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了系统掌握黄顶菊田间种群发生动态,为黄顶菊防除提供参考,对其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定点连续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黄顶菊主干高度与真叶数的周年生长均呈逻辑斯蒂曲线变化,以6月4日主干4对真叶、高度约5~7 cm为临界,主干生长明显分为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两个时期.春季出苗的黄顶菊,64.9%的植株主干高度在150~199.5 cm之间,最高可达242 cm;54.1%的植株主干真叶数在19~21对之间,最多可达24对.在8月8日和8月28日黄顶菊主干顶部累计现蕾比率分别达5%与95%;主干顶部累计开花比率达5%和95%的时间为8月14日与9月8日.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种不同种植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 ,并做回归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棉株出苗 18~83d ,叶龄随生育天数增加而增长 ,株高、倒四叶宽、果枝叶和果枝数、现蕾和开花结铃数随叶龄的增加而增长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在 14 .2万~ 2 3.1万株·hm-2 的范围内 ,籽棉产量随密度、总铃数增加而提高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对早熟棉花品种单产皮棉 2 2 5 0kg·hm-2 以上、密度 2 2 .5万~ 2 4 .0万株·hm-2 棉田 ,提出以叶龄为核心的动态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3.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经历25~30d。棉株现蕾后即从营养生长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期是棉花生长的关键期,棉花蕾期管理的主攻方向就是保持棉株稳健生长,多措并举,促控结合,防止徒长、旺长,搭好丰产  相似文献   

4.
夏播油研10号不同播期春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研10号不同播期从出苗到第1株现蕾、出苗到全现蕾、第1株现蕾到全现蕾所经历的天数与日均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现蕾,日均温越低,现蕾速度越快,现蕾所经历的时间越短,春化现蕾所历天数与日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对不同播期从第1株现蕾到第1株开花、现蕾期到初花期、第1株开花到全部开花所经历的天数与日均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正常开花,日均温越高,开花速度越快,开花所经历的时间越短,春化现蕾所历天数与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夏播油研10号从4月7日到5月27日播种均能正常现蕾开花,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5.
<正>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我省大田生产150斤左右皮棉产量的棉株,大体上5月底,6月初现蕾,到6月底、7月初开花.蕾期一般为25天至30天,蕾期开始的早晚,标志着苗期是否早发.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是:自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蕾期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这个时期,棉株逐渐增大,根系逐渐发展,营养代谢逐渐旺盛,茎、枝、叶、蕾的生长量及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应用偏离指数的t检验和Morisita指数的F检验,分析林缘、林内克隆分株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林缘、林内,克隆分株种群密度均呈现4~6月上旬迅速增大,随后保持不变。克隆分株种群分布格局在整个生长季呈聚集分布,集聚强度由4~6月的逐渐减弱至7~10月的基本保持不变,集聚强度受克隆分株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与土壤水分含量、田间持水量、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盐含量、p H值以及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灰叶胡杨克隆分株种群数量格局的变化与生境土壤理化因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定株观测,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冀黑芝1号出苗后28~72d茎生长速度较快,其中,出苗后34~43d(即初花至盛花)茎日增长量最大(4.09cm),是整个生育期生长最快的阶段。从出苗至第1对真叶出现需要8d,之后叶片出现所需天数呈递减趋势,第10对真叶后1d分生1对真叶。叶面积系数变化趋势与茎生长规律一致,前期叶面积系数较小,盛花期达到最大(6.12),盛花期后又逐渐减小,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维持在2.05,保留15对功能叶。始花后9d进入盛花期,日开花5.4—12.6朵/株,盛花期持续30d左右,该期开花量占总花量的84.8%,盛花后开花量迅速减少,日开花量维持在0.2~2.2朵/株。下部节位蕾从现蕾至开花需要6d,上部节位蕾需要3~4d。  相似文献   

8.
<正>棉花从现蕾至开花的一段时间称为蕾期,约经历25~30天。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占优势。此期棉株逐渐增大,营养代谢逐渐旺盛,生理活性加强,茎、枝、叶、蕾的生长加快。此期,要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发棵稳长,  相似文献   

