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梅香 《江苏蚕业》2003,25(2):34-35
<正> 在现有的桑田面积下,提高制种量,就越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浒关场近几年单位面积桑田制种量分别是:1998年187.5张/667m~2;1999年138张/667m~2;2000年104张/667m~2,与苏北场每667m~2300多张的制种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浒关场场内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也就差,大大降低了市场竞争的能力,我们必须加强提高单位面积桑田制种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浙江西部天目山麓,建场于1930年,建场后一直单一经营蚕种业,1973年兴办桑苗圃兼营杀菌生产,年产嫁接桑苗150万株。1984年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兴办工付业,开设城南综合商店、天目旅社、工艺美术厂、电子工艺厂、饲料厂,目前已办成一个以蚕种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经济实体,全场现有桑园561.1亩,其中成林桑园483.5亩,苗圃面积478.6亩,有固定职工90人(其中行政干部8人,技术干部11人,工人71人),合同制工人72人;全场建筑面积23172.3m~2,其中蚕种用房14855.8m~2,全场固定  相似文献   

3.
<正> 青神县汉阳蚕种场原是1960年建的国、社合办的蚕种场,1962年停产。1979年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大发展需要,由省财政拨款4万元进行维修,恢复制种。该场现有职工3人(其中技干1人),蚕房1200m~2,原蚕区收茧制种,有原蚕户100户,分布在2个乡5个村11个社,户平养蚕1张,有成片桑园130多亩,原蚕户  相似文献   

4.
我场现有干部8人,固定工21人,临时工19人,土地103亩,其中桑园48亩(更新老桑7亩不计),柑橙40亩,鱼塘15亩.今年计划制桑蚕种2.3万张,产柑橙6万公斤,产塘鱼2300公斤,收入15万元.到5月底止,巳养原蚕4批,504克,产健蛹1109.8公斤,(种茧1408.8公斤),制种7299张,平均公斤蛹制种6.58张,公斤茧制种5.18张,去年同期饲养原蚕644克,产健蛹1479.2公斤(种茧1715.4公斤),制种7684张,平均公斤蛹制种6.0张,公斤茧  相似文献   

5.
<正> 陕西省蚕桑研究所蚕种场,于1965年建场,1970年投产,到1990年共生产蚕种639931张,年生产蚕种能力在4万张以上。现有职工72人。技术干部20名,其中农艺师5名,助理农艺师7名,技术员8名。耕地748亩,其中投产桑园375亩,新植桑园120亩。蚕室面积7900m~2。基础设施初具规模。近几年来在党中央改革方针指引下,蚕种场不断健全和完善生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蚕种产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90年  相似文献   

6.
我场现有耕地面积47亩,除水田3.6亩、花生地3.4亩外,实际桑园面积仅有40亩左右,而且历年来单位产量不高,制种系数低.1980年,桑园面积40亩,总产桑叶11.5万斤,饲养原蚕蚁量1044克,种茧量3956.6斤,制种7838张,亩桑产叶2875斤,亩桑制种195.95张,担桑制种8.70张,克蚁制种7.50张、斤茧制种1.98张;1981年桑园面积40亩,总产桑叶11.2万斤,饲养蚁量1105克,种茧量5020斤,制种8722张,亩桑产叶2800斤,亩桑制种218.05张,担桑制种10.02张,克蚁制种7.89张斤茧制种1.73张;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7,(3):38-40
<正>西昌市蚕种场地处攀西地区的西昌平原,蚕种场现有自有桑园近500亩,标准化制种蚕房4800m~2,专用小蚕共育室600多m~2,专用冷库100m~2,原蚕基地有4个村共450户养蚕户,年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40多万张,全部原蚕区收茧制种。蚕种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生产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蚕种生产一旦出现风险,就会影响蚕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5,(1):10
<正>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建场于1937年,地处绵阳市三台县主城区,是四川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核定编制283人,现有在职职工164人,离退休职工175人。在职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23人、中级7人,工人技师30人,技术工人占95%以上。蚕室8幢近2万m~2,年生产能力原原种5万蛾,原种5万张,普种18万张;具有季冷藏、浸酸、保种、检种70万张蚕种的先进配套设备。现有土地面积469亩,专用桑园260余亩,原蚕区桑园1000余亩。固定资产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在上级的领导下,场党支部坚持集体领导,在工作上,不断对职工、干部进行教育,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在生产上,以狠抓防病灭毒为中心,调动全场人员的积极性,养好原蚕,制好种,保证种质,稳定蚕种供应。今年我场饲养了原种6904张,生产蚕种91483张。其中饲养二化原种671张,制种21314张,全年二化平均单张产种31.8张,担茧制种157.3张。春制二化平均单张产种37.3张,担茧制种164.4张,比1981年担茧制种155张提高了将近  相似文献   

10.
我场于一九六六年筹建,一九六七年投产。有四十四人,其中行政干部二人,技干八人,固定职工十三人,临时工二十一人。一九七○年实现自给,一九七一年开始有盈余。在党的十一大路线和五届人大精神鼓舞下,我们正确处理种场制种与群众养蚕的关系,办好基地,促进我县蚕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完成制种七万六千张,实发蚕种六万张,全县收购蚕茧八干三百五十担。与一九七七年相比,蚕种发放量增加七千张,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二,收茧量增加二千三百八十二担,增长百分之三十九点九。制种量恢复到我县历史最高水平,发种量和收茧量创造了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邹义福 《广东蚕业》2001,35(3):19-22
曲江县蚕种场始建于1986年,现有干部职工39人(其中退休2人),平均年龄为35岁,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16人以及制种熟练技工一大批,年制种生产能力为普通种20万张。前几年,由于受国际茧丝市场不景气影响,我场供种各县蚕桑面积大幅度减少,发种量从高峰期1992年发种15.9万张,跌至1997年的3.2万张,减幅达  相似文献   

