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航天搭载后的龙果黄瓜为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优良变异白黄瓜品系05-33-6-1-2-49,在2013—2014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05-33-6-1-2-49的2 a前期平均折合产量为20.4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2.90%;平均折合总产量为30.6 t/hm~2,较对照品种龙果黄瓜增产15.3%,增产效果显著。通过SRAP分析,证明用搭载后的材料选育出的新品系与搭载前产生了DNA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糜子新品系HM10-84-12-3是从华池县糜子主产区品种群体内选择的自然变异单株,经多年系谱选择选育而成。2015—2016年在甘肃省中东部进行糜子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均表现增产,平均折合产量2 737.8 kg/hm~2,较对照品种黄二汉增产11.46%。该品系株高102 cm,主茎节数7.5个,穗长27 cm,穗粒重5.51 g,千粒重7.9 g。耐旱、耐寒、耐瘠薄、抗病性强、中抗倒伏(雨水较多年份有轻度茎倒伏),落粒轻、中早熟,生育期101 d,稳产性好。适宜在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的北方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4.
9192-4-1-2是陇东学院农学系以"895021"作母本,"西峰16"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在2000-2001年庆阳市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897.55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0增产10.18%,增产极显著.其抗寒性强,抗旱指数为1.284 2,耐条锈病,保产性好.籽粒含粗蛋白14.78%、湿面筋29.7%、沉降值29.8 ml,稳定时间3 min,吸水率62.9%,属优质中筋小麦品种.适宜陇东旱塬地和中北部川台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黄瓜、辣椒—水稻轮作模式对土壤连作障碍进行修复研究,为解决设施蔬菜的连作障碍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方法】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黄瓜-水稻、红椒-水稻两种轮作模式试验,并以夏季空闲作为对照,3个处理3次重复。在黄瓜、辣椒、水稻收获末期取土样(0~5cm、5~10cm、10~20cm、20~40cm)测定分析作物根部及行间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结果】黄瓜-水稻、红椒-水稻轮作,在黄瓜、辣椒收获后种植水稻,与对照相比较,轮作明显降低了土壤的p H值,以10~20cm土层最明显,降幅2.93%。显著降低了土壤0~20cm的Na~+和Ca~(2+)含量,Na+降幅在15.2~34.5mg/kg,Ca~(2+)降幅在7.5~27.5mg/kg。土壤中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较对照增加45.7%(黄瓜-水稻)和21.1%(辣椒-水稻),减少了放线菌、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瓜、椒-水稻分别较对照提高8.14%、6.03%、3.17%、6.87%和16.34%、37.96%、30.77%、12.02%。【结论】瓜、椒-水稻轮作模式可以调节原有土壤中各养分和元素含量,杀死有害微生物,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下茬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6.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硅钙肥对黄瓜有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666.7m2使用"山铝瑞奇"牌硅钙肥50 kg,黄瓜的含糖量比习惯施肥增加22.9%,产量提高30.7%,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光合细菌PSB07-15降解甲氰菊酯的应用潜力,在实验室研究了光合细菌PSB07-15对水培黄瓜体系中的甲氰菊酯污染的生物修复效率.结果表明,培养30 d,光合细菌PSB07-15对黄瓜营养液中100 mg·L~(-1)甲氰菊酯降解率达到47.63%,黄瓜中甲氰菊酯降解率达59.73%.光合细菌PSB07-15可以使黄瓜的根长和生物量显著增加,而黄瓜的根活力以及根H_2O_2酶活力增加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对冬季日光温室内地温的提高作用和对黄瓜早熟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的作用。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在冬季日光温室栽培黄瓜,利用远程无限环境监测系统对地温进行监测;对黄瓜生育时期、产量、抗病性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地温,前期10cm和20cm地温分别提高1.42℃和2.48℃,采收期20cm地温可提高0.44~0.93℃;可显著增强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发病初期降低发病率20.08%,降低病情指数35.52%,中后期降低发病率9.59%,降低病情指数30.85%;对黄瓜有显著增产作用,总产量增加17.01%。沃丰宝秸秆还田技术可提高地温、促进黄瓜早熟、延长采收期、提高抗病性并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江苏灌南县探索出"番茄-黄瓜-豇豆-黄瓜"周年四茬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水果黄瓜、玉簪组培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2种有机肥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0‰配方1、10.0‰配方2处理水果黄瓜的产量较高,其单株产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kg、0.5kg;以9.0‰配方1处理玉簪"火神""、热浪"2个品种的长势较好,"火神"的株高、叶片数比对照组增加1.7cm、4.5片,"热浪"的株高、叶片数比对照组增加0.8cm、3.4片;以10.0‰配方2处理的玉簪"火神"的株高、叶片数比对照组增加2.6cm、3.8片,以8.0‰配方2处理的玉簪"热浪"的株高、叶片数比对照组增加1.1cm、2.1片。试验结果为应用2种有机肥促进水果黄瓜、玉簪的生长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1.
