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21年东北春谷区的21个谷子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九谷11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杂谷2号、BJ2020、豫谷37、龙谷46和豫谷43加权关联度值较大,综合性状优良。聚类分析显示,在欧式距离为10时,22个谷子品种(系)可分为3大类,第Ⅰ类包含豫杂谷2号、豫谷43和龙谷46,该类群株高适中,谷穗较粗,穗粒重和单穗重大,千粒重较低,出谷率和产量高,综合性状最优;第Ⅱ类包含冀科谷958、豫谷37等7个品种,该类群植株偏矮,单穗重和穗粒重中等,千粒重高,产量居中;第Ⅲ类包含对照九谷11等12个品种,该类群谷穗大小中等,单穗重和穗粒重低,千粒重高,产量低,综合性状较差。综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3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谷子新品种(系),分别为豫杂谷2号、豫谷43和龙谷46。  相似文献   

2.
通过GGE双标图分析了7种不同基因型的谷子品种在晋中生态条件下的产量与性状差异以及各品种的突出优势表现,为筛选该地区适宜品种以及根据所需培育适宜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张杂谷系列表现出较大的杂种优势,尤其以张杂3号的籽粒产量最高,常规谷种以tg的分蘖力较强,产量高于晋谷.谷粒籽粒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穗数、有效穗数、分蘖数和单穗粒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数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小麦主要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各性状对单穗粒重的贡献大小,本试验选用了20个小麦品种(系),针对15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千粒重、每穗粒数、第1节长的遗传力很高;每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千粒重、第1节、第2节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I2、每穗小穗数、千粒重对单穗粒重的遗传直接通径为正贡献,每穗粒数、第1节、IL、第2节通过I2,穗长通过每穗小穗数对单穗粒重的间接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1个引进谷子品种在川东北丘陵区的生育进程、主要经济性状如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抗病性以及产量等的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谷子品种张杂谷8号、张杂谷10号、长生07等。  相似文献   

5.
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华北地区 2 0个谷子代表品种的农艺性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谷子株高逐渐降低 ,成穗率明显提高 ,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发展协调 ,产量大幅度提高。谷子育种今后应以中秆中穗类型为目标 ,栽培管理应在提高成穗率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张杂谷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品种来源 “张杂谷1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本所首创的谷子光(温)敏两系法选育成功的谷子两系杂交种。2000年通过河北省审定。 品种特征特性 幼苗为绿包,鞘为绿色。成株株高170.2厘米,穗长26.3厘米,棍棒穗型,穗谷码99.5个左右,小穗小花排列松紧适中,小花上着生红紫色刚毛,长约0.5厘米,谷穗结实性好。黄谷黄米。单穗粒重23.3克,千粒重3.2克。生育  相似文献   

