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芽孢杆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明妍  刘姣  杜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35-16638
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多粘芽类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拮抗作用、竞争作用、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方面;总结了生防芽孢杆菌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并对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在生物防治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枯萎病主要是由尖镰孢菌引起的一种依靠土壤传播的植物病害,目前已经严重危害我国一些农业作物的生长。对于枯萎病,传统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近年来生物防治凭借着污染小、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一些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芽孢杆菌是诸多枯萎病生防因子中的一类,它具有繁殖快、营养要求简单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可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离鉴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部相关内生菌的过程中,筛选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SHEN20121。通过对其16S rDNA 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与类芽孢杆菌属中97个细菌的序列相似性为97%~99%;系统学分析显示该菌株与多粘类芽孢杆菌聚在一个分支上,bp支持率为 100,因此菌株SHEN20121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证明了菌株SHEN2012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孢(Fusaricum oxysporum),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灰葡萄孢(Botrvtis cinerea),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灰葡萄孢,小孢拟盘多毛孢和柑橘青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尤其是首次发现对拟盘多毛孢属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该菌在生物农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并可能将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具有巨大的生物防治潜力,且在可持续农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黏类芽孢杆菌可以防治细菌、真菌、线虫和病毒,这是通过生产各种抗菌物质、生长必需物质的竞争以及通过引发植物的过敏防御反应来实现的。多黏类芽孢杆菌衍生的抗菌物质包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淀粉酶、纤维素酶、黏菌素、羊毛硫菌素、杀镰孢菌素、多肽菌素等,生长必需物质的竞争主要是铁载体,可通过诱导系统抗性(ISR)引发植物的过敏防御反应。因此,多黏类芽孢杆菌是生产生物农药的重要菌种,由多黏类芽孢杆菌及其衍生物制备的微生物农药以其良好的环境友好性、生物防治机制的多样性和对土壤病害的良好防治效果,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究多黏类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对近年来多黏类芽孢杆菌通过产生抗菌物质、竞争作用以及诱导植物抗病性等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尖镰孢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属于对外检疫对象,其寄主范围广,可以危害100多种植物,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用于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及其生防机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利用生防菌在尖镰孢枯萎病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防菌与农药复配使用、生防菌与其它拮抗微生物协同互作、提取和纯化生防菌的抗菌物质研制新的生物农药以及构建生防工程菌等对策,以提高对病害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新林  赵思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25-3028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应用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枯草芽孢杆菌防控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抗菌物质的产生及种类、拮抗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有益的土壤细菌,本身具有对环境友好、对粮食作物安全、对人畜无害等优点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入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发达的分泌系统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对多种病原菌都具有拮抗性能,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如用来防治辣椒炭疽病、水稻纹枯病以及一些镰刀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9.
假单胞菌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烟草行业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主要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大致又可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微生物治虫三大类.其中,以微生物治虫是生物防治中重要手段之一,包括用细菌治虫、用真菌治虫和用放线菌治虫.主要介绍了假单胞菌在烟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以及其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生防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上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抗生作用、溶菌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及促进植物生长5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在植物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苍术根腐病是当前苍术人工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苍术产业的发展。苍术根腐病表现为地上部分叶片萎蔫,根及根茎变褐腐烂,导致苍术大面积死亡,产量下降。基于国内外报道,本文阐述了苍术根腐病的病原、病症和病因,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并对目前苍术根腐病在田间生产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苍术的实际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防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理想的生防菌筛选对象,芽孢杆菌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主要对芽孢杆菌的生防作用形式与机制、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扩大其在新型生物农药研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细菌对水生植物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从南京某矿区废弃地的湿地植物柳树(Salix babylon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latifolia)根际和根内分离筛选到8株芽孢杆菌,这些芽孢杆菌都具有产铁载体、吲哚乙酸、多糖和淀粉酶活性,且对重金属的抗性较强,对温度、pH和盐浓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Cd胁迫下耐重金属植物促生芽孢杆菌强化狭叶香蒲(T.angustifolia)吸收积累Cd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5 mg·L~(-1)Cd~(2+)的条件下接种芽孢杆菌处理能够促进香蒲生长和组织中Cd含量增加。其中Bacillus megaterium P24和P37促进香蒲根和地上部干重显著增加40.0%~46.4%,B.amyloliquefaciens P29能使地上部Cd含量和总吸收量显著增加31.1%和63.5%;溶液中Cd去除率最高可达79.5%。研究表明,耐重金属芽孢杆菌能够促进香蒲生长、增加香蒲Cd含量,从而增加香蒲Cd总吸收量,达到去除水中Cd污染的作用,具有应用于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辣椒根际土壤筛选具防病促生功能的菌种并应用于生物障碍土壤,可为辣椒提质增产和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优质的菌剂资源。本研究以辣椒根腐病的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固氮、溶磷、解钾、分泌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利用酚酸类连作障碍物质等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检测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从设施连作抗病辣椒根际土中获得6株具有抑菌作用的放线菌,通过定性、定量测试发现菌株G-1拮抗效果最强,其对设施蔬菜5种常见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且具有分泌IAA、产铁载体、产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溶解有机磷、利用酚酸类化感物质等特性。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进化树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田间原位栽培试验显示,G-1菌剂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病作用,可显著降低根腐病的病情指数,促进辣椒根系生长,且可使辣椒增产31.04%。研究表明,弗氏链霉菌G-1具有优良的防病促生功能,其固体菌剂的田间应用对辣椒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增产作用,可作为辣椒益生菌剂的候选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陕西省2009-2015年棉花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160个陆地棉棉花品种(系)的抗枯黄萎病的鉴定结果分析,未发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均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呈高抗的品种有71个,占测试品种的38.1%;未发现对黄萎病高抗的品种,达到抗性水平的品种有77个,占测试品种的48.1%。从7 a测试结果来看,对枯萎病抗性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对黄萎病抗性水平总体呈增强趋势,但未见对黄萎病抗性水平达到高抗及以上的品种。共筛选出7个品种(系)对枯黄萎病表现突出的兼抗性。  相似文献   

16.