9.
<正>石抗39棉花蕾期是指从现蕾到开花的这段时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 ̄7月上、中旬,大约25d左右。石抗39棉花现蕾后,开始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但仍以营养生长为主,根、茎、叶的增长仍为生长中心。营养体的迅速增大为下一时期转化到以开花结铃为主的生殖生长奠定基础。具体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钙对东方百合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光照砂培盆栽培养试验,研究钙营养对东方百合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月23日(出苗32 d)现蕾以前,缺钙处理与加钙处理对植株生长无显著差异;但从10月23日(出苗32 d)现蕾开始,2处理植株生长差异显著,缺钙处理植株同加钙处理的相比,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花蕾脱落,植株矮小,开始出现叶烧现象,而后叶烧越来越严重。从11月22日(出苗62 d)蕾膨大开始,缺钙处理植株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加钙处理;植株生物量显著低于加钙处理。供应钙从10月23日(出苗32 d)现蕾开始,对百合生长是有利的,可以减少叶烧的发生,同时改善百合切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中、上等烟叶量和烟叶化学成分是反映烤烟品质的二个主要的方面.打顶时期和单株留叶数是影响烤烟品质的主要农艺因素.现蕾和现蕾前打顶留20叶,中、上等烟叶率稳定在80%左右;现蕾和现蕾前打顶,增施氮肥提高中、上等烟叶量.烟叶中烟碱和糖的含量可变性较大,全氮、钾等含量可变性较小.打顶早、留叶数较少时.烟碱和全氮含量较高;留叶较多时增施氮肥,有使烟碱含量增高趋势.含糖量以现蕾打顶处理的较高,与施氮量、密度不呈相关趋势.早打顶、较少留叶可提高烟叶含钾量.本试验条件下.N(90)水平现蕾留20叶打顶为烤烟优质丰产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对花椰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处理不同熟性花椰菜(青花和白花)的幼苗对现蕾时间等田间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5-azaC不仅能促进花椰菜提前现蕾和开花,而且对株高、株幅、花球直径、单球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影响,影响大小与浓度密切相关。同一材料在不同浓度5-azaC条件下花椰菜现蕾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处理的现蕾时间均比对照明显提前,现蕾时间可提前3~8 d,适宜的5-azaC浓度为10~20 mg/L。不同材料对5-azaC处理的敏感反应程度不同,低浓度5-azaC(5~20 mg/L)处理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5-azaC(20~40 mg/L)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武深秋 《新农业》2003,(7):15-15
棉花从开花到现蕾的这段时间应保证稳定、协调地生长,使之多长蕾、长大蕾,为早熟优质、高产奠定基础.蕾期长势良好的应是株宽大于株高,茎秆粗壮,顶心凹陷,向阳性强.  相似文献   

14.
蕾期是指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一段时间,春播棉一般指6月中上旬到7月上旬,这一时间通常为25~30 d.蕾期的管理目标:促进棉株稳长,搭好丰产架子,多现蕾.  相似文献   

15.
矮密早模式下中棉所23号棉花蕾花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良荣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1998,(6):253-254,258
对中棉所23号单株进行蕾、花、铃时空分布调查,统计不同果枝节位蕾、花、铃总数并计算开花率、成铃率。结果表明:1.不同节间、果节间蕾花铃数差异这极显著水平,第6、7、8、9节为结铃高峰部位,第5、16、17节则现蕾、开花成铃很少,不同果节间随离主茎越远现蕾、开花、成铃呈迅速下降趋势。2.单株开花率、成铃率是下部最高(54.92%,56.91%),中部次之(38.51%,30.39%),上部最低(16.57%,12.71%)单株铃数以中下部节位第一果节为主。3.不同节位间蕾铃脱落率不同,第10节脱落最重,1~8节落铃大于落蕾,9~13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黄顶菊为外来潜在的危险植物,可能对入侵地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被称为"生态杀手"。棉田是黄顶菊较容易侵入的农田之一。了解棉田黄顶菊的发生动态和生长特性,对研究黄顶菊的入侵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每7 d调查1次棉田黄顶菊的萌发数量和株数,每14 d调查1次生长特性,对棉田黄顶菊的种子萌发、密度变化以及黄顶菊的生物量、株高和叶片数等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明黄顶菊在棉田的发生规律和生长特性,旨为黄顶菊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播种后21 d内萌发并成长为成株的黄顶菊数量占最终株数的92.9%;播种后22~69 d种子基本不再萌发;播种后第70 d受到土壤湿度迅速增加的影响,种子大量萌发,但此时萌发的黄顶菊幼苗受到群落环境的影响会在出苗后14 d内死亡,对最终密度没有显著影响。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株高大部分是在出苗56 d以后形成的,其中,生物量增加了84.1%,株高增加了65.3%;而叶片数大部分是在出苗后56 d内形成的,该期形成的叶片数占最多叶片数的57.9%。可选择种植苗期生长迅速的高秆植物并适当密植或者使用其他替代植物组合来抑制黄顶菊的生长,对其进行生态防治。对黄顶菊发生严重的地块,可轮作花生、大豆、玉米等作物,以便于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17.
<正>自发现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以来,县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黄顶菊预防与控治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连续开展了黄顶菊发生分布情况调查。目前看,农田一般发生密度9-20株,最高密度45株/亩;沟渠、公路两侧一般发生密度67株/平方米,最高密度194株/平方米,针对这种情况,我县通过人工拔除、机械割除、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措施积极进行防控,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现就在化学防控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一、农田及荒地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叶蝉和蜘蛛的发生量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盲蝽发生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发生量呈增加趋势,但密度增加到67 500株/hm2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棉花卷叶螟发生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花铃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棉株营养.  相似文献   

19.
棉田蚜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蚜虫是棉田主要有害生物。由于棉田天敌种群数量发展时显滞后,蚜虫“超前”危害后显著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使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期滞后或棉株死亡,最终导  相似文献   

20.
以冬性品种‘一点红'和春性品种‘短叶13'为材料,取其萌动种子在5 ℃和10 ℃条件下分别处理10~40 d,研究低温对萝卜花芽分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明显促进了萝卜花芽分化和现蕾、抽薹及开花,处理温度越低、时间越长,这种促进作用越明显.‘短叶13'品种在5~10 ℃下只要处理10 d,就能明显促进花芽分化;‘一点红'则需要在5~10 ℃下处理20 d以上.另一方面,低温处理也明显抑制了植株的生长,低温处理时间越长,对株高、叶片数和叶片大小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