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氮磷肥效反应二次项式求得土壤氮磷养分当量(土壤养分供应量相当的肥料量),并得到土壤氮磷养分当量与作用物不施肥产量之间极显著的指数回归关系,以估测土壤养分当量。以养分总量与作物产量进行回归,其模式各效应系数不受土壤有关养分含量的影响,可以建立生态区的平均。时,可求得作物需要的最大养分量和最大施肥量(最大养分量与土壤养分当量之差)以指导推荐施肥。  相似文献   

2.
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输入、输出与平衡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李书田  金继运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207-4229
 弄清中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状况,对养分资源管理和肥料的科学分配与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论述了中国的养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估算了各种有机肥资源及其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析和评价了中国不同区域养分输入、输出特点及平衡状况。针对目前养分输入、输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年生植物养分回收特性及其衡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养分回收的概念和意义、衡量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比较了养分回收在不同生活型间的差异,分析了养分回收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最后对养分回收的两个参数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田养分再循环——潜力和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强调了养分再循环在建立我国持久农业中的实际意义。养分再循环潜力巨大,可提供纯养分达3514万吨,相当于我国1989年化肥总产量的1.96倍。养分再循环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如何建立我国在养分再循环基础上的施肥制度和防止养分再循环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两个重点问题。笔者提出了这两方面研究工作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肖延玉 《北京农业》2008,(18):130-134
北京市密云县耕地土壤养分以中低等为主,低等和极低等面积比例也相对较高,总体上看,密云县土壤养分含量水平的空间分布:是库北、库西高,库南、库西低,西南部有相当面积比例的耕地养分含量极低。与历史水平相比,耕地土壤肥力虽然有升有降,但明显以下降为主,各养分指标中只有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他养分均以降为主,特别是有机质下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在水源保护基础上的耕地土壤培肥措施,科学施肥,推广增施有机肥,遏制耕地肥力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乡市无机肥的增产效应及培肥地力的作用,探明了无机氮磷钾的直接增产与互作增产效应,明确了在高产栽培中氮磷钾兼施、以磷增氮的作用,展望了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9.
湖北省主要耕地土壤地力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5年耕地土壤定位监测所取得的数据,主要对几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等进行分析。在常规习惯施肥与管理水平下,土壤地力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全氮、钾素含量下降和缺乏。因土壤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投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与化肥养分施用比例仅为1∶4,化肥氮、磷、钾养分施用比例为1.00∶0.31∶0.31,氮肥投入过重,盈余氮在土壤中积累少,损失量大,钾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钾素严重亏损,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必须合理平衡施肥,防止地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
森林养分研究国际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国际上关于森林养分限制、养分损失、枯落物分解和森林C平衡等森林养分热点问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提出对动态的、长期的和大尺度范围的森林与环境之间养分关系的深入研究是未来森林养分研究的方向,也是将森林养分理论原理广泛应用于营林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用35日龄杂交阉公猪45头(体重9.5kg)检测去壳低磷大麦突变株M422,M635和M955。这些突变株是普通大麦(NB)的等位基因后代,其植酸含量比普通大麦分别低47%,66%,80%。此外,还检测另一种少壳的低磷大麦(M422-H),M422-H不是其他品种的近等基因。检测标准分别为:表观因子平衡、骨强度和生长性能。阉公猪采用单栏饲喂。大麦和大豆饲料是植酸的惟一来源。  相似文献   

12.
提高作物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生物学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提出养分资源的新概念,讨论了提高作物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可能途径,其中重点举例说明了生物学途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土壤联合提取剂的发展过程,组成规律及几种主要的提取剂的功能,并就其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陇东地区平均4.6口人的农户中,饲养幼龄牛0.8头,青年牛1头,成年牛1.25头,猪0.74口,鸡5.81只,在粪尿垫料比人为1∶1、牛为1∶4、猪为1∶2的情况下,年有机肥蓄积量为:有机质2821kg,氮肥159kg,磷肥125kg,钾肥1098kg。有机肥养分保存程度为:有机质50.25%,保氮率为72.73%,保磷率为94.12%,保钾率为99.33%。  相似文献   

15.
梓潼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梓潼县 1985、1990、1993、1996、1998、1999共 6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农田氮素平均盈余 4 1 2 3% ;磷素平均盈余 32 92 % ;钾素平均亏缺 5 6 2 9%。通过对 2 0 0 0年和 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近 16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趋势 ,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施甸县植烟土壤养分差异和分布状况,采集了312个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等进行常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施甸县植烟土壤pH值适中偏酸性,土壤养分总体适宜优质烟叶生产。其中,与中、高海拔区域相比较,低海拔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高,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海拔区域内的速效养分变幅较大;总体而言,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海拔区域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逐渐减少,而土壤速效养分受海拔高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温室黄瓜植株叶片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并探讨了植株叶片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温室大棚中的黄瓜植株叶片中氯的含量明显低于临界值,磷的含量偏高,而钾的含量适宜,铁、锰、铜、锌含量丰富;土壤养分氮、磷、钾严重不平衡:叶片磷含量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钾含量与缓效钾、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叶片中磷、钾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重庆甘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江津区59个甘薯土壤样本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土壤整体偏酸,仅有不足1/4的土壤适宜甘薯生长;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机质<20 g/kg的土样占83.1%;近2/3的土壤全氮、钾适合甘薯生长,分别占69.5%和77.9%,而全磷<0.6 g/kg的土壤占66.1%;有效N、P、K属缺乏范围的分别为45.7%、37.3%、66.1%;土壤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适量和丰富分别是11.9%和66.1%、27.1%和35.6%;微量元素有效铜、锌、铁、锰含量不存在缺乏现象(有效硼除外)。  相似文献   

19.
20.
两种配方施肥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测土施肥与回归施肥在同一条件下的实施效果及应掌握的关键,于1982~1986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进行了研究。供试土壤为黑钙土及黑钙土型砂土,作物为玉米。试验设:不施化肥;习惯施肥;测土施肥;回归施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两种配方施肥的实施效果均好于习惯施肥,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生产条件下均可应用。采用测土施肥时应正确选用施肥量计算公式中的主要参数。采用回归施肥时则应严格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式的拟合精度,并以采用多年试验获得的最佳施肥量的平均值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