7.
品种是影响高粱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进的11个粒用(食用)高粱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各性状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株高经济产量生育期单穗重单穗粒重穗长千粒重,进行粒用高粱品种引进筛选,应首先考虑株高和经济产量。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大小依次为5379锦杂110号辽夏粱2号龙杂13号辽夏粱1号锦杂109号赤杂101号2297龙米粱1号吉杂158号济粱1号,综合性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5379、锦杂110号和辽夏粱2号,适于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两系高粱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高不育系湘糯梁S-1与135个恢复系配制的两系组合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具有较强的超父优势和竞争优势,生育期具有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分析了杂种优势的性状相关性及亲缘关系对两系杂种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系高梁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系高梁不育系湘糯粱S-1与135个恢复系配制的两系组合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单穗粒数具有较强的超父优势和竞争优势,生育期具有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分析了杂种优势的性状相关性及亲缘关系对两系杂种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谷子在内蒙古主产区赤峰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优化当地配套栽培技术.[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谷子赤谷16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节数、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产量呈升高趋势,穗长由长变短,穗粗由粗变细,单穗重由重变轻,单穗粒重由重变轻,茎节数先减少后增加,茎粗由粗变细,地下生物量由大变小.不同种植密度,株高、穗长、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单株地下生物量、单产差异显著,穗粗、茎节数差异极显著.株高和单产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单株草重、茎粗、地下生物量与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茎节数与密度之间正相关不显著.[结论]试验条件下,在赤峰地区谷子赤谷16密度为3.5 ×104株/667m2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12.
搜集多个地区目前普遍使用的高粱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田间综合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西部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并进行推广。结果表明:龙杂16全生育期较短,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是粒用型的优质品种。龙杂5在单宁及淀粉含量上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产量仅次于龙杂16,高于对照品种但未达到显著,是优质的酿造型品种。关联度分析表明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单穗粒重穗重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因此决定高粱产量的不只是一个农艺性状而是多个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产量不仅要全面考虑各农艺性状的综合影响,也要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间及群内穗部性状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选取五大杂种优势群中典型玉米自交系各10个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其10个穗部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五大杂种优势群内自交系各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单穗粒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caste群中自交系间的变异系数大;杂种优势群间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极显著,杂种优势群内各自交系间的穗长、穗重、秃顶长、穗粗、轴粗、粒重等性状差异极显著;各优势群中穗重与单穗粒重的相关均为极显著,出籽率与单穗粒重相关均不显著,秃顶长与单穗产量均为不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综合评价近年来谷子新品种(系)在东北春谷区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东北春谷区种植的谷子品种。本研究以2016—2021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东北春谷区的35个谷子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参试材料的产量、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1.75%~10.68%,其中单穗粒质量和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8%、10.31%,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时,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45.954%);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且排前5位的参试品种(系)分别是豫谷32、豫谷31、豫杂谷2号、冀谷41、豫谷35。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产量与其他8个性状关联度表现为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出谷率>穗长>株高>穗粗>千粒质量>生育期,说明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大;加权关联度值排前5位,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系)分别为豫谷31、豫谷32、冀谷41、豫杂谷2号和龙谷39。2种方法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适合江西省长治地区春播种植谷子新品种"长农39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3个播期(主区)、3个密度(裂区)和3个施肥量(再裂区)的3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谷子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播期对产量、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株高、茎粗、穗长、穗粗无显著影响;密度对产量、株高有显著影响,对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茎粗、穗长有显著影响,对株高、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粒重、穗重、千粒重、茎粗、穗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粗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长治地区春播种植"长农39号"谷子时,以播期为5月15日,密度为45.0万株/hm2,施肥量为农家肥3万kg/hm2+硝酸磷300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地理来源的167份谷子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包括株高、穗长、穗粗、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穗松紧等,比较了不同种质资源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96%,单穗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3.76%。参试资源中中矮杆材料较多,占59.88%。长穗材料占总数的28.74%,单穗粒重大于28g的材料占8.5%,千粒重高于3.6g的大粒型资源占到总数的6.3%。鉴定筛选出的优质资源可为本地区育种和推广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 :本文分析了玉米单穗产量、百粒重、籽粒构成、籽粒脱水性等籽粒性状与产量和机收的关系。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玉米籽粒含水率决定籽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玉米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从而影响籽粒机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玉米育种中,应选择出籽率高、品质好的玉米材料;关注籽粒性状,尽量选择穗粗、大粒、粒长等性状的材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美系和欧洲的脱水性状突出种质材料,并充分利用杂优模式。这对于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抗旱防雨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对5个玉米自交系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穗长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行粒数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是功能叶叶面积;中度干旱胁迫环境下,玉米自交系的单穗粒重与功能叶叶面积之间的遗传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株高、行粒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穗位高与单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其次为功能叶叶面积、百粒重、行粒数。在育种实践中,加强对功能叶叶面积、行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易获得高产优良自交系,在抗旱育种方面,除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外,还应注意对穗位高、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玉米籽粒性状对玉米产量和机收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包括单株粒数、百粒重与产量的关系;籽粒构型和产量的关系;籽粒性状与玉米机收品种选择的关系。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单穗产量与绝大多数籽粒构型性状显著相关,特别是与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对单穗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粒长、粒厚、穗长、出籽率和粒长/穗半径。玉米籽粒含水率决定籽粒的软硬程度,直接影响玉米机收的破碎率、损失率和杂质率,从而影响籽粒机收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玉米育种中,应选择出籽率高、品质好的玉米材料;关注籽粒性状,尽量选择穗粗、粒大、粒长等性状的材料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美系和欧洲的脱水性状突出种质材料,并充分利用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测定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大小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及穗长是影响单穗粒重的主要性状,以高产为目标的育种途径应该选育大穗、多籽、粒重、出籽率高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