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苏丹草进行甘蔗条纹花叶病毒(SCSMV)人工接种,其叶片呈现连续褪绿条斑症状。采用RT-PCR和SC-SMV特异性引物SCSMV-ST2(F)、SCSMV-P1(R)对苏丹草染病植株上的甘蔗条纹花叶病毒进行鉴定,结果为阳性;对所获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获得0.5kbp片段,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注册号为No.EU650178;通过BLAST比对和系统遗传分析(MEGA 4.0),将其鉴定为甘蔗条纹花叶病毒,这是首次发现苏丹草可作为一种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的人工选择寄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的 RT-LAMP 检测方法,为 SCSMV 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 RT-LAMP 的反应条件,对比分析 RT-LAMP 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在 RT-LAMP 反应产物中加入 SYBR GREEN I 进行可视化检测,方便快速判定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 SCSMV 的 RT-LAMP 方法,可在 60 ~ 63 ℃下 60 min 完成对 SCSMV 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比传统 RT-PCR 高 100 倍,最低检测RNA 浓度为 167.9×10-5 ng。此外,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特异检测 SCSMV。【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 SCSMV RT-LAMP 检测方法并用于田间甘蔗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5种常见甘蔗病毒性病害在云南的发生情况,明确其病原病毒的种类和分布,为制定云南地区甘蔗病毒性病害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和RT-PCR对采集自云南保山、临沧和德宏3个甘蔗种植区的113份样品进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甘蔗杆状病毒(Sugarcane bacilliform virus,SCBV)的分子鉴定.[结果]113份甘蔗样品中有89份检出病毒,病毒检出率为78.8%,检出的病毒种类有SrMV、SCSMV、SCYLV和SCBV,检出率分别为5.3%、11.5%、20.4%和70.8%,未检出SCMV.30份样品存在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复合侵染率为26.5%,其中有27份样品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占23.9%,3份样品发生3种病毒复合侵染,占2.7%;未发现4种或5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结论]目前云南地区甘蔗病毒性病害由SrMV、SCSMV、SCYLV和SCBV引起,其中SCBV广泛分布,SrMV、SCSMV和SCYLV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布;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明显,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的RT-LAMP检测方法,为SCSMV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甘蔗线条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优化RT-LAMP的反应条件,对比分析RT-LAMP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在RT-LAMP反应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 I进行可视化检测,方便快速判定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SCSMV的RT-LAMP方法,可在60 ~ 63 ℃下60 min完成对SCSMV的检测,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比传统RT-PCR高100 倍,最低检测RNA浓度为167.9×10~(-5) ng。此外,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特异检测SCSMV。【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SCSMV RT-LAMP检测方法并用于田间甘蔗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甘蔗分子伴侣基因Sh DnaJ,并分析其在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CSMV)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探究ShDnaJ基因在甘蔗应答SCSMV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克隆ShDnaJ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再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法分析ShDnaJ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hDnaJ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及在SCSMV胁迫下的表达水平。【结果】ShDnaJ基因ORF全长1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45682.47 Da,理论等电点(pI)为8.78,属于稳定的亲水蛋白,含有DnaJ结构域,属于DnaJ超家族成员,定位于内质网。ShDnaJ蛋白的二级结构由113个α-螺旋、31个β-转角、78个延伸链和197个无规则卷曲组成。ShDnaJ蛋白与高粱SbDnaJ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6.93%,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近。ShDnaJ基因在甘蔗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根和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叶中(P<0.05,下同),但未成熟茎Sh DnaJ...  相似文献   

6.
