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亲本抗瘟性对杂交水稻组合抗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三系不育系与4个抗瘟性不同的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4个杂交稻组合,对其进行病圃穗颈瘟鉴定,并用60个来自四川和重庆主栽品种的稻瘟病菌ZA、ZB群菌株进行抗谱测定。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与其相应恢复系的抗瘟性密切相关,恢复系的抗瘟性越强,其所配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也越强。不育系的抗瘟性差异对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有一定影响,说明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抗瘟性的共同影响。由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要不育系都感稻瘟病,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主要受恢复系的抗瘟性影响。因此,目前为提高杂交稻抗瘟性,育种上应以提高恢复系抗瘟性为重点。同时,利用恢复系抗瘟性的变化动态可以间接监测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我国主要三系及其组合的抗瘟性和抗瘟性遗传的表达特征,讨论了提高杂交水稻抗瘟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对适宜建三江种植的28个水稻品种(系)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抗瘟性差异显著,叶瘟和穗颈瘟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济性状比较突出、抗瘟性比较稳定或具有部分抗瘟性或发病缓慢的水稻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后代自然诱发筛选鉴定和人工接菌鉴定相结合。并与选种同步进行。已育成三抗品种“闽懦580”双抗品种“籼128”及抗瘟品种“47-104”等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及其与父母本抗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9个水稻不育系与12个恢复系及其配制的53个杂交水稻组合在福建省将乐县黄潭、上杭县茶地的稻瘟病重病区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22个抗稻瘟病组合.对杂交组合与父母本的稻瘟病抗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杂交组合的叶瘟和穗瘟与母本叶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父本叶瘟相关不显著.因此,在杂交水稻抗瘟性育种中,选用抗瘟性好的不育系作亲本配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世界性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瘟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和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总结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抗瘟性鉴定评价系。  相似文献   

7.
水稻幼苗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与水稻抗瘟性的关系,本研究以抗病品种龙选9707(含Pi-b基因)、普粘7(含Pi-15(t)基因)和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含抗性基因)为材料,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稻瘟病菌侵染初期与抗瘟性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水稻抗瘟性的表达,有利于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快速、准确鉴定是抗瘟育种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性是根据其田间叶片病斑反应型和发病率的高低进行评定,而病斑的等级又是根据调查人员目测而定,势必受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38年来抗瘟品种的利用研究状况,包括水稻品种的更迭,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变动及一些代表性品种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针对当前抗瘟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讨论了抗瘟育种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路线。提出当前应把抗ZB_(15)、ZB_9、ZB_(3)、ZC_(15)、和ZG1等小种的基因尽可能集合于一个优良品种(组合)之中;应对初筛出来的750份抗源进行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谱分析及遗传分析。必须加强我省的鉴别品种、鉴别菌系的筛选。加强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互相作用的生理生化反应指标研究,以期提高抗瘟性鉴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滇型杂交粳稻亲本种质资源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1996年,测定了806份滇型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抗瘟谱,筛选出抗谱较广的材料64份。探讨了恢复系对杂种F1抗瘟性的贡献,提出了利用恢复系进行杂交粳稻抗病基因布局来控制稻瘟病发生的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评论     
前言 1982~1988年,日本十多位知名的稻瘟病专家,分别总结了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历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者译编其主要内容供国内同行参考。对稻抗瘟性的认识和理解,在不同研究阶段,提出不同的理论解释。研究初期,认为与抗瘟性有关的因素是硅酸,  相似文献   

12.
用胡椒瘟菌种P2接种不同胡椒种质的叶片,根据胡椒瘟发生情况评价各种质叶片的抗瘟性。结果表明,班尼约尔1号、兴热1胡椒叶片表现感病;73-F-5叶片表现中等感病;云选1号叶片表现中等抗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收集湖南推广种植的92个杂交稻品种,在湖南桃江稻瘟病鉴定中心病圃鉴定了它们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供试92个杂交稻品种依据抗性综合指数评价,表现抗病(中抗至高抗)的品种有43个,感病的品种有49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苗叶瘟病情指数、穗颈瘟病情指数、穗颈瘟损失指数和抗性综合指数这4个指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苗叶瘟来初步判断品种的抗瘟性及预防穗颈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水稻穗瘟离体接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品种叶瘟鉴定,先后已应用了喷雾、注射、钳叶、针刺、涂抹等多种接种方法,鉴定效果良好。但在自然状态下采用注射、喷雾、湿棉球包穗等接种方法鉴定穗瘟,还遇到品种间抽穗期不一致和接种条件难以控制的难题。因此,目前常以诱发叶瘟的抗性来评价品种抗瘟性。叶瘟和穗瘟抗性虽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叶瘟鉴定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穗瘟抗生。但品种抗性的评价以穗瘟抗性最为重要,因此,研究穗瘟抗性鉴定的简易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得克萨斯洲波蒙特的稻瘟病圃“小区”评价了来自日本、埃及、土耳其及中国的廿五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小种的慢性抗性(dilatory resistance)。选自在日本对稻瘟病田问抗性高的日本品种组成一组,在这里最抗稻瘟病。中国的一个品种南京11号也是高抗的,Akceltik和Sariceltik两个土耳其品种的感瘟性显著高于美国感病的对照品种M-101。埃及品种作为一个组感瘟性显著高于日本品种,但其抗瘟性比三个土耳其品种其中的两个强。  相似文献   

