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沙地沙丘植被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嫩江沙地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沙地类型植物群落的调查,研究了沙地沙丘植被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沙地类型对应着典型的群落类型。植被发育过程中群落组成物种的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活型结构和占优势的科、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及均匀度的变化,表明了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植被发育过程和群落生态功能的提高。某些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地位的上升,说明植被的草原成份增加,草地的生态和生物质量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孔庆宇 《山西林业》2022,(S2):50-51+84
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介绍了太岳山林区大西沟草原概况,提出了该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台县黑河湿地深居内陆,气候为典型的中亚干旱气候,植被区划上属于"温带荒漠区荒漠亚区",植被类型可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以盐生草甸、沼泽草甸、和沼泽植被为主,主要包括水菖蒲群落、芦苇群落、三棱草群落、河柳群落等,此外还有呈片状或零星散布于湿地绿洲边缘的荒漠化草原。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防护林,分布于湿地和绿洲的边缘,林木以杨树、沙枣、河柳、梭梭、花棒等为主;中游山前冲积扇下部和河流冲积平原上分布有灌溉绿洲栽培农作物和林木,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以蔬菜、棉花为主。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人祖山保护区自然地理和环境要素概况以及生态系统胁迫因素,摸清人祖山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等,进而确定了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以掌握珍稀保护级别的植物种的地理分布和环境,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植被与群种。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区的山地草原化是森林退化的主要标志,研究山地草原化土壤微生物功能的演替对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试验利用Biolog方法,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林区3种山地植被退化类型(蒙古栎林、灌草丛和草地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山地草原化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被退化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利用多种碳源的能力明显不同,其中,代表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0.25~0.39之间,其大小为灌草丛>蒙古栎林>草地,灌草丛和草地的AWC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碳源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AWCD相似。3种植被退化类型的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存在较大差异,对氨基酸类碳源的利用表现为蒙古栎林>灌草丛>草地,而对氨/胺类碳源的利用呈现相反趋势。说明大兴安岭林区的山地草原化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下降,有关碳源底物利用的微生物数量及活性明显降低,并且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也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6.
胡喻华  陈德昌  杨加志 《热带林业》2005,33(2):47-50,46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七星坑天然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天然植被有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灌丛和草坡等植被类型。对每种植被类型进行了群落类型的划分,并简述了各群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进行石油污染控制胁迫实验,分析了草甸草原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对石油污染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盖度对石油污染胁迫没有明显响应(P0.05)。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功能群植物的相对生物量具有波动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有效保护了 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平原耕作区的调查,系统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天敌种类、数量以及昆虫群落多样性.初步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昆虫群落和天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为天敌类群鸟类对昆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昆虫群落结构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天敌种类、数量影响很大.其中杨树纯林的昆虫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高;枣与花生间作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0.
乌兰察布市草原面积5521万亩,草原植被类型丰富多样,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平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草原化荒漠植被六大类,其中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三大类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42.3%、40.6%和8.8%,其他类型占8.3%。天然草原平均亩产干草37公斤左右,平均草原植被盖度38%。全市天然草原“三化”面积达4634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3.9%。  相似文献   

11.
