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地区有九个国营林场,经营面积为144.4万亩,有林面积(包括灌木林21万亩)101万亩,营造人工林47万亩,同时封育阔叶水源林、灌木林54万亩。除800米以上的荒山外,基本实现绿化,森林覆被率达77%。林木年生长量为  相似文献   

2.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已成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托克逊县在和自然灾害斗争中,通过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确保农业免受风沙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全县防护林面积8,000亩,占现有播种面积的5%左右,这些林带已成林郁闭、在风沙的侵袭下,起到了防护作用。但是现有的林木覆被率还不能稳定绿洲的生态平衡,自然灾害还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  相似文献   

3.
巴彦淖尔盟现有人工林77.5万亩,其中,解放前遗留下来的人工林只有199亩,零星树木2千多株,只占现有人工林的0.02%,就是说现有人工林都是解放后营造起来的。造林保存面积由1949~1977年的年均2万亩提高到1978~1981年的年均6万亩。但是全盟总人口为130多万人,人均有人工林0.6亩,每年人均造林保存面积仅0.02亩,可见我盟造林绿化速度极其缓慢。笔者  相似文献   

4.
勃利县有天然林和人工林354万余亩,是黑龙江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建国初期,由于森林火灾不断发生,损失相当严重.例如,1955年以前发生森林火灾受害面积71万余亩,火灾的教训较深.从1956年开始加强了护林防火工作,连续26年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保护了天然林,而且发展了70余万亩人工林,其中已有18万亩郁闭成林,森林覆被率由建国初期的8%,上升到21%.  相似文献   

5.
喀嘲沁旗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干旱丘陵山区。建国初期,全旗有残林16万亩。建国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旗委、旗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带领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现在,全旗有林地面积达149万亩,比解放初期增长了9倍,森林覆被率为30.7%,林木蓄积量达到157万立方米,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材和民需用材1万立方米左右。林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为农业、牧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美林和旺业甸公社由于森林覆被率达到50%以上,控制了水土流失,调节了气候,粮食单产由1960年的150斤上升到300多斤,大、小牲畜饲养量增长了40%。旺业甸公社东局子大队有林两万亩。社员群众光是采松籽,拣  相似文献   

6.
杭锦后旗全旗总土地面积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亩,耕地面积八十四万亩,适宜建林网的耕地面积七十七万亩。全旗现有林十九万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八万四千亩,盐碱地造林五万五千亩,沙荒造林五万四千亩。森林覆盖率7.9%。共营造农田防护林主、副林带总长四千四百八十公里,林网化程度达71.6%。三分之二的人工林是三中全会后搞起来的,1983年造林十万四千亩,创历史最好水平。五原县全县总土地面积三百八十五万亩,人口二十三万,耕地面积一百万亩,全县宜林荒地较多。过去林业比较落后,解放三十年来,林木保存面积只有十万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哲盟1985和1994年两次全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盟有林地从39.8万hm^2增加到57.2万hm^2,年净增1.92万hm^2,森林覆被率由10.8%提高到16.7%,根据有林地变化动态进行分析,提出增加有林面积、提高森林覆被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西部河套平原的临河市,1980年前有林地面积只有15万亩,今天已发展到70万亩,森林覆被率由6%上升到13%,各乡镇渠道纵横交错,农田防护林建设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保护农田面积已达120万亩,占应保护农田面积的85%以上。全市已有片状杨树速生丰产林6200余亩、渠道丰产林11300亩。速生丰产林实现了集约化经营。果树的定植面积每年以万亩  相似文献   

