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污水处理厂污泥堆肥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污泥和回流污泥为调理剂,以树叶粉和木屑调节碳氮比,用强制通风静态发酵装置对污泥进行堆肥化处理,探讨污泥堆肥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湿污泥与干污泥或回流污泥体积比1:1混合可以满足污泥堆肥水分调节的目的,用树叶粉和木屑调节碳氮比有利于污泥堆肥的进行,但会增加污泥堆肥的成本.不同处理污泥堆肥堆体的温度在55℃以上维持时间都超过了12d,达到了污泥无害化与稳定化的标准.通过中试规模的装置对以干污泥或回流污泥作为调理剂的污泥堆肥研究表明,湿污泥与干污泥体积比1:1有利于污泥的无害化与稳定化.  相似文献   

2.
微挤压成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挤压成形中冷热成形的不足,在微挤压成形中采用了温挤压工艺,并简述了微挤压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了探索坯料在微挤压筒内的流动行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Explicit模块对微挤压成形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等效应变分布、应力分布和挤压力变化等方面来分析挤压速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挤压速度可以改善工件内部的变形不均匀性,挤压速度对应力分布影响不明显,严格控制挤压速度会有效减小挤压力.最后定义了挤出端凸度,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评定微挤压件的成形性能,挤出端凸度越小则成形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微波组合工艺、热水解、臭氧3种预处理工艺对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组合工艺、热水解、臭氧3种预处理方法均可促使剩余污泥释放大量的SCOD,分别为原污泥的13.99倍,24.50倍和6.45倍,其中溶解性蛋白质分别比原污泥增加了31.21倍,38.83倍和8.17倍,多糖分别增长了28.60,28.18,6.45倍,污泥的SCOD/TCOD由原污泥的0.01分别提高到0.20,0.36,0.11。经过30天BMP实验,相对于对照组(原污泥),微波、热水解、臭氧预处理污泥的产气量分别为原污泥的2.11倍,2.86倍、1.64倍,有机物分解率分别为26.38%,39.28%和25.01%,高于原污泥的19.25%。污泥预处理工艺对于污泥溶胞效果及厌氧消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本文对北京市城市污水污泥的产生、处理和处置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就污泥利用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推荐采用堆肥处理造粒制肥后作农用。  相似文献   

5.
筒形件拉深孔成形工艺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于庆  楼易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12):191-195
提出了一种能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拉深孔成形工艺,该工艺是通过减小拉深时凹模圆角处对板料的压应力,实现对板料成形性能的优化。以带凸缘的圆筒形件为研究对象,对采用该工艺进行拉深有限元模拟,从拉深后拉深件的危险断面处厚度减薄率和成形极限图方面得到了很好验证,同时分析了该工艺的成形机理和力学特征,并阐明了该工艺是提高板料成形性能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不加入如松藻土等粘结剂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圆盘造粒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圆盘倾角、圆盘转速以及喷头喷孔直径对肥料颗粒成粒率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缓/控释有机-无机复混肥团粒法造粒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蚯蚓堆肥处理红薯秸秆、牛粪和污泥混合物料的最佳配比,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模拟培养实验。实验共设不同配比混合物料5个处理,研究了处理前后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从处理后物料速效养分的含量来确定蚯蚓处理混合物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经蚯蚓堆肥处理后,各种配比物料的pH值、有机质和全氮(处理1与处理2除外)含量均下降,EC值、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均升高;总体上,10%红薯秸秆+60%牛粪+30%污泥的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因此,蚯蚓堆肥处理红薯秸秆、牛粪和污泥混合物的最佳配比是10%红薯秸秆+60%牛粪+30%污泥,此配比的混合物料经蚯蚓处理后可以得到高品质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造过程中,半轴法兰盘对汽车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汽车半轴锻造成形工艺存在一定的缺点。文章从传统半轴锻造成形工艺存在的问题入手,给出了一种新的半轴锻造成形工艺设计思路——液压机闭式锻模工艺,对这种工艺进行了数据和可行性分析,通过与传统的半轴锻造成形工艺进行对比,得出新工艺的可行性,希望给半轴锻造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用于重型卡车车桥差速器主齿轮,由于其主动轮尺寸较大,采用一火两锻工艺难以控制其表面氧化及成型的要求,故采用两火三段的制造工艺。对热锻工艺制造坯工艺与热锻与冷精整组合成形工艺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实例阐述热锻与冷精整组合成形工艺;分析齿轮表面质量、传动平稳性和使用寿命;分析精整模具使用寿命;分析锻造设备投入等方面。结果表明热锻与冷精整型组合成形技术,是一种制造大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好和机械强度高锥齿轮精密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10.
厌氧干发酵混合物料的流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有机生活垃圾与污泥混合作为原料应用于厌氧干发酵中,对条件下的物料进行流动特性分析,利用RV2旋转粘度计测量有机生活垃圾与污泥不同混合比例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观粘度,并绘制相应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含量的有机垃圾与污泥的表观粘度在发酵前后不同,发酵前后污泥每增加一份其粘度分别增加15.41%,10.26%,而增加一份有机物其粘度分别降低12.79%,6.92%;原料的配比浓度对粘度有较大影响,污泥浓度与其粘度成正比关系,且发酵前的粘度是发酵后的1~3倍;混合物料在温度较低时,粘度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较大,温度较高时,这种趋势变缓;且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逐渐降低至最后趋于稳定。该项研究为沼气工程中的设备选型及输送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考察了污泥与麦秸共厌氧消化的性能,以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脱水污泥为原料,用麦秸作为碳源调节污泥C/N为15~25∶1,并进行混合物料的厌氧消化。结果表明:以麦秸作为碳源,与污泥根据不同C/N进行混合,可以提高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当C/N为25∶1时,不同污泥累积产甲烷量最大。初沉污泥、剩余污泥和脱水污泥分别为19670 m L,18790 m L,16300 m L,比单一污泥的累积产气量分别高出43.4%,49.4%,54.4%;并且单位TS与VS产气量比相应单一污泥的分别提高了76.6%,95.4%,322.2%和48.3%,76.0%,250.4%。协同作用结果显示C/N为25∶1时,混合物料产气增加值最大,协同作用贡献率为51.9%~117%。  相似文献   

