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相似文献   

2.
屠洁  刘冠卉 《蚕业科学》2010,36(5):870-874
为了有效利用缫丝蚕蛹的功能性成分开发高附加值的降血糖药物,采用95%乙醇浸提蚕蛹活性物质,并依次选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对蚕蛹醇提物进行梯度极性溶剂萃取,获得不同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测定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当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组分及水相组分的质量浓度为0.33mg/mL时,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率分别为100%、58%、38.1%、36.93%、21.53%;各相萃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49、0.272、0.434、0.645、0.449 mg/mL。选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的石油醚相和乙醚相萃取组分,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检测其抑制作用类型均属于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家蚕蛹蛋白酶解产物(SPPHs),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其对人胃腺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活性。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SPPHs对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家蚕蛹蛋白以Alcalase 2.4L酶解的产物(AH)对MGC-803的增殖抑制活性最高,当AH的质量浓度为0.25 mg/m L时,水解度(DH)=25%的AH的抑制活性最高,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可达到92.74%。Alcalase2.4L酶解家蚕蛹蛋白产物的分子质量也显著影响其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分子质量5 k D组分的抑制率高达91.13%,将该组分经葡聚糖(G-25)凝胶层析后分离出4个组分(Ⅰ、Ⅱ、Ⅲ、Ⅳ),组分Ⅱ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27.5%),但与未分离样品相比,抑制效率显著降低,而其他3个分离组分则无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提示,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由多种组分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4.
对家蚕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食用营养价值,以及经酶处理的消化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分析,为开发高附加值丝素蛋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测定结果表明,甘氨酸和丙氨酸是丝素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氨基酸质量的62.21%;丝素蛋白富含非极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的69.08%。体外消化试验表明,丝素蛋白不易被胃蛋白酶消化,但易被肠道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消化。丝素蛋白的酶消化产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IC50=151.6μg/m L)、螯合Fe2+能力(IC50=201.4μg/m L)和还原能力。以上结果提示:虽然丝素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不均衡,食用营养价值低,但因其有极高的非极性氨基酸含量,是制备药用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桑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酶解制备方法,从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芽孢杆菌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佳蛋白酶,并运用单因素逐级优化法对酶解反应的底物浓度、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进行参数优化.选取这6种常用蛋白酶,利用酶解法制备桑叶蛋白多肽,以ACE抑制率为主要指标,水解度为辅助指标,研究桑叶多肽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酶解效果最佳的酶为芽孢杆菌蛋白酶,最佳酶解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20 g/L、加酶量7.5%、温度60℃、pH7.0和酶解时间50 min,此时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81.51%,水解度为15.86%.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研究了不同时间酶解产物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大米蛋白水解度,酶解产物中蛋白质含量及多肽分子质量分布与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米蛋白的水解度在15 min内呈现线性增长,60 min后逐渐趋于平缓;75 min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最高(63.27%),但与60、90 min的ACE抑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酸溶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多肽分子质量分布在200~1000 Da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声波处理改变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以利于蚕蛹蛋白的酶解及提高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30℃±5℃条件下,用功率为406.8 W的超声波对质量浓度0.037 g/m L的蚕蛹蛋白溶液处理31.9 min后,蛋白质分子的巯基含量增加,二硫键含量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反映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二级结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荧光光谱中的荧光激发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有更多的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抗氧化试验表明,经超声波处理获得的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分别比对照组蚕蛹蛋白的酶解产物提高了12.47%和58.11%,并且其还原能力也有提高。研究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改变了蚕蛹蛋白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蚕蛹蛋白在酶解过程中释放抗氧化肽。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测和控制用超声波辅助酶解蚕蛹蛋白过程中的蛋白质酶解程度,应用数学推导方法并结合酶解试验对超声波处理前后蚕蛹蛋白的酶解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初始底物浓度和蛋白酶浓度对蚕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表明超声波预处理和未处理的蚕蛹蛋白水解度均随着水解蛋白酶Alcalase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初始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蚕蛹蛋白水解度与酶解时间的关系构建的酶解动力学模型显示:超声波预处理改变了蚕蛹蛋白的酶解动力学参数,提高了蚕蛹蛋白酶解反应的最大临界初始底物浓度。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酶解动力学模型与实际酶解过程基本吻合,确证经超声波预处理后蚕蛹蛋白更易被Alcalase酶酶解。  相似文献   

