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0~2015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空间演变格局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四川省茶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推动茶产业发展,以1990—2015 年茶叶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方法,对四川省茶叶生产重心演变轨迹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茶叶生产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川南、川西、川东北3 个主要产区。(2)四川省茶园面积重心迁移较小,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3)四川茶园全局Moran’s I 指数在0.35~0.457,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呈现出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4)在局部上,H-H象限单元主要是地处乌蒙山区、邛崃山区、秦巴山区的最适宜区,L-L 象限单元大多属于川西北高原、川中丘陵区的不适宜区或低适宜区。2000 年以后,川东北产区集聚趋势的显著性降低,川南产区、川西产区始终保持着显著的聚集趋势。四川茶叶生产格局是以自然资源禀赋为主导的作物生理适宜性格局,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区域品牌、替代产业、扶持政策等因素成为四川茶叶生产空间演化的主要塑造力量。  相似文献   

2.
田长恩 《茶业通报》1993,15(4):9-11
茶叶是我国最主要的饮料,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茶叶单产不高,质量下降,致使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低下。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措施很多,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其中之一。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加速茶树繁殖、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就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与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重庆市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文献查阅基础上,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新发现10个新记录种——茴茴蒜(Ranunculus chinensis)、石筋草(Pilea plataniflora)、蔓赤车(Pellionia scabra)、华南楼梯草(Elatostema balansae)、长刺酸模(Rumex trisetifer)、羊蹄(Rumex japonicus)、英德黄芩(Scutellaria yingtakensis)、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一年生风铃草(Campanula dimorphantha)和四川山姜(Alpinia sichuanensis)。  相似文献   

4.
四川位于北纬26-34°、东经97~110°,幅员辽阔,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酸性土,许多地方适宜茶树生长。全省各地、市、州有120多个县生产茶叶,茶叶产业发展相当快,茶园面积达173333hm2,产值21亿元,茶叶已成为四川宜茶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省委、省政府也将茶叶产业列为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之首。近年来,四川茶区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冬旱和春旱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北碚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莉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8):88-93
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为改善北碚大气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重庆北碚地区2009—2014年空气质量数据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综合采用线性回归、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北碚地区PM10浓度平均值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呈上升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月变化特征呈"V"型,7月最低,12月最高;北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主要随温度、风速、降水的增加而减小,静风时PM10浓度更容易出现较大值。北碚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冬季最高,与北碚地区冬季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植物品种丰富,景观塑造力强,"北苗南移,东西互通"更有力地促进了植物多样性发展.西南地区以四川成都为核心,观赏苗木销售既满足四川省内建设需求,又能大量销往陕西、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市),部分优质单品,如桂花、紫薇、楠木等,还销往湖南、湖北、广西、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未来苗木产品需...  相似文献   

7.
4月25-26日,在首席专家杨亚军研究员带领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阮建云、梁月荣、黎星辉、林智、李尚庆和遵义综合试验站的王家伦、王国华等来到贵州凤冈县举办"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科技西部行"茶产业技术咨询活动。在凤冈县茶叶生产专业镇永安镇田坝村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首席专家杨亚军表示,支撑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致富一切工作是国家茶叶技术体系出发点、落脚点。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的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茶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西部行计划,旨在针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通过科技咨询、培训、指导等科技服务工作,帮助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菜豆的磁致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丽媛  任洪湘 《种子》1992,(1):68-69
生物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各种生物进行了大量试验与研究,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大田作物,已有不少报导,蔬菜方面则较少。本试验选用菜豆种子进行磁化处理,观察研究其对菜豆的发芽、成活、开花结荚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供生产上参考应用。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1989年在重庆北碚进行,每年3月10日将种子磁化处理,磁场强度为3000、5000、7000、  相似文献   

9.
蒋贵清 《茶业通报》1994,16(4):9-10
成都茶叶市场浅析蒋贵清(成都市茶叶公司)四川是全国茶叶生产与消费大省之一。作为四川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中心的成都,人们对花香习习、甘芬满口的茉莉花茶尤其喜爱。近年来,随着茶叶流通体制的改革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喜爱饮茶的蓉城消费者大都会感到,今...  相似文献   

10.
石阡茶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并传说石阡坪山的毛尖茶曾为“贡茶。”据《石阡县志》云:“城南五十里,包溪大地方(原属石阡县)一带产茶,最富岁约出十万斤,东贩湖南、长沙;北贩四川酉阳,间亦有运至贵州省城者。”则进一步说明石阡茶叶早已作为商品广销它乡。从石吁茶叶生产的历史状况看,全县由解放初期的一九五O年,茶园面积为1276亩,发展到现在的12755亩,是我省万亩茶园的县份之一;茶园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全县  相似文献   