人为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增加雌花数量,是黄瓜增产、增收的好方法。采用多生雌花技术,每亩黄瓜可增产500kg左右,增加黄瓜前期产量,早上市,提高了经济效益。 黄瓜多生雌花可以喷施乙烯利。促进黄瓜雌花分化,雌花数量增加,使黄瓜第一节瓜节位下降,控制秧蔓生长,提高前期黄瓜产量。最佳喷施乙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膜下秸秆覆盖的日光温室黄瓜根际土壤水热特征及增产机制,在统一覆盖地膜基础上,设置4个秸秆覆盖量水平0.42、0.83、1.25、1.67 kg/m2(记为T1、T2、T3和T4),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膜下秸秆覆盖可提高黄瓜全生育期0~30 cm土壤蓄水量,生长前期蓄水效应无显著性,生长末期,处理T3较CK显著高出7.48%(P<0.05),土壤保墒效果最佳;5、10、20和25 cm土层日均温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变化趋于平缓,5~25 cm土层温度日高峰期集中在14:00-17:00;就黄瓜生长月及全生育期而言,除15 cm土层外,膜下秸秆覆盖对各土层均有增温效应,5 cm土层比其他土层依次高出3.27%、5.57%、9.59%和12.24%;生育后期,膜下秸秆覆盖促进株高、叶片数和茎粗生长,且通过促进坐果数、黄瓜纵横径生长,达到增产效果,处理T3、T4和T2分别较CK显著提高42.95%、28.96%和24.02%(P<0.05)。综合考虑,土壤保墒增温效果和黄瓜生长及产量指标,处理T3(秸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施氮处理对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青海省黄瓜种植的最佳施氮量,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黄瓜产量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尿素352kg/hm~2处理下,黄瓜株高为192.5cm/株,较习惯施肥增加4.9cm/株;瓜长为30.2cm/个,较习惯施肥增加0.4cm/个;单瓜重为212g/个,较习惯施肥增加17g/个;产量为91500kg/hm~2,较习惯施肥增产1500kg/hm~2;总糖含量为1.41%,较习惯施肥增加0.02%;VC含量为110.05mg/kg,较习惯施肥增加4.42mg/kg;硝酸盐含量为180.82mg/kg,较习惯施肥降低49.70mg/kg。说明,减施氮肥不仅能够保证黄瓜的产量,改善果实的品质,而且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可为该地区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辽宁省盘山县太平农场开展了稻-萍-蟹无公害农业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萍-蟹2、3处理水稻分别增产5.79%、1.69%,而稻-萍-蟹1处理与对照相比减产2.03%,稻-萍-蟹系统增收河蟹103.95—170.85kg·hm-2;稻-萍-蟹系统与对照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12%—20%、全磷增加了15.7%—30.3%、全钾增加了40.9%—49.7%,有机质增加了20.4%—36.2%;稻-萍-蟹1、2、3处理杂草量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5%、50%、15%;稻-萍-蟹共生模式是北方水田区无公害农业最佳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嫁接黄瓜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在不受害的条件下,嫁接黄瓜与不嫁接黄瓜相比,前期增产50%-80%.总产量增加40%-90%。 一、靠接法 1。砧木和接穗的准备 砧木多采用黑籽南瓜。种子经60℃温水浸泡20分钟后,随水温冷却继续浸泡12小时,搓去种子粘液.用干净纱布保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地力提升,作物增产的作用,2012-2013年进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论: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作物抗旱、抗病、持续增产。双季秸秆还田能使单株根量增加1.6-2.5条,根深增加1.7-2.6cm,株高增加1cm,旗叶长度增加0.6cm、宽度平均增加0.1cm,墒情提高6.9-16.1%,穗粒数增加0.9粒,千粒重增加1.0g,亩产增加85.9kg。。  相似文献   

17.
