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光亚 《粮食储藏》2009,38(3):55-56
由于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不断增加,最终使得粮食的食用品质下降。准确测定谷物脂肪酸值含量,了解粮食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情况,掌握储藏粮食的品质变化,是做好粮食仓储推陈储新工作的基本要求。虽然谷物脂肪酸值是由谷物固有品质决定的,但测定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因素,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检测器,电磁铁将粉类粮食中的磁性金属物与粉物分开,回收金属物,称重得到粉类中所含磁性金属物的比例,回收率可达95%以上。该仪器可用于面粉及其它粮食粉中磁性金属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优化了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的反应条件及棉花中水溶性总糖的提取条件。 结果表明, 蒽酮比色法测定棉花水溶性总糖的适宜测定条件为:波长575 nm,显色剂添加量5 ml,显色时间10 min,静置时间10 min~1h均可,在此条件下葡萄糖标准品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 0.131 8A+0.000 4,R2=0.999 2)。采用此优化条件测定棉花中水溶性总糖含量,灵敏度高(可达到0.003 mg.mL-1的检出限),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04)和准确性(平均回收率为100.3%)。该测定方法简单、经济、快捷、准确,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尤其是资金有限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茶叶中氟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国内外测定氟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建立了茶叶中水溶性氟及酸溶性氟测定方法。通过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酸溶性氟回收率范围在96.6%~110.9%,平均为102.9%,标准差为5.6%,氟值变异系数为3.7%;水溶性氟回收率范围在93.3%~115.6%,平均为100.6%,标准差为7.4%,氟值变异系数为7.4%,说明本方法测定氟稳定性好,精密度高,且方法简便,快速。通过大量的茶叶中氟的测定,认为茶叶中酸溶性氟含量要比水溶性氟高,酸溶性氟含量更接近茶叶全氟含量。模拟茶叶冲泡恒温法测定水溶性氟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粮食脂肪酸含量是品质变化的灵敏指标之一。通过脂肪酸的测定可以判断粮食品质变化情况,研究和改善贮藏条件和方法。如果粮食脂肪酸增加就说明粮食在变质。因此,测定粮食脂肪酸含量已成为检查粮食品质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粮食脂肪酸一般分为粉碎、提取、过滤、滴定以及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标定等步骤。脂肪酸与脂肪一样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常用苯浸出提取,过滤后取出一部份滤液,用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滴定,根据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脂肪酸的含量,要求测定的结  相似文献   

6.
测定粮食中淀粉的含量,对于合理利用粮食资源,发挥粮食最大效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使用酶水解法的两种国标分析方法测定淀粉含量时,发现这两种方法所得的测定值有较大差异,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最近德国研究者对该国出产的玉米中玉蜀赤霉烯酮的生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次研究的44个玉米样品取自粮食仓库、当地市场和种植者手中。在研究中不仅测定玉米中玉蜀赤霉烯酮含量,而且测定水分含量和玉米样品的水活度,同时还测定玉米样品的菌相。调查结果,44个样品中有21个样品水分含量在15%左右,水活度小于0.70的样品占63%,仅有一个样品的水分含量和水活度适合于镰刀菌,但真正测出能产生玉蜀赤霉烯酮菌株的只有两个,这两个产毒菌株都属于禾谷镰孢。受试的44个玉米样品中感染了玉蜀赤霉烯酮的样品有37个,感染的玉蜀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8.
栝楼雌雄株苗期、花期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栝楼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植株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栝楼植株早期性别判定提供参考。通过定株标记,测定栝楼苗期和花期雌株雄株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内源激素以及核酸的含量。水溶性酚、核酸、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的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降低,可溶性糖、脱落酸(ABA)、玉米素(ZR)的含量则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苗期栝楼雌株叶片中可溶性糖、ABA和Z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水溶性酚和核酸的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GA的含量在雌雄株之间无显著差异。叶片中的可溶性糖、水溶性酚、核酸、ABA和ZR的含量可作为栝楼早期性别判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昆虫体内含氮代谢废物主要以尿酸的形式随粪便排泄,储藏粮食中害虫的粪便则混合于粮食中。若能对储粮的尿酸含量进行测定,则可确定其被污染程度和间接估计害虫的为害情况。国外专家以尿酸含量作为粮食品质的指标之一,但测定方法因人而异,尚无详细的测定技术介绍。笔者采用磷酸三钠法测定了受麦蛾为害后储存麦粒的尿酸含量,方法简单易行、快速灵敏,在有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的条件下即可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测定方法中水溶性蛋白质的提取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振荡方式及频率、提取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得到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为25℃、采用回旋式恒温振荡器、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180r/min。该提取条件测得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具有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粮食水分快速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斌  张锐  王顺芬 《粮食储藏》2008,37(3):52-54