9.
研究供试发酵剂、原料组成及灭菌方式对苹果渣发酵单细胞蛋白饲料中游离氨基酸、活性肽及水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为果渣发酵饲料品质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以未发酵纯果渣原料作为对照组,设发酵剂、灭菌方式及原料组成3个因素,采用固态发酵及比色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接菌、灭菌及添加油渣处理后发酵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0.19~17.96 g/kg,较对照组增加87.7%~230.8%;生物活性肽含量为0.71~0.96 g/kg,较对照组增加255.0%~380.0%;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7.89~14.87 g/kg,较对照组增加279.3%~614.9%。采用混菌发酵,在原料中添加油渣和氮素及灭菌处理对提高苹果渣发酵饲料游离氨基酸、生物活性肽以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0.
蚕蛹分离蛋白制备及深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华  骆辉 《蚕桑通报》2005,36(4):8-12
综述了十年来蚕蛹蛋白质深度加工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对以蚕蛹制备蚕蛹分离蛋白,蚕蛹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制造粘胶蛋白丝;经氧化脱色、酰化修饰和喷雾干燥,褐色蚕蛹分离蛋白转变成白色或浅色的产品;硫酸水解法分解蚕蛹分离蛋白制备蚕蛹复合氨基酸;酶水解则制备蚕蛹肽产品;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改造蚕蛹肽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正已烷处理法(S2)和水煮处理法(S3)两种工艺对蚕蛹粉(silkworm pupae meal,SM)进行脱脂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蚕蛹粉(S1)为对照,通过比较三种蚕蛹粉物理性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必需氨基酸评分和脂肪酸组成,评价两种处理工艺对蚕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处理的蚕蛹粉无臭,无色,容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水煮处理法对蚕蛹粉脱脂和脱色效果甚微(P> 0.05),但有除臭效果。正己烷处理后显著提高了蚕蛹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P<0.05),且处理后的蚕蛹粉更接近FAO/ WHO 规定的理想蛋白源标准。正己烷处理显著影响蚕蛹粉脂肪酸组成,其中C18∶0、C18∶2n-6水平较其他两组显著提高(P<0.05),C18∶3n-3水平显著降低(P<0.05),C18∶1n-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1),但与水煮法组(S3)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正已烷脱脂不但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且可以达到除臭、脱色、脱脂、生产优质蚕蛹蛋白粉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家蚕化蛹第7天卵巢组织蛋白质标准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蚕蛹期是卵子发育的重要时期,对蛹期卵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家蚕的卵子发育过程。获取处于卵黄生成期的家蚕化蛹第7天卵巢组织,提取蛋白样品进行双向电泳,经银染后检测到68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点主要分布于分子质量15-90 kD、等电点4-8之间。对其中较高丰度的蛋白点进行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共分析得到40个可信蛋白点,其中包括4个在家蚕中新鉴定的蛋白。经基因功能分类分析,这些蛋白包括营养储存蛋白、应激相关蛋白、蛋白翻译相关蛋白及代谢相关蛋白等。  相似文献   

