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吴兴大队共1200户,6954亩耕地。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方面的主要要求是增产粮食和棉花”的教导,大搞粮棉间作套种,连年获得粮棉双丰收。1974年全大队4700亩粮食作物,平均亩产1250斤,1538亩棉花,亩产达到127.5斤。粮棉间作套种,既多收粮食,又多收棉花,是种植革命的深入发展,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地力,  相似文献   

2.
南汇县泥城公社人民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干部,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棉花生产,获得连年高产稳产。一九六四——一九七三年十年平均亩产皮棉187斤(人民三队十年平均亩产220斤以上)。一九七三年,在批林整风运动大好形势下,实现了粮棉双翻纲要,粮食亩产1849.3斤,棉花亩产201.7斤。今年粮棉生产形势很好,有良好的增产基础。人民大队地处东海之滨,是粮棉夹种地区,棉花前作多数为条播小麦和草麦间作,茬口较晚。棉花品种原为岱字棉15号,  相似文献   

3.
稻棉连作     
在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指引下,为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夺取粮棉双高产探索门路,我站从1973年开始进行水稻、棉花连作栽培试验。三年试验结果证明,稻棉连作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的栽培制度。它对于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提供了新的门路,尤其是在人多地少,土少田多的地区更是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滨州是个以粮棉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市 ,粮田主要是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过去棉田皆为纯作春棉 ,玉米收获后不再播种小麦 ,留作翌年早春安排大白菜制种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益 ,增加收入 ,近两年进行棉田间作大白菜制种试验获得成功 ,棉花产量和大白菜制种产量均可达到纯作的 90 %左右 ,棉田间作并且腾出的粮田可增收一季小麦 ,效益十分显著。1 间作方式以 14 0 cm为一个种植带 ,栽 2行白菜 ,种 1行棉花。大白菜种株大小行栽植 ,小行距 5 0 cm,大行距 90cm,大行中间种 1行棉花。两作物都起垄种植 ,垄高 10cm左右。两垄之间形成一个宽约 …  相似文献   

5.
一、粮棉套种发展现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方棉区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变以及适应夏粮扩大生产的需要,棉田改制即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以小麦为主的粮棉套种两熟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六个省、市,粮棉间套种面积达544.9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5%以上。北方棉区十余年来粮棉间作套种,曾经试验推广了多种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有:棉花与夏收作物套种,两种两收;棉花与夏、  相似文献   

6.
新洲县凤凰公社石骨山大队第一生产队,为了解决棉麦两熟用地养地的矛盾,促进粮棉稳产高产,从1974年冬播开始,在20亩新平整的低丘陵黄土地上进行了棉麦两熟两肥耕作改革试验示范。即冬季在冬播大、小麦时的预留棉行中套种箭舌豌豆作为棉花底肥;夏季大、小麦收割后,又在棉行中套种短期绿肥柽麻,作为棉花蕾花肥。共中有2.16亩三结合试验地进行了单收。两熟两肥  相似文献   

7.
这个材料较深入细致地调查总结了三角村大队一九七三年二棉一粮间作套种的经验和科学道理。一九七四年该队二棉一粮间作套种又扩大到五百六十四亩,尺带改进为七尺一带,夏粮产量,平均每一自然亩棉花与大麦间作套种的,大麦产量是三百八十斤,按棉七五粮二五比例折合亩产一千五百二十斤,棉花与小麦间套种的,小麦产量是五百三十斤,折合亩产二千一百二十斤;棉花就目前长势和座桃情况看也好于去年。他们根据三年来二棉一粮间套种高产稳产的实验结果,计划一九七五年全大队能保证灌溉的耕地普遍采用这种种植方武,种法将又有两项改革,一是提早在今年九月二十五日前,用人力在棉行里锄开沟、手撒籽播种小麦(淘汰棉花与大麦间套种),拔棉柴后再复盖一层农家肥,浇一次水;二是一部分面积试行改七尺一带为一丈四尺一带,更便于管理。他们的经验和创造精神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旱地立体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调查河北省现有的立体种植模式下,按照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类型,将其分为粮粮、粮果、粮油等八大类型,并分析比较得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32种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该研究详细介绍了安国市粮药组合、赵县粮油组合、固安县棉粮油组合模式,并具体分析了各种作物的投入、产值及净收益,得出小麦瓜篓比小麦玉米增效55.7% ̄64.7%,玉米大豆间作比玉米单作增效46.28%,棉花地芸豆红小豆间作比小麦玉米增效61.4%。对不同种植模式进行产值分析得出,粮果>粮瓜>粮药>粮菜>粮棉>粮油>粮粮。  相似文献   

9.
壮株密植     
近年来,我区不少单位随着间作绿肥的扩种,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培管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使棉花更充分利用这些改变了的条件,增加光合作用产物,提高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初步闯出了“壮株密植”夺高产的路子。这些单位的生产实践还初步证明,这一种植形式是棉花亩产皮棉200斤左右水平的高产栽培途径之一。南通县忠义公社六大队十六队几年来在积极发展间作绿肥,施用扣青绿肥的基础上,实行壮株密植,粮棉产量逐年稳步  相似文献   

