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18年1—8月对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5目21科92种,其中两栖类38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54种,隶属于3目14科;属国家Ⅰ级、Ⅱ级保护动物的分别有2种和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81种,云南特有种9种,西双版纳特有种5种。文中对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特征和生态类型等进行分析研究,对研究区域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提出栖息地保护和加强宣传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调查确定江西龙虎山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90科603属1 28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野生脊椎动物5纲33目87科26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8种。提出一些保护管理建议,加强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3.
调查确定江西铜钹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有192科706属154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野生脊椎动物5纲32目86科27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8种。建议加大措施,进一步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物种现状调查。查清了现有植物资源70科181属41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动物资源31目76科170属23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24种。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与2005年5月对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于1目7科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于1目2亚目7科18属.两栖爬行类动物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圆鼻巨蜥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红瘰疣螈1种;云南省省级保护动物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2种;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3种;列入ICUN"濒危"物种有圆鼻巨蜥1种;区系成分是东洋界华南区和西南区物种,具有典型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甘肃盐池湾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有脊椎动物22目48科135种。其中鱼类5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2种,鸟类96种,兽类31种。含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Ⅱ级保护动物24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集中分布区之一,尤其是高原有蹄类,占我国北方列入保护名录有蹄类(16种)的56.3%。  相似文献   

7.
加快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区位重要,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有各种生物3152种,其中高等植物1312种,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4种,陆柄脊椎动物286种,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53种。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的发源地,每年通过二三大水系向河西走廊输送水源72.6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省分布的国家新颁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研究,据统计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7纲32目66科202种,其中哺乳纲5目12科27种;鸟纲16目35科141种;爬行纲2目3科4种;两栖纲2目5科10种;硬骨鱼纲4目7科13种;昆虫纲2目3科4种;双壳纲1目1科3种。上述湖北省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中,国家Ⅰ级有47种,国家Ⅱ级有155种;有16种由原国家Ⅱ级提升为国家Ⅰ级;新增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82种,其中国家Ⅰ级7种,国家Ⅱ级75种。  相似文献   

9.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生动植物种类、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高等植物有133科528属1 18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保护区分布脊椎动物5纲27目62科236种(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Ⅱ级保护动29种。根据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分布特点和影响保护区因素,提出了加强巡护监测、社区共管、宣传教育、能力建设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2目、52科、219种。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为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严重破毁,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减,数量急剧下降,部分动物(如雪豹、金雕等)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为此,我们针对祁连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就地保护与异地保护的资源保护战略思想;以及规范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殖单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等资源利用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石柱县,名列重庆币七大森林资源大县之,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维管束植物2182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29种、昆虫1053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Ⅱ级保护植物4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37种,还是我国水杉的原生地之一和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我国惟一的荷叶铁线蕨的原生栖息地,是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西乡县境内共有濒危野生动物8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37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动物但未列入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的2种,并从3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42属,优先保护值范围在0.853 8 0.318 4之间。依据优先保护值将濒危植物划分3级,一级保护有17种,隶属于11科15属,二级保护有18种,隶属于11科14属,三级保护有25种,隶属于13科17属。  相似文献   

14.
浙江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科30属34种,其中属I级保护7种,Ⅱ级保护27种,论述了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区系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列举了它们的一些利用价值,最后提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历次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结果,保护区内有自然生长的珍稀濒危维管束植物3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5种,贵州省级保护树种17种。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14科22属29种。本文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现将穆棱林区的鸟兽资源及其保护现状概述如下。1 兽类资源1.1 种类及组成 穆棱林区共有兽类44种,隶属6目17科,占黑龙江省兽类种类的50.6%,其中食肉目16种、啮齿目13种、偶蹄目5种、食虫目4种、兔形目3种、翼手目3种。在这些兽类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豹和梅花鹿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猞猁、黄喉貂、水獭、马鹿和原 6种。1.2 主要经济兽类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  相似文献   

17.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8种,其中一级16种,二级32种,隶属26科39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0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20种,三级28种.从保护级剐、生活型、果型、物候期方面对这两类保护植物进行了比较,并从数量、分布、古老性、生境及经济价值方面分析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黄河之滨的中卫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香山湖、香山滨河湿地、黄河河道湿地组成。规划总面积56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31.8公顷,湿地率为76.56%。这里植物类型较多,并且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湿地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3科84属100种;野生脊椎动物共计105种,隶属于5纲23目44科、其中鸟类有13目30科75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7种,自治区保护动物15种。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人民的命根子、生命线。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5.3万公顷,现有林地9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4%。有高等植物95科455属1311种,陆栖脊椎动物286种,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53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种质资源库和遗传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保护区内分布有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年出山径流量约72.6亿立方米,灌溉着河西走廊的70多万公顷良田,养育着400多万河西人民,保证着河西地区工业用水和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规划森林公园和促进生态旅游,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作者于2001年7月中旬~8月上旬、2006年12月中旬,对武功山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野外调查。调查得知:武功山森林公园现已知野生动物246种,录属4纲30目75科。其中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分别有2目7科25种、2目10科37种、18目40科139种和8目18科45种。其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60.57%,而古北界种类占9.76%,广布种占29.67%。两栖纲和爬行纲的东洋界种类分别占92.00%和75.68%。整个动物区系表现为以东洋界华中区与华南区共有物种及东洋界华中区物种为主、南北成分混杂的区系特征。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5种,其中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草鸮等31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公园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受人类干扰破坏大,当地群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故需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