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致病性和毒素化学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致病性差异和致病机制,本研究对分离自河北省黄骅市和张家口市宣化区部分苜蓿种植地苜蓿根腐病样品的150株镰孢菌(Fusariumspp.)(2015年分离获得72株,2016年分离获得78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是否具有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的潜力进行了检测,并对获得的粗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镰孢菌对萌发的苜蓿种子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别,除三线镰孢(F.tricinctum)和大部分木贼镰孢(F.equiseti)菌株致病性较弱外,大多数镰孢菌菌株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在所获得镰孢菌菌株中,菌株KD3(F.oxysporum)、菌株QD3-2(F.oxysporum)、菌株N6-1(F.equiseti)、菌株N9-2(F.acuminatum)、菌株NT1-1(F.acuminatum)和菌株QD10-1(F.acuminatum)共6株镰孢菌具有产NIV毒素潜力,未发现具有产DON毒素潜力的菌株;将NIV毒素化学型菌株QD3-2发酵培养后经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粗毒素,对其进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苜蓿镰孢菌根腐病致病机理、有效防治苜蓿根腐病和保障苜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间与空间动态概念探究生防菌SC11不同剂型对茄子防病促生效果,生防菌SC11与Fo47、153粉剂复配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C11不同剂型处理对茄子黄萎病具有明显的防效,其中以种衣剂处理防效最优(69.98%),接近药剂对照多菌灵。同时,SC11不同制剂能显著增加茄子叶面积、株高或鲜质量,与对照相比,SC11种衣剂处理的叶面积、株高分别提高129.64%、100.84%,粉剂处理的株高、鲜质量增幅分别为69.64%、116.29%。SC11施用后30d施用153(C2处理),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达89.47%,远高于其他处理。SC11和Fo47同时施用时,防效最低,低于单独施用的防效。初步确定SC11不同剂型对茄子的促生作用及其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基于动态时空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生防菌复配组合,间隔施用能有效提高复配防效。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害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染病初期和健康的花魔芋球茎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健康和染病初期花魔芋两组出现3 22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660个基因上调表达,562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及分子功能等生理生化过程。表达量上调和下调最大的前10个基因包含编码MiAMP1抗菌蛋白、热激蛋白、胰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等与抗病相关的基因。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类黄酮和苯丙烷类物质在花魔芋抵御软腐病菌侵染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硒化合物代谢、维生素B6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N-聚糖生物合成及链霉素生物合成通路等抗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魔芋染病初期全部或大部分受诱导表达。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大量花魔芋转录组信息,有助于挖掘与花魔芋抗软腐病相关的关键基因,也为魔芋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旨在明确西瓜枯萎病生防真菌M3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环境pH与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PHBA)共同作用对其防病效果的影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类鉴定,确定M3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平板试验结果表明,PHBA对M3菌株和病原菌尖镰孢菌西瓜专化型的菌落生长均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强酸和强碱环境均不利于2种菌的生长;M3菌株和病原菌的最适生长环境pH和最适PHBA质量浓度不同,前者为6和400 mg·L-1,后者为8和200 mg·L-1。pH和PHBA共同作用下,M3菌株的抑菌率无显著变化。在pH 6和PHBA质量浓度400 mg·L-1的土壤环境中,M3菌株的防病效果达到最高水平(85.72%)。总之,M3菌株的防病效果主要受土壤pH影响,其能够在PHBA积累环境中有效发挥防病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