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高光和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与产量。遮阴作为茶园管理中常用的农艺措施,可以通过改善茶园微环境,尤其是光环境,从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方面提高茶叶的品质,应用前景广泛。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遮阴对茶叶品质和产量的研究进展,从代谢物水平和基因调控水平阐释遮阴对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影响,及遮阴环境下茶树的生理响应与产量变化,并探讨了茶树遮阴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钾镁对茶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洵  阮建云 《中国茶叶》1995,17(4):18-19
钾和镁是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叶绿素形成、光合作用和氮素代谢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深刻地影响着茶树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提高.由于我国的茶园多分布于风化和淋溶作用强烈的红壤地区,土壤中的钾、镁含量普遍较低,加上近年来有机肥用量减少而单一施用氮肥,加剧了茶园土壤中钾和镁的亏缺,茶树缺钾和缺镁时有报道,施用钾、镁肥正成为茶园生产的一项重要农艺措施.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了钾、镁对红壤地区茶树生理效应的研究,以期为茶园合理施用钾、镁肥,促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西梧州是六堡茶的主产区,但茶园建设水平落后,茶园修剪、茶叶采摘、耕作、植保等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本文对梧州市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茶园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要通过加强农艺农机融合、研发和引进适用机械,改良茶树品种、提高种植技术,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等措施,提高茶园的机械化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衰老茶园改造一直是茶叶科研和生产经营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改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配套,各地都涌现了许多茶树复壮、茶园换貌、增产增收的改造更新茶园。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分散种植的旧茶园基数很大,既有至今尚未改造的,又有虽经改造而又重新衰退的。50~60年代开辟的新茶园茶树已陆续进入衰老期,品质和产量相继下降,70年代集中发展的新茶园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建园基础差和采摘、管理失调而使茶树未老先衰。可见衰老茶园改造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当今茶叶生产正朝着优质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衰老茶园改造已不仅仅是“低改”的内涵,而是一项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提高茶园生产力水平的综合工程,是发展我国茶叶经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茶叶的单产、品质、成本和销售是构成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大力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是保证茶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茶园栽培管理水平,则是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余姚县茶场,地处县城南郊四明山麓,1965年由果牧场改建为茶场,现有茶园855亩。十七年来,坚持科学种茶,平均单产直线上升。1974年亩产超过200斤,1975年亩产超过300斤,1979年亩产超过400斤,1982年830亩茶园总产干茶4349担,平均亩产524斤。其中亩产在500斤以上的茶园面积529亩,占投产茶园面积的63.7%;亩产400斤以下的茶园基本消失,实现了茶叶大面积均衡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7.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受到污染的原因,指出了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10.
低丘红壤茶园土壤锌含量及田间喷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是低丘红壤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这一地区茶园单产低,茶叶品质较差,经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茶园土壤矿质营养元素贫乏、肥力低下之故。锌作为茶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是许多酶的组分和活化剂,而且与生长素和叶绿素的合成有关。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茶树施锌能提高产量、改善茶叶品质,肯尼亚、马拉维等国已把茶园喷锌作为增产提质的有效措施。因此,调查研究低丘红壤茶园土壤的锌含量以及田间喷锌的效果,对于合理施用锌肥,提高这一地区茶叶单产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丘红壤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但在立地的气候、土壤、地形与植被等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茶树品种混杂和农艺管理粗放等人为因素,常造成大面积茶园低产低质、效益不高的现象。据调查,低丘红壤地区茶园平均亩产值多在500元左右,茶叶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也不具竞争力。为此,笔者近年在浙赣低丘红壤茶区设置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区,对1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和大区观察分析,为该地区调整茶园品种结构,推广多茶类组合生产技术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低丘红壤茶园在浙江省茶园面积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大多数茶园长势较差,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不利茶叶生产的发展,应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茶叶质量,调整茶类结构,是改变低丘红壤低产低质低效益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低丘红壤发展名茶生产,对提高目前茶叶的总体质量,促进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兰溪市茶场地处金衢盆地中部平缓丘陵区,海拔45~70m,是典型的低丘红壤茶区,茶园土壤全部为第四纪红土砾石层发育而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及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有机肥是调控茶叶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施用有机肥对茶园土壤质量及茶叶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了有机肥在提高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有机肥应用于茶园中可能引起的抗菌素与重金属等污染物富集的潜在危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机肥在茶园中的安全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园秋季深耕可改善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能,使茶树根系发育良好,地上部生长旺盛,是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点已被多数人所确认。但对成林封行的采摘茶园是否需要深耕以及深耕效应的期  相似文献   

15.
发展茶叶生产,必须讲求经济效果。即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可能多的鲜叶产品。因此,茶叶生产的技术措施,都应该通过技术经济效果的鉴定。 丰产茶园此一般生产茶园投放了此较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从经济上对其经营成果的  相似文献   

16.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园里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我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已在我省少部分茶园尝试应用的生态调控措施进行归纳,推介综合应用抗性品种、生物多样性管理、农业耕作、物理器械、天敌资源、生物资源等调控措施,盼能指引生产,改善茶园生境,充分保护和增加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而持续有效地控制该主要害虫的猖獗为害,提升我省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台州地区广大茶农和茶叶工作者对"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有明确认识.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良种茶树的面积不断拓展.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中良种茶园有3.5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以上.实践证明,良种茶园面积的扩大,对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开发名优茶叶,优化茶类结构,缓和茶叶产销严峻形势,及推动机械化采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试论机采茶园增产效果与产量要素的年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机械采茶是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茶区劳力不足的唯一途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只要茶园肥培管理好,农艺措施及时,机采虽对刚开始的首季或当年产量有所下降,但其后几年能迅速  相似文献   

19.
施肥是茶园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科学施肥,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节约用肥,同时还能提高茶叶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要获得茶叶优质高产,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合理施肥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微型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内部操作运算过程自动控制进行,以及外部操作简单等优点,并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其在茶叶生产和科学研究上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大,但在茶园管理中的应用尚不多。为了  相似文献   

20.
这篇建议,提供给浙江茶叶产销单位、茶叶工作者和有关主管部门作参考。建议如下: 一、继续发展茶叶产销,力争1990年产茶lO万吨以上,外销茶创一亿美元。二、进一步改革农村茶园管理和经营体制,组织茶农协作、生产联营,以加强茶园管理、提高单产、增加产量。三、调整、充实农村现有茶叶初制厂,进一步发展农村茶叶初精制联合厂,以提高茶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