16.
八个抗稻瘟病基因在华南籼型杂交水稻中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k-p、Pik-h、Pi2、Pi9、Piz-t、Pita、Pii对不同稻区的稻瘟病菌表现较广谱的抗性,被广泛应用于水稻抗瘟性育种。为了明确上述抗性基因在华南稻区杂交稻组合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上述8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华南32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ta和Pii分布频率最高,在测试组合中检出率分别为84.76%与67.68%;其次是Pi2与Pik-p,分别为22.87%与13.72%;检出频率较低的是Pi1、Piz-t和Pik-h,分别为5.18%、3.35%与2.13%,检测的品种都不携带抗性基因Pi9。在单个杂交稻组合中,检出的抗瘟基因数量最多是4个。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中检出的抗病基因数量越多,其表现为抗病品种的频率就越高;含4个抗病基因的杂交稻组合中,抗病品种所占比率达91.67%。含有不同抗瘟基因的组合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瘟性,其中Pi2与Pi1对华南稻区稻瘟病的抗病性贡献最大,其他抗病基因的贡献大小依次是Pik-h、Pik-p、Pita、Pii与Piz-t。【结论】本研究为华南稻区杂交稻抗病品种基因型的合理布局以及抗瘟基因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Moroberekan和Tetep为稻瘟病抗性基因供体,镇恢084和IRBB21为白叶枯病抗性基因供体进行杂交和复交,通过系谱法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选育出5个农艺性状良好且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水稻新品系08F039-7-2、08F039-11-2、08F014-2-1、08F017-15-1和A6-20-2。对这些品系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聚合Xa4、Xa7和Pi157的08F039-7-2和08F039-11-2高抗白叶枯病,08F039-7-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08F039-11-2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中抗和抗。聚合Xa21和Pi-ta的08F014-2-1和08F017-15-1中抗白叶枯病,08F014-2-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高抗和抗,08F017-15-1的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分别为抗和中抗;聚合Xa7、Xa21、Pi157和Pi-ta的A6-20-2高抗白叶枯病,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均为中抗。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尤其是穗颈瘟是我市晚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瘟性能好的品种是育种者的主要目标之一。一般认为品种在山区、平原抗性是一致的,凡是在山区抗性好的,在平原也好,所以把在山区的抗瘟能力作为衡量品种抗瘟性能好坏的标准。大多把鉴定点设在山区的山垅田上。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的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大敌 ,对水稻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动态监测及水稻抗瘟性的鉴定是防患于未然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 2 0 0 0年辽宁省水稻品种抗瘟性的测定 ,提出了一些品种抗性表现结果 ,以供生产中参考。1 试验内容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及来源 参加鉴定的水稻品种共 59个 ,包括参加省区试品种 44个(中早熟组 1 0个、中熟组 1 3个、中晚熟组1 3个、晚熟组 8个 ) ,其它部门提供 1 5个(早稻 5个、其它 1 0个 ) ,详见品种抗瘟性测定表。1 2 供试菌株 从 2 0 0 0年辽宁省稻瘟病菌鉴定中实测的 79个单孢菌…  相似文献   

20.
43个用抗源改造明恢63近等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的交杂稻组合,抗瘟性不同于汕优63。其中,中抗以上的组合33个。汕优多1等8个组合比汕优63颈瘟率降低23.国%-95.27%。汕优多1、K优5号、Ⅱ优多57、岗优多1等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种植面积为200万公颂。多品种组合混植比单品种颈瘟率相对降低12.52% ̄81.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