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的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产实践和试验发现,常规栽培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率一般在7%左右,最高可达30%,并且远果柄处种仁发芽烂果率高,近果柄处种仁发芽烂果率低。发芽烂果可直接导致花生品质下降,影响花生产量。1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的原因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是受光照、株际湿度、荚果...  相似文献   

2.
花生施硫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硫在花生上的施用效果,1997年在桃江进行了两种不同用量的硫肥对花生的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硫为28.8mg/kg的红黄土中,施用硫肥可以使花生籽粒增产6.8%~14.1%,施硫与不施硫花生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花生生物学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能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使花生单株果数、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增加;可提高花生的经济效益,纯效益可达每公顷390~816元,产投比为7.5~7.8∶1。因此,在一般红黄土壤上种植花生,应适当施用硫肥。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果型花生品种及其种植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果型品种出苗整齐,出叶速度较快,荚果发育较早;大果型品种的苗壮,分枝数、果针数、荚果数和干物质积累多,产量较高,小果型品种产量较低。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植株发育快,长势旺。覆膜花生的株高、分枝数、果针数、结荚数、荚果重、植株重、根瘤数以及叶面积等均明显高于露地花生,且覆膜栽培的花生产量也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其中大果型品种增产幅度较大,达44.0%,小果型品种增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豫南地区花生就地加代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早熟花生品系9123为材料,研究豫南地区花生就地加代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春播覆膜种植与正常夏播种种植在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孢果数及单株产量等方面均表现差异不显著;秋播花生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低于正常夏播花生,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亚贵 《作物研究》2001,15(2):24-25
为了解石膏在花生生产中的效果,1998年在邵阳以六月籽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石膏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红壤旱地种植花生,每公顷施用石膏粉225kg,基本能满足药生高产优质对S.Ca的需求,与对照相比,花生平均增产22.6%,脂肪产量增加38.5%,饱果率增加10.5%,每公斤果数减少11.5颗,且果荚外观明显改善。花生所吸收的硫S.Ca主要分布在果荚中。  相似文献   

6.
选用生产上利用较多的普通型、珍珠豆型以及多粒型三大类型的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各25份进行性状相关性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型花生的单株果数、饱果数、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等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珍珠豆型花生获得高产,应在适当增加结果枝数和总分枝数的同时,注意提高百果重和百仁重;多粒型花生则应重点选择单株果数和饱果数较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徒长,促进植株分枝的形成,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及籽仁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8.
平洼地覆膜花生烂果原因及对策李永禄,陈庆南,徐家玉,姜慧敏(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连116100)金州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干旱少雨,光热资源充足,是辽宁省的花生主产区。为防止干旱和提高地膜覆盖花生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近年靠近河床平洼沙壤...  相似文献   

9.
奥卡尼克生物菌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花生播种前沟施奥卡尼克生物菌肥(BGP),同时在开花下针期和饱果期叶面喷洒(PGA),可降低花生茎枝高度,增加单株结果数和饱果率,降低公斤果数,明显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Peanu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as a source, of oil; however, its worldwide annual protein harvest has reached nearly 4.5 million tons. India followed b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the major producers of peanut.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cereals and legumes-based foods using peanuts as protein supple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alleviate protein caloriesmalnutrition problem. Peanut in the form of flour, protein isolates, and meal in a mixed product have been found to be very desirable from a sensory quality point of view. Peanut protein is deficient with respect to certain essential amino acids, but its true digestibility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animal protein. Even though various processing methods influence the nutrition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peanut fortified human foods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se aspects have been reviewed and summari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peanut protein to increase protein value of cereal-based foo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the peanut growing region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为品种选育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鉴定了花生不同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花生品种中有6个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花育23、日花1号和四粒红属于高抗病类型,其中花育23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87;鲁花8号、青花7号和冀花4号属于抗病类型。13个花生品种中只有2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网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其中花育36属于高抗类型,相对抗病指数为0.81;农大056属于抗病类型,其余花生为敏感性,但是每个花生品种对花生叶斑病的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春花生与秋花生种子活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温贮藏条件下的18个春花生品种及其对应的秋花生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经过常温干燥贮藏至第二年春播时,秋花生种子活力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春花生,秋花生种子的鲜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是春花生的4.009倍、1.812倍、1.600倍、2.602倍和9.433倍;(2)无论春花生或秋花生,活力指数各项指标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3)春花生与秋花生两者间活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说明,应用治毒灵浸种,对黄瓜花叶病毒(CMV)在花生中种传有抑制作用;对由花生条纹病(PStV)引起的花生轻斑驳病防治效果达49.5%左右,NS-83、植病灵、抗蚜威、氧化乐果和甲胺磷防效较差。应用病毒A、病毒必克和植病灵Ⅱ号防治CMV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害效果分别为38.8%、28.7%和23.3%,经新复极差分析,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花生田蚜虫天敌初步调查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蚜虫是花生开花下针期的主要害虫,发生严重时可减产10%-15%,其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在莱西市以瓢虫为主。防治蚜虫应搞好"两查三定",以充分发挥天敌作用。实践证明,花生蚜防治指标可掌握在百墩蚜量千头左右,瓢蚜比为1∶100-150以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用特谱唑拦种能抑制花生种子的萌发,推迟出苗;喷施特谱唑对花生较为安全,每公倾用特谱唑375g喷施2次或750g喷施1次对花生褐斑病及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叶腐病、白绢病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花生徒长,明显提高花生的结果数,饱果率及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17.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许泽永  陈坤荣  晏立英 《花生学报》2003,32(Z1):263-271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近10年来,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对上述病毒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进化的认识,以及病毒种、亚组和株系科学的划分.对PSV来说,提出了两个亚组的划分,而我国PSV株系血清学和RNA3全序列的分析,明确它们独自构成第三个新的亚组.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PStV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PStV是单独进化的,形成不同症状类型的株系.Tospovirus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使得该属病毒从番茄斑萎病毒(TSWV)1种增加到13种,其中侵染花生的病毒达5种,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花生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东北花生生产态势与特征的基础上,评析了花生品质状况。花生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含油率中等,其中O/L比值普遍偏低是东北花生品质的突出特点。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规模化种植,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培植龙头企业等发展对策,加快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出口创汇源"。  相似文献   

20.
施用XF菌剂调节花生田重金属镉迁移,探讨不同浓度和不同施用方法对镉迁移的效果及其机理。三年试验结果表明XF菌不仅可以降低土壤和花生籽仁中的重金属镉含量,还可以增加花生荚果产量。菌液和菌粉都有效果,其中200倍的XF菌液浇花生种沟效果最好。施用方法上沟施好于穴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