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庭湖流域花岗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是绿洲的主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是绿洲社会人们重要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活动空间,是绿洲的载体和基础。农田占黑河中游绿洲面积的84.2%,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可利用渠、路、田间地埂等边际土地做到林农复合经营,最大限度地扩大绿洲的森林覆盖率,丰富绿洲单一的农田景观,创造良好的绿洲环境。只有以农田为基础,通过林渠、林路、林田结合,发展农田防护林,才能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黑河中游绿洲的生态环境。充分重视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和意义,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加强林带更新,积极探索适合农田林网特征的节水技术是实现农田防护林进一步发展和绿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宁夏地区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宁夏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于2002年和2003年8月,对宁夏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疏透度、林网内风速、温度、湿度、农作物增产量等多项生态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采用综合疏透度和农作物增产量的综合权重指标分析表明:大林网、多林带、多树种混交,利于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的提高,应是今后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对该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在35%~45%时较高,偏高或偏低时,防护效能都将下降,农田防护林体系特征,决定了林网内风速变化规律;农田防护林体系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再分配,在地面、树体、树叶及作物表面使温度下降40%~60%,这种温度效益在宁夏地区具有防止作物被灼伤的作用;农田防护林网具有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生态效益,其作用机制与林带的防风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宏伟的千秋工程,她不仅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伟大创举,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978的这项生态工程,23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203.72万hm2,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从工程开始实施时的5.05%提高到目前的9%,一些重点地区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工程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实行带、片、网相结合,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封沙育林相结合,造(林)、封(育)、管(护)相结合,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21世纪前50年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攻坚期,也是决战期,必须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并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防护保证率的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调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的设置关系到防护林防护效益和农田单位经济效益的权衡。该文以新疆南疆枣树防护林为例,引用水文学中防护保证率的概念和方法,以枣树受风害危害的概率特征为基础,兼顾防护林防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建模分析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调控方法。结果表明:1)运用防护保证率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农田防护林防风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权衡的优化;2)枣树防护林的防护保证率在95%,林带间距为132.1 m左右时,单位经济价值达到最优,高出常规防护林间距经济产量6.2%;3)林带疏透度为0.34大于疏透度为0.49的防护效益。该研究可为农田防护林林带间距定量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平原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建立以农田防护林体系为骨架的农田生态系统,不仅是解决平原木材供应不足,而且是防灾治本,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以农田防护林体系为中心的速生用材林基地,是当前许多国家在平原地区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平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近90%的耕地分布在这些地区,可是长期以来,生态条件陷入恶性循环,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应有森林植被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农田防护林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区域尺度评价农田防护林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于农田防护林建设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农田防护林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首先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识别农田防护林的经营阶段和和生长状态,建立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综合判定模式;其次采用机制法,通过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作物生产潜力,并基于遥感影像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作物单产;最后构建农田防护林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价方法体系。基于该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北部的农田防护林重点建设区选择样区,评价了该区2009年农田防护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促进玉米增产。尤其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低产区,农田防护林的增产作用更加显著,增产率达到8.85%;而在高产区,增产率约为2.4%,但是由于胁地效应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可能造成减产。因此,在农田防护林的规划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在占地面积最小的情况下,达到稳产增产的作用,实现农田防护林的最大防护效应。该研究丰富了在区域尺度研究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的技术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区域尺度上农田防护林的增产效益,并为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资料分析,计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平均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4.9%、棉花4.6%,可减少农田水分蒸散16.0%。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有效控制表田面积为农田总面积的34.7%,从而得出河北省平原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的增产效益为11.09亿元/a,水文教益为2.86~3.27亿元/a, 总生态经济效益为13.95~14.36亿元/a。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思路是:优先抓好防沙治沙,突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更新改造与完善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生态屏障。今后5年将完成造林775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58万hm2,封沙(山)育林429万hm2,飞播造林种草88万  相似文献   

9.
高晟 《计算机与农业》2011,(4):15-17,26
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体系的主要林种之一,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农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遥感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疏透度是一个重要的森林结构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评价研究。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重复对地连续观测的特点,可以弥补野外调查工作的不足。该研究以疏透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实现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的定量估算,得到研究区防护林网疏透度的空间分布。然后根据估算的疏透度,将研究区防护林网分成紧密型,疏适型和稀疏型3类,以此对其防风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林带结构参数中平均冠高、叶面积指数和林带宽度的变量组合与防护林疏透度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941。利用此变量建立的估算防护林疏透度的统计模型平均精度达到85.413%。疏透度分类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防护林网多以疏适型防护林为主,占研究区防护林网面积的60.733%,疏适型防护林具有最优的防风效能。相关研究可以为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