装备短板,提升粮食产后处理保障服务水平,切实降低粮食产后灾后损失,支持粮食生产收储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全面阐述了永春县农业资源和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评价了永春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承载力与粮食安全情况.指出了永春县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形势;提出了加强农业资源管理,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等五条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循环农业内涵、原则和技术目标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出、外部性物质减量投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环境安全4个方面建立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系数法对2010年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15个县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按照评价指数将15个县域的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障碍度计算,诊断分析了2010年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各个县域的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性障碍因素,并提出了循环农业发展的优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为促进粮食大省建设做贡献吉林省农机局赵耀,万永珩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过15年努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粮食大省的奋斗目标,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  相似文献   

14.
梯田是山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庄浪县40多年来的梯田建设印证了梯田建设的重要性和它发挥的作用。本文从梯田的减灾与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梯田建设与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庄浪梯田建设已构建起两大支撑体系: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二是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体系。同时,较少的耕地提供了较多的粮食产量,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梯田建设中,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并实行集约经营,从而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本文的研究对庄浪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6年的钟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11个五年规划的执行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未来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确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就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  相似文献   

16.
1 吉林玉米生产形势与作物特点分析 1.1 吉林玉米生产在全国的地位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约为0.03亿hm2,2006年玉米总产量超过190亿kg,占全国近10%的份额.在全国最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不仅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也是加强吉林农业基础地位、变吉林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的要求,更是振兴吉林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农业省,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对我省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农业机械是农业的重要生产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精神,  相似文献   

18.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解决吃饭这一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除了继续实行严格保护农田耕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作用、建立粮食储备制度、补贴粮食生产并适度提高粮食购销价格等政策措施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特别是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增强粮食生产的科技应用、节本增效和抗灾减灾能力,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恢复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粮食生产卫星视频会议的要求,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保护和提  相似文献   

20.
张军 《河北农机》2023,(22):109-111
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是各行各业稳定发展的根本元素,也是国家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关注农业,重视农业,是社会经济秩序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目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就是基于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基础上产生,可以说,没有高标准的农业水利灌溉设施体系,就难以发展现代农业,粮食产量和质量就难以提升。作为供水输水设施,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应该放到和农业同等地位,没有现代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就没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保障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力建设农业水利灌溉设施,重视农业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国计民生粮食所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