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的鑫元复混肥的生产发展迅速,其产量年际间成倍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施肥技术受到科研单位与肥料生产厂家的共同关注。氮磷钾微量元素平衡施肥技术,发展到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阶段。本文基于研究与应用这一现实状况,提供肥料生产厂家如何利用现有科研成果、施肥技术方面的应用等思考。  相似文献   

2.
冲施肥技术是将肥料融于水中,冲施于蔬菜田地中。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发展,肥料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因素,冲施肥作为一种利用率极高的施肥技术。冲施肥使用方便、水溶性好、肥效块,该文就冲施肥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总结,以供广大种植用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介绍有机蔬菜的合理施肥原则与种类出发,论述了有机肥在有机蔬菜上的应用,包括肥料无害化处理技术及施肥技术,阐述了绿肥在有机蔬菜上的应用,并讨论了微生物肥料在有机蔬菜上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运筹肥料对棉花高产高效至关重要。本文依据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养分需求规律和施肥效应等系统研究结果,结合当前棉田状况和前人相关研究报道,针对不同类型棉田确定肥料种类、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提出了棉花分类平衡施肥技术,以进一步提升棉花施肥技术和应用水平。现对该技术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多点试验研究了配方施肥对单季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施用配方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3.33%.配方施肥处理的N、P、K肥当季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13%、8.61%和10.47%.配方施肥处理的纯收入比常规施肥增加了511.4元/hm2,增幅达到4.85%.[结论]配方施肥技术值得在当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河西绿洲灌区甜高粱种植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解决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问题,改变传统施肥方式,积极开展化肥减量技术应用,以甜高粱种植为论述对象,主要介绍了实施的分区域分作物精准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高效肥料应用等先进适用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不同肥力水平下蔬菜结球甘蓝的最佳施肥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指导大面积生产。[方法]选取高肥力与中肥力地块2组,各设置无肥区、习惯施肥和配方施肥区3个处理,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蔬菜结球甘蓝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高肥力地块配方施肥区与习惯施肥区相比,增产率达到了4.8%,与无肥区相比,增产率达到了22.4%;中肥力地块配方施肥区与习惯施肥区相比,增产率达到了4.3%,与无肥区相比,增产率达到了26.8%,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结论]在今后结球甘蓝生产中,应大量推广使用配方施肥技术,既提高产量又增加效益,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肥料副成分的残留,对可持续农业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广东茶区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茶树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也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物质基础。茶园施肥是茶树提供矿质营养元素和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手段。因此,茶园施肥是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栽培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广东省茶园施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我省茶树种植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茶园新型肥料开发与施肥技术发展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甜菜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徐长警,李秀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糖厂)甜菜是对肥料非常敏感的作物。科学施肥对甜菜来说,比其它作物更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先进国家十分重视甜菜施肥研究,并建立了诊断施肥制度。近年宁夏灌区的甜菜生产,单肥料一项支出就占全...  相似文献   

10.
侧深施肥(亦称侧条施肥或机插深施加)技术是在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的施肥方法,并与培肥地力、培青壮秧、肥料类型。水层管理、栽培密度、病虫防治、农业机械、气象等综合因素相结合,成为一项可促进水稻生育、增强抗性、省*_、省费用、减轻水质污染、低成本的稳产高产技术。l例深施肥技术发展概况侧深施肥技术是在全层施基肥、表施追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60年代在研究基肥全层施肥技术后,开展球肥深施试验,由于不能与机械配套而未能大面积推广。1994年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引入水稻侧深施肥机并试验成…  相似文献   

11.
对小麦肥料需求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施肥的原则、过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对施肥技术的研究,探讨了肥料的选择、施肥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棉花产业格局和棉花种植“减肥减药”新形势,探究我国棉花种植发展、棉花生产格局转变对棉花施肥研究态势的影响。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信息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棉花研究文献发表量、研究机构、发表类型、来源出版物、棉花施肥研究关注领域和棉花主产区的肥料施用量。统计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和皮棉产量持续下降,尤以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减幅最大,新疆植棉优势地位显著提高。CNKI数据显示,1995-2018年国内棉花施肥研究年发文数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从发文机构地域来看,三大棉区均有分布,且新疆地区优势更明显;而发文类型以技术应用为主。当前棉花施肥研究仍以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肥料用量为核心,并逐渐延伸到施肥技术、养分动态和环境效应。与国家推荐肥料用量相比,当前三大棉花产区的施肥用量偏高,仍有降低的空间,尤其西北内陆棉区,常规灌溉施肥用量较高,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显著降低氮磷钾肥料施用量。从水资源分配和生态建设视角来看,旱作区棉花种植规模不宜过度扩大;应围绕棉花轻简化生产,在稳产和减肥条件下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菜施肥状况及施肥技术研究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示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体系雏形已基本构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近期油菜施肥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施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普遍应用的一项增产措施。目前水稻生产上普遍施用氮(N)、磷(P)、钾(K)等大量元素肥料,而铁(Fe)、锰(Mn)、锌(Zn)等微量元素肥料往往被忽视。研究发现,施肥能够影响土壤重金属镉(Cd)的形态变化和水稻Cd积累。本文通过阐述N、P、K、S、Fe、Mn、Zn、Si和有机肥等肥料影响水稻Cd积累的主要作用机理,综述了施肥调控水稻Cd积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有效地应用施肥技术降低水稻Cd污染,实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两优1998和中籼优质杂交稻万象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茎蘖数,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机插秧在减基蘖肥20%内配合侧深施肥的处理效果较好。与风送方式相比,螺旋式侧深施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掌握水稻合理密植条件下的肥水高效利用技术,2018年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人员对衡阳市水稻肥料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衡阳市水稻生产在施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氮、磷肥,轻钾肥;重浅施,轻深施;重一般肥料,轻配方施肥;重化肥,轻有机肥。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施肥水平、合理引导农民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勇  邱忠祥  王德清 《杂粮作物》2002,22(2):98-101
在对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旱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制定的标准,对耿庄镇旱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分级和评价,并针对各分级土壤区域建立了具体的肥料施用数学模型。应用Viaual Basi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肥料施用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机推荐施肥应用系统,用于耿庄镇玉米种植推荐施肥与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的配方施肥技术已经大面积应用到水稻、小麦、棉花、油料、蔬菜等作物上,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就啤酒大麦高产优质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较少。在全国商品啤酒大麦基地的盐城市,农民在啤酒大麦施肥上习惯套用小麦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浪费了肥料。针对这  相似文献   

19.
以连作晚稻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种植大户典型的高产田和低产田为试验点,通过土壤理化性质化验,制定肥料运筹方案,开展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试验,探讨配方施肥技术在机插连作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连作晚稻机插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调整氮肥总量,利用尿素等速效肥代替复合肥作追肥,增施穗肥,可以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在生产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指导施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产成本,还可减少肥料浪费并改善生态环境.氮素营养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传统诊断和无损诊断,都用来对作物生长、营养状况进行监测及诊断.但是不同的诊断方法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时要注意.本文介绍了各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氮素无损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在麻类作物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