选取84份经芜菁花叶病毒(TuMV)、霜霉病菌[Peronosporaparasitica(Pers.)Fr.]、黑斑病菌[Alternariabrasicae(Berk)Sac.]单抗鉴定后筛选出的自交系,于1992~1993年对其进行上述3种病害苗期人工诱发接种多抗性联合鉴定,获得21份三抗材料。经鉴定,确认为三抗抗源材料。探讨了多抗性联合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南宁市郊采集到1份表现褪绿条纹、花叶的黑皮果蔗样品(NN—Ba2),经差速离心和PEG二次沉淀法提取病毒粗汁液,在电镜下观察到略弯曲的线状病毒粒子;DAC—ELISA检测显示NN—Ba2与甘蔗花叶病毒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SCMV和SrMVcP基因分别设计合成特异引物,利用RT—PCR对NN—Ba2进行分子鉴定,扩增出大小约900bp的预期片段,健康对照未扩增到任何片段;NN—Ba2扩增片段经克隆后测序得到719个有效核苷酸,测序结果在DDBJ上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已报道的SCMV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分离物对应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6%~97.77%,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种和株系的划分标准,NN—Ba2鉴定为SCMV。田间采集的另外10份表现花叶症状的果蔗样品经ELISA和RT—PCR检测,证明也感染了SCMV。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SCAR分子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玉米矮花叶病(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是中国和欧洲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本文采用改进的BSA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玉米抗感自交系DNA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性标记,转化后获得实用性强的SCAR标记,并借助100份自交系抗性鉴定结果对SCAR标记进行相关验证。【结果】获得了2个多态性稳定的AFLP标记P66M38-220和P55M51-240,其中将P66M38-220转化为SCAR112标记,此标记与甘蔗花叶病毒抗性高度相关。【结论】改良BSA法是一种发掘性状基因紧密连锁标记的有效方法;开发的SCAR112 标记可以用于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对浙江省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甜玉米分离物的研究表明,其钝化温度(TIP)为55℃,稀释终点(DEP)为10~(-4)—10~(-5),体外保毒期(LIV)为48小时(20—25℃)。在部分高粱品种如Rio、Atlas、Bugoff,还有软三A品系上产生局部坏死斑,在玉米和苏丹草上为系统感染,但不侵染约翰逊草和大麦。初步认为该分离物中至少含有2个株系。 用TAC(0.1M Tris—0.05M柠檬酸)缓冲系统(pH 8.3)提取该分离物,再经氯仿澄清,然后配合低速离心(4000rpm)进行两次8%聚乙二醇(PEG6000或12000)浓缩。这样,部分纯化的样品在260nm O.D.值最大,230—240nm O.D.最小,其260/280:126±0.08;280/260:0.83±0.06。获得此抗原的血清效价:琼脂双扩散1/256,试管沉淀1/512,微量沉淀1/512。 毒源测试结果:与带毒种蔗,田间甘蔗、玉米、苏丹草病株组织有阳性反应,均可形成明显的沉淀带,而对照均为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离得到的甘蔗黑穗病病菌单孢子菌丝体对5个甘蔗转基因株系进行体外抑菌作用鉴定,结果显示,5个转基因株系对甘蔗黑穗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表现;通过人工接种方法对转基因植株(T1)进行了甘蔗黑穗病病菌的田间接种实验,利用病害流行指标LP、SDD、IPmax、Ymax、AUDPC对其后代(他)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SCG1和SCG2两个株系表现为抗病(R),而SCG3、SCG4和SCG5三个株系表现为中抗(Ⅰ);并结合RT-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后代(T2)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两个目的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12中均有表达,此结果与其抗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物轮作提取深层土壤累积硝态氮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永利  巨晓棠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297-3309
【目的】利用不同植物轮作,通过生物修复耗竭深层土壤剖面的累积硝态氮,从而控制集约化粮田过量施氮造成的硝酸盐淋洗。【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小麦-玉米轮作、休闲-玉米、小麦-休闲、紫花苜蓿连作、紫花苜蓿+苇状羊茅间作、黑麦-苋菜轮作、黑麦-高丹草轮作、黑麦-甜高粱轮作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和淋洗的降低效果。【结果】紫花苜蓿、高丹草、黑麦1-2 m土体根系占0-2 m土体总根系的比例最高;黑麦-苋菜、黑麦-高丹草和黑麦-甜高粱处理具有较高的年吸氮量(330-390 kgN•hm-2);与小麦-玉米传统轮作相比,夏季休闲增加了土壤硝态氮淋洗。经过1年的田间试验,5个修复植物处理0-1 m、1-2 m的硝态氮累积量分别降低124.3和81.2 kgN•hm-2,其中苋菜、甜高粱、高丹草对深层土壤中硝态氮的消减作用较大;甜高粱、高丹草、苋菜种植下1 m处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平均仅8.6 mg•L-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黑麦-高丹草轮作是一年内提取深层土壤累积硝态氮效果最好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时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出:不同植被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种植高丹草更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碳;不同植被闻土壤细茼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细菌数量平均值比较为:玉米〉高丹草〉苜蓿〉裸地;不同植被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峰值均出现在7月份,峰值大小表现为:高丹草〉苜蓿〉玉米〉裸地,不同植被间土壤CO2排放通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 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 