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壳聚糖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产物。甲壳素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外壳中。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被溶菌酶溶解,可生物降解。其代谢产物无毒,且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等独特的理化特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及环境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而壳聚糖作为一种极有潜力的饲料添加剂在近几年才开始研究开发,本文将近年有关壳聚糖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产物,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呈直链状,极性强,易结晶。经辐射降解脱乙酰化处理改性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被溶菌酶溶解,可生物降解,其代谢产物无毒,且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等独特的理化特性。为探索低分子量壳聚糖对提高河蟹抗病力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我们于2005年4~9月进行了低分子量壳聚糖在河蟹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Chitosan)又称脱乙酰甲壳素、可溶性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化学名称是(1,4苷)-2-胺基-2-脱氧-B-D葡萄糖,是由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是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糖,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以及真菌的细胞壁中。在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巨大,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壳聚糖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1.壳聚糖的来源 甲壳素(Chitin)是法国学者于1811年在蘑菇中发现的,但当时把其误当成了纤维素;1824年,Children重复了前人的工作并发现甲壳动物残渣中含有10%左右的氮,说明该物质不是纤维素;1859年,法国学者C.Rouget将甲壳素用浓碱加热处理,得到了脱乙酰基的甲壳素,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即为壳聚糖(Chitosan),其学名为(1,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中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主要通过有限的抗生素与化学药物,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病原菌产生抗性,降低药用效果。甲壳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昆虫与真菌中。在医药、农业和水产应用中,虾壳与蟹壳是甲壳素及其脱乙酰产物几丁聚糖(壳聚糖)的重要商业用料来源。甲壳素与几丁聚糖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种真菌与细菌生长,其调控原理是几丁聚糖与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残基之间的质子化NH2基团通过静电力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甲壳素、壳聚糖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虾壳为原料探讨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中利用稀氢氧化钠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粗蛋白质,稀盐酸溶液除去虾壳中的灰分,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制备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用5.0%氢氧化钠溶液脱粗蛋白质,处理时间5h,然后用5.0%盐酸溶液脱灰分,处理时间3h,循环处理直至加酸无气泡产生,甲壳素得率为6.0%,色泽白度为50.3,灰分为2.0%。通过正交试验探讨出甲壳素脱乙酰制备壳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温度90℃,时间12h,料液比1∶70。壳聚糖脱乙酰度(D.D%)为84.8%,粘度(浓度1%)为38.3mPa.s。  相似文献   

7.
赵艾东 《海洋渔业》1994,(5):221-223
<正>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明角质等,是一种含氮多糖化合物,学名聚乙酰氨基葡萄糖,它不溶于水,不溶于稀酸,稀碱,性质比较稳定。若采用40%左右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使其脱掉乙酰基,转化成透明的可溶性甲壳素,亦称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壳聚糖、甲壳胺,学名多聚氨基葡萄糖。壳聚糖是甲壳素的最简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衍生物。它可以溶于稀醋酸等酸性溶液。  相似文献   

8.
用途广泛的甲壳素和壳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聚合体,它丰富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而居第二位,与纤维素相似都是多糖,由许多相同的单糖聚合成的化合物。一、来源甲壳素是水产加工副产品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甲壳纲动物的外壳,墨鱼、鱿鱼的骨质及真菌和昆虫的角质层中。在将甲壳动物加工成各种食品的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甲壳素(Chitin)是法国人Henri Braconnot于1811年在蘑菇中发现的。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即为壳聚糖(Chitosan)。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提倡资源再利用的情况下,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甲壳素大量存在于低等动物尤其是节肢动物(如虾、蟹和昆虫)外壳中,也存在于菌类、昆虫类、藻类细胞膜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分布极其广泛。在自然界每年的生物合成量仅次于纤维素,是地球上第二大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甲壳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类似。存在于菌类细胞壁、昆虫和甲壳类动物的硬壳中,在虾蟹甲壳中含量约为20—50%。估计海洋中甲壳素年产量可达10亿吨,相当  相似文献   

11.
<正>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一种衍生产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带有正电荷的天然碱性氨基多糖,富含极性官能团,如仲羟基、伯羟基、氨基以及糖酐键等(黄吉等,2023)。因具有环境友好、来源丰富、低免疫原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壳聚糖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和抗菌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金属提取与回收、医药、  相似文献   