12.
臭氧在污泥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臭氧添加对污泥TCOD,SCOD,VS,TS的影响,并以污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预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0.25 gO3.gVS-1臭氧处理后的污泥TCOD降低了1800 mg.L-1,SCOD上升了400 mg.L-1,VS平均上升了20%,TS平均降低了2.5%,产气量较未处理增加了250%。  相似文献   

13.
牛粪厌氧发酵污泥回流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两阶段厌氧发酵系统的效率,对混合使用在线活性污泥与后储罐最佳活性时段污泥的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研究。综合回流试验以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为影响因素,以COD去除率、产气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试验设计,研究COD去除率和产气量在各参数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料质量分数、日进料量和污泥回流比是影响两个评价指标的主要因素,其中混合污泥回流量的影响显著;试验得出该厌氧发酵系统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进料质量分数8.21%、日进料量7.15L/d、污泥回流比30%。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生物法同步沼气提纯与合成气利用工艺的可行性,文章通过批实验考察了不同初始CO含量、气液传质速率和污泥形态条件下微生物对CO的降解转化特性。结果表明:CO被厌氧微生物完全降解转化所需的时间随其初始含量升高而延长,当CO初始含量分别为10%,20%和40%时,絮状污泥完全降解CO所需时间分别为3,7和15 d,颗粒污泥需2~3 d;不同气液传质速率对絮状污泥降解CO的影响不大,但能明显影响颗粒污泥降解转化CO,在相同初始CO含量(20%)条件下,颗粒污泥在高气液传质速率时对CO的最大降解速率比低气液传质速率时提高近2倍;颗粒污泥实验组中CO的最大降解速率比絮状污泥提高了约85%~90%,有望在后续同步沼气提纯与合成气利用工艺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直齿轮刚性平移两步成形工艺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齿轮冷锻成形困难、工作载荷大和模具寿命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刚性平移的直齿轮两步成形工艺,即先成形分度圆以外齿形,后完成整齿成形.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对两步成形工艺的冲挤预成形和刚性平移终锻成形过程分别进行了模拟,并提取等效应力场和载荷行程曲线进行分析;再用物理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加以验证;最后与传统工艺方案的模拟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刚性平移预锻齿形设计有利于改善齿轮的充填性,同时使得工作载荷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热水解预处理+厌氧发酵”作为污泥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其规模化工艺优化尤为重要,为此开展了中试规模研究,分析在30 min条件下不同温度(150℃、160℃、170℃和180℃)和160℃条件下不同时间(15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的热水解处理对污泥的理化性质及其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经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热水解处理后固体物质溶出、流变性能改善、沉降性变好,溶解性固体(DS)含量为原泥的4.6~6.4倍,化学需氧量(COD)溶出率提高21.3%~30%,产沼气提升35%以上,可为热水解预处理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基于连续多点调形方法的三维曲面卷板成形原理,对卷板成形装置关键件柔性辊的不同布置和驱动方式进行了研究.确立了三辊布置双端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三维曲面卷板成形装置.对卷板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成形工艺过程.结果表明:一步成形,在小变形量的情况下适用,当上辊的下压量超出一定值时,无法成形;分步成形法,以小的下压量逐渐诱导板材变形,可以消除板材边缘皱褶,减小回弹,有利于板材成形.  相似文献   

18.
厌氧共消化是市政有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的主流工艺之一,然而湖北省武汉市仍缺乏具有本地代表性的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效能及潜在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生化产甲烷潜力批式实验、动力学分析和共消化性能评估考察了武汉本地典型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的比例对厌氧共消化效能和潜在应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共消化的产甲烷速率比厨余垃圾单独消化提高了40%~96%;厨余垃圾与剩余污泥的最佳比例为2∶1(基于VS),此时实际产甲烷潜力为408 mLCH4·g-1VSadded,比理论叠加值提高了11.2%;厌氧消化的渗透率达到60%时,武汉本地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通过厌氧消化回收的能量高达6100万m3CH4·a-1或2亿kWh·a-1,可以供应约7.6%的居民生活天然气需求量或1.7%的电力需求量,可为武汉本地乃至全国的厨余垃圾和剩余污泥共消化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剩余污泥为辅料,煤矸石页岩混合料为主料而制作出高混掺剩余污泥砖,制得0%、25%、30%、40%、40%(经振捣)污泥砖各1块.实验表明:污泥的掺入量决定了烧结砖含水率、体积收缩率和质量损失率等性能.通过对砖的抗压试验表明,随着剩余污泥混掺率提高,砖的抗压性能下降,但是通过振捣增加砖坯密实度的方法,可以提高烧结砖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农田径流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径流中的泥沙和水是携污的两大介质。选取常熟金泾塘地区典型农用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降雨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泥沙和水的携污比例,并根据该比例特征设计出一种梯级潜流式生态护岸;通过实验研究了该护岸形式对TP、TN和泥沙的去除率,计算了护岸综合截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径流中泥沙携污量大于水的携污量;考虑护岸截留泥沙而去除的污染物量,护岸对不同降雨强度径流中TP、TN的综合截污效率均可达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