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和鹰嘴豆象 C.analis(Fa-bricius)主要为害豆类。四纹豆象由于它的世代多、繁殖量大且具有能在田间及仓内交替辗转为害的特性,给豆类的生产及其贮藏造成严重的损失,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对外植物检疫对象。我国早在1973年也列为检疫对象。四纹豆象的鉴定中仍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2.
据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李宝娟同志来信反映,她在上海亲戚家的绿豆中,发现大量豆象,当时误认为绿豆象。带回校内解剖雌性交配囊及雄性外生殖器鉴定,是四纹豆象 Cal-  相似文献   

3.
温州发现灰豆象和四纹豆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州市植检站和温州动植物检疫局在共同对本市执行仓储害虫普查时 ,发现两种检疫性害虫———灰豆象Callosobruchusphaseoli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1998年 10月 7日在泰顺县医药公司中药材仓库里检查到灰豆象 ,其危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四纹豆象对豆类的危害情况,笔者在1998年5月份取豇豆500g放在宽口径的玻璃缸内,顶盖尼龙沙布,进行观察记载,现将观察结果归纳如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大批量的四纹豆象成虫羽化出来,并在豆粒表皮及玻璃缸壁上产卵,到6月中旬成虫基本死光。待到...  相似文献   

5.
四纹豆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严重危害豇豆、豌豆、绿豆、鹰嘴豆、大豆、扁豆、赤豆、胡豆等豆类。本文对四纹豆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四纹豆象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采用药膜滤纸法测定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印楝素、苦参碱6种植物源农药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7.0771、7.5804、66.3049、16.1044、25.4777和85.5233μg/cm2;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最强,烟碱次之,其它4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我省检出检疫害虫四纹豆象湖北省植物检疫站(430070)匡红梅刘元明1997年11月,我站在送检的赤豆样品中检出了检疫性害虫四纹豆象(Ca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发现疫情后,我站及时对这批样品进行了防疫处理...  相似文献   

8.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是危害豇豆[Vigha unguiculata(L.)Walp]种子的一种害虫,常可造成贮藏种子的严重损失。四纹豆象首先在田间侵入豆荚、然后随种子进入仓库(Pr-evett,1961),此后便开始大量繁殖,成虫产卵于种子表面,卵在5—7天内孵化。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在种子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成虫羽化后便离开种子,在种子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特区越来越繁荣。经文锦渡口岸进口的餐料越来越多。豇豆、绿豆、眉豆等易带四纹豆象等应检害虫的餐料也随之进来。这些餐料、量小又不可少、退货或熏蒸都不是理想的处理办法。为寻找妥善、快捷的方法处理这些餐料,1986年7月22日我们做了微波处理带四纹豆象豇豆的试验。试验结果效果很好。一、试验仪器及材料(1)日本三洋牌800瓦微波处理器一台。(2)深圳市新兴餐厅从香港进口的豇豆。该批豇豆(报检号:B_(14)—8)重28公斤、用旧麻  相似文献   

10.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酶切方法,对鹰嘴豆象Callosobruchus analis(Fabricius)和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的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两种豆象m tDNACOⅠ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设计了2对特异性PCR引物,并筛选到2个特异性内切酶SnaⅠ和MboⅠ,通过PCR反应(最适退火温度为55℃)和PCR产物的酶切反应检测2个近缘种。可靠性检测表明,2对引物针对不同地理种群和个体以及不同DNA浓度的鹰嘴豆象和四纹豆象均能扩增出相应的目的条带。限制性内切酶验证结果表明,PCR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弥补了形态鉴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纹豆象和近似种绿豆象的特征比较湖北省植物检疫站(430070)匡红梅四纹豆象Ca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属鞘翅目,豆象科。是我国的检疫对象。1分布原产亚热带。但最早在美国发现。分布地区有印度、土耳其、朝鲜、斯里...  相似文献   

