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果树》2007,(3):46-46
施肥浅耕每667平方米撒施1000 kg火土灰或300 kg草木灰,浅耕5 cm左右,将肥料翻入土中,可为果树提供养分,增强果树越冬抗性,还可疏松土壤,利于土壤吸热保温,减轻果树冻害。根颈培土果树根颈部对冻害最为敏感,冬前将果树根颈部用土堆封严,可有效防止受冻。地膜覆盖将果园清理后,在地表覆盖一层地膜或作物秸秆,可防止果树地表层根系受冻,还有保墒效果,对干旱年份防止果树受冻具有重要作用。灌水剪枝干旱年份,应在果树越冬前灌水,以防止果树根系受冻。冬前结合冬剪将易受冻害的嫩梢剪去,可增强果树抗寒能力,减轻果树冻害。主干涂白冬前将果树主…  相似文献   

2.
笔者看到许多技术资料上介绍,果树越冬管理应使用根颈培土的方法,原因是果树根颈对冻害最为敏感,在冬前将果树根颈部用土堆封严,可有效防止果树根颈受到冻害。笔者认为在苹果上应用此法不妥,如河北省衡水等地区应用此法后显著加重了抽条(冻旱)比率,且没有有力的实例证明此法能否减轻低温冻害。果树冻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温冻害,主要是较长时间低温和温度剧烈变化而引起的;另一种是抽条(冻旱),多是因冬春期间土壤水分冻结,根系不能或极少吸收水分,或者土壤水分缺乏,造成果树地下、地上部之间水分失衡而引起的。根颈培土的方法能否减轻根颈…  相似文献   

3.
我县处于晋西北的高寒地带,海拔1400m,年平均气温4.6℃,年降雨量460mm,寒冷干燥,风沙大,曾经被视为果树发展的禁区。近年来,我县通过引进抗寒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规范化栽培技术,使我县果树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是,由于气候原因,一些长势弱,抗逆性差的果树又难以越冬,特别是一些幼龄果树,容易遭受冻害,成活率低。下面对高寒冷凉区果树的越冬措施作一简介,供参考。1覆盖将果园枯枝落叶清理后,在土壤封冻之前,在果树行间覆盖1层作物秸秆、树叶等,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提高地温,防止果树地表层根系受冻,而且还具…  相似文献   

4.
《果农之友》2011,(1):44-44
越冬期气温常在0℃以下,果树会出现细胞受伤或死亡现象。1冻害类型1.1嫩枝冻害停止生长较晚,发育不成熟的嫩枝,因组织不充实,保护性组织不发达,容易受冻而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5.
优质冬春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春萝卜是指深秋或者初冬播种、春季收获的萝卜品种。冬春萝卜越冬栽培正值一年中最寒冷时期,日照短、光照差,作物生长缓慢。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一般不低于-5℃,且极低温天气不超过5d,冬性强的冬春萝卜在-3~0℃低温可以正常越冬,且肉质根在土壤中不易受到冻害,翌年2-4月可分期分批上市,保证当地市场蔬菜供应。  相似文献   

6.
果树越冬常用防寒方法及冻后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地区冬春干旱、多风、寒冷,在冬季至早春果树极易遭受冻害,轻则部分枝条受害干枯,重则全株死亡。因此,在北方地区,为使树木安全越冬,必须采取防寒措施,一旦发生冻害更要及时补救。果树防寒措施除了浇防冻水外,其他措施依树种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秋冬管理是花椒树全年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保护花椒树安全越冬,可为来年丰产、丰收奠定基础。初冬培土防寒花椒树根系分布浅,秋末冬初气温骤然下降,很容易引起花椒树根茎及浅层根冻害,  相似文献   

8.
2001年冬2002年春黑龙江省果树遭遇了历史上的特大冻害,果品产量大幅度下降,据省农委经作站调查受损面达30%,受冻树种较重的是梨、李,苹果次之.根据冻病交替的规律,每次大冻害之后,总是伴随着腐烂病的大发生.腐烂病又直接削弱树势,轻者树体残缺不全,重者全株死亡.因此了解产生果树冻害的原因,加强果园秋冬季管理,提高果树的越冬性,延长果树寿命,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果农之友》2012,(12):40-40
果园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平抑地温。预防果树冻害,减少越冬虫源。其技术要点如下:果园冬灌有利于蓄水增墒,平抑地温,预防果树冻害,减少越冬虫源。  相似文献   

10.
雷鸣  王清树 《北方园艺》2007,(10):111-114
近年来,苹果生产发展很快,特别是家庭农场已大量栽培果树,尤以栽培大、中型优良苹果为多.但我国北方冬季严寒,极端温度低,低温持续时间长,栽培低接苗抗寒性弱,越冬后常出现不同程度冻害,轻者减产,重者全株死亡.因此,大量栽植果大、优质、高效、耐贮的品种,解决果树安全越冬就成为当前生产上的重要问题,经实践证明"高接栽培"是提高果树抗寒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寒地发展果树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