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用7种化学农药对长鞘卷叶甲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48%乐斯本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等3种农药的毒力较好,并应用于林间幼虫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使用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和杀虫单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理想,可产生73%~85%的杀虫效果;乐斯本和高效氯氰菊酯用根灌法与注干法进行防治没有任何杀虫效果;杀虫单也能产生相对较强的杀虫效果,400倍液根灌效果为56.6%,40倍液注干效果为45.8%,可适当应用于林间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防治茶梢蛾的农药,选用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茶梢蛾幼虫的毒杀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用筛选出的20%乐果乳油、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和3%阿维.氟铃脲乳油这3种毒力较强的农药进行了林间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74%~84%的杀虫效果;而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以注干施药法进行防治的杀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上的豆芫菁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野外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桉油精可溶液剂、4%鱼藤酮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豆芫菁成虫的LC50分别为3.9、1.32、0.583、0.279 mg·L~(-1),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豆芫菁成虫均有毒性,以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豆芫菁成虫毒性最强。野外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 d后,4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其中2种苦参碱类药剂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倍数均为1500倍;5%桉油精可溶液剂林间防治最佳使用倍数为1000倍;4%鱼藤酮乳油林间防治最佳使用倍数为1200倍。供试的4种药剂均可以作为防治豆芫菁成虫的无公害药剂。  相似文献   

4.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樟子松球果象甲成虫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中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室内和林间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大栗鳃金龟成虫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杀虫剂对大栗鳃金龟Melolontha hippocastani mongolica Ménétriés成虫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筛选出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10%联苯菊酯乳油、3%高渗苯氧威乳油和45%马拉硫磷乳油4种有效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48 h后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800倍液,45%马拉硫磷3 0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6种杀虫剂对云杉树叶象成虫进行室内杀虫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出了3种杀虫药效较好的杀虫剂对14.6 hm2的云杉苗木进行大面积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 000倍液的50%辛硫磷、1000倍液的40%甲基异柳磷、800倍液的80%敌敌畏对云杉树叶象成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达92.8%。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织叶野螟是毛竹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时可将竹叶吃光,甚至导致竹子死亡。采用4种药剂进行了林间防治竹织叶野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机硅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林间喷雾,喷药后7 d,防治效果分别达68.95%、95.68%、92.99%、67.12%。杀虫单和氯虫酰胺防治效果显著好于森得保和溴氰菊酯,研究结果为竹织叶野螟防治药剂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控制淡竹毒蛾幼虫的药剂,以制定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决策,2017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危害方竹林的淡竹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开展林间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1.5%苦参碱可溶液对淡竹毒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973、1.062、1.216、0.482、0.836 mg/L,以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淡竹毒蛾幼虫毒性最强,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均有杀虫作用。林间防治效果表明:药后3 d,5种植物源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为90%以上,以苦参碱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2种苦参碱类药剂的林间最佳使用浓度均为1 500倍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林间最佳使用浓度为1 000倍液;4%鱼藤酮乳油林间防治最佳使用浓度为1 200倍液。测试的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均对淡竹毒蛾幼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是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幼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山地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亨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0-133,153
应用不同药剂、浓度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Yang et L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功夫菊酯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是苦.烟乳油的1.7倍;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组合以功夫乳油5 500倍液+木虱净乳油6 000倍液+苦.烟乳油5 000倍液林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3 d、7 d、14 d、21 d的防效分别为73.63%、90.54%、93.51%、95.43%;连续施用复合药剂7 d的防效达100%,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星室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6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波纹杂毛虫林间药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6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波纹杂毛虫的最佳林间配比度和用药量,掌握低空施药技术,在福建省沙县马尾松林建立试验区,开展林间喷雾和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农药的林间喷雾,药后4 d,防治效果均超过90%;最佳林间配比度为:1.3%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均为13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和0.6%印楝素乳油均为10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液为800倍液。2种农药喷烟后3 d,防治效果均超过90%,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与烟雾剂最佳配比度均为1∶9。参试的6种植物源农药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波纹杂毛虫幼虫。  相似文献   

