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霉菌毒素是动物及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威胁因素之一,是饲料质量管理的着重关注点。全球气候变暖,加上不完备的仓储条件,加剧了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养猪业的危害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较为常见。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污染玉米、大麦、豆类、高粱及青贮饲料等产生的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对猪的繁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ZEA),过去又称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等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非类固醇类,但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真菌毒素[1].ZEA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类作物、发霉的饲料以及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中.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系禾谷镰刀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属雌激素物质。研究证明玉米赤霉烯酮经饲料进入动物体内,主要侵害的是生殖器官,表现为雌激素效应。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大量被产生F-2毒素的镰刀菌所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最初于1962年由Stob等人从污染了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发霉玉米中分离得到,此外粉红镰刀菌、窜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也能产生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豆等植物中。我国霉菌污染比较严重,李荣涛等(2004)经对扦取的小麦样本(48份)和玉米样本(33份)测定,玉米赤霉烯酮阳性率均为100%。张丞等(2009)于2009年1~6月从全国收集饲料和原料样品(90份),  相似文献   

5.
我国不仅是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饲料产量也居世界首位,作为饲料中最常添加的谷物原料,其质量安全对饲料生产和养殖业有着重要影响。小麦、玉米等谷物在其生长、收获及加工等阶段未及时按规定处理会产生大量的霉菌毒素,其中呕吐毒素最为常见。呕吐毒素(DON)主要由镰刀菌属(如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产生,会造成不同阶段商品猪及种猪呕吐、肌肉出血、生长性能和繁殖力的下降等。本文综述了饲料中DON的污染现状及其对养猪生产的危害,进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畜牧业生产者更好地防治DON污染、提高养殖收益提供系统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也称F-2毒素,最早是从感染了赤霉病的玉米中分离得到的。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高温低湿环境下易产生,产生ZEN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ZEN具有类似于雌激素的毒性作用,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感染ZEN的家畜、家禽主要表现为阴道和子宫颈黏膜水肿、卵巢  相似文献   

7.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caralcn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产生玉米赤霉烯酮最常见的是禾谷镰刀菌,此外还有三线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它广泛存在于霉变的玉米、高梁、小麦等谷类作物和奶类品中,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是指奶牛由于采食了被镰刀菌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引起的以小母牛乳腺增大、阴户肿大、不孕,母牛受胎率低下、胚胎早期死亡、流产等繁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中毒性疾病。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但敏感性有差异,是一种人兽共患性中毒病。1病因分析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研究发现,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的若干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污染极其普遍,主要污染玉米、大麦、小麦、高  相似文献   

10.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少青  董斌 《广东饲料》2009,18(7):43-45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一种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粉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镰刀菌产生,由于它可以引起猪的呕吐,故又名呕吐毒素(vomitoxin,VT)。DON纯品1970年首先从日本香川县感染赤霉病的大麦中分离到并命名。这种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小麦、大麦、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发霉的饲料以及被污染的肉、奶等动物性食品中,人畜摄入了被DON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和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Plattneretal,2003;敖志刚和陈代文,2008)。  相似文献   

1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显示,世界约有25 %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3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霉菌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主要产毒霉菌现在已明确能产生对人体毒害作用的霉菌有300多种,主要是曲霉菌属(aspergillus)、青霉菌属(pe 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的霉菌产生。1.1曲霉菌属包括黄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棕曲毒、寄生曲霉、棒曲霉等。表面一般是绒毛状,开始为灰白色或白色,长出孢子后因菌种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它们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赫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等多种毒菌毒素。1.2镰刀菌属包括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孢镰刀菌、梨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前病镰刀菌、粉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等。一般呈白色绒…  相似文献   

14.
玉米和小麦常易受镰刀菌毒素的污染。综述自然污染的镰刀菌毒素对家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葡甘露聚糖聚合物(GM)对镰刀菌毒素的去毒效果。  相似文献   

15.
1赤霉菌毒素中毒 赤霉菌为镰刀菌属真菌,有性期为玉米赤霉,无性期为禾谷镰刀菌。赤霉菌孢子生存在土壤中,在适宜条件下能侵害小麦、大麦、玉米和稻谷等,并在其中产生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等毒素,猪因食入未经处理且染有赤霉病的谷实类饲料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镰刀菌毒素对动物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污染粮食和饲料的主要真菌菌属之一,可产生多种高毒性、低分子量的代谢产物,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等,这些毒素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摄入镰刀菌毒素可对动物造成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生殖毒性、免疫毒性、肠道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及致癌性等。不同类型镰刀菌毒素引起的毒性作用不尽一致,且不同毒素间存在互作效应。为此,本文对单一或混合镰刀菌毒素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镰刀菌毒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镰刀菌产生的镰刀菌毒素是污染饲料的主要毒素之一,对畜禽的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镰刀菌的特征分类、产生毒素的条件及其对动物的危害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有氧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DON)的积累规律。采用1×10^5、1×10^6、1×10^7个/g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准确接种于水分含量为22%的玉米蛋白粉中,三角瓶有氧培养,通氧量为1020 m^2/m^3,培养温度为(25±2)℃,湿度为(75±5)%,培养60 d,测定玉米蛋白粉品质相关指标和DON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为禾谷镰刀菌提供氮源的粗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和提供碳源的粗脂肪、淀粉、粗纤维含量以及品质评价指标酸价、蛋白质溶解度、能量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氨基酸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粗脂肪、淀粉、粗纤维含量及蛋白质溶解度、能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降低(P<0.01),酸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P<0.01)。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品质评价指标霉菌总数变化有影响,不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组霉菌总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DON与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DON)的积累规律均为0~10 d为禾谷镰刀菌产毒前期;11~15 d为产毒中期;16~60 d为产毒后期。综上,在有氧条件下,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营养素变化无显著影响,对霉菌总数和毒素积累有影响,培养时间越长,禾谷镰刀菌接种量越高,品质越差;DON和15AC⁃DON有积累规律。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显示,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3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霉菌是一种真菌,近几年霉菌的污染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在临床上由一种霉菌或一种毒素所造成的危害比较少见。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当这些谷物在收获,采购、运输、储存或者饲料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高温高湿等,就极易产生霉菌毒素。现把雏鸡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症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1玉米赤霉烯酮的来源及危害1.1来源与种类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镰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