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 (Clostridiumperfringens)简称产气荚膜梭菌 ,又称魏氏梭菌 (Clostrdiumwelchii) ,根据该菌产生的α、β、ε、ι 4种主要毒素 ,将其分为A、B、C、D、E 5型。1 994年笔者报道了国外由A、B、C型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所致仔猪坏死性肠炎的猝死症。近年国内也时有由产气荚膜梭菌A、B、C、D、E五型菌所致多种家畜猝死症的报道。现将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疫病、所产毒素及近年国内由产气荚膜梭菌所致家畜猝死症概述如下。1 产气荚膜梭菌所致疫病及所产毒素类型毒素中和试验对…  相似文献   

2.
家畜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防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畜A型魏氏梭菌病是近几年发生的多种家畜共患的一种病,该病往往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阶段性坏死为特征。因该病发病快、死亡急,在没有确定该病病原之前,人们暂称之家畜“猝死症”。1994年我省发病195931头家...  相似文献   

3.
“猝死症”的病原分离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牛源A型魏氏梭菌、绿脓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的培养物和冠状病毒、粘膜病病毒细胞培养物人工接种黄牛,结果证明魏氏梭菌腹腔接种可致死黄牛,其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A型魏氏梭菌是吉林黄牛“猝死症”的主要病原,其他细菌可能有协同作用,冠状病毒和粘膜病病毒感染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家畜“猝死症”发病地区全血硒值的测定试验、硒值与全血谷胱甘肽过化物活性相关性试验以及硒对牛接种魏氏梭菌多联浓缩菌苗后抗体水平影响试验,证实剧本 是导致家畜因魏氏梭菌肠毒血症而发生急性死亡的诱因。从而解释了为什么“猝死症”多发生于严重硒区,且发病庞、死亡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综合防制该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宁夏家畜“猝死症”调查及综合防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1 ̄199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3个县(市)发生家畜“猝死症”,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解检查以及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微量元素监测,并通过诊断性防制的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发生在我区的家畜“猝死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为主因,硒缺乏是家畜猝死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家畜猝死症病因探讨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家畜猝死症70年代在我市就有零星发生,近几年来迅速蔓延流行,已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自1994年以来,作者采取定点调查、全面普查、细菌学培养分离鉴定、毒物薄层层析法检验,基本查清了我市家畜猝死症流行规律和致病原因。牛羊猝死多为魏氏梭菌病所致,中、小猪猝死多为链球菌病和猪水肿病,牛羊猪都有发生氟乙酰胺中毒而猝死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四川、江苏、吉林、安徽、河南、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广泛流行一种“猝死症”,根据各省“猝死症”病因方面的研究报道,认为兔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魏氏梭菌为主要病原菌。兔的魏氏梭菌痛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以急性、剧烈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腥臭粪便,盲肠浆膜有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魏氏梭菌是自然界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致病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见菌。本文主要综述了兔魏氏梭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与检测技术、防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家畜"猝死症”是1990年前后在我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黄牛出现的一种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已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都有发病报道,死亡数量巨大,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经过研究调查,各地基本上查清了发病原因,摸索出了一些防治办法.概述如下,供疫区诊治时参考.1 魏氏梭菌或与巴氏杆菌疫苗免疫许多学者从当地猝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魏氏梭菌或魏氏梭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原为魏氏梭菌.疫区多采用当地分离的菌株自制成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注射.从1991~1993年河南省豫东疫区应用河南农业大学自制的魏氏梭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使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疫苗未能广泛应用,又使疫区面积渐扩大.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对吉林省黄牛“猝死症”的病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人工感染试验、毒物检验、牛毛硒元素分析及病尸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A型魏氏梭菌是主要病原菌,其他细菌有协同作用;牛冠状病毒或粘膜病病毒感染、缺硒等为本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牛羊猪“猝死症”防治技术研究:病原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过1995-199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了本病的主要病原;除山东省外,河南、江苏、吉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均从产现死家畜的病料中分离出了魏氏梭菌;山东从病死山羊的病料中很规律地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凝结芽胞杆菌;青海、海南、四川等省除分离到魏氏梭菌外,还从部分“猝死症”死亡牦牛、水牛和黄牛病料中分离出淀血梭菌(Cl.haemolydticum);江苏、四川、河南和甘肃等省还从病死家畜病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吕梁地区羊群中羊猝死症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确诊造成羊猝死症的病因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所致.  相似文献   

12.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该菌血清型较多,最常发生的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本所报道的是某猪场的后备种猪群发生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猝死症。从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看,本病与国内近年报道的A型魏氏梭菌相似,现将发病情况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12年8月份,陕西某牛场发生牛魏氏梭菌病,从病死牛肝脏、脾脏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牛魏氏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各年龄牛均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牛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俗称“牛猝死症”。  相似文献   

14.
<正>猪猝死征主要是由魏氏梭菌混合其它细菌共同引起的一种急性死亡症。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人畜粪便、土壤、水等环境中,该菌群属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病,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不同类型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发生家畜猝死征与该菌有关,发病急、病程短、无任何前期症状而突然死亡,而且死亡率极高。一般发生于育肥猪、母猪,呈散发性流行。2013年12月,江西农业大学兽医院接诊一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2月以来,乌鲁木齐县发生了羊“猝死症”疫情,到12月,共有223只羊发病,死亡144只。病羊常不表现任何前期症状,突然发病死亡。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为魏氏梭菌所致。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防制措施后基本控制了羊只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尚不见有治疗“牛猝死症”的药物面市,而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 由吉林省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生产的抗猝死症血清用于治疗“牛猝死症”有特效,实验用于治疗13例患牛,全部一次治愈。另外,该血清用于治疗鹿的“猝死症”也十分有效。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该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中毒而引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对10头猝死耕牛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从3头牛的实质脏器中检出了致病性A型魏氏梭病。3头牛未检出任何细菌。10头牛均示检出巴氏杆菌、李氏杆菌、肉毒梭菌、炭疽杆菌、衣原体,也未检出乙型脑炎病毒和伪狂犬病毒。我为我省耕牛猝死症的病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88年以来,在周口、商丘、驻马店、南阳等市地散发一种以牛、羊、猪突然死亡,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家畜“猝死症”,1988~1991年经河南省兽医防治站联合河南农大诊断为魏氏梭菌病或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1991年开始用农大自制的魏氏梭菌苗进行预防,但不知是疫苗质量或其它原因,近三年疫区面积不断扩大,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已蔓延到周边的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市。我省组织人力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及病  相似文献   

19.
家畜猝死症 ,又名暴死症 ,是临床上以病程短急 ,突然死亡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我国自 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 ,各地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家畜猝死症 ,如吉林、河南发生的黄牛猝死症 ,山东省的山羊猝死症 ,危害都较严重。此外 ,安徽、海南、辽宁、福建、宁夏等地区均有家畜猝死症的发生 ,给畜牧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鉴于猝死症是一种综合征 ,由多种原因引起 ,各地发生的猝死症病因不一 ,因而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 ,故将家畜猝死症的病因学及其防治作一简单综述。1 病因1 .1 病原细菌引起猝死1 .1 .1 以魏氏梭菌为主的病原菌引起其中以吉…  相似文献   

20.
<正>魏氏梭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土壤、水源等自然界以及动物肠道中的重要病原体,常导致人和家畜多种重要疾病。而羊源魏氏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作为一种常见致病菌,常常引起羊猝死症、羊肠毒血症、羔羊腹泻等疾病,由于该菌引起的感染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常给羊养殖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树立正确的养殖理念,掌握正确的羊产气荚膜梭菌病预防控制技术,对羊场养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