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对70只开放系统内饲养的不同年龄、性别昆明种小鼠作了肠道鞭毛虫区系分布、自然感染状况的观察,共检出8种肠道鞭毛虫.其感染率和肠道分布如下:鼠唇鞭毛虫感染率为80.00%,多见于盲肠、小肠后端;鼠贾第虫感染率为51.43%,多见于小肠前端;鼠六鞭毛虫为68.57%,多见于小肠前端;鼠八鞭毛虫为78.57%,多见于盲肠;人五毛滴虫为88.57%,多见于盲肠、结肠;田鼠四毛滴虫为82.86%,多见于盲肠;微小三毛滴虫为47.14%,多见于盲肠、结肠;鼠三毛滴虫为91.43%,多见于盲肠、结肠及小肠后端。被检70只小鼠均有肠道鞭毛虫感染,其中感染7种肠道鞭毛虫的有9只,占被检总数的12.86%,8种全部感染的有61只,占被检总数的87.14%.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开放式设施内饲养的7个品系中351只实验小鼠的肠道寄生虫作了观察。共检出方种寄生虫;毛滴虫、鼠贾第虫、鼠六鞭虫、隐藏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微小膜壳绦虫;其感染率为:毛滴虫100%、鼠贾第虫49.57%、鼠六鞭虫22.51%、隐藏管状线虫58.40%、四翼无刺线虫21.94%、微小膜壳绦虫21.37%。  相似文献   

3.
昆明小鼠肠道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机选取普通级成年昆明小鼠10只,用蠕虫学剖检法进行寄生性肠道蠕虫区系调查。结果表明,在小鼠肠内共检获寄生性蠕虫3种,其中以隐匿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最高,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miR-146a作为抑炎因子,仍然不清楚其是否参与宿主与微生物间的互作,进而影响肠道稳态,因此本文旨在研究miR-146a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肠道miR-146a特异性敲除小鼠(CKO鼠)及对照小鼠(Flox鼠)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2组空肠段的微生物菌群分布。【结果】测序共获得1 134个用于物种分类的OTUs,包括37门、80纲、161目、198科、261属、117种的细菌;Flox组和CKO组小鼠的空肠微生物中共有46个相同的OTUs;各组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是优势菌门;2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整体相似,但CKO组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Flox组(P=0.067),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Flox组(P<0.05),其他层级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miR-146a敲除可改变宿主肠道梭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谢莉敏  李丹  程秀芳  刘虹  黄启亮  王丛丛  谷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913-3914,413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正确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分别以80和120mg/d剂量的盐酸林可霉素,连续灌胃小鼠5和7 d,分别于停药后第1、3、7、10和15天检测小鼠直肠球菌、杆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结果]各盐酸林可霉素给药组皆可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结论]低剂量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可用于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高剂量给药可对小鼠机体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6.
使昆明小白鼠致脾虚,用双歧杆菌纯制剂治疗后,检测结肠内容物和粪便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的变化,并结肠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小鼠脾虚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大量减少(P<0.01);用双歧杆菌纯制剂治疗6d~12d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减少(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量增多(P<0.01);治疗组结肠组织学观察显示,肠壁肌层厚度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肠黏膜微绒毛排列紊乱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畜禽腹泻性疾病是严重阻碍畜禽业发展因素之一,不仅对畜禽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而且对症状严重者还极易导致死亡。当前,对畜禽腹泻疾病的防治多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若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致使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降低了疗效,且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其产品达不到无公害要求,影响了畜产品的出口和人们的健康。研究表明中草药有效活性成分不仅具有抗菌、增强机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新型微生态制剂,从试验小鼠中分离出1株肠道酵母菌,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菌落呈白色、圆形,在显微镜下细胞呈椭圆形,出芽生殖;该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和D–甘露醇,能够同化蛋白胨和硝酸钾,不能耐受高浓度乙醇,脲酶试验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18SrDNA(登录号为KC534843)与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18SrDNA(登录号为AB013567)的同源性达99%,26SrDNA(登录号为KC534842)与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26SrDNA(登录号为EU131182)的同源性达99%。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18SrDNA与Debaryomyces hansenii(登录号为AB013590)的亲缘关系最近,26SrDNA与Debaryomyces hansenii(登录号为EU131182)的亲缘关系最近。由以上结果可推断该菌为汉逊德巴利酵母。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PF小鼠动物模型研究了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细菌数量、细菌耐药性和定植抗力的影响。