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水稻的病害愈加严重,而目前水稻抗性品种不多。本综述回顾了多种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水稻抗病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主要涉及水稻病毒病,如黄斑驳病毒病、东格鲁病毒病、矮缩病毒病的抗性,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条斑病、立枯病的抗性,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抗性,及稻胡麻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通过种子传播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恶苗病和稻秆尖线虫病等。为了减少稻种传播病害,在播种前必须对稻种进行药剂消毒处理。现介绍几种药剂处理稻种灭菌的方法,供农户因地制宜选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方水(陆)稻品种抗病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河北省地方水、陆品种抗两病两虫性进行了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褐稻虱、抗白背飞虱品种的分布情况。对抗性频度较高的抗稻瘟病性、抗白叶枯病性从水、陆稻,熟期,不同稻作区等方面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品种频度高,分别为45.86%和50.34%,高抗率仅为0.75%和2.05%,抗率分别为24.81%和15.75%;抗褐稻虱、白背飞虱品种频度很低,分别为4.51%和3.34%,高抗褐稻虱品种2个,无抗至高抗白背飞虱品种。抗稻瘟病、白叶枯种质频度和强度均是陆稻高于水稻。纬度、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张家口、承德两市稻瘟病抗性强度低;唐山、秦皇岛两市抗性强度高;冀南零星种植亚区抗性强度最高。抗白叶枯病种质分布规律是随着纬度的增加,温热条件的降低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65份从IRRI引进的野生稻渗入基因系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褐飞虱抗性鉴定,筛选出34份抗稻瘟病品系,15份高抗白叶枯病品系,35份中抗白叶枯病品系,21份抗褐飞褐飞虱的品系,44份中抗褐飞虱品系,30份兼抗2种病虫害的品系和27份兼抗2种病虫害的品系,以期为育种利用提供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60份及国内育成5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白叶枯病及稻瘟病抗性、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110份水稻种质资源高抗至中抗白叶枯病23份,占供试材料20.91%;抗稻瘟病18份,占16.36%。经鉴定评价筛选出7份同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双抗性材料,且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很大差异,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选育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组合)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稻中后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我国部分地区单季稻面积大量上升。由于单季稻生长季节长,条件适合多种病虫为害,因此,单季稻的病虫比双季稻要严重。目前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的中后期主要病虫,仍以水稻螟虫(以二化螟为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杂交稻后期综合症等。根据近年各地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经验,要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保证水稻丰收和生产出安全稻米,对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强氯精是一种高效水稻种子杀菌剂,它对种子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恶苗病有极强杀灭作用,对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壮芽,以及预防烂种有一定效果,并能防止种子里含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禾苗徒长。  相似文献   

8.
对1700余份稻种资源进行了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鉴定,总的趋势是抗病资源多于抗虫资源,育成品种中的抗性品种比例高于地方品种,籼、粳稻对上述两病两虫的抗性亦有差异。推荐了一批抗性较稳定的资源,介绍了大面积推广品种的抗病虫性及其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对已搜集、编目的云南稻种资源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稻瘟病鉴定4735份,白叶枯病鉴定4092份,抗寒鉴定3000余份,抗旱鉴定3126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可供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白叶枯病、褐稻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病虫害,抗性品种的筛选是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作者通过对1987年南方稻区区试品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对两病抗性鉴定简报庞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1991年对我所收集、保存的国内外各种野生稻资源进行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及农艺性状的鉴定,试图筛选出一批抗病性强、优质的野生种质资源,供育种、生物工程等单位利用。材料与...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 其主效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我国很多稻区表现广谱持久的稻瘟病抗性, 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生产。本研究选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及其等位基因的功能标记, 在对22份分别已知抗病基因Pi-ta和Pi-b以及感病基因pi-ta与pi-b组成的水稻品种检测验证基础上, 建立了2套稻瘟病基因多重PCR体系: 体系I同时检测抗病基因Pi-ta与Pi-b, 体系II 同时检测感病基因pi-ta与pi-b, 并利用2套体系对336份高世代育种材料进行检测, 与单标记检测结果比较, 表现稳定可靠, 重复性好。本研究构建的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可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快速评价和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
