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明确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对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体宽、眼间距、眼径、吻长、尾柄高、尾柄长等12个性状的测量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体宽和眼间距主要通过体长间接影响体质量,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54。可见,体长、体高、体宽和眼间距是影响3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5月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随机测量了150尾个体的体重与12种形态性状——全长、体长、体宽、体高、头长、头宽、头高、吻长、眼间距、尾柄长、尾柄高和躯干长,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2种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 01),但仅全长、体宽、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 483),体宽、体高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影响体重;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3)、体高(X4)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110. 879+6. 053X1+12. 525X3+11. 320X4。综上,当以体重为主目标对5月龄大口黑鲈进行选育时,应以全长为主要选择性状,体高和体宽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72尾13月龄养殖齐口裂腹鱼,测定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眼间距(X_5)、头长(X_6)、头高(X_7)、头宽(X_8)、吻长(X_9)、尾柄长(X_(10))、尾柄高(X_(11))和躯干长(X_(12))等12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齐口裂腹鱼的眼间距外,其他11个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有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5个形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的单独决定系数(0.369)最大,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25,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为自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Y=-166.052+9.378X_2+18.727X_3+7.419X_4+12.658X_9-4.742X_(10)。综上,齐口裂腹鱼的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以体长、体高、体宽、吻长和尾柄长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可提高齐口裂腹鱼优良个体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及生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5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眼间距(X7)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2),其次为尾柄高(X10)、体高(X5)和体宽(X6),而躯干长主要通过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15,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214.67+1.033X5+1.519X6+7.548 X7+3.101X10。研究表明,在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质量为主,并结合选择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6.
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取1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批雌雄个体121尾,其中雌鱼57尾,雄鱼64尾,分别测量其体重(Y)及体长(X1)、头长(X2)、躯干长(X3)、体高(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宽(X7)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雌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长、体高、体宽和头长,影响雄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高、体长、躯干长、和体宽;体长对雌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78),体高对雄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36)。经多元回归分析,选择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443.542+16.525X1-17.106X2+40.658X4+56.038X7和Y雄=-684.921+15.531X1+25.413X3+38.976X4+48.213X7。  相似文献   

7.
随机选取4月史氏鲟幼鱼380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吻长、尾长、尾柄高、眼径、眼后头长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史氏鲟4月龄幼鱼外部形态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明确了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高;全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395**),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5.60%);眼径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160**),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4152);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Σd=0.882,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全长、体高、尾柄高和眼径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2.751+3.018x1+12.472x2+50.765x3+35.335x4。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4月史氏鲟幼鱼380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吻长、尾长、尾柄高、眼径、眼后头长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史氏鲟4月龄幼鱼外部形态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明确了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史氏鲟4月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全长、体高、眼径、尾柄高;全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395**),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5.60%);眼径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160**),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4152);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Σd=0.882,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全长、体高、尾柄高和眼径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2.751+3.018x1+12.472x2+50.765x3+35.335x4。  相似文献   