连续饮水给药(1、10 和100 mg·L-1)48 d后,恩诺沙星对SPF小鼠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为:10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部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可抑制肠球菌和部分拟杆菌的生长(P<0.05或P<0.01);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P<0.05或P<0.01);100 mg·L-1恩诺沙星使拟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加;1、10 和100 mg·L-1恩诺沙星可降低部分SPF小鼠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使菌群对外源细菌的屏障作用下降。低剂量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数量和定植抗力影响不大;恩诺沙星对肠道菌群的主要影响是使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的耐药率增加;中国现行规定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日允许摄入量(ADI)可能也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主要为选择出耐药需氧和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长期食用黄豆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日常膳食营养提供依据。方法 先将小鼠按照年龄分为1月龄(幼年)、6月龄(中年)、9月龄(老年)组,每组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1:1组、1:2组和1:4组,对照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1:1组、1:2组和1:4组分别将基础饲料与黄豆按1:1、1:2和1:4关系配比进行饲养。喂养4个月后,采集小鼠盲肠段内容物进行微生物分析。结果 1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与对照组比较,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下降明显(P<0.01);6月龄小鼠1:2组的肠道细菌总数、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远远高于其余各组(P<0.01);9月龄小鼠食用不同比例的黄豆后,肠道细菌总数下降,且食用较高比例的黄豆,肠道乳酸菌数、双岐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或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食用不同比例黄豆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不同,6月龄食用1:2黄豆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溶葡萄球菌素的食用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24只7周龄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3个试验组分别提供溶葡萄球菌素含量为1 μg/mL(低剂量)、5 μg/mL(中剂量)和15 μg/mL(高剂量)的饮水10 mL/(只·d),于饮用第0(饮用前),1,3,7,14,21天以及停饮第3,7,14天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样品,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DGGE图谱显示,各组小鼠试验前后不同时间肠道内的优势菌种相似;经UPGMA聚类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小,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较大;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饮用各阶段带谱与试验前的相似性与对照组相应阶段的相似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溶葡萄球菌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在停饮后第7天带谱与饮用前的相似性分别达到了70.8%,66.9%和63.8%;对图谱中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 taiwanensis和1株不可培养细菌有促进作用。【结论】溶葡萄球菌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具有浓度依赖性,且停饮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茶水提物对小鼠肥胖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将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CK)、高脂模型组(HFD)、高脂+2.5%红茶水提物(R2.5)、高脂+5%红茶水提物(R5)、高脂+10%红茶水提物(R10)5组,每组6只,喂养56 d.测定小鼠基础指标和血清指标,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小鼠肠道微生物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红茶水提物处理小鼠的体重、体脂率、皮下脂肪率均降低,血清中TG、TC、LDL-C含量降低,且R5处理的效果显著,加大剂量仍能取得相同效果.红茶水提物处理后,小鼠的皮下脂肪率和肝重变化不明显.LefSe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模型小鼠Akkermansia菌属丰度低于CK,且有害菌Bilophila丰度增加.结合3组小鼠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Parabacteroide菌属相对丰度随着红茶提取物剂量的上升逐渐下降,Prevotellaceae菌属相对丰度随着红茶水提物剂量的上升而上升.R5组小鼠的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随着红茶水提物剂量的提升,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红茶水提物可以有效缓解小鼠肥胖,能显著影响小鼠肠道中Parabacteroide、Prevotellaceae、Akkermansi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将10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铁皮石斛多糖组,铁皮石斛多糖组小鼠按临床等效剂量(350 mg/kg)灌胃8周,每天1次,每次每只0.4 mL,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水,灌胃结束后取肠道内容物及黏膜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功能预测,探讨铁皮石斛多糖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高了肠腔菌群的α多样性,并显著提高了肠黏膜菌群的α多样性,但β多样性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铁皮石斛多糖使肠腔中Diaphorobacter,肠黏膜中Muribaculaceae、Staphylococcu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并增加了Akkermansia、Phascolarctobacterium、Turicibacter、Faecalibacteriu、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等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及Candidatus_Arthromitus、Bifidobacterium及Prevotella_9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铁皮石斛多糖使小鼠肠腔及肠黏膜菌群中辅助因子与维生素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相对丰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法(PAP)对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小鼠肠道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发现特异的酶染颗粒主要分布于盲肠,其次是结肠前段和后段。