11.
一、茶叶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栽培茶树的历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因为我国植茶历史最久,有“中国是茶叶的祖国”之称。目前我国茶区分布在北緯18—35度,东經100—122度的广大山区及丘陵地帶,秦嶺及淮河以南的15省六百余县。我国茶叶生产的极盛时期为十九世紀的八十年代,从十九世紀末叶开始,我国茶叶在帝国主义壟断  相似文献   

12.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13.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四川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年产茶由解放前夕的9万担增加到1979年的60万担,增长近六倍。特别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三年,增长速度更快,品质普遍提高,保证了边销茶的需要,改善了内销茶的供应,增大了外贸出口,展现了我省茶叶生产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程懋炎 《茶业通报》1989,11(3):18-19
我县是屯绿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但由于在生产布局上是林、粮、蚕、茶并举,为此茶叶生产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茶园面积24424亩,其中可采面积19860亩,茶叶年产量615.6吨,茶叶初制厂143个、精制厂3个,基本上实现了茶叶加工机械化。随着茶叶产销市场的好转和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由原来的集体统一加工形式向以户为主的小型化家庭茶厂方向发展。这样既有充分调动茶农从事茶叶生产积极性,利于生产的一面,也有由于茶厂经营管理、茶叶购销价格混乱带来的不利因素,总的都集中反映在茶叶质、价不符,茶叶质量下降的现象上。  相似文献   

15.
1关于安徽茶叶在全国位次下滑的反思安徽茶叶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仅是名茶在全国闻名遐迩(十大名茶占其四),总量在全国也排名3~4位。但时至今日已风光不再,总量位次已下滑至第7位;名茶的知名度也远远不如“铁观音”、建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产量排在浙江、湖南、四川(含重庆)后位居第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安徽茶叶曾在全国老三、老四的位子。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嘉宝果在重庆北碚地区引种的气候适应性,对嘉宝果引种后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引种源地和北碚地区气候背景,以及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嘉宝果引种北碚地区后,无死亡现象,生长状况正常,能够适应北碚地区的气候环境。嘉宝果的开花期、成熟期比起原产地推迟1 个月左右,每年的开花、成熟次数减少为2 次,产量减少。嘉宝果物候期与积温、日照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温越高、日照条件越好,物候期则偏早,每年第1 次开花时的活动积温在1500℃左右。北碚地区气温偏低、日照偏少是造成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嘉宝果在重庆北碚地区引种的气候适应性,对嘉宝果引种后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引种源地和北碚地区气候背景,以及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嘉宝果引种北碚地区后,无死亡现象,生长状况正常,能够适应北碚地区的气候环境。嘉宝果的开花期、成熟期比起原产地推迟1个月左右,每年的开花、成熟次数减少为2次,产量减少。嘉宝果物候期与积温、日照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温越高、日照条件越好,物候期则偏早,每年第1次开花时的活动积温在1500℃左右。北碚地区气温偏低、日照偏少是造成嘉宝果引种后物候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尚庆  杨庆 《茶业通报》2005,27(3):99-101
2005年2月21日至3月2日,我们随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赴台考察团,对台湾茶区进行了专业考察。期间,从北到南,走访了台湾大部分茶区,并重点考察了台东县鹿野茶叶旅游观光示范园茶叶加工厂、南投县鱼池乡日月红茶制造厂、南投县梅山制茶总厂、南投县竹山镇金原机工社、南投县竹山镇富山制茶厂、彰化县社头乡太华山机械厂、台中县大甲镇崴棋机械有限公司、苗栗县头份镇展传机械厂。对台湾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加工机械制造业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1台湾地区茶叶生产基本情况相对大陆茶叶生产历史而言,台湾发展茶叶生产历史较短。据史书记载,300余a…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在四川攀枝花市境内,发现了一片2亿多年前孑遗下来的“植物化石”——苏铁自然林,在植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这片占地1168公顷、多达23万多株的苏铁林,是地球上纬度最北的苏铁自然林。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苏铁,国家在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的“苏铁品种园”、“苏铁观赏  相似文献   

20.
对促进茶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的探讨茶叶收购价格直接关系到茶农的收益,也影响着茶叶生产的发展速度和生产质量.解放后,我国多次提高了茶叶收购价格,对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我们来分析研究一下目前茶叶生产供应上存在的问题,怎样运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恰当的加以解决。当前茶叶生产供应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