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南疆环塔里木特色林果产区果林行间套种生产牧草的干草产量、根系分布、营养品质及土壤相关性状,探讨林下套种牧草的生产可行性及对果园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大成龄香梨果林套种高羊茅、鸭茅、黑麦草和苏丹草干草产量分别为5.45、3.62、4.71、11.12 t/hm2;低矮红枣果林行间套种草木樨、大叶苜蓿、苏丹草、一年生黑麦草一年内可刈割3次,其干草产量分别达到9.20、8.78、14.33、7.58 t/hm2,且供试牧草地下根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20 cm土层以内,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高于清耕区;稀植果林套种牧草可以保证一定的牧草产量和品质,对果林根层土壤性状无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丹草品种间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苏丹草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用RAPD标记对14个苏丹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0条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14个品种共扩增出260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6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8.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苏丹草品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586 ~0.831;14个品种分为两大类,来自美国的“伊诺”和“布鲁赛”聚为一类;第Ⅱ类把高大型和低矮型聚为两类.结果显示出:聚类结果与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为苏丹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化学预处理对牧草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凤芹  孙启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12-11014
[目的]研究化学预处理对高丹草、沙打旺、御谷和紫花苜蓿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评价4种牧草的能源性。[方法]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预处理牧草,测定处理前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以及不同发酵时间后的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结果]预处理后,牧草的纤维素含量上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下降。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体系(pH=4.8)中,经1.0%(W/V)稀酸预处理后,4种牧草的乙醇提取浓度均最高。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均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发酵后24和48h达到高峰。[结论]预处理促进了紫花苜蓿、高丹草、御谷、沙打旺的酶解糖化发酵,4种牧草的能源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离子液体/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IL-GR/GCE),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苏丹红Ⅰ在IL-GR/GCE的电化学行为,并对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苏丹红Ⅰ在IL-GR/GCE上出现了1个氧化峰,苏丹红Ⅰ浓度在10~65μmol/L范围内,线性扫描伏安法的氧化峰电流与苏丹红Ⅰ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μmol/L。该电化学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辣椒粉中苏丹红Ⅰ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辣椒制品中的苏丹红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任乃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57-17859
[目的]建立辣椒粉中苏丹红Ⅲ测定的线性扫描极谱法。[方法]采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苏丹红Ⅲ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在BR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苏丹红Ⅲ在Ep=-0.93 V处产生了一个灵敏的还原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苏丹红Ⅲ浓度在0.8~8.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3,检测限为0.388μmol/L。测定辣椒粉中苏丹红Ⅲ的回收率在95.93%~105.7%。[结论]线性扫描极谱法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辣椒粉中苏丹红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试验证明 ,谷糜病毒病毒原的传毒介体为灰飞虱 (L aodel phax striatella Fallen) ,不能经卵传毒 ,生物学测定及田间调查表明 ,该病毒病的症状在谷糜上略有不同 ,二者均表现为矮化、丛生、花叶、后期叶片变红 ,这与小麦丛矮病显著不同 ;谷子还表现硬穗症状。寄主范围与小麦丛矮病一致。EL ISA及免疫电镜测定结果表明 ,该病毒与小麦丛矮病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结果证实该病毒为小麦丛矮病毒 (WRSV) ,又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 (NCMV)。  相似文献   

20.
邱世明  庄军  刘志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08-7109
依据锌指结构在BSVCP上的可能位置合成了2条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长约64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与质粒pET28 b(+)连接,构建了含BSVCP区基因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ET28b-BSVCP;克隆测序以确定其阅读编码框的正确性,然后用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后,出现一特异的约30 kDa融合蛋白质表达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