在项目核心示范区进行了连片24hm2的"烤烟-晚粳"种植模式示范,结果表明:该种植模式增产明显,比"早籼-晚粳"增产3168kg/hm2,比"烤烟-晚籼"增产1054.5kg/hm2;经济效益高,比传统双季稻合计增加纯收入33795元/hm2,"烤烟-晚粳"种植模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UB-浸种剂对黄瓜壮苗及增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UB -浸种剂浸种对黄瓜壮苗及增产的作用 ,结果表明 :利用UB -浸种剂浸种 ,可有效防止黄瓜幼苗徒长 ,使黄瓜幼苗高度降低 33.3%~ 49.3%;使茎粗、茎粗 /株高提高 ;外观上幼苗显得矮化、粗壮、叶色深 ;可使黄瓜幼苗开展度、开花初期的株高降低 ,而展叶数不受影响 ;可极显著提高黄瓜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 ,早期产量增加 15 .0 %~ 16 .8%,总产量增加 11.0 %~ 1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探讨不同的根层调控措施对消减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及下茬黄瓜生长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传统棚室蔬菜的休闲季种植甜玉米,针对甜玉米设置添加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2种根层调控措施,以甜玉米传统种植作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于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进行,共3次甜玉米-黄瓜轮作,6季作物。每年6月初至9月底种植甜玉米,10月初至次年1月底扣棚育黄瓜苗,当年2月初种植黄瓜。在甜玉米季,共3个处理,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 m×2 m,小区间隔0.3 m,区组之间布设1 m的保护行。【结果】甜玉米种植季,调理剂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2008、2009和2010年的产量分别为6.2、7.4和7.9 t·hm-2;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2种根层调控处理的甜玉米总吸氮量高于传统种植。秸秆还田和调理剂处理能够促进20-6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促使根系吸收更深层的土壤养分。2种根层调控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剖面NO3--N的累积,尤其对100-200 cm的作物根区NO3--N的消减能力更强,NO3--N消减趋势大致为:调理剂>秸秆还田>传统种植。3季黄瓜种植季,不同前茬处理的黄瓜产量、生物量和吸氮量差异均不显著;3季平均土壤NO3--N在0-200 cm土层的残留量为秸秆还田<调理剂<传统种植。3个轮作季后,传统种植、调理剂和秸秆还田处理在0-200 cm土层的氮素盈余量分别为1 911.6、1 966.3和1 930.2 kg·hm-2,调理剂处理显著高于传统种植。【结论】在硝态氮高累积的设施土壤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加入土壤调理剂和适当的秸秆还田对100-200 cm的作物根区土壤剖面NO3--N的消减能力更强。填闲作物种植第二年对下茬黄瓜土壤NO3--N的消减作用最为明显。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甜玉米对土壤剖面NO3--N的消减能力,减缓土壤NO3--N 的淋失,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根施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早春茬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黄瓜‘中农2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区滴灌方式,以1、5和10 mg/(株·次)为处理,以滴灌等量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施1 mg/(株·次)显著提高黄瓜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根系活力;同时该浓度处理显著提高叶绿体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从而增加了黄瓜产量,单产比对照增加9.33%,但对果实品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无显著影响。在早春茬日光温室黄瓜生产过程中,根施1 mg/(株·次)可促进黄瓜生长,提高黄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