12.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也称甲壳素,壳聚糖,是N-乙酰葡糖胺的同聚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和微生物中,尤其以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含量为丰。几丁质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碱和稀酸及大部分溶剂,但其各种衍生物在水中有较高溶解度,如去乙酰几丁质(又称几丁聚糖),甲苯磺酰甲壳素和碘化甲壳素等,由于几丁质含有-OH和-NH2基团,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修饰,制备各种衍生物,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几丁质主要从水产品加工的废弃物中提取。我国的虾、蟹资源极其丰富,水产品加工过程中有大量的虾、蟹壳废弃物产生,目前多加工成饲料或丢弃,大部分得不到合理利…  相似文献   

13.
甲壳素在水产动物饲养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壳多糖。1881年Henri Braconnot在菌类中首次发现该物质,它广泛存在于虾、蟹等甲壳动物的外壳中,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纤维素之外的第二大类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无脊椎动物的骨骼,脊椎动物的关节、蹄、角、腱,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如真菌和藻类),均有甲壳素分布,其中以虾、蟹壳中含量最多,高达10%~30%。甲壳素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及环境等领域。本文就甲壳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几种常用的甲壳素脱乙酰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名勇 《水产科学》1992,11(4):19-21
甲壳素是一种含氮多糖物,在自然界中贮量居第二位,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后可得壳聚糖,又称可溶性甲壳质。与甲壳素相比,壳聚糖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应用范围更广泛。实践证明,甲壳素以及由甲壳素制成的其它产品的性能与其分子量和—NH_2含量密切相关。为此,任何有关甲壳素及其提取物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张廷军 《海洋渔业》2000,22(1):8-10
<正> 甲壳素广泛分布于甲壳动物、昆虫外壳及真菌的胞壁中,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年生物合成量达百亿吨之多。由于甲壳素天然、无毒,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使它在医学、化工、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8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甲壳素的开发研究热潮,许多国  相似文献   

16.
唐仁寰 《海洋渔业》1993,15(1):26-28
<正> 虾、蟹壳中含有20~35%的甲壳质(Chitin),亦称甲壳素。甲壳质的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类似,都是碳水化合物,这一化合物对人体无拮抗作用,根据这一点,将甲壳质通过脱乙酰化制成壳聚糖(Chitosan),由于游离氨基产生,其溶解性能大为改观,也叫可溶性甲壳质,再制成一系列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姚宏亮 《水产科学》2004,23(5):34-36
1 引言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等,学名为(1,4 )—2—乙酰胺—2—脱氧—β—D葡聚糖[1] ,它大量存在于节肢动物的甲壳中,也存在于低等植物的细胞壁中。壳聚糖是甲壳素的脱乙酰产物,其学名是(1,4 )—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农业、纺织、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用途[2 ] 。甲壳素/壳聚糖原料来源丰富,目前大多以虾、蟹壳为原料进行制备[3] 。南极磷虾生活在南大洋,属甲壳动物纲磷虾目,其成体虽个体小,但生物量庞大且具有很多的生物特性,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大蛋白资源,是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的[4 ] …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情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引 言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昆虫的外壳以及真菌的胞壁中。在自然界,甲壳素的年生物合成量约为1×109~1×1011t,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再生资源宝库。甲壳素属于氨基多糖,是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状多糖,其分子式为(C8H13NO5)n。甲壳素经过化学修饰和改性,如水解、烷基化、磺化、硝化、卤化、羧甲基化、酰化、缩合、络合等,可获得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用途的…  相似文献   

19.
鲍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素 (chitin)化学名为 [(1 ,4) -2 -乙酰氨基 -2 -脱氧 -β -D -葡萄糖 ],是N -乙酰基 -D -葡胺糖通过 β -(1 ,4)甙键联接的直链状多糖 ,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 ,它一年的生物合成量高达 4亿吨。由于甲壳素的化学结构和植物纤维素非常相似 ,又带有阴离子 ,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 ,在医药、食品、化工、废水处理、生物工程、农业等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 。关于甲壳素的提取 ,目前工业主要是从虾壳、蟹壳中获得 ,生产成本完全受制于主要原料虾、蟹壳的价格 ,而且传统工艺较落后 ,原料中的碳酸钙、色素等被当作无用的东西扔掉[2 …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法制备高黏度的壳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忻  袁毅桦  刘佳  孙恢礼 《水产科学》2007,26(6):352-354
以甲壳素为原料,用超声波法制备高黏度的壳聚糖。研究超声波的温度、超声的时间以及制备壳聚糖时浓碱的浓度3个不同条件对壳聚糖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制备高黏度壳聚糖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 h,NaOH溶液的浓度为50%,可以得到黏度为2886.7mpa.s、脱乙酰度达97.17%的壳聚糖。将得到的高黏度壳聚糖制成膜,用于染料废水的处理,15 h后,壳聚糖膜对活性橙的脱色率就可达到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