12.
高温与磷化铝对四纹豆象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伟  许渭根 《植物检疫》1999,13(5):284-286
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剂量的磷化铝,在不同的处理时间一对四纹豆象的高温灭虫及磷化铝熏蒸试验,结果表明:四纹豆象肾的而高温能力最强,卵次之,在55℃温度下幼虫和成虫经50min校正死亡率为100%,肾和卵要75min,在60℃温度下卵、幼虫、成虫经15min全部死亡,而肾需要45min才达到100%的死亡率。用经铝熏蒸,幼虫和成虫较第敏感,用1.5g/m^3处理3天,人武部死亡,但卵、蛹的校正死亡率仅为  相似文献   

13.
四纹豆象是口岸检疫中经常截获的种类,本文以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COI基因516 bp碱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保守位点为353个,变异位点为163个,简约信息位点为134个,自裔位点为29个。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结果显示:种内遗传距离介于0.001~0.013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114~0.193,平均遗传距离为0.161。采用邻接法构建的COI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显示,同一物种聚为同一小支,且分支自展值均为100%。结果表明应用COI基因片段对四纹豆象及其近缘种进行分子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瘤背豆象属6种检疫性害虫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四纹豆象、绿豆象、西非花生豆象、罗得西亚豆象等6种具有检疫意义的害虫形态特征、寄主、分布、检疫地位作了描述,并根据雄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编制了两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四纹豆象为豆类危险性害虫之一。它能在田间及仓庫内为害豇豆、綠豆、茶豆和豌豆等多种豆科的种子,使种子失去种用和食用价值。据在福州室内飼养结果:四纹豆象一年发生世代数与食料种类有关,在仓儲綠豆、豇豆和菜豆种子上,一年可繁殖9—10代;在大豆和蚕豆种子上一年至少可繁殖6—7代。研究所用材料系采自邮寄进口豆种,并在綠豆上飼养。四紋豆象在福州可以生活繁殖,一年可发生10代。消灭措施采用氯化苦熏蒸,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6.
北京所从进口豆类中截获四纹豆象、菜豆象和鹰嘴豆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所从叙利亚、哥伦比亚、美国、尼日利亚等国进口的豇豆、眉豆、大豆、小扁豆种子中多次截获四纹豆象。从法国、印度和保加利亚进口的菜豆、大豆和芸豆种子  相似文献   

17.
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是一种严重为害多种豆类种子的仓库害虫,此虫繁殖快,数量多,危险性大,常把贮藏在仓库里的豇豆、眉豆、黑豆等豆类种子蛀空,不能播种也不能食用,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也使人民生活受到影  相似文献   

18.
前言四纹豆象 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是一种田间及储藏物豆类的重要害虫,Ei—sanaf(1956)曾描述过此虫在豆类中的生物学特性。成虫存在两种型,不仅在外部形态特征方面有差异(Southgateet al.,1956),而且在生理特征及行为方面亦有差异(Utida 1954、1972,Takahashi1958,Caswell,1960,Taylor 和 Agbajei1974),因而 Utida(1954)称它们为“飞翔型”及“非飞翔型”,1960年称之“标准型”(常型)及“活动型”。两型雌虫除了可以  相似文献   

19.
瘤背豆象属的种类、寄主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赖凡  杜琦  陈长法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2,16(3):159-160
鞘翅目豆象科瘤背豆象属Cakkoso-bruchus为豆象科内经济意义十分突出的一个属,该属的一些成员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绿豆象C.chinensis在我国分布广泛,四纹豆象C.maculatus(Fabricius)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在检疫中经常被截获的5种豆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enBank中5种豆象mtDNA COⅠ序列的查询,并进行序列比对,共设计了30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5对能分别鉴定5种豆象的特异引物,并用50、25、10、5、1、0.5、0.1、0.05ng/μL 8个不同浓度系列的豆象DNA模板来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豌豆象和四纹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1ng/μL,蚕豆象、菜豆象和绿豆象特异引物对的灵敏度为0.5ng/μL。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定5种豆象,对于豆象类害虫的检测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