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徐州市6个人工站点日最低温度实况以及相应气候背景资料,以徐州站为标准站,统计站点间偏差分布规律,进行样本资料统计并分型,分为两端型、东部型、西部型和全部型。应用正交函数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造成站点间温度大值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包括环境风向、风速、湿度、冷空气影响等进行相关性特征分析并提炼修正方法。结果表明,丰县最易出现较明显偏差;当同时出现2站及以上站点偏差时,考虑负偏差,不考虑正偏差;当平均风速≤0.5 m/s时,不考虑风向影响,当平均风速≥0.5 m/s时,徐州市受偏南风影响时不利于降温,沛县受东风到东南风、睢宁县受南风到西南风影响时不利于降温,丰县、邳州市和新沂市风向特征不明显;大值偏差出现频率西部地区在秋、冬季最高,而东部地区则是春季最高,均是夏季出现最少;当无冷平流,受局地风向风速环境条件影响为主时,着重考虑两端型,当存在冷平流影响时,主要关注西部型和东部型。通过主观订正降低站点偏差失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同一气候、同一环境背景下不同观测系统观测资料的差异性,利用琼山国家一般气象站2014年10要12月DZZ4与ZQZ-CII型自动气象站气温、风向风速、0~320 cm地温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型号自动站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DZZ4型观测数据变化表现相对稳定。②日平均气温差为0.2益,平均气温、日极端气温差异不显著。③2 min、10 min平均风速差分别为0.08、0.03 m/s,风速一致率分别为68.50%、93.70%,风向相符率分别为68.2%、85.9%,平均风观测时间越短,风速差变大,风向相符率变低。④0~5 cm地温、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差均大于0.5益,地面最高温度平均差为2.4益,地面最低温度及其他层次地温差很小。地温随深度增加,变化减小,两站的地温差变小。⑤通过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地实现DZZ4与ZQZ-CII型自动站气象资料的互补,确保资料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丽水市及云和、遂昌、缙云、庆元、龙泉、青田等站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丽水地区地面风场特征:丽水市春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夏季盛行东风或偏南风,秋季盛行偏北风或东风,冬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丽水及各县(除青田外)常年地面风速在0.8~1.3 m/s之间,地面风速月季变化不大,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全年6月地面风速最低。青田县地处丽水东部、与温州相邻,易受东风系统影响,常年平均风速为2.3 m/s。丽水站年主导风向为ENE,年平均风速为1.3 m/s,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污染较为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污染系数图合理置放污染源位置。  相似文献   

4.
利用汕头基准站新型自动站和作为备份的I型自动气象站2014—2015年24个月的观测资料,对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蒸发和降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自动站观测资料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传感器的性能不同造成的,但相对来说新型自动站的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5年7月20—2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东部区进行的大气边界层探测实验所得到的资料,分析各个观测点的风向频率、静风频率、平均风速、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兰州东部地区的最多风向为东风或偏东风,静风频率比较低,平均风速较小,不同地点的风向日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张培  王莉  刘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065-11067
基于AERMOD大气扩散模型,利用许昌市2009年的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分析了污染源主导风向上SO2年均落地距离与落地浓度的关系及不同排气筒高度与污染源主导风向上SO2年均最大落地浓度和最大落地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量条件下,主导风向下风向的SO2落地浓度约是上风向的4.8倍;污染源排气筒高度越高,SO2年均最大落地浓度愈小,最大落地浓度点与污染源的距离越远,因此提高污染源排气筒高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O2年均落地浓度,减小污染源对地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群星  郭丹  张寅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45-147
为了解安徽铜陵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对比观测数据差异,分别选取2011年7月、10月及2012年1月新站和旧站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旧站近20a和新站1a相应观测资料月、年平均值进行连续性检验。结果表明:新旧站气温差值范围在-0.5~0.8℃之间;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高3~9个百分点;新站风速较旧站偏大,新旧站最多风向及频率略有偏差,但主导风向未变;通过t检验发现:除8月份风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要素均无显著差异。造成气象观测数据差异主要与新旧观测站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海拔高度及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福州大气污染日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2年福州市大气污染逐日监测资料确定福州市大气污染日,并分析了其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资料及高空探测资料。结果表明,易产生大气污染日的气象特征包括: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被弱暖平流控制或冷空气势力较弱;850 hPa高度场关键区等高线稀疏,没有明显的天气系统;850 hPa以下大气一般存在逆温层、湿层与风向突变层,大气水平、垂直交流不畅,属静稳大气,易造成大气污染物堆积。大气污染日出现频率较高的海平面气压场类型有:大陆高压脊型、变性冷高压前部型、变性冷高压底部型或后部型、锋前暖区型、均压场型、地面倒槽暖区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安庆地区高空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世锋  程正飞  吴月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03-11805
利用新一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雷达采集安庆地区高空风观测资料,并根据这些观测资料分析该探测站点高空风速、风向频率分布、风的时次变化规律和风稳定度等。结果表明,安庆地区行星边界层上空处在明显的西风带环流中,风向稳定,风速自9000~14000gpm高度为大风区,行星边界层和平流层风向为偏东风。该统计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高空风场、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和农业生产等提供重要的参量。  相似文献   

10.