11.
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毒力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有效控制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幼虫的植物源农药,选用6种植物源农药开展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均有良好的致死作用。参试的植物源农药以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5%苦参碱可溶液的毒力较强,0.4%蛇床子素乳油的毒力较弱;4%鱼藤酮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乳油、1%苦皮藤素可溶液、碧绿1%苦参碱和1.5%苦参碱可溶液对竹斑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826 mg/L、0.596 mg/L、1.016 mg/L、0.962 mg/L、0.811 mg/L和0.612 mg/L;林间施药4 d后,6种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最佳田间施药浓度为:1.5%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均为1 500倍液,碧绿1%苦参碱和4%鱼藤酮乳油均为1 200倍液,0.4%蛇床子素乳油和1%苦皮藤素可溶液均为1 000倍液。参试的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良好,可用于生产上防治竹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12.
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的药效试验和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杜鹃主要害虫杜鹃冠网蝽,选择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以及10%吡虫啉4种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杜鹃冠网蝽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5天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其中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1 000倍液,药后1天、2天和3天对杜鹃冠网蝽的防效分别达到93.3%、98.9%、100%。4种药剂的毒力排序为5%吡虫啉·氯氰菊酯复配乳油37%高氯·马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  相似文献   

13.
5种生物农药喷雾防治竹镂舟蛾幼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的关键技术,在福建政和县选择竹镂舟蛾为害的毛竹林设立试验研究区,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5种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喷雾技术,开展防治竹镂舟蛾幼虫用药的最佳使用剂量筛选试验,并检测竹林土壤和竹笋中的农药残留。结果显示:药后5 d,5种农药均有2个浓度水平对竹镂舟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86%以上;农药的最佳浓度水平(用纯净水以体积比稀释的倍数)是:1.5%苦参碱和1.2%烟碱·苦参碱均为1 5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为2 500倍液,25%阿维·灭幼脲为1 000 倍液,1.8%阿维菌素为800倍液。在竹笋和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施的农药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的5种农药对竹镂舟蛾幼虫致死作用强、防效好,且不会产生农药残留,竹林喷施这5种农药,可大幅降低竹镂舟蛾幼虫的虫口数量,达到无公害防控竹镂舟蛾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 4~5 代、以 4 代为 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 7—8 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 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 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 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 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 害虫完成 1 世代历期 50~65 d,其中幼虫历期 30~35 d,蛹历期 10~14 d,成虫历期 5~10 d, 卵历期 4~6 d。 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 好年冬乳油 1 200 倍液、44% 多虫清乳油 1 200 倍液和 50% 甲 刻水分散粒剂 800 倍液,喷药后第 5 天,3 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 90.26%~93.38%;喷药后 第 10 天,防治效果达到 93.16%~95.24%;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 3 种药剂, 相隔 10~15 d,连续防治 2~3 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冬枣绿盲蝽成虫毒力测定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比较了14种不同农药对冬枣绿盲蝽成虫杀伤力的差异。筛选了4种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农药。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4种农药中,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有敌敌畏、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氟虫腈。其中氟虫腈效果最好,LC50为81.57μg/g,其次为敌敌畏和氰戊菊酯,LC50分别为232.58μg/g、291.28μg/g。而大田试验,各种农药的防治效果较差。采用叶片喷雾法,5%氟虫腈乳油1000倍与20%甲氰菊酯乳油800倍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5.94%、64.24%。土壤处理,基本无法控制成虫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17.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8.
2种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大栗鳃金龟幼虫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辛硫磷乳油、50%敌·辛乳油、甲氰菊酯乳油、1%苦参碱4种药剂的稀释液,在大栗鳃金龟幼虫距地表最近时,用根部追肥器在土壤中注射农药和用喷壶在草面上喷洒2种不同施药方式防治大栗鳃金龟3龄幼虫。结果表明:用根部追肥器在土壤中注射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和50%敌·辛乳油300倍液防治大栗鳃金龟幼虫效果分别达到95.87%和97.96%,比用表面喷洒农药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松阿扁叶蜂在丹凤的发生危害、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从不同防治方法、不同药剂中筛选出了该虫几种防治方法和防治有效药剂,采用树盘垦复,防效达85%;用40%氧化乐果乳油机动喷烟防治3龄前幼虫,防效达95%;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 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1~3龄幼虫防效均达93%;在郁闭度0.7以上的林分,用18 kg/hm2敌马烟剂、林丹烟剂防治1~3龄幼虫,防效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