9.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牙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跟踪测定2032尾牙鲆5月龄与8月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头长、吻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8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剔除了与体长有共线性的全长,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特征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牙鲆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体高、尾柄高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头长、吻长、尾柄长对体重直接作用相对较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系数分析结果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月龄牙鲆多元分析结果有所差异;最后建立了体长、体高、尾柄高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牙鲆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形态性状对长鳍吻鮈体质量的影响效果,为长鳍吻鮈的人工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120尾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鮈,分别测量其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头宽(X6)、头高(X7)、吻长(X8)、叉长( X9)、眼径( X10)、眼间距( X11)、尾柄长( X12)、尾柄高( X13)、尾鳍长( X14)、眼后头长( X15)共16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复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长鳍吻鮈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复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对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确定了影响长鳍吻鮈体质量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仅全长、头长、头高、眼径、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复相关系数为0.976,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63);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全长、头长、头高、眼径、眼后头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0.440)最大,其他4个性状主要通过全长影响体质量;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过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质量的因变量(Y),以全长(X1)、头长(X5)、头高(X7)、眼径(X10)和眼后头长( X15)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30.650+2.534 X1+2.012 X5+2.019 X7+8.716 X10+4.120 X15,经回归预测结果显示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方程可用于长鳍吻鮈实际生产中,为长鳍吻鮈选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人工养殖条件下影响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与主要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眼斑双锯鱼快速生长品系选择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月龄眼斑双锯鱼为研究对象,准确测定其体质量(W)及全长(L1)、体长(L2)、体高(L3)、头长(L4)、头高(L5)、吻长(L6)、尾柄长(L7)、尾柄高(L8)、背鳍前距(L9)、胸鳍前距(L10)、腹鳍前距(L11)和臀鳍前距(L12)等12个形态性状,运用相关分析计算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应用通径分析筛选显著影响体质量的形态性状,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眼斑双锯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13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 0.01),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是体高(0.965),其次是尾柄高(0.944),与体质量相关系数较小的是吻长(0.730)和尾柄长(0.601);剔除共线性影响后,通径分析筛选出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5个形态性状分别是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其中,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排序为体高(0.574)>体长(0.404)>尾柄高(0.284)>吻长(0.108)>头长(-0.358),间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为头长(1.256)>尾柄高(0.667)>吻长(0.621)>体长(0.540)>体高(0.391);对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排序为体高(0.330)>体长(0.163)>头长(0.128)>尾柄高(0.081)>吻长(0.012)。体质量与体高、尾柄高、体长、头长和吻长等5个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为W=-0.708+0.085L3+0.084L8+0.025L2-0.090L4+0.070L6,R2=0.963。【结论】体高可作为以2月龄眼斑双锯鱼选育快速生长品系的首选目标性状,体长、头长、吻长和尾柄高等变量则可作为辅助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大鳞副泥鳅的遗传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249尾,分别测定其全长、体长、头长、体厚、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头宽和体重共9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分别计算了大鳞副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大鳞副泥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厚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236 0),且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055 7),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头长和头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小,主要通过体厚间接影响体重。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并通过偏回归系数检验,以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厚(X4)、体高(X5)、尾柄长(X6)和尾柄高(X7)对体重(Y)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Y=-12.126+0.342 X1+0.353X2+0.884X3+5.059X4+2.465 X5+0.979X6+1.718X7。[结论]多元回归方程的构建量化了体重与全长、体长、头长、体厚、体高、尾柄高、尾柄长的关系,可以对大鳞副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同时,在大鳞副泥鳅选育中可以主要对体厚较厚、体长较长的个体进行选择,间接实现对体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光倒刺鲃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7月在广州市增江流域采集128尾光倒刺鲃幼鱼,测量其体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眼间距、尾柄高和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性状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影响。[结果]光倒刺鲃幼鱼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长与体重匀速生长。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所选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复回归系数为0.934 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运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回归方程中对体重影响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以体重为依变量、以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7.234+0.585x1+0.310x4(R2=0.934 8)。[结论]该研究可为光倒刺鲃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奥利亚罗非鱼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奥利亚罗非鱼的育种效率,明确选育目标,分别测定了205尾奥利亚罗非鱼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体高(X5)、体宽(X6)、尾柄长(X7)、尾柄高(X8)和体重(Y)共9个性状,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重(Y)为依变量、其他性状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雌鱼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均为正相关关系。影响雄鱼体重的重要性状是全长、尾柄高、体宽、头长;影响雌鱼体重的重要性状是体宽、体长、躯干长、体高、全长。全长(0.504)对雄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体宽(0.450)对雌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经多元回归分析,选择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奥利亚罗非鱼雄雌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688.287+2.468 X1+9.453 X6+0.676 X8和Y=-418.506+0.871 X1+12.551 X6。  相似文献   

16.
匙吻鲟稚鱼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n)稚鱼各120尾,分别测定其体重、全长、头长、吻长、体宽、头宽、眼间距、体高和头高共9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匙吻鲟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地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除41日龄匙吻鲟头长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与体重的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全长、体宽、头宽和头高对30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宽、眼间距、体宽对41日龄匙吻鲟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1)。可见,不同日龄的匙吻鲟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有差异,但全长、体宽和头宽对体重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均最大。通径分析结果与决定系数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30日龄和41日龄匙吻鲟形态学指标对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LgY=-3.808+1.759 Lg X1+0.235 Lg X5+0.336 Lg X7+0.308 Lg X4和LgY=-3.374+1.328 Lg X1+0.591 Lg X8+0.253 Lg X4+0.231 Lg X6+0.198 Lg X5。两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7.
不同性别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2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108尾,测定其体重(Y1)和体长(X1)、背吻距(X2、)头长(X3)、尾柄长(X4)、体高(X5)、尾柄高(X6)、体宽(X7)、背鳍基长(X8)8个形态学指标,进行雌、雄区分。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虹鳟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雌性仅有1个形态性状(尾柄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0.3335);雄性有3个形态性状(体长、背吻距、背鳍基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3545)。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雌性背吻距、头长、尾柄长、体宽、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尾柄长对体重决定系数最大(0.1112);雄性体长、背吻距、尾柄长、背鳍基长的决定系数较大,其中背吻距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257);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雌性和雄性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分别为R2=0.9366和R2=0.9668,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雌性=-2 855.44+71.42X2+93.42X3+240.92X4+119.34X7+101.48X8,Y雄性=-2 948.31+32.83X1+129.86X2+62.58X4+75.73X8。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虹鳟实际生产,为虹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