12.
我场现有干部职工73人,组成五个作业组,其中负责种桑养蚕制种的作业组有36人,有桑园75亩(其中今春新种桑25亩).上半年饲养母种218蛾,原原种294克(其中20克因煤烟中毒作丝茧卖,不制种),原种160克,杂交种110克,繁育母种1176蛾,原原种6167蛾,原种5235张,普通种2150张(以上系折算).原种比81年同期增加12.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24.6%,种质符合区桑蚕良种繁育制度规定,而且有提高.全茧量达1.51克,茧层量达  相似文献   

13.
我场因搬迁停止制种四年后,于一九八三年春重新开始制种。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全年3000张一代杂交种的任务,从82年冬开始,为养蚕制种作了充分的准备。 我场饲养春蚕两批,4个品种,共40张。其中苏16:10张,苏17:10张,932:10张,7532:10张。共计收蚁231克,收种茧1329.1斤,制成桑蚕一代杂交种(毛种)2459张。  相似文献   

14.
<正> 无锡县西漳蚕种场自1985年在大丰县新丰乡裕南村开辟原蚕区,1986年起对这个原蚕区进行了适当投入,先后与原蚕村双方投资修建集体蚕室18间(原有蚕室35间),由种场建造凉棚400m~2、低温库2座,小型消毒蒸灶8座,蚕室内外水泥地坪200m~2,近两年还补贴桑田增施棉子饼肥4万多公斤,仅蚕种场的投入总额达3.54万元。经过近几年的投入,使这个原蚕基地象一个小型蚕种场,春期就可饲养蚁量2900克,生产蚕种4.2万张;秋期尚可饲养3000克,制种2万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铜梁县蚕种场积极改革桑园管理,实行科学管桑,取得了亩桑产量,制种量大增的好成绩,连续11年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制种任务和经济指标。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1978年前,这个场有760亩桑园,亩桑产量只有200多公斤,年制种量仅2万多张,很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蚕桑事业的需要。为满足养蚕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制种量,努力提高亩桑产量,这个场在不能扩大桑园面积的情况下,认真搞好桑树的科学管理,改良土壤,深耕土地,增施有机肥,做到“勤耕、勤锄,”即:春叶萌芽前作春  相似文献   

16.
我省现有37个蚕种场,分布在5个地区、15个县,其中国营专业蚕种场23个,国营原蚕区种场9个,社队办场5个。共有职工2635人,其中技术干部249人,桑园面积专业场10356亩,原蚕生产队9,003亩。春期蚕种生产能力180万张(其中原蚕区占45%,社队场占10%)。解放后,我省蚕种生产发展较快,解放初,60%蚕种靠外省供应,经过全省蚕种战  相似文献   

17.
我场于1956年建成,原为家蚕原种场,1962年随着全专区蓖麻蚕(木茨蚕)生产的发展,轉为蓖麻蚕原种生产,兼生产家蚕普通种,本场設场部和分场两部份(本场部养蚕,分场制种),共有土地面积350畝,职工63人(其中行政干部4人,技术干部7人,工人44人)生产用房3,284.22平方米,全年可生产原种2万合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82年,我场有桑园30.8亩,(四年生以上)全年产种茧育用叶124867斤,制种19236张,亩均产种茧育用叶4060.7斤,亩均制种625.5张.种质各项成绩均超过区桑蚕良种繁育检验制度的技术指标.亩桑制种比上年提高34.2%,实现了扭亏为盈.我场对技术上的要求及贯彻情况小结於下:一、搞好桑园管理众所周知,桑的叶质和产量是攻克亩桑制种高产的首要一关.(一)种植良种,适当密植.种植品种和株数是桑园优质高产的主要基础之一.我场现种植的桑树是良种伦敦40号(下简称伦40),伦40叶大而厚耐凋萎,有利于减少给叶回数;采摘工效也高,盛叶期每工常可采180—20O斤片叶;更主要的是,良桑伦40不但具有桑叶产量高的优越性,同时在蚕种质量上亦显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安康地区蚕桑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每年的发种量、产茧量、生丝产量都名列全省第一。但如何满足群众养蚕的需要,制出优质高产的蚕种,安康地区蚕场种的具体做法是在乡村挂钩设点,实行合作制种。这个蚕种场建于1956年,1958年开始投产,现有职工干部184人,其中科技人员22人,1958年投产年产量4000张,到了1978年以前,制种量长期徘徊在3~5万张之间,如何扩大再生产?1978年崔献忠、刘建春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场长后,首先对场原生产机构进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场现有桑田面积417亩,在场职工107人(其中行政干部2人、技术干部14人,工人74人、长临工17人),退休职工34人。场址分散,土地另星,分布在四个乡,十九个行政村。全场共分六个培桑队、五个养蚕组,有的运离总场50余里,管理工作十分困难。是一个单一经营蚕种生产的企业。 1983年我场针对蚕种生产的特点和本场的客观条件,在总结、完善前三年四定一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