鞠春宝  张超 《农技服务》2012,29(4):478-479
根据2007年1月6~11日在青海乐都高店焦化厂地区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乐都地区冬季风向频率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在地面主导风向频率为SW,在10~50 m最多风向频率和次多风向频率相同,分别为NW和WSW,50 m的最多风向频率为NW,100 m的主导风向频率是WNW,NW,150 m往上除了200 m的主导风向为W以外其他的都为WNW。从试验期间平均结果看,低空风速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平均而言,从地面到100 m风速随高度增加比较快,而100 m后随高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广西北海市沿岸的波浪特征,采用计算机对SZF型波浪浮标观测一个月(2008年6月份)的风浪过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谱分析,给出了波高和周期分布,以及特征波要素和波谱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风向很稳定,以SW和S为主,风速主要在1~3级,2级风的出现频率为40%,1级风为25%,3级风的出现频率为24.2%;波高以3级为主,出现率达66%;主波向出现的频率主要在S向,占35.4%.从风向和浪向来看,S、SW向的波主要是风或外海海浪共同作用所致,但波向与风向一般都有一定的差别,综其原因是风速和风向的变化较快,而波浪的变化有一定的延迟所致,实测波高分布与瑞利分布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Caws600-R(T)型区域自动站风向传感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Caws600-R(T)型区域自动站的仪器及其参数,通过对风向传感器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一套排除风向传感器故障的方法,以期使维修过程以及维修观念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0年风向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风向频率玫瑰等方法,分析文登市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日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30年文登市平均风速为3.4 m/s;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风速通常是午后大,午夜至清晨小;近30年平均风速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7.2 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1.1 d;出现最多风向为C、NNW和S.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柳城新型自动站DZZ5 一次风向传感器故障实例出发,详细介绍了EL15-2C 型 风向传感器故障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并提出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以供台站综合气象保障人 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一波  张燕  李帅帅 《北京农业》2013,(18):133-134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区域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产生于西低东高的环流场中,是在西北涡、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低层风向切变、风向辐合、中尺度切变线均有利于晋城地区附近不稳定空气的抬升,而地面冷空气的入侵是对流天气产生的主要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通风的Venlo型两连栋玻璃温室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数值方法,以流体控制方程和标准湍流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DO辐射模型对室外风向垂直屋脊和平行屋脊两种工况下室内气流分布模式进行了3-D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风向垂直屋脊时侧窗外侧存在两个对称涡流,侧窗是主要进风口;室内气流速度随高度呈上升趋势;室内东侧流速较西侧低。风向平行屋脊时,侧窗气流流动复杂,天窗是主要进风口;气流速度随高度呈下降趋势;室内东侧流速较西侧高。两种风向下南北向流速分布相对均匀一致。室外风向对室内气流分布模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位于泰安市市区的东湖区域站与位于郊区的省庄区域站2008年1~7月两地风向风速资料,发现市区与郊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市区与郊区两地环境差异,市区风速比郊区要小很多,在风速上市区存在“城市屏风效应”。从季节上看,“城市屏风效应”冬季较为明显,春秋次之,夏季最小。从日变化上看,“城市屏风效应”呈夜间弱、白天强的特点,说明“城市屏风效应”与风速大小有关系.从市区和郊区的风向频率玫瑰图比较看,市区风向与郊区也明显不同,市区的环境对风向造成约200的扭曲。从市区和郊区同风向下平均风速的比较看,郊区风速也明显大于市区,特别是出现最多的风向,当然也出现个别风向的风速市区大于郊区的情况,这可能与风向的扭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19.
该文归纳整理了新型自动站(DZZ3型)使用以来ISOS软件"正点观测编报"业务模块中常见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结合最新地面观测业务技术规定,通过实例分析,对温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地温、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异常数据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气象观测员在正点观测时次快速处理各类异常数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用2006—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辽宁西部锦州地区偏南大风和偏北大风型沙尘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地面要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市沙尘天气以扬沙为主,根据风向可分为偏南大风型和偏北大风型,偏北大风型沙尘发生时均受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850 hPa锋区迅速东移南压,偏北风风速20 m/s以上,冷平流显著;偏南大风型500 h Pa锦州地区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或中纬度较为平直的偏西气流控制,850 hPa受温度脊控制,暖平流明显,对流层低层干燥且升温显著,风力加大,大气层结为中性或弱不稳定;偏南大风型沙尘风力和相对湿度明显大于偏北大风型,伴随强烈的正变温和负变压,偏北大风型以负变温和正变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