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兰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兰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如花斑病、坏死斑点病;细菌性病害如细菌性褐斑病、软腐病;真菌性病害如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绢病、叶斑病。由于这些病害,严重影响了蝴蝶兰的生产发展,成为限制蝴蝶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近几年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已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威胁。介绍了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为害症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2004年大豆田病害的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田间调查、预测预报资料以及前人的经验,本文着重介绍了2004年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田中主要病害的分布及防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病害分布与危害存在区域性差异。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菌棱病主要发生区域为黑龙江省的中西部的部分市县;大豆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及病毒病重点发生区域在牡丹江、佳木斯、哈尔滨、绥化市等部分市县。大豆灰斑病在局部地区将造成危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大豆病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环腐病是最易传染、威胁最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对种薯生产来说更是如此。它被称做细菌性环腐病,简称环腐病。它曾一度被叫做细菌性萎蔫环腐病,但这易和南方细菌性萎蔫病相混淆,所以就去掉了萎蔫一词(虽然它的确是一种细菌性萎蔫病)。1分布和危害1906年在德国首次记载了环腐病。以后,在其它许多地方也发现了该病害。目前,它发生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南美。在我国,该病害于50年代最先于黑龙江发现。随着育种材料的变换和种薯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现在它已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在北方一作区发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甜菜病害研究主要集中于真菌和病毒性病害,在2020年甜菜田间病害调查中观察到部分叶部和根部病害使用杀真菌药剂后未起到很好的防效,疑似存在细菌性病害。查阅文献表明国外近年已经关注甜菜细菌性病害,尤其在甜菜根腐和窖腐中,细菌性病原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在实验室对病样检测时也分离到细菌性病原,表明细菌性病原对甜菜生产存在一定的危害,不能忽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斑点病、尾腐病、根腐病、瘿瘤病、根癌病、黄萎病以及橡胶直根病。本文对国内外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类、病原物、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未来甜菜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展望,建议加强针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种子处理、病害调查、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及生物防治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甜菜细菌性病害的关注,最终能有效地防控田间的甜菜细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大豆抗病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细菌性斑点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瘁死综合症等病害抗病基因定位中的最新进展,并指出抗病基因的群聚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亚麻细菌性病害田间症状,分析了本区亚麻细菌性病害发生条件,并研究制订了有效的亚麻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关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和防治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情况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由菊欧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有不断蔓延和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现有研究资料,分别从该病的危害症状、我国发生与扩展情况、发生特点以及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简要综合叙述。  相似文献   

10.
甜菜四种细菌性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甜菜发现有四种细菌病害,其中两种为叶斑病、两种为根病。经对其症状观察和病原细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细菌的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系统鉴定,确认两种叶部病害为甜菜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syringae pv.apiata(Brown and Jamieson)Young et al和甜菜细菌性叶斑病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betae(Keyworth Howell andBowson)Collins and Jones.两种根病为甜菜根癌病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和甜菜根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 et al.  相似文献   

11.
知识讲座第三讲大豆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在东北以大豆孢囊线虫病、花叶病毒病、灰斑病、大豆蚜虫和大豆食心虫危害较重,不仅影响大豆产量,而且在种子上形成褐斑、灰斑或咬成虫口豆,降低大豆品质。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褐纹病、轮纹病、根腐病、草地...  相似文献   

12.
孙彤阳 《北方水稻》2007,(3):135-135,152
阐述了寒地水稻生产中的病害在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诊断和低效防治,这些错误主要来源于发病机理上的错误认识,病症上的错误诊断:认为青枯病是生理性缺水导致的、把细菌性褐斑病当做胡麻斑病和赤枯病、细菌性基腐病是药害等。这些病害的发病原因多与北方寒地的早春温度有关,忽略了温度条件,单从发病单体症状来诊断是不能对水稻病害做到有效防治的。要充分认识青枯病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的,细菌性病害是大面积流行性的病害,从整体环境条件和若干个种植区的植株发病症状做以抽象总结,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阐述大豆羞萎病的病原、症状识别、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以利于豆农在此病害发生时,根据发病症状识别,找出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把病害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一、水稻细条病的发生与为害水稻细条病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tn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的简称。它是亚热带稻区一种细菌性病害,也是国内水稻检疫对象之一。该病全国最早在广东发现,1985年先后在广西、贵州、福建等11个省130多个县发生,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的稻区,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我省六十年代仅在沿海地区偶尔零星发生,到八十年代初开始从闽南、闽东逐渐向闽西闽北的龙岩、明溪、大田等地蔓延并逐年扩展。例如龙岩地区1985年发病面积为1.2万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大麦纹枯病在我省的发生日趋加重,成为影响大麦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我省许多学者对该病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概述如下:一、症状与危害损失1、症状大麦纹枯病自苗期至成殊期均可发生,一般以技节中后期至孕穗阶段发病最烈,以侵害叶荣为主,也可危害叶片、茎秆等。叶鞘受害.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小斑逐渐扩大成园形成椭园形,病健交界处褐色或暗褐色,中间灰白色。病斑继续护大或多个病斑相互融合而形成典型的云纹状大斑,致使叶鞘干枯,叶片早衰。病害严重时,可侵害…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我县水稻部分秧田发生了细菌性褐条病(经南京农大植保系鉴定),而且发生面积有扩大趋势。以前,这一病害在我县未曾发生过,我国北方稻区也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符该病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1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发生于秧田稻苗3-4叶期。初期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沿叶脉向上、下蔓延成水清状褐色窄长条病斑,上可达叶尖,下可至叶鞘基部,病班表面有黄褐菌脓。2发生规律该病原菌为PseudomonasPanici,喜高温高湿,除稻种可带菌外,是否有其它浸染源尚且不详,田间主要靠水传播。在…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理学家约翰·默·邓拉维(Dunleavy,J.M.)在美国衣阿华州发现了一种大豆新病害——细菌性黄褐斑病。1975年他在艾姆斯的大豆研究区初次鉴定出此症状,后又从衣阿华州的八个县的大豆样品上再次证实了此种病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亚麻细菌性病害田间症状,分析了本区亚麻细菌性病害发生条件,并研究制订了有效的亚麻细菌性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豆育种1989年年会于2月20日至22日在田纳西州的Memphlis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大豆育种学家和病理学家共170余人。会议内容主要涉及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 抗病育种方面涉及的主要病害有大豆孢囊线虫病,灰斑病、炭疽病、菌核病、白粉病、茎枯病、茎荚斑点病、紫斑病、根腐病、茎褐腐病、病毒病、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  相似文献   

20.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抗大豆霜霉病、灰斑病兼抗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源筛选杨新春,杨滨山,杨淑霞,李宇科,李明(黑龙江省在科院绥化在科所·绥化市,152000)1990~1995年,通过对1086份大豆品资进行抗霜霉病、抗灰斑病、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筛选,未发现高抗三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