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浪 《中国家禽》2003,25(12):34-35
肉用种公鸡育雏期饲养的要求是使雏鸡长有较长的腿胫,良好的体况,这一阶段的饲料日粮代谢能为11.72~12.14兆焦/千克,粗蛋白质含量为18%~20%,钙1.0%~1.2%,有效磷0.40%~0.45%。在管理方面,首先应实施公母分饲,公鸡应有较快的早期生长,因为8周龄之后公鸡的腿胫生长就减慢了,而  相似文献   

2.
一、1-20周龄公母分群饲养 0-5周龄(育雏期)饲养管理:佳和黄肉种鸡公鸡叶5周龄的培育目标是:体格健壮,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高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的角度约成45度。为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部,种公鸡早期不能过渡限制饲喂。因为8周龄前腿部骨骼生长较快。种公鸡在0-5周龄饲喂雏鸡料,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3.
一郾育雏期在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培育坚固的骨骼,修长的腿和胫的种公鸡,为日后种公鸡的生长发育和限饲打下良好的基础。1郾温度、湿度的控制育雏期种公鸡比母鸡弱小,所以,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更为严格,尤其是育雏前2周龄,要密切关注保温伞及舍内温度的变化,一般舍内温度为30℃,保温伞下温度为35℃,防止温度忽高忽低,有利于提高种公鸡的成活率和获得理想的体重。2郾给料与体重控制为了促进种公鸡的生长发育,获得较大的体型和结实健壮的体况,公鸡前4周龄自由采食;5周龄时定量给料,到6周龄末体重达1020克左右,如果这时体重达标,可将育雏料过渡为…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120只"京红1号"父母代蛋种公鸡为研究对象,每周测1次体重,24周龄后每2周测1次,测至64周淘汰;每周测量1次胫长,测至18周龄;24周龄开始检测精液品质,包括排精量、精子活力等指标,每2周测1次,连续检测6次。结果表明:试验公鸡体重在育雏育成期生长旺盛,胫长持续增加;利用Logistic、Gompertz、Richaid模型对公鸡体重进行生长拟合,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71);对育雏育成期的体重与胫长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中等强度相关,各周龄相关系数(r)在0.49~0.68之间;对公鸡体重、胫长等生长指标和排精量、活力等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生长指标和繁殖性能指标的相关性小(r≤0.161);以23周体重和体胫比分别将公鸡分4组,各组鸡群的体重和体胫比分组差异显著时,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因而不能在育雏育成期通过公鸡体重或胫长的测量选留出繁殖性能较强的公鸡。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14~17周龄不同性别北京油鸡育肥期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北京油鸡适宜饲粮代谢能水平提供依据。本试验严格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选取13周龄北京油鸡600只,公母各占1/2,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组,其中3个组均为公鸡,另外3个组均为母鸡,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3个组分别为低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20 MJ/kg)、中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64 MJ/kg)、高代谢能组(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14~17周龄)。结果显示:1)高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2组(P <0.05),且高代谢能组母鸡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2组(P <0.05),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3.08 MJ/kg时公鸡和母鸡有较好的生长性能。2)公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母鸡方面,低代谢能组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高代谢能组(P<0.05),翅膀率显著低于高代谢能组(P <0.05)。低代谢能组公鸡和母鸡的皮脂...  相似文献   

6.
赵洁  李海英 《中国家禽》1998,20(6):29-30
为了使平养艾维茵肉种鸡有较高的受精率,并使商品肉鸡有较高的生长性能,就必须提高种公鸡的种用价值。技术措施如下。1育雏期(0~4周龄)的技术措施由于选种等因素的影响,公雏一般比母雏体型小,在育雏期必须给予仔细的照顾。1.1公母分群饲养在雏鸡一到达时就将...  相似文献   

7.
一0-4周龄为育雏期 育雏期的管理目的:通过给雏鸡提供适宜的鸡舍环境条件和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公母严格分饲,使种鸡的体型能按标准各自均匀的生长发育,达到适宜的骨架和体重。  相似文献   

8.
饲喂方法及养分摄入量对肉用种公鸡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个ME水平,三个CP水平组成的六种日粮,饲喂实行公母分饲的AA父母代种公鸡,并以公母混饲群作对照。结果表明不同饲喂方法对公鸡体重、健康、繁殖性能影响较大。公母分饲法的种公鸡体重基本符合标准,体质健壮、活泼、敏捷、配种能力强。公母混饲法的种公鸡体重超标,脚腿病增加,死亡率高,中期的繁殖性能已明显下降。公鸡每日的ME和CP摄入量对其繁殖性能影响很大。研究表明,种公鸡为维持良好繁殖性能需要的ME为  相似文献   

9.
培育好种公鸡,是提高种蛋受率、孵化率和产雏率的前提。培育种公鸡应从雏鸡开始。公鸡比母鸡小而弱,采食量也较小。育雏期小公雏要给以较精细的照护。小公雏的饲养程序,通常有两种:一是公母全期分育,即从1日龄到26周龄都实行公母分开养育。二是公母前分后合饲育,当公鸡分养到3—4周龄、体重达到母鸡体重的140%时,才开始合群饲养,并要把公鸡体重一直稳定地控制在母鸡体重的130%范围,直到24周龄。两者以前者优点多,应积极采用前者,培育的要点是:  相似文献   

