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为了提高夏播青贮玉米产量,获得优质青贮饲料,通过将夏播青贮玉米品种京科青贮301和富友9号按一定比例(2∶1、1∶1和1∶2)进行同行或间行混播混收,研究不同混播方式和比例对夏播青贮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播种植对群体内植株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混播方式下地上部鲜重产量表现为富友9号间行混播京科青贮301同行混播,干物质产量则表现为间行混播京科青贮301富友9号同行混播,同行和间行混播中不同比例(2∶1、1∶1和1∶2)在生物产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农艺性状和生物产量可知,京科青贮301与富友9号以1∶1比例进行同行混播混收可在夏播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适宜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混播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对青贮玉米不同品种及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播组合产量、营养品质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以龙辐208+秣食豆、中原单32+龙辐208混播组合为最好,其次是中原单32+龙辐208+秣食豆.  相似文献   

3.
选择10个青贮玉米品种(高油115,高油106,东青1号,中原单32,中北410,龙单13,东农250,东农252,平早1号,阳光1号)在北安地区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生物产量、饲用品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中,生物产量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原单32、东青1号和阳光1号,粗蛋白含量前三位的是龙单13、阳光1号和中原单32,综合分析认为,中原单32和阳光1号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适于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干旱地区高产饲用玉米品种,选用6个饲用玉米品种采用单因素随机排列,3次重复,进行了各品种间生产性能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豫青贮23株高达到288.62cm,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P<0. 05);豫玉22号饲草平均产量达到13.57万kg/hm2,与豫青贮23和甘玉23饲草平均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P>0. 05),与铁研53号、陇单6号和中原单32号差异显著(P<0. 05);豫玉22号盈利达到1.6万元/hm2,较豫青贮23和甘玉23分别高16.79%和18.52%,较铁研53和中原单32号分别高33.33%和52.38%,较陇单6号高出105.13%。从综合表现来看豫玉22号、豫青贮23和甘玉23号三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青海东部干旱地区具有高产性能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最佳的间作比例及收获时期,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和饲用油菜华杂6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Ⅰ)、饲用油菜单作(Ⅱ)、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4间作(Ⅲ)、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2间作(Ⅳ)]、收获时期[8月20日(A1)、8月30日(A2)、9月10日(A3)、9月16日(A4)]、混贮比例[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1∶1(B1)、1∶2(B2)、2∶1(B3)]对2种饲草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饲用油菜不同间作比例种植不影响2种作物的生育进程,会降低青贮玉米株高、SPAD值和光合势,对饲用油菜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Ⅰ处理玉米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于A4时期收获可获得最高产量,达到28.27 t/hm2;不同收获期,Ⅰ处理玉米平均产量为20.75t/hm2。Ⅱ处理在A3时期收获,油菜产量最高,为11.24 t/hm2。不同间作处理均在A4时期收获产量最高,A3时期次之,两者差异不明显。随着收获时期推迟,粗蛋白、脂肪、淀粉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A3时期收获最高。在...  相似文献   

6.
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新复极差测验,筛选出的黑饲1号、高油115青贮玉米杂交种,其生物学产量极显著高于江饲103、龙青1号、东青1号、海引4号、中原单32。黑饲1号的果穗鲜重极显著高于中原单32,高油115果穗鲜重显著高于中原单32品种。黑饲1号生物学产量68 188.5 kg.hm-2,比当地主栽品种中原单32增产38.4%;果穗鲜重27 783 kg.hm-2,比中原单32增产84.2%。黑饲1号果穗鲜重占生物学产量40.7%。  相似文献   

7.
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饲用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叶面积指数以N300处理为最高,叶绿素含量以N250处理为最高。饲用玉米生物产量品种间表现为龙辐208>中原单32>高油115,均以N250处理为最高,各处理间生物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饲用玉米光合特性与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青贮类型的6个品种,即龙育1号、龙育2号、龙育6号、龙育8号、高油115和中原单32进行栽培比较试验,并对其生物产量及品质分别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试验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差异极显著;其中龙育8号生物产量最高,达到91 666.7kg.hm-2,中原单32生物产量最低,为80 333.3kg.hm-2;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选用5个青贮玉米品种:白鹤、龙辐208、高油115、东青1号和中原单32,进行筛选适合黑龙江省推广种植最佳品种的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生物产量白鹤最高,白鹤与东青1号产量差异不显著,两者与龙辐208、高油115、中原单32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每公顷粗蛋白产量龙辐208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东青1号、高油115、中原单32、白鹤,其饲用品质最好,最适合哈尔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青贮玉米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具有营养丰富、气味芳香、淀粉含量高、干物质产量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但青贮玉米作为饲草存在的缺点是蛋白质含量不足,采用青贮玉米与高蛋白作物混播混贮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青贮玉米的混播情况进行综述,为提高青贮饲料的产量、改善品质、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同时为青贮玉米混播混贮的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复播青贮玉米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播青贮玉米是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地区出现的复种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理论基础:一是复播青贮玉米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下茬有限的热量、水分和光照资源,抗低温、早霜等逆境能力强,生产风险小;二是其生物产量高,已有实践表明,青贮玉米是高产的复播饲料作物;三是其营养价值丰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是优质的粗饲料。发展复播青贮玉米,能够解决畜牧业饲料短缺问题,对减轻人畜争粮矛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富农1号、酒125号、中单2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90 000、82 500、75 000、67 500、60 000、52 500株/hm2 6个种植密度,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产量,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测定青贮营养品质。【结果】结果表明:①3个品种比较:富农1号的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最好,中单2号的产量高于酒125号,但青贮营养品质低于酒125号。②不同密度比较:富农1号90 000株/hm2的产量、干物质、粗纤维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粗蛋白最高;酒125号90 0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60 000株/hm2干物质、粗纤维最高,67 500株/hm2粗蛋白最高;中单2号67 5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75 000株/hm2干物质最高,90 000株/hm2粗蛋白最高、60 000株/hm2hm2粗纤维最高。③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干物质,富农1号和酒125号密度90 000株/hm2最好,中单2号75 000株/hm2最好。【结论】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3.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开展综合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处理7(A3B1C3D2),即玉米密度(2200(60cm×25cm)株.667m-2),辣椒密度为(1720(50cm×45cm)墩.667m-2);玉米剪叶1/2,喷0.2%硫酸锌溶液。  相似文献   