10.
我省棉区改革耕作制度,积极发展麦棉间套种,对不断提高粮棉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在特早熟棉区是否也适合发展麦棉间套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院师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七”光辉指示,深入到改革耕作制度比较有经验的榆次县东阳公社西范大队蹲点。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同时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了各种粮棉间套种试验,主要探索在这无霜期短的地区获得粮棉双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及其理论依据。现将1972—1975年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棉花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分别为33.3万hm~2和200万hm~2以上,争地矛盾突出,两者空间互补性强,轮作优势明显,但存在难以机械化和作物间轮作倒茬等问题。通过压缩棉花株距,保障单位面积内间作棉花株数与常规纯作棉花株数基本一致,留出带宽间种玉米。此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棉花玉米宽幅间作高产高效生产环境、品种搭配、播前准备、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收获与晾晒、秸秆还田与残膜清除等技术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视察过的七里营公社的一个大队。这里地处豫北平原,植棉历史悠久。在黑暗的旧社会,粮棉产量很低,粮食亩产不过百斤,棉花只二十来斤。解放后,我们大队党支部坚持对社员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不断地同天斗,同地斗,同阶级敌人斗,同错误路线、错误思想斗。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来,我们又深入揭发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和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狠批了林彪反  相似文献   

13.
赵玉清 《耕作与栽培》1994,(1):14-18,20
本研究在土壤有机质2%左右地力水平进行。六年定位试验(1987-1992)分别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棉花(一年一熟),棉粮倒茬(棉花→小麦,玉米)。粮棉倒茬(小麦,玉米→棉花)四个处理。重点分析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消长特点。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容重棉田小干粮田,棉田倒茬粮田或粮田倒茬棉田,容重变小;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粮田高于棉田,耦层土壤氮素供应强度,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棉花高于粮田。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省棉区广大贫下中农为了夺取粮棉更大的丰收,并有利于实现植棉机械化,研究改革棉区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其中早熟大麦收割后直播棉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办法。平湖县良种场经过几年的试种,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75年播种的十三亩麦后棉花,亩产皮棉201斤,比大田增产34%,大麦产量比间作套播田增产14.7%。现根据我们的试验观察、调查研究和收集的一些资料,谈谈麦后直播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麦后棉的增产效能。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队有耕地1990亩,地势平坦,黑粘土质,怕早怕涝,在我县属于中等肥地。文化大革命以前,粮食亩产300—400斤,棉花40—50斤。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生产条件不断改变,粮棉产量有了新的增长。一九六八年以来,粮食亩产上《纲要》,棉花亩产百斤上下,但几年来稳而不前。通过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开展,排除了林彪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冀中南集中产棉区棉粮间作套种正在广泛展开,使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教导,我们于1971—72年对棉花与春玉米间作形式进行了一些调查,并作了对比试验。现提供参考。春玉米对棉花生育的影响从我们在邯郸、成安、曲周等县调查中所得到的  相似文献   

17.
照片     
…薰薰湖北省和江苏省棉花生产开展对口竞赛,互相关心,共同前进。图为湖北夭门县农科不阶一长在江苏海安县讲授棉花栽培技术。—扮—江苏海安县一手抓粮,一手抓种,夺取粮棉双丰收。图为向阳大队社员在加强棉田管理。照片$中共海安县委宣传部报道组~~  相似文献   

18.
林昕 《种子》2001,(6):61-64
我国人口众多 ,对粮棉需求迫切 ,为了缓解矛盾 ,开发新的增产途径 ,以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发展的需要。夏播棉育种就是配合我国棉区耕作栽培制度的改革 ,从品种改良着手选育短季栽培、宜于麦后夏播连作一年两熟 ,实现保粮增棉、粮棉双丰收为目的的一种育种方法。作者在育种实践中 ,以及在逐年资料的汇总过程中 ,发现麦后夏播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和丰产性两个性状存在着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育种效果和质量的进一步突破与提高 ,以致影响到棉区耕作栽培改制的完善。为了使从育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从而达到指导我们今后棉花…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临汾盆地北部,耕地面积91万亩,盛产粮棉,全县历年小麦、棉花、玉米总需种量1500万斤左右。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扩大种子经营的同时,不断总结种子质量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采取措施,使种子质量越来越接近部颁标准。几年来种子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盐碱地棉花不能拿全花是我们生产上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盐碱地的棉花生产。几年来,我们在学习山东曹县苗庄大队开沟躲碱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盐碱地保全苗的问题,棉花产量连年上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在盐碱地上犁犁耙耙种棉花,棉苗稀稀拉拉,每亩只收二、三十斤皮棉。一九六九年以后,开始学习苗庄大队开沟躲碱“八道工序”的治碱经验,棉花出苗有了一定的保证,密度有了增加,产量也大大提高,但亩产仍然过不了百斤。一九七一年以来,我们大队植棉专业队的犟姑娘们,在与盐碱作斗争夺高产的实践中,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对苗庄治碱经验进行了“三改”,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