水分含量是粮食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本实验在不同条件下对粮食水分进行快速测定,通过比较测定结果和样品的真实水分含量,得出以下结论: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定粮食水分,当倾倒时间为6s~8s时,结果最准确.快速测定法方法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工艺条件测定蘑菇与黄豆芽混合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经测定得知,蘑菇:黄豆芽:水:1:2:3,利用内源酶水解24h,混合汁中水溶性含氮物、VC含量较高,利用内源酶或盐酸水解可显著提高还原糖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长期施肥条件下的演变特征,本试验通过对自1988年开始的施用有机肥、化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的设施蔬菜长期定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变化。与B组(施化肥)相比,A组(有机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明显增加;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层中有机肥和氮肥配施肥处理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处理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20cm土中最高,在三个土层中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长期施肥处理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设施栽培土壤中对施肥反应较敏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各土层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游离半缩醛羟基或半缩酮羟基的糖。根据国标GB/T 5513-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测定粮食中还原糖的含量有铁氰化钾法和费林试剂法,其中铁氰化钾法主要适用于小麦粉的测定。本文论述了采用JDDY型自动滴定分析仪以及铁氰化钾法进行小麦粉的加标回收实验,通过测定小麦粉还原糖的回收率,验证采用滴定分析仪测定小麦粉还原糖的准确性,为评价基于铁氰化钾法测定粮食中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81年由原粮食部与农业部批准推广第一种防护剂防虫磷以来,迄今已有周年了。由于其性能优良,使用面日益扩大,累计已用于2000多亿kg粮食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外也已使用近50年了,和国内一样从未发生任何人畜食用中毒事故。作为防护剂的代表——防虫磷在粮食上仅物理性吸附在粮粒外表,进入粮位内少而漫。如小麦要经过一段时期,才开始进人糊投层,约22%的药剂到达胚部,只有微量进入胚乳,经3~6个月后胚内积果较多,与精类结合成水溶性复产物(Rowlands1975)。另一报告是马拉硫磷集中在小麦中脂肪含量高的部位如胚、小盾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维因在粮食中的残留量,西维因在粮食中回收率为92.2%-104.8%,最低检出浓度0.5ppm,在稻谷,小麦中残留分解较快,与防虫磷相似,稻谷累加工成大米和米饭,药剂残留即分解殆尽,故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导入水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培育高赖氨酸的水稻品种是提高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PGlu驱动的马铃薯花粉特异水溶性蛋白基因sb401导入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恢复系501R的幼胚愈伤组织中,以期提高水稻胚乳中赖氨酸的含量。经PCR检测,从70株T0再生植株中筛选出18株转基因植株(日本晴13株,501R5株)。对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sb401基因已经转入并整合进了水稻基因组中。测定10株T0代转基因植株成熟种子的总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有8株的总蛋白含量,5株的赖氨酸含量皆提高了20%以上;其中,8号样品(日本晴转基因植株)的种子总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0.5%和0.383%,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2.74%和35.34%,表明sb401基因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的翻译水平上得到了比较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刘忠华  董源  路丙社 《种子》2002,(6):28-30
阿月浑子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且主要贮藏在子叶中;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粗脂肪及粗蛋白的含量均下降,其中主要是子叶含量下降,而在幼苗胚轴中则有所上升,水溶性总糖的含量先下降后明显升高,贮藏物质含量变化的总趋势是物质从子叶进入幼苗;阿月浑子种子的物质效率为59.6%。  相似文献   

19.
硼是油菜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油菜生育期缺硼,生长缓慢,叶片皱缩,植株矮小,而且花芽分化少,茎短、细弱,且在生长后期引起落花落蕾,造成花而不实,阴荚多,千粒重低,轻害减产10%—25%,严重的减产50%以上。硼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有关。我省70%的耕地属中下等肥力,偏酸性或微酸性,土壤肥力低,土壤中含水溶性硼常在0.5PPM 以下(国内外将土壤中含水溶性硼0.5PPM作为硼含量的临界指标)。不能满足油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不少地方出现油菜萎缩不实症,产量不高,影响油菜,特别是甘兰型油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臭氧去除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在木制和白铁皮制的熏蒸柜中用臭氧处理黄由霉毒素B1污染过的粮食,臭氧发生嚣通过气管与熏蒸桓相连,臭氧处理浓度20~50ppm,处理时间1~9小时。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采用免疫亲和柱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侥有效地去除粮食中的黄由霉毒素B1。用臭氧连续或闰断处理低水分(15%以下)粮9小时,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去除率可达90%以上;同一粮种,低水分粮食的去毒效果比高术分粮好;不同的粮种去毒效果有差异,对稻谷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在臭氧处理的最初l~2小时去除速度最快,毒素含量可下降80%以上。对于低术分(15%以下)粮,如果黄由霉毒素B1含量在100ppb以内,经20~50ppm的臭氧处理9小时后,其黄由霉毒素B1含量就可降至5ppb以下。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法可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去除粮食中污染的黄由霉毒素B1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