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山市7种林分类型土壤涵养水源效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湿地松、大叶相思、竹林、杉木、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等7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山市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和土壤渗透性能。结果如下:7种林分类型0~10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平均值为562.7 mm,以大叶相思和阔叶林这两种阔叶林分为最大、在600 mm以上,而杉木、湿地松和马尾松等针叶林较小、在510~536 mm之间;针阔混交林和竹林居中。土壤的初渗速度15.78~39.50 mm/min,稳渗速度2.08~4.40 mm/min;土壤入渗过程的回归方程表现为幂函数形式,回归系数R值均大于0.95,方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现状对其发展森林康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太保山森林公园林地资源丰富,且森林覆盖率很高;②森林公园中既有国有林地,也有集体林地;③林地结构比较简单,有林地占主要优势,森林以天然林为主;④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⑤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中龄林占比最大,其次为幼龄林,表明林木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总之,太保山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森林康养的巨大潜力,故建议当地政府在兼顾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适当发展太保山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生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本文采用西藏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西藏森林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森林分布相对集中,森林储量巨大;林业用地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主,面积占97%以上;西藏森林目前形成以防护林为主、用材林和特用林为辅的林种格局,呈现薪炭林和经济林亟待发展的局面;无林地以宜林荒山荒地为主,面积占无林地89.84%,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面积分别占3.57%、6.59%;立木蓄积组成以森林为主;林分蓄积占立木总蓄积的98.76%。  相似文献   

4.
应用森林健康理论分析得出影响三明林区森林健康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林分结构不合理、林业有害生物和气候异常;人为因素主要是森林火灾、乱砍滥伐和乱捕滥猎等,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策略:合理改造林分结构,加大扶育间伐力度,严格封锁林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严密监测森林,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对森林健康经营管理的领导,树立森林健康理念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森林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考察,总结了美国森林管理具有严格管理公有森林、鼓励发展私有林业、实行森林集约经营、科学治理沙漠土地、高度重视城镇绿化、重视生态系统保护、依法管理森林行为等七大特点。并以此为鉴,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必须重视强化的六个环节:必须用法律手段调整森林经营行为;切实用生态系统管理理念指导森林经营活动;加大对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力度;坚持把林木种苗生产管理作为森林经营的首道工序来抓;争取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纳入自然文化遗产管理;努力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6.
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之一,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木材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森林旅游是重点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文中基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现状,对5个森工(林业)集团,以及10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自身投入能力弱、可游季短、林地审批困难、专业人才匮乏、资源同质性严重等多个方面;此外,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仍然突出,优势与短板长期共存,顶层设计和政策缺位。研究提出了推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优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空间布局、扩大森林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拓展森林旅游客源市场、提升森林旅游人才培养能力、做好森林旅游发展政策支撑,以期为新时代重点国有林区森林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森林空间结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介绍森林空间结构的概念、森林空间结构指数及其存在问题,阐述森林空间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当前的森林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针对森林空间结构进行诊断、描述和模拟,并未在森林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面向现实森林经营活动的森林空间结构调控将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方地区作为国家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在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现代林业、建设美丽南方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对南方区域内的 115 个地级市与 25 个省直管 市(县、州、林区)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区域发展因子、森林资源因子、 资源转化因子、林业资源因子、社会发展因子共 5 个主因子,并根据因子得分对各地级市与省直管市 (县、州、林区)进行聚类,划分为低山丘陵用材经济林区、神农架特用防护林区、用材防护林区、沿江 丘陵平原防护林用材区、海南岛防护特用林区、广州深圳防护用材林区 6 个区.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发利用森林食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将森林食品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饮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 共9类, 分析了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并探讨了森林食品开发利用的前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It is important to conserve forest-dependent organisms not only in broadleaved forests but also in plantation forests. We examined how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ffect forest bird assemblages inhabiting conifer plantations and broadleaved forests in a rural landscape in central Japan.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 as plantation area and broadleaved forest area within 200 m of each sampling site. We used hierarchical partitioning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nd stand structures (stand height and understory coverage) on the occurrence of four species groups. We especially focused on mature forest users that are most sensitive to loss of broadleaved forests. Occurrence of mature forest users inhabiting plantation sites was positively affected both by plantation area and broadleaved forest area whereas the occurrence of mature forest users inhabiting broadleaved forests was affected by stand height on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were more important to mature forest users in plantations than in broadleaved forests. To conserve mature forest users, increasing surrounding forest areas are important in plantations whereas increasing stand heights would be effective in broadleaved forests.