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和优势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并根据《四川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11个群系纲和25个群系。其中,1 400~2 000 m海拔段主要分布有14个群落类型,2 000~2 5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2 500~3 000 m分布有3个群落类型,3 000~3 500 m分布有9个分布类型,3 500~4 000 m有4个群落类型分布,4 000~4 800 m有2个群落类型。通过重要值统计不同海拔段各个群落类型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建议通过建立有效保护体系、加强宣教、监测管护和科学研究达到对保护区植物植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1前言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复杂,既具有华北植物区系的植被群落,又具长白植物区系的植被群落。据了解关于医巫闾山的植被类型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据此,笔者几年来对其森林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认为森林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矮林、灌丛等5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进行了概括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浑河上游植被为研究对象,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对研究地区植被进行群落分类,对各群落类型特征进行分析。在提出河岸带植被生态功能适应性指标的基础上,对河岸带植被进行了生态功能适应性分组。研究发现,浑河上游河岸带植被可划分为香蒲草丛、球子蕨草丛、灯心草草丛、柳属灌丛、珍珠梅灌丛、核桃楸阔叶混交林、家榆阔叶混交林、长白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等9个群落类型,群落类型表现出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且物种组成复杂;研究地区9个群落类型可以划分为强入侵性功能组、弱入侵性功能组和高逃避性功能组3个生态适应性功能组,不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具有明显的不同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杭州湾南岸一线新围垦海塘的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学调查研究,分析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结构特征,探讨滩涂围垦地的植被更新及其潜力,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一线海塘植被可划分为2种外貌类型、4个群落类型。自然植被以灌丛植物群落为主,辅以少量草本群落。非地带性因素主导植被的发生和演替,短期内人工栽培耐盐碱树种是进行滩涂绿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对潜在物种入侵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植被恢复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粤北地区典型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天然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粤北喀斯特山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组成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细菌群落多样性方面,除了针叶林的均匀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无显著差异。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参数如pH值、含水率、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草地土壤的pH值接近中性,且显著高于针叶林和阔叶林土壤,草地土壤的氮、磷、有机质含量也更高。根据原核生物分类单元功能注释功能预测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化能异养表达量最高,氮循环相关的功能中固氮功能表达量较高,且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产生了显著差异,总氮、总磷、p H值和土壤含水率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以及林-草之间的生态演替可能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潜在功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针对宁夏荒漠草原上灌木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较少,通过探究宁夏荒漠草原固定沙地不同坡位下典型植被油蒿群落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为宁夏荒漠化防治与草地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上坡位(L1)、中坡位(L2)、下坡位(L3)等3个不同坡位下的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对不同坡位油蒿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采用点格局分析中O-ring函数,分析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类型。【结果】不同坡位下油蒿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L1(25种)> L2(15种)> L3(14种),随着坡位的下降,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在0~1 m尺度范围,为均匀分布;在1~10 m尺度范围,为随机分布。【结论】(1)该地区植物主要由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组成,不同坡位显著影响油蒿群落植物多样性。(2)不同坡位下油蒿种群的分布类型基本相同,但其群落优势种有所差别。随着坡位由高到低,植物物种数大小顺序为:L1> L...  相似文献   

17.
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闽楠林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闽楠林群落结构、植被类型、生长环境以及闽楠树种的生长进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群落组成复杂,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群落中以闽楠占绝对优势,且更新幼苗多,将来有演替为闽楠纯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对罗布泊及周边地区植物和植被资源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植物的区系成分,阐述了该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物种组成、结构,计算了主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研究了该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结果显示: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7科53属74种,其中包括栽培植物2种,省级保护植物7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木本植物以灌木为主,乔木树种极少。该区藜科(Chenopodiaceae)和禾本科(Poaceae)种类最多,单种科和单种属占较大的比例。该区区系成分分布最多的为世界广布类型,其次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地区分布类型。该区主要群落类型有胡杨林群落、多枝柽柳灌丛、芦苇群落、花花柴群落、黑果枸杞群落、铃铛刺灌丛群落、骆驼刺群落、沙拐枣群落等,这些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偏低、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符合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对胡杨更新表和群落的结构分析,部分胡杨林群落处于退化阶段、部分胡杨林更新正常,群落退化的原因就是由于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提出了该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的建议:进一步规划好当地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按以水土保持作用为主和兼有水保功能和经济利用进行分类,介绍了38种山西省天然灌丛植被群落类型。并对每个群落的分布、结构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20.
摸清陕北黄土区植被的类型与区划,能为全国植被区划及自然与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陕北黄土区以延安为界,北至长城为暖温带森林草原地带,可分为志丹——府谷森林草原省和白玉山地灌丛草原省,南至铜川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只有黄陵——延长为落叶阔叶林省。南部地带性植被为松栎林型的落叶阔叶林,北部为温性和暖温性草原、温性落叶灌丛及松栎林型的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地带属于温带草原地区,并与落叶阔叶林地区接壤。这里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趋异性,反映了森林和草原之间过渡地带植被的特征,是植被长期适应过渡地带气候及土壤与地形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