在感染的早期,主要分布于肠腺的深部,以后有逐渐向肠腔面转移的趋势。在小肠和肠细胞内未见有特异性的酶染颗粒。通过与常规的镀银法比较,作者认为PAP法更为灵敏、特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猪痢疾病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苦参碱灌胃和腹腔注射不同给药途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NCip)、生理盐水灌胃组(NCig)、苦参碱腹腔注射组(MTip)及苦参碱灌胃组(MTig),连续给药5d后,收集各组粪便,进行小鼠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指数分析和β多样性分析,利用LEfSe和Metastats分析不同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灌胃和腹腔注射苦参碱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LEfSe分析发现,与灌胃苦参碱相比,腹腔注射苦参碱组的小鼠肠道有益菌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调节机体代谢的另枝菌属(Alistipes)丰度显著增加(P0.05);Metastats分析发现,与灌胃苦参碱相比,苦参碱腹腔注射组的小鼠肠道与结肠炎相关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Eubacterium]_fissicatena_group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肠道菌群的差异,相比于灌胃给予苦参碱,通过腹腔注射给予苦参碱更有利于优化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蛹虫草速溶粉(佑元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利用抗生素(青霉素钠)构建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以正常小鼠为对照,采用菌落计数法考察一种蛹虫草固体饮料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修复作用。[结果]蛹虫草固体饮料的高、中剂量组小鼠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高、中、低3个剂量组小鼠肠道中的益生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条件致病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3个剂量组中,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蛹虫草固体饮料对于抗生素干扰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可调节并保持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牦牛源乳酸片球菌对小鼠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SPF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108 CFU/mL乳酸片球菌灌胃,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饲养3周后采集样品.观察其对小鼠体重及肠道发育的影响,并测定肠绒毛、隐窝发育,杯状细胞数量以及黏蛋白MUC2的表达.结果表明,灌胃乳酸菌和...  相似文献   

18.
对人工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28只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在感染后1-5天,小鼠肠道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具体表现为粘膜下层水肿,血管充血,腺腔扩张、杯状细胞稍有增生;在感染后7-30天转变为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孤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殖为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博落回全草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将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试验组小鼠分别口服不同浓度的博落回全草粉(0.05、0.1、0.2、0.5 g·kg-1)0.2 mL·只-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测定小鼠肠道菌群数、血液生化指标等。结果表明,博落回能显著降低小鼠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P0.05);博落回0.1、0.2 g·kg-1组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博落回组血清尿素氮和IL-6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以添加博落回0.1 g·kg-1组最低。试验结果表明,博落回能够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水平,保护动物健康。  相似文献   

20.
美洲大蠊粉对腹泻小鼠肠道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120只体重相近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1.35g·kg-1虫粉处理组、2.70g·kg-1虫粉处理组和5.40g·kg-1虫粉处理组。以盐酸林可霉素造腹泻小鼠模型,测定美洲大蠊粉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观察肠黏膜及绒毛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5.40g·kg-1虫粉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的SOD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二者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5.40g·kg-1虫粉处理组的T-AOC比自然恢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高15.47%和13.94%,差异显著(P<0.05);3个虫粉处理组的MDA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光镜与电镜下,3个虫粉处理组受损的肠绒毛和微绒毛均有恢复,以5.40g·kg-1虫粉处理组恢复最好。3个虫粉处理组的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美洲大蠊粉能降低腹泻小鼠血清的MDA含量,提高SOD、GSH-PX和T-AOC的活力,从而有效拮抗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美洲大蠊粉不仅能降低肠道大肠杆菌的数量,而且能使发生病理变化的肠黏膜及绒毛修复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