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Broad-lcavedKoreanpincforcstisthczonalclimaxecosystcminnortl1castmountainsofChina.Itisknot"nasdivcrscsPCCicsandsPCcialindicatorinthcnortl1cmtcmPCratcforcstty'PCsofthccarth.Bccauscthiski11dofforcstllashighproductivityandlargcasscss-ment,andiscomPoscdoflnany'\1aluabIccoIl1-mercialtI-eesPCcicssucl1asI,inuskoraicnsi3,Fraxinusman'I3huricactc.IthasbecncutoverinIargcarcasduringtl1clastscveraldcc-adcsandtl1coldforcstI1asbccndamagcdscri-ousIy.Noxt'n1ostoftl1cml1a\'cbcenreplacc…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森林资源利用特点与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大量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利用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森林可采资源日趋危机,林分密度普遍偏低,成过熟林的消耗量远远超过生长量。森林生产力持续下降,森林结构严重失调,但天然更新良好。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指标及森林经营的对策,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森林法举世闻名.文章对德国的地区森林规章制度发展史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取得成功的经验和特点:1.历史悠久,用森林规章治林长达千年,2.森林规章起源于地方,立足于地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3.森林法制体现林业政策的稳定性,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规律;4.林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融合于森林法中,实现对各种所有制森林的科学管理。我国的森林法制基础薄弱。借鉴德国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地方森林法或森林法执行细则,以健全法制,保证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森林火灾状况综述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森林火灾的发生有很深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全世界每年发生森林火灾几十万次,受灾面积达几百万公顷,约占森林总面积的0.1%.进入80~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但森林火灾面积并未发生明显地变化,特别是90年代后期,火灾毁灭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片区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有林地占优势,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优势树种主要为栎类、云南松和华山松;(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量相对较低,乔木林各龄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所占比例比较均衡,所占比重较大,林木正处于快速生长期,林地生产力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4)苍山片区林地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均匀,林地利用率较高;(5)牧草地在非林地和实验区中占比最大,有利于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监测、科研和发展生态旅游等;(6)苍生片区集体土地所占比例较高,人为干扰较大,对防范森林火灾、森林资源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变革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5年后,工程区内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仍然沿用既往政策,已不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趋势,更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文中对尽快实施森林分类经营、规范林权流转、适度采伐人工商品林等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提出了变革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数字信息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云南省迪庆天然林保护数字信息的应用为研究实例 ,证明数字信息技术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是有效和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与平衡中具有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森林面积806.37万hm2,森林覆盖率80.20%。丰富的碳汇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蓄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的碳汇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森林蓄积换算因子法,推算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碳汇价值:1986年碳汇价值10.110 3亿美元,1990年碳汇价值10.630 1亿美元,1995年碳汇价值10.266 3亿美元,2000年碳汇价值8.980 1亿美元。研究还表明,阔叶林和针叶林是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天然用材林重要碳库树种,为发展森工林区林业碳汇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开采利用天然林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保持和发挥现有天然林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forest planning approach for continuous forest-based employment in a forested village with primarily young stands. The model is designed to find the practice level for continuous forest employment which embraces both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total forest employment and the constraint of maintaining its annual balance, considering forest size and condition, and budget available for forest practice.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practice level with the help of a desired employment effect that contributes to allocating forest practices equally to each plan year, a marginal practice level can be found under which any practice level fulfills the goal and constraints. The potential practice area, which is determined by forest area, stand age, and practice schedule, contributes to determining the area silviculturally available for forest practice. Our forest planning model is focused on the planning of young forests which are not expected to yield merchantable products in the near term. The model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 by landscape-level forest planning in which stand-level practices are planned for achieving a forest-level goal of continuous forest employment. Thus, the model can serve as a basic planning tool for maintaining healthy forests as well as continuous forest employment in young forest areas, where forest-level goals are predicated on stand level practices.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森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提出了黑龙江森工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森林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的关系,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政策保证、外部条件、基本途径和技术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