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广博精深,具有海阔天空的宽广性和高深奥妙、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系统性,在时空上,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什么都有文化。所谡行行出状元,实际也是样样有文化。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总和。没有文化,人类就没有文明的标志。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喝茶、饮酒来说,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有茶文化、酒文化,当然还有米文化、食文化。古今美酒话杜康,细究源头本是粮。洒源于米粮,它是米粮的酿制品。没有米粮,何来之酒?  相似文献   

2.
成语“不茶不饭”语见《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成语大意是说,不吃不喝。比喻心事重重,以致不思饮食。形容什么也不吃。吃饭无疑是件大事,不吃饭或说没饭吃,是会被饿死的。但对中国人来讲,自古除了吃饭尤其是要吃饱饭,当作一件大事外;喝茶也认为是一件大事。所以早就有了“茶饭无心”和“不茶不饭”的成语;更有像元·杨景贤在《刘行首》第2折中所写的:“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都说明了,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对喝茶和吃饭的重视程度。其实,考究…  相似文献   

3.
福安种茶历史悠久 ,新形成的饮茶、用茶习俗也与之相辅相成 ,历史漫长。一、饮茶、用茶已成为福安人民“开门七件事”之一 民谣“油盐酱醋米茶柴 ,件件都在别人家”。这是旧日贫苦人民的生活写照。二、茶哥米弟 福安民间把茶叶叫做“茶米” ,与谷、麦、豆、麻同列五谷类中 ,足见其重茶的程度。有趣的是福安人历来有先喝茶后吃饭的习惯 ,特别是来了客人 ,很少有不喝茶先吃饭的。他们认为先喝点茶 ,保持肠胃通畅 ,然后再吃饭 ,有利于身体健康。故把茶称作“哥” ,把饭 (米 )称作“弟” ,茶哥米弟之称便由此流传。三、“无意冲茶半浮沉” 福…  相似文献   

4.
米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米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出地域性、层次性、时节性、多样性等特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了米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发扬米食文化,对促进中国文化、科技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包桂影 《福建茶叶》2016,(4):349-350
自古以来,茶文化就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包括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中国茶文化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茶文化中的喝茶与制茶文化又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本文针对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内涵,阐述茶文化英译的美学与策略,以及对于当前茶文化中词汇翻译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它不仅仅只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名词,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人看来,喝茶的过程便是品味人生的过程,况且茶文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也足以证明它有着独特的魅力。现今,茶文化已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令人记忆犹新。而茶文化的发展也不仅仅是文化艺术的传承,更多的是附带着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各地茶产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茶文化的弘扬与内蒙古茶产业经济的发展研究,对茶文化的前景做出了相应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成语“茶饭无心”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成语大意是说没有心思喝茶吃饭。比喻情绪焦虑不安,形容心情相当苦闷。通常,不是工作过忙,压力太大,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就是遇到难题或极其不称心的事,也会没有心思喝茶吃饭,亦即茶饭无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明媚灿烂的阳光,也有阴霾绵绵的黯淡;有心想事成的喜悦,也有事与愿违的悲哀。当你受到挫折和悲痛之时,请用宣泄疗法为自己找条出路,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避免引起精神崩溃。据悉,日本松下公司各生产基地都设有一个专门的小房…  相似文献   