9.
哲盟科左后旗铁牛乡七棵树村地处科尔沁沙地,总面积3.8万亩,沙丘面积2.85万亩,其中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达1.6万亩。农牧业生产上不去,群众生活困难。从1964年起,二十年来他们坚持治沙造林,现在全村林地面积已经发展到17211亩,占总面积的45.3%,林木覆被率达34.7%,自然面貌和经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大面积的治沙造林,使1.6万亩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基本固定,变成了绿洲,林地中的动物和鸟类逐渐增多,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全村有4千多亩农田,1972年营造农田防护林带27条,总长达2.4万多米,粮食产量由过去的亩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哲里木盟的林业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建国以后到1956年,是我盟林业的恢复阶段。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200万亩林地基础上,造林52万亩,封山育林140万亩,1957年到1965年是我盟林业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全盟造林347万亩,封山育林320万亩,有林面积比前八年翻了一番,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2%上升至6%,十年内乱期间,我盟林业遭到极大破坏,有林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盟地域辽阔,森林资源丰富,全盟有林地面积13250万亩,森林覆被率35.91%,林木总蓄积76300万立方米,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建国以来,在护林防火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到目前为止,森林火灾仍有发展趋势,成为全国重点火险区之一。据统计,1949~1980年的32年中,全盟共发生森林火灾1381起,平均每年发生43.2起。受灾林地面积1214.3万亩次,每年平均379.4万亩次,扣除重烧面积(约占受灾面积的60%)受灾总面积仍达4856.5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全盟更新造林面积的10倍以上。火灾烧毁的林木蓄积以每亩1立方米计算,为4856.5  相似文献   

12.
新沂县地处徐海平原,农田面积117万亩,73万人.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发展林业生产,现已建成农田林网100万亩,四旁植树3200多万株,成片林10万亩,立木蓄积量40万立方米,林木覆被率达到16%,每年向市场提供地产材约两万立方米,基本上满足了群众需要.为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广泛地开展了以林木良种繁育、速生丰产林和乡土树种营造为重点的科学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我县林业生产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哲里木盟有土地5.95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38%,沙地占41%,平原仅占2l%.全盟现有林地面积1600多万亩,森林覆被率18.52%,不少地方巳形成了有相当规模的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使650万亩农田和近1000万亩草场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成绩是哲里木盟人民针对本地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乌兰察布盟的林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80年底,全盟有林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89万亩,发展到64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7%,从而为四化建设、农牧业稳产高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一部分造林不注意适地适树,并存在粗植滥造现象,特别是多年来在育苗、造林中不注意种子的来源和良种的采用,致使一些林木生长不快,质量不高,尤其是后期生长不良,甚至出现“小老树”,形成造林不见林,成林不成材的状况。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15.
哲里木盟国营胜利农场七分场近几年对万亩沙坨地进行了全面规划,实行以林果为主的立体开发,大面积植树种果,使林木覆被率达50%,成为哲盟农垦系统人工林覆被率最高的分场.这个分场紧靠科左后旗金宝屯镇,总面积1.2万亩,其中只有800亩农田,其余均为植被  相似文献   

16.
过去我市造林工作落后。近两年来我们把发展林业生产、大搞农田林网化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态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大事来抓。1984、1985年每年造林都突破了10万亩,两年造林成活面积近21万亩,相当于建国后三十四年间造林保存面积的总和。到1985年,全市有林面积达37.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6.2%提高到10.8%。农田防护林完成12.53万亩,比1983年增加5.27万亩,林带长度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林业》1991,(11):8-9
伊克昭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土地面积13100万亩,现有林1513万亩,森林覆被率为11.68%.境内有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639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8.8%.全盟辖七旗一市,有120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14.5万多人。据史料记载,鄂尔多斯曾是林草茂盛的地方,但由于历代战乱,加之大规模的垦荒,使自然植被遭到了严重破  相似文献   

18.
<正> 尤溪林场共有国有林17万亩,总蓄积92万立方米,其中,新造人工林8.1万亩,蓄积量40万立方米。为了管理、保护好国有林,杜绝山林火灾,林场从1959年以来结合造林共营造防火林带165公里,其中,木荷防火林带130公里,二十多年来先后控制了六次森林火灾,避  相似文献   

19.
建国40年来,伊克昭盟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以造林为主的植被建设,取得了成绩,收到了效益,也积累了经验。成绩到目前为止,全盟林地面积达到1362万亩,是解放初期的20倍,森林覆盖率达到10.5%,比解放初增长了10个百分点。建国时全盟仅有人工林5660亩,现已发展到1118万  相似文献   

20.
哲盟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大部属于蒙古高原递降辽河平原的斜坡。地貌变化较大,有辽河冲积平原,沙沼及黄土丘陵和高寒山区。降雨量很不平均,70%以上集中住6—7月份。全盟现有林面积1045万多亩,森林覆被率11.7%。随着林业事业的发展,大面积人工林相继郁闭成林。森林病虫害种类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