水稻重测序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稻瘟病抗源筛选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3000份(简称3K)重测序中的1217份核心种质资源,通过湖北恩施两河和芭蕉2个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抗性,结合不发病条件下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资源的苗期人工接种抗谱测定,综合评价和筛选优异的稻瘟病抗源。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显示材料间的稻瘟病抗感差异显著,从中共获得144份抗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病种质。选用稻瘟病综合抗性较好的34份材料以3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苗期接种,鉴定显示有17份材料的抗性频率≥70%,抗谱较广。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抗病材料植株偏高,单株产量低,农艺性状差。结合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农艺性状考察,鉴定出7份稻瘟病抗性强、抗谱广且农艺性状较好的优异抗源材料IRGA 411-1-6-1F-A、YJ30、金早47、泉珍10号、YN 1353-3、云粳23和IRAT1047,可作为抗源亲本用于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和品种抗稻瘟性改良。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牡丹江8号高效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粳稻品种牡丹江8号具有繁殖周期短、对多个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生理小种感病或高度感病的优点,因此,是水稻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基因克隆研究中候选基因功能验证的一个理想受体.本试验通过对农杆菌侵染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牡丹江8号高效转基因操作体系.在3次重复试验中,该转基因操作体系抗性愈伤转化率分别为67.5%、 7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在病原菌鉴定、水稻抗源筛选、抗性生理遗传以及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细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问:戊唑·噻霉酮对稻曲病有防效吗?水稻破口期使用嘧菌·噻霉酮对稻曲病、稻瘟病、纹姑病防效如何?还要加用其他杀菌剂吗?答: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含戊唑醇25%、噻霉酮2%,登记用于防治苹果树斑点落叶病和小麦赤霉病。该药没有在水稻稻曲病上登记,但在水稻破口前5~7天合理使用,对稻曲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能兼防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和纹枯病。  相似文献   

17.
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稻褐飞虱和稻白叶枯病基因聚合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利用优良的抗性基因培育抗性基因聚合系对于防治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褐飞虱基因Bph3分别导入主栽杂交水稻品种的保持系先B、天B、盟B、龙特甫B和桂B中。结果表明,获得稳定的单抗性基因导入系1436份和双抗性基因聚合系144份。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Xa2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对抗稻白叶枯水平达到中抗和接近高抗的水平(1.1~3.0级),Bph3导入系和Xa23Bph3聚合系抗褐飞虱水平达中抗到抗的级别(3.2~4.0级)。农艺性状分析显示多数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株高、剑叶长宽度、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与受体差异不显著,只有少数聚合系有1~2个性状的差异。SSR标记分析表明抗性基因聚合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达89.6%~97.8%,等位性位点纯合度达95.6%~99.9%。初步证明本研究已成功地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的聚合系,这些抗性改良保持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建立完善的分子设计育种平台提供了重要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的全球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进行了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有26份材料对供试的6个混合稻瘟病小种表现出高抗;有4份抗病材料2年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一致。筛选出3个双抗性较好的材料,可以用作水稻抗性育种的骨干亲本,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东乡野生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乡野生稻属普通野生稻,是迄今金世界分布最北的野生稻。东乡野生稻具有分蘖力强、光合作用强、耐寒、耐旱、休眠期长、柱头外露、花药长大、茎秆较细、璧较厚、较硬、叶片窄且较硬、异交结实率高、根系发达、叶片衰老较慢、米质优、抗病虫性较好等特点。分析了东乡野生稻与籼、粳稻的同工酶、染色体组型及亲和性,但是,东乡野生稻是籼或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几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即将推广的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特性以及筛选一批抗性育种材料,在岑溪设立自然诱发病圃,对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新品种、广西水稻区试新品种及部分水稻育种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参加国家区试、广西区试的1171个水稻新品种未有抗级以上的,中抗水平也只有极少数品种,大多数新品种都是感病或高感品种;11236份水稻育种材料表现高抗的有82份、抗级473份、中抗987份,筛选出一批抗性材料供抗病育种用。自然诱发病圃不仅可以用于推广品种的抗性监测,还可作为抗病育种筛选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