8.
茶是中国从古至今特有的一种饮品,中国的茶叶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茶叶的传播中,它也将中国特有的饮茶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品茶的人对喝茶整个程序有着很高的要求,从对茶叶的种类,到沏茶的方式,甚至是茶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包含着我国传承的茶文化,在与茶交流的同时,便能够体会到很多我国独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米食文化,文源于米,大米是米食文化的载体。研究米食文化,最重要的是创新米食商品文化。米食文化的兴衰,主要看米食商品这个载体形象的优劣。米食商品载体和文化形象,是形成米食商品文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其中商品载体是 主体结构,文化形象是客体结构,仅有主体结构的优势,还不能成为优势;有客体结构的优势,也不能成为优势;只有主客体结构达到完整的和谐,才能成为真正的优势。由此可见,振兴米食商品文化,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更新完善主体结构,突出抓好一个“品”字,要努力更新种、增加品类、提高品级、优化品质,在“品”字上丰富大米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为世界人民所熟知,丝绸之路将它带出国门,沿路国家大多因此有了喝茶的习惯,茶叶的发现利用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茶文化不单单是饮食文化,更是精神文化和审美文化。新时代茶文化的内涵精髓在于满足人们对高层次精神文化追求的需要,从而对帮助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今,在新时代的优秀背景下,新时代的茶叶文化旅游呈现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帮助新时代的茶文化走向新的辉煌。茶文化旅游也不再死守固有模式,在多方面不断进行改造创新,传统茶文化与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和碰撞,各界力量通力合作,打造出了很多值得学习研究的新时代创新茶叶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拥有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喝茶》极具代表性,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喝茶,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传统,茶也成为了中国的国饮,在《喝茶》中,周作人先生对茶文化展开了深入描写,透视着中国人的情感内涵与审美意象。本文将对《喝茶》中的茶文化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从喝茶转变为品茶,茶在人们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饮茶习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的情况下,茶的文化背景也千差万别。但在世界文化大融合背景下,茶文化也有其相似之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与英美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茶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以茶代礼的风俗在中国古时候就有。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就销售至欧洲各国。在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英国的上层和绅士在当时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现今,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了解不同文化下中英茶文化的异同对我国茶文化的再发展和再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将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饮茶的习惯习俗以及对茶文化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来比较中英茶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从来民以食为天,圣哲谆谆劝力田。中国的稻田米谷生产历史悠久,最早始种试栽稻谷地区的历史约有七千余年,发展至今,无论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繁殖和栽培的稻品不下4万种,其中有水稻也有陆稻。米食生产文化的特点,就是米食传统文化与米食生产结合在一起。米食生产需要文化,文化也离不开生产,米食生产是米食文化的基础,没有生产的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物质基础的文化,文化只有与生产结成姻亲,才能推动生产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并在生产发展中进一步丰富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与米食生产结合的主要表现是,以利用大自然的环…  相似文献   

15.
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古人在喝茶过程中,将自我的思想情感寄于茶事活动,故而,茶文化应运而生。喝茶悟道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形式,同样也是作家是周作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散文《喝茶》中,作者通过对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和西方下午茶的简单介绍,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了自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最好的变现形式之一。对于茶文化来说,人们喝茶时候的习惯用语都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想要研究英美的茶文化,就必须深刻理解英语的茶语言。反之,茶语言想要获得更好地发展,也必须深入研究英美的茶文化。本文主要分析了英美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并指出一些促进英语茶语发展的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亚鹏 《福建茶叶》2016,(7):315-316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茶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从喝茶转变为品茶,茶在人们生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饮茶习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茶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条件下,茶的文化背景也千差万别。但在世界文化大融合背景下,茶文化也有着相似之处。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跨文化视角,对中国与英美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同清 《福建茶叶》2016,(7):358-359
据文献记载,韩国早在新罗善德女王时期(唐朝,632-646)就从中国传入了喝茶习俗,至新罗兴德王三年(828),韩国本土茶叶开始生产,饮茶之风兴起,中国的茶文化结合韩国本国的特色民族风情,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形式和内涵,这些在语言、文学中都有反映。本文将分别从韩国语言中、韩国文学作品中和韩国社会文化中分别探讨各领域中反映出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亚洲的大江大河流域,到喜马拉雅山麓,从非洲的热带雨林到中东干涸的大地,只要是稻米生长的地方,稻米就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宗教庆典中、结婚喜筵上,或是绘画和歌曲里。这些也是稻米文化,但稻米文化远远没有停留在稻米食物和作物企及的地方,它还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精神。苏州佐竹机械公司的日本总经理横山多次说到,在日本,人们常用好吃的品牌米煮成饭后加点盐,捏成团,就直接吃了,或者在饭团里面加鲣鱼、海带等,外面用紫菜包着吃,而中国则没有 空嘴吃米饭的文化,这是日本和中国米食文化的差别。差别确实存在。因为日本长期以…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是中韩两国文化互通、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从新罗善德女王时期,韩国从中国传入了喝茶习俗,至新罗兴德王三年,韩国本土茶叶开始生产,饮茶之风兴起。本文将从韩国茶文化的变迁史、茶道、茶礼、茶食谈起,细数茶文化在韩国语言、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