14.
青贮玉米有着“饲料之王”的美誉,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奶牛的日粮配方中一般占到粗饲料的80%左右。近几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2016年全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hm2,2018年达到167万hm2,2020年增长至200万hm2以上。青贮玉米审定品种数量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国家及省级审定青贮玉米品种7个,2019年则达到峰值50个。从全国调研的种植成本及利润分析来看,种植青贮玉米的收益比较可观,中国现已初步形成青贮玉米种子企业、青贮生产企业、青贮消费企业等循环产业链,但仍缺乏强有力的职能部门和产业组织快速推动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超越产业链条部门利益的具有权威性的青贮玉米产品评价及定价机制。随着中国畜牧业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全株青贮玉米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双高作物”认识逐步增强,青贮玉米在成为奶牛主要日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成为肉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青贮玉米产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品种沈单16号和针叶豌豆品种MZ-1为材料,在甘肃沿黄灌区进行了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套种针叶豌豆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其中2行玉米套种3行针叶豌豆模式的优势最明显,为最佳套种模式,较单种玉米增产1950.0 kg/hm^2,增加纯收益2896.7元/hm^2;较单种针叶豌豆增产8752.5 kg/hm^2,增加纯收益10693.5元/hm^2。可在甘肃沿黄灌区及同类地区推广。对生产优势度和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表明,2行玉米套种2行针叶豌豆的模式还有进一步增产的潜力,且抗击外界微小干扰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6.
玉米青贮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陶更  许庆方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416-14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大力发展饲料业,从而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玉米是重要的青贮原料,有相对高的生物产量和饲用价值,对于缓解饲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玉米青贮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从青贮玉米的品种、种植、青贮技术以及质量评定方法 4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我国玉米青贮技术的研究现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中部东山旱作区多作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经过试验与示范,探索出多种适宜山西中部旱作类型区的多作高效种植模式,即粮经结合型的谷豆覆膜条带模式、(鲜食)玉米套种蔬菜模式;纯经型的甘蓝套种苤蓝模式、覆膜番茄套作萝卜模式;经饲结合型的饲草作物套种大豆、饲草作物套种马铃薯模式、饲草作物套种西葫芦模式。重点介绍了几种成型模式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及关键栽培技术。部分模式表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优势明显,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国审青贮玉米品种综合性状评价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贮玉米新品种选育是中国玉米育种最主要的方向之一,自从2002年启动青贮玉米品种国审程序以来,到2017年共有28个青贮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审。综合中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在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生物产量逐步上升,品质越来越好。但仍然存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偏高的现象。青贮玉米育种目标为种植密度在75000~105000株/hm2之间,以保证较多的绿叶面积提高品质及生物产量,籽粒产量达到普通玉米对照标准或平产以保证足够的淀粉含量(大于25%),对叶部病害和穗部病害、茎腐病达到高抗或免疫,抗倒伏倒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达到国家一级优质标准的情况下,含量越低越好,蛋白质含量大于7%的条件下,含量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19.
小麦玉米间套作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玉米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北京地区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模式下,小麦、玉米的高产和光合性能。结果表明,2.7 m带宽的麦玉玉间套作的平均产量为18 871.5 kg/hm2,比麦玉平作增产20.19%。并且,构建了较为理想的光合群体结构,光合性能改善,其中小麦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30.29%,夏玉米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提高14.54%。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菏泽市及周边地区玉米种植广泛,全株玉米青贮用于养殖牛羊越来越多,为选择出高产优质全株青贮玉米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从多个玉米品种中选择7个进行种植试验,对各品种收获期、株高、鲜重、干重、粗蛋白质含量等生产性能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从筛选试验结果来看,渝青386号植株高大、双果穗多、果穗饱满,抗逆性好,可消化营养物质含量高,干物质产量达到18402.67 kg·hm^-2,收割时粗蛋白质含量为8.59%,适合菏泽市及周边地区青贮玉米种植。玉米品种奥玉5102号、先禾518号和大京九4059号也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