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科院豆类资源研究室,以栽培大豆(G.max)与半野生大豆(G.gracilis)种间杂交选育出的种间杂种新种质极小粒大豆黑农8-44-2,是对日本出口制作纳豆的特用品种。该品系遗传基础广泛,具有野生大豆多花荚、多分枝的优异性状,也是大豆高产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2.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发现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安豆8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原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野生大豆ZYD05689与地方品种资源ZDD15633(普定皂角豆)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安豆8号,审定编号黔审豆2016003号。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安豆8号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原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野生大豆ZYD05689与地方品种资源ZDD15633(普定皂角豆)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016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安豆8号,审定编号黔审豆2016003号。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季志强 《中国种业》2009,(Z1):21-22
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利用野生大豆资源开展大豆不育系、创造新资源及选育新品种,对拓宽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提高我国大豆品质、增强大豆的抗病性和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野生大豆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变异大,目前我国入库保存的野生大豆种质6172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数量丰富的种质资源相结合,将是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有效举措。种质资源是什么?种质资源与种子、种业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表里山河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是植物中最原始的东西,是育种的资源和材料。它们当中有古老的地方品种,也有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都承载着能够将自身性状遗传给子代的珍贵信息。它们有的丰产,有的抗旱,有的抗虫抗病,而这些基因最终决定了品种的特性。山西省有名的玉米金皇后、谷子沁州黄、食用豆大白芸豆等地方品种,晋谷21号、荞麦黑丰一号等育成品种,以及野生大豆等,都属于种质资源范畴。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育适宜贵州省大豆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用具有高产、高蛋白为主要目标性状的多个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作为亲本,杂交获得复合新材料,对杂交后代材料按系谱选育法进行多代的繁殖、鉴定和选育,培育出符合目标性状(高产、优质高蛋白)的大豆新品系参加贵州省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豆9号),该品种适宜在贵州省及相似生态区作为春大豆推广种植,适应的种植方式有净种及与新植经果林套种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小粒大豆新品种,推动纳豆和芽豆(豆芽)产业发展,以日本小粒豆为母本,与创新种质合交98-106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了适宜作菜用芽豆原料的小粒大豆新品种合农113,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12.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50%,脂肪含量19.51%,可溶性糖含量7.2%;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2760.0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4.2%,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749.7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3.8%。该品种的育成为发展特用大豆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小粒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刘广阳 《作物杂志》2007,23(6):64-65
利用采自黑龙江省胞囊线虫病区的野生大豆与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大豆品种(系)进行单交和三交,创新出农艺性状优异、中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新种质。结果表明,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是拓宽抗源的有效途径。并探讨了利用野生大豆创造新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志进 《中国种业》2018,(10):96-97
介绍了浙中地区特有的半野生大豆品种一一马料豆的性状特征、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利用马料豆的特征、特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恢复土壤肥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了使马料豆这个珍稀濒危种质资源能够保存下去,特此提出一份保护地方老品种的可行性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推广现状及市场需要分析表明,未来黑龙江省大豆品种选育还应以高油大豆品种、高蛋白大豆品种及特用大豆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2):1928-1934
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来自各生态区的564份地方品种、101份育成品种、193份野生大豆加上88份国外品种,合计946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小样品定量分析技术,测定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研究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全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存在很大变异,干豆腐得率变幅分别为25.32~69.59、25.52~85.89 g 100 g-1,干豆乳得率变幅分别为40.75~82.86、39.05~91.86 g 100 g-1,栽培大豆两者的得率在野生豆基础上均有较大幅度改进;各生态区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情况,区内变异大于区间变异,但南方一些生态区栽培种豆腐(乳)得率变异程度相对较大,高得率材料相对较多,因本底(野生种)得率与地理纬度无关,推测与各地区栽培大豆利用方向的不同有关而形成了栽培种微弱的地理相关性;栽培材料中2.75%干豆腐得率超过75 g 100 g-1,5.50%干豆乳得率超过85 g 100 g-1,从中优选出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的双高种质14份,可供各地区豆腐(乳)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4.
Soja亚属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三种类型,其中半野生型变异丰富,与野生和栽培大豆形态重叠。然而半野生大豆是属于野生种内还是栽培种的变异类型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421份包括两组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三组半野生大豆百粒重类型和小粒秣食豆类型大豆地方品种对Soja亚属内进行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评价和对半野生大豆的分类地位归属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粒组野生大豆(2.5g以下)和大粒组(2.5~3.0g)有明显的分化。大粒野生大豆和小粒半野生大豆(3.01~5.0g)遗传关系密切,百粒重5.01~10.0g和超过10.0g的半野生大豆组遗传关系密切。大粒野生大豆在遗传上与半野生大豆类型密切。从小粒野生大豆到大粒半野生大豆各类型的遗传分化与它们的百粒重大小有密切关联,即使与小粒秣食豆的百粒重相重叠甚至超过小粒秣食豆的半野生大豆都与小粒栽培大豆有显著的遗传差异。我们所获得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半野生大豆属于野生种内的变异而非栽培种内变异。百粒重大小可以当作评价野生大豆物种内的遗传分化或进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有其遗传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晋豆(鲜食)33号原名忻(毛)豆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早熟鲜食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豆2005007).该品种是山西省目前唯一一个省审菜用大豆品种,于1999年从引自日本的一个NP(原)高代优良专用大豆(枝豆)种质材料,通过田间鉴定、系谱法选育、南繁北育自主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6.
东饲豆1号是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根据东营市畜牧业发展需要选育的耐盐饲用大豆品种.该品种是利用耐盐野生大豆为母本与栽培大豆滨职1号杂交、回交,将杂交后代种植在含盐量0.30%~0.32%、有机质含量0.58%~0.71%的土壤上,采用系谱选择法定向选择培育而成.东饲豆1号在含盐量0.30%~0.32%的盐渍土上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好的特点,2014年通过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适宜在黄河三角洲轻度盐渍土、瘠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17.
大豆属植物(Glycine Willd.)在我国除了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分布以外,还有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物种在我国福建和广东省沿海分布,即短绒野大豆(Glycine tomentella)和烟豆(Glycine tabacina)。这两个多年生种是国家基因库近年新增的大豆种质资源,有关它们的地理分布、形态类型、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信息还不十分清楚。介绍了截至 2023 年 9 月这两个多年生野大豆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这两个物种今后在大豆育种的利用前景及新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易泽林  唐道彬  赵良建  罗荣 《种子》2007,26(9):91-92
大豆新品种西豆5号是用西豆3号为母本,普通黑豆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回交方法,经过8年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特色大豆新品种。2002~2003年重庆市区试单产138.2kg667m2,与重庆主推大豆品种渝豆1号(对照)产量相当,较一般黑大豆品种增产30%以上。生育期适中、耐旱性强、外观色泽好、商品价值高、适应性强。200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西豆5号,适宜重庆市范围及相同生态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业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优良品种选育是种业振兴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特用大豆作为大豆品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丰富大豆产业结构、延伸大豆产业链的重要使命。从特用大豆品种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育种目标和育种进展 3 个方面,对鲜食大豆、小粒大豆、黑大豆 3 种类型的特用大豆进行了介绍,旨在为针对不同的大豆产品选育不同的品种提供参考,保障特用大豆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66.16%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生大豆优异资源鉴定筛选基础上,通过soja亚属内种间杂交,选育出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6.16%创新种质龙品8807,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骨干亲本。本文总结了大豆种间杂交创新种质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程序等技术要点,介绍了龙品8807优异性状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