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榆林沙区为试验研究区, 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在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樟子松示范林,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了深栽、容器大苗、GGR粉灌根、覆膜抗旱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提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沙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设置土方格沙障是解决沙区造林中的风蚀沙埋的理想方法,研究表明运用土方格沙障造林能显著降低沙丘的年位移距离;沙丘当年植被覆盖率提高31%。是一种良好的沙区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樟子松纯林地力衰退及虫害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根据毛乌素沙地特点开展樟子松、紫穗槐混交造林技术研究,通过混交林与纯林的比较,分析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的樟子松相比,受害植株的生长量和生长势均极显著下降;与纯林相比,混交可以显著地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量和造林存活率;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具有明显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从而降低了虫害带来的不良后果;混交促进了群落环境的形成,其主要表现是群落郁闭度、物种丰富度以及枯落物和沙结皮积累明显高于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流动沙丘白刺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流动沙丘造林试验研究发现,唐古特白刺在流动沙丘可采用植苗和扦插进行造林。流动沙丘植苗造林不仅成活率、保存率接近大田造林,而且生长表现包括冠幅、地径优于大田和草沙障沙丘造林。流动沙丘扦插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于大田,但远高于草沙障沙丘,且插条长度和生根粉对唐古特白刺扦插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显著影响,用250mg/L浓度生根粉的泥浆蘸根,60cm长度插条扦插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72.5%和45.4%。  相似文献   

5.
低立式格状土工沙障固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鸟兰布和沙漠东南缘,测定规格为1m×1m、孔隙度为15%、25%、35%的格状土工沙障的输沙量、降低风速比率和障内地表蚀积3个指标,综合分析土工沙障的固沙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孔隙度为15%、25%、35%土工沙障内近地表0cm-10cm的相对含沙量分别降低14.99%、9.O%、14.5%;15%与25%、25%与35%孔隙度的土工沙障防风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15%与35%的防风效应不显著;就防风效应而言,25%孔隙度沙障的防风效应最好,其次为15%,35%孔隙度沙障的防风效应最差;15%和35%孔隙度的沙障固沙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25%和35%孔隙度的固沙稳定性差异极显著,孔隙度25%和15%的土工沙障固沙稳定性差异不显著,25%与15%孔隙度的土工沙障固沙稳定性较35%的强.  相似文献   

6.
通过互助多士代苗圃樟子松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量与当地油松接近,保存率明显低于油松,如果在当地培育樟子松苗木,樟子松造林保存率还会提高,樟子松树冠狭小,更适合作为防护林带树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在干旱的吉林省西部风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通过穴下栽植樟子松的试验,得出:樟子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7%,第三年造林保存率达到85.2%,分别比常规造林(对照)提高73.7%、77.g%。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稀少,存在严重的沙漠化现象。结合樟子松的特征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苗木选择、造林、造林后抚育管理等方面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生态袋造林技术在高寒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的示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不同规格和型号生态袋在高寒干旱区植被恢复中的效果作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生态袋造林成活率提高较显著。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为90.5%和88.7%,较对照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增长效果明显,同时当年高生长量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库布其沙漠梭梭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库布其沙漠进行了3年的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m)造林试验研究,通过调查测定,在半干旱的库布其沙漠无沙障防护时成活率为50%,有沙障防护的成活率则达到65%~70%之间。保存率也随着栽植梭梭后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从第1年的26%提高到第3年的60%。从各项生长指标来看,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当年造林后,植株均高为49.34cm,平均地径0.78cm。第2年梭梭植株均高达109.20ctn,平均地径为1.87cm。第3年均高可达131.60cm.,平均地径3.34cm。几种立地类型相比较,2年生梭梭各项生长指标丘间地优于半沙坡和沙丘外部砂粒质沙地。1年生梭梭在设立沙障的条件下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较,生长状况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人工林生物生产力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生物量调查资料,对樟子松人工林生产力与密度的关系,以及樟子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生产力与密度密切相关;620 ̄820株/hm^2为中龄林的适宜密度;不同年龄阶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不同。该研究为评价樟子松人工林及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人工林鼠害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樟子松人工鼠害发生特点和以往防治实践,提出了“以营林为基本措施”,生物,化学防治,人工和机械防除为辅助措施,综合防治樟子松鼠害”的方针,并着重阐述了营林防治措施及营造防鼠混交林的可行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林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表现出差异。与流沙地相比,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随林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呈上升趋势,6年生到20年生阶段增幅最大;土壤酶活性总体上不断加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且在林龄和土层深度两个方向上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在流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人工林后,土壤生物学特性不断改善,土壤肥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市不同类型人工林枯枝落叶层重金属质量分数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波椤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地枯枝落叶层6种重金属(As、Cd、Cu、Ni、Pb、Zn)的质量分数,并以哈尔滨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不同林型枯枝落叶层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樟子松管胞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措施(初植密度、间伐强度、坡向、坡位)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的绝大多数管胞形态特征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间伐强度和坡位对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的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可选择1.5 m×1.0 m、轻度间伐、阳坡、坡下林分进行定向培育,加快树木生长,从而培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用材林. 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樟子松林地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对樟子松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密度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以及N、P、K质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全Ca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交换性Ca质量分数逐渐减少。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中龄林、近熟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9.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