13.
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是解决蚕蛹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蚕蛹原料预处理以及蛹油制品、蚕蛹蛋白产品、蚕蛹甲壳素产品生产原料的前处理4个方面,探索了一整套实用的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流程,能有效分离蛹油、蛹蛋白和蛹甲壳素3种可利用成分,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14.
柞蚕是以蛹滞育越冬的昆虫之一,研究滞育蛹及非滞育蛹的蛋白质种类及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其滞育机理的解明。通过SDS-PAGE获得滞育与非滞育雄性柞蚕蛹的蛋白质图谱在分子质量16~105 kD范围内均出现清晰的25条带,其中大小为79、54、48、29 kD的蛋白质表达量较高,79 kD的蛋白质为高丰度表达的大分子质量蛋白质;采用2D-PAGE技术分析,在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400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样品中检测到的总蛋白质斑点数为619个,非滞育蛹蛋白质斑点明显增多,二者蛋白点匹配率仅为37%,蛋白质的等电点变化剧烈,差异性较大,匹配率较低。研究结果提示柞蚕蛹滞育过程中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亲环蛋白(CyP)能与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结合而作为CsA的胞内受体。在已构建的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了家蚕亲环蛋白A(BmCyPA)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和序列同源性等进行分析,并以家蚕蛹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材料克隆了BmCyPA,通过原核表达目的蛋白后,将纯化的BmCyPA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得到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在蚕体中得到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家蚕5龄幼虫各组织中BmCyPA mRNA的转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体、丝腺、中肠、马氏管、表皮、头部、气门、卵巢;Western blotting检测BmCyPA在5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脂肪体、气门、表皮、马氏管、中肠、丝腺、头部和卵巢。亚细胞定位显示Bm-CyPA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均有分布。推测BmCyPA与家蚕的生长发育以及促进蛋白质折叠和介导免疫应答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家蚕不受精卵发生的几个生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蚕品种的不受精卵率与熟蚕血液蛋白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 -0 690 3 )。前蛹期 3 2℃高温处理对家蚕蛹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不受精卵的发生均有一定影响 ,表现为随高温时间的延长 ,不受精卵增加 ,蛹血液蛋白含量减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弱 ,不受精卵率与蛹血液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低脂无臭蛹蛋白粉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建一  魏克民 《蚕业科学》2003,29(3):314-317
研究分析了蚕蛹中油脂的存在形式。采用溶剂浸出整蛹脱脂的方法 ,通过多次脱脂并除臭后提取出无异味的蛹蛋白 ,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蛹蛋白中含油脂 1 8%、水分 5 8%、灰分 1 4 %、总氮 13 9%、氯化物 (以氯计 ) <0 0 5 %、砷 0 94mg/kg、汞 0 5 2mg/kg、重金属总量 <5mg/kg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为 5 10cfu·g-1,大肠菌群 9× 10 -3 MPN·g-1,沙门氏菌、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霉菌总数 <10cfu·g-1,酵母菌总数 <10cfu·g-1,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石凉  吴大洋 《蚕业科学》2010,36(4):718-722
壳聚糖是生产抗凝血物质的理想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对蚕蛹壳聚糖进行分子修饰,即在蚕蛹壳聚糖分子上引入甘氨酸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中间体,制备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其分子结构,结果显示甘氨酸已接枝到蚕蛹壳聚糖分子上,为在C6-OH发生醚化反应的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抗凝血试验结果表明,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活性,当其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抗凝血效果最佳,可使血液完全不凝固。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检测结果可知,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影响到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凝血活性酶的形成。依据抗凝血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中C6引入的羧基与壳聚糖C2上的氨基共同作用,产生了抗凝血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可进一步开发为医用抗凝血材料。  相似文献   

19.
A growth and metabolic study was conducted on chicks fed on one of nine experimental rations containing different levels of de‐oiled silkworm pupae meal and corn‐steep fluid as a replacement of fish meal and groundnut cak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half of the fish meal (5 per cent) and half of the groundnut cake (10 per cent) can be safely replaced by de‐oiled silkworm pupae and corn‐steep fluid respectively on equal protein basis in chick rations.  相似文献   

20.
以重组杆状病毒HyNPV—Vp28和HyNPV-Vp19感染的家蚕蛹研制成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囊膜蛋白rVp28和rVp19亚单位疫苗,并对克氏原螯虾持续口服免疫75d,观察其对WSSV的抗病保护能力。免疫35d后进行口服攻毒.rVp28、rVp28+rVp19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免疫保护率(RPS)均达59.26%;注射攻毒后,rVp28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阳性对照组降低40%。第2次口服攻毒,rVp28、rVp28+rVp19疫苗组呈现显著的保护作用,RPS分别达到63.16%、68.42%;第2次注射攻毒,各疫苗组的累积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30%。对免疫组存活虾的胃、肠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而对照组死亡虾的组织都呈阳性反应。结果表明.家蚕蛹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rVp28或者与rVp19合并口服免疫能诱导螯虾产生显著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