10.
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发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农户养鸡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和各地的一些先进经验,特将发挥肉用种公鸡配种潜力的三期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育雏期该期主要是培育出健康的种公雏。由于种公雏因选种等因素的影响,开始会比母雏体型小一些,因此,在育雏期必须给予仔细的照顾和精心饲养,才能使其成活率得到保证,才不致影响到以后的公母比例。1.1公母分饲从育雏开始,应当采取公母分开饲养,这样,不但育雏期能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而且以后更能有效地控制公鸡的体重。1.2饲养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郑卫军 《湖南饲料》2010,(1):45-45,41
肉仔鸡公母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也不同,因而对环境、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同。如公鸡的生长速度快,而母鸡的生长速度慢,56天体重相差约27%;公鸡8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下降,而母鸡在7周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就下降,按经济效益应分别出栏。因此肉鸡最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公母分群后可分别调整日粮水平,更好地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区种鸡场在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工作中,采用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鸡分饲,产蛋后期补充后备公鸡等措施,使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积累的经验、教训介绍给大家供参考。1种公鸡的饲养目标公鸡的外生殖器官不很发达,交配时依靠较长的腿胫和平坦的胸部,使双脚可以很稳地抓紧母鸡背部,并贴近前身将尾部弯下,便于把精液准确地输入母鸡泄殖腔的阴道口。腿胫较短和胸部丰满的公鸡,交配时很容易从母鸡背上滑落,抓伤母鸡和不能准确输精。因此,种公鸡的选育标准是腿胫长、平胸、雄…  相似文献   

13.
肉种鸡产蛋期公母分饲的运用效果许学标袁爱民张秀兰张祥洪刘义勇(江苏省国营沿湖农场畜禽公司221164)肉用种鸡产蛋期公母同栏分槽饲喂,可使公、母鸡根据各自的营养需要,采食公、母鸡专用日粮,从而合理使用饲养成本,有效地控制种公鸡体重,减少种公鸡腿病,提...  相似文献   

14.
肉用种鸡公母分饲的效果何宗旷广西种鸡场530001据有关资料报道,肉用种鸡产蛋期公母分开饲喂,通过控制公鸡的饲料进食量,能有效地控制公鸡体重,体质良好的繁殖体况,减少种公鸡腿病发生,达到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目的。1994年8月至1995年6月,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年来肉种鸡的育种趋势是选择大胸肌和长肉极快的性状,而这些性状与受精率在遗传上则呈负相关,因此,要保持和提高原有的受精率,就不得不改进公鸡的饲养方法,这是肉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母鸡分开育雏育成,混群后公母分词,产蛋后期补充青年公鸡等等都成为提高肉种鸡受精率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公司重视上述环节,肉种鸡的受精率。孵化率指标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见表1)现将我公司近年来在AA肉种鸡饲养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介绍推荐给养鸡同仁,共参考。1公母分开饲养《玉~20)周1.1种公鸡的育雏期管理(O~5周龄)肉…  相似文献   

16.
1 种母鸡饲养管理要点育成期培育种鸡的目的 :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的种母鸡和种公鸡 ,使之体格健壮、体形优美、体况良好 ,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主要有 :育种工作 (品种、遗传 ) ;健康保障 (免疫程序、疾病控制、生物安全体系 ) ;鸡舍构造 ;设备类型 ;饲养密度 ;饲喂程序 ;光照程序。后备种鸡饲养方案选择 :开放式鸡舍或遮黑式鸡舍 ;公母分饲或公母混饲 ;育雏、育成、产蛋期都饲养在同一鸡舍 ,直至产蛋结束 ;在同一鸡舍育雏、育成 ,然后在 18— 2 0周龄时 ,转群到专门的产蛋鸡舍。  1 1 育成期最大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7.
肉用种公鸭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受精率和商品代肉鸭的生产性能。因此,本文就肉用种公鸭的饲养浅析如下。一、育雏期培育优质的种公雏1.实施公母分饲这样不仅在育雏期能对种公雏进行细致的管理,更有利于育成期的体重控制。公母分饲时,公鸭栏中应混有少量母鸭,目的是使公鸭在生长过程中有“性的记忆”,如果在没有母鸭的伴随下单独饲养公鸭,会导致受精率降低。2.良好的饲养环境培育优质的种公雏,必须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包括鸭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饲养密度及通风等。3.饲喂方式育雏期应采用自由采食,使公鸭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过肥、过大的公鸡会导致动作迟钝,不愿运动,追逐能力差,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受精。由于腿脚部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腿脚部的疾患,尤其到40周龄后更趋严重。所以,种公鸡至少从6周龄开始直至淘汰都必须进行严格的限制饲养,控制其生长发育。1 1~6周龄此期应使其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形成坚固的骨骼、修长的腿和胫、韧带、肌腱等运动器官,以支撑将来的体重,为种公鸡的发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使用的饲料,应为含蛋白质18%以上的育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开始,国外采用“公母分饲法”的日渐众多。分饲法可有效地控制公鸡体重,保证良好的繁殖体况,减少种公鸡脚趾瘤的发生率,提高受精率、孵化率2~6%。福建榕泉种鸡场自1988年以来,已先后对两个品种父母代肉种鸡分别采用公母混饲和分饲法饲养,进行观察和比较.饲养的肉用种鸡品种为安康红、红宝,数量均为6000只,用地面铺厚垫料平养.1~22周龄公母采用  相似文献   

20.
一、种公鸡的优劣是影响第一大因素 众所周知,公鸡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受精率。以往有些种鸡场不注重公鸡的培育,盲目增加营养,结果造成血液酮体增加、酸中毒破坏了钙磷的正常代谢,出现了软骨病及“痛风”等症状。所以种公鸡的培育必须从育雏及育成期抓起,要公母分饲,营养合理。一般代谢能为2.7~2.9Mcal/kg,日粮中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