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2007年度皖麦38-96播期、密度试验表明:皖麦38-96的适播期为10月中下旬,10月25日以前播种,基本苗以240万苗/hm2左右为宜,迟播可增加到300万苗/hm2。  相似文献   

2.
皖麦50适宜播期和密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皖麦50在不同播期、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0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麦50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皖麦50主要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变化,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10月18日播种240~330万株/hm2和10月22日播种330万株/hm2苗产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4.
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皖麦 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麦 44播期弹性较大 ,10月上旬至 11月初播种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最适播期为 10月下旬。不同的播期应采用不同的播量 ,10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12 0万~ 2 2 5万 /hm2 ;10月中下旬播种 ,基本苗 2 2 5万~ 3 0 0万 /hm2 ;11月上旬播种 ,基本苗 3 0 0万~ 3 75万 /hm2 。皖麦 44的品质较稳定 ,对播期播量反应总体不敏感 ,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筋小麦标准  相似文献   

5.
研究皖麦52在不同播期、种植密度下的产量表现,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皖麦52的适播期为10月5—25日,适宜密度为180万~27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泛麦8号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泛麦8号小麦的最佳播期,进行了泛麦8号的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10月10-30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播量(112.5×104~450×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以225×104苗/hm2处理产量最高,为7 074kg/hm2,播量112.5×104~337.5×104苗/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泛麦8号在河南中部的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播量在112.5×104~337.5×104苗/hm2。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皖垦麦1号在淮北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最适密度,开展了播期与密度的2因素5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淮北地区最佳播期为10月19—26日,最适密度为18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江苏沿江地区宽幅带播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3为材料,设置10月26日、11月5日、11月15日3个播期和150万苗/hm2、225万苗/hm2、300万苗/hm2、375万苗/hm2 4个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幅带播(20 cm麦幅,40 cm行距)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宽幅带播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3个播种期中,10月26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最高。与10月26日播期相比,11月5日和11月15日播种小麦的平均产量分别降低了5.98%和19.50%,其中11月15日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密度之间,300万苗/hm2、375万苗/hm2两个水平之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50万苗/hm2和225万苗/hm2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26日至11月5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375万苗/ hm2的基本苗。  相似文献   

9.
皖麦30晚播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寻优方案 ,研究了播期、播量、施氮量对晚播小麦产量的综合效益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得出在我省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选用皖麦 30品种 ,单产在 6 75 0kg/hm2 以上的最优农艺组合为 :播期 10月 2 9~ 11月 6日 ,播量 16 3 .5~ 2 19.0kg/hm2 ,底施纯氮 90~ 12 0kg/hm2 ,配合拔节期追施 90kg/hm2 纯氮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 5 72 .0万~ 6 2 5 .5万穗 /hm2 ,穗粒数 34.6~ 36粒 ;千粒重 38~ 41g。  相似文献   

10.
刘志超  胡凤灵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8):104-104,61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皖油29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密度、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皖油29栽培最佳播期为9月25日其最佳密度为15万/hm2,10月5日后播的最佳密度为18万/hm2。  相似文献   

11.
周雪燕 《农技服务》2010,27(7):819-819
皖麦38-96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由皖麦38系统选育而成,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改善了皖麦38后期落黄性差和早衰现象,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皖麦38。该品种适宜在淮北地区及苏北、鲁南、豫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以菏麦2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求该品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在鲁西南地区,菏麦20的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但10月5~10日为最佳播期,适宜播量为225万~450万/hm2;10月15~20日或更晚播种时,播量为360万株/hm2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置3个冬小麦品种、4个播期和4种密度的大田裂区试验,研究晚播条件下的播期密度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的高产适宜播期和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群体总茎蘖数和穗数随着播期推迟和密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小麦品种晚播高产的适宜播期和适宜密度并不相同。西农979的适宜晚播期为10月15日,在450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到9.20 t/hm2;小偃22晚播期为10月19日,在密度22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达8.29 t/hm2;陕558在10月27日播种,375万苗/hm2下产量最高为8.16 t/hm2。可见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其适期晚播的基础上通过相适应的播种密度予以调控,同样能够达到适宜的群体结构,并实现小麦高产。  相似文献   

14.
播期播量对菏麦18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菏麦18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探求该品种适宜的播期播量,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在鲁西南地区,菏麦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8~20日,10月8~14日播种时取得较高产量的播量为270万/hm2;10月14~20日播种时取得较高产量的播量为360万/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麦52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0月20日以后,随着播期的延迟,减产幅度较大,必须增加播量,才能提高产量,播期和播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10月10日和20日播种,播量在120kg/hm2和165kg/hm2的产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7.
栽培措施对周麦23号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措施,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播量(X2)、追肥量(X3)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3号的株高主要受播期影响,在10月21日播种时,株高最低(80.7 cm),10月10日播种植株最高(90.27 cm)。产量主要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立的产量模型:Y=10 660.49-520.18X1-233.93X3-166.38X22+237.56X2X3,在10月10日播种,216万苗/hm2基本苗,追肥量225 kg/hm2时,预测产量将达最大值,为12 161.91 kg/hm2。播量和追肥量与周麦23号穗数和穗粒数分别表现为二次曲线和线性关系,而千粒重同时受播期、播量和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周麦23号的沉降值、揉混仪峰宽、8 min带宽均受播期和追肥量互作影响,和面时间受播期、播量与追肥量的共同作用。建议周麦23号在高肥水地块于10月13日播种,基本苗216万~270万苗/hm2,于拔节期追施尿素225~255 kg/hm2,若遇暖冬年份,播种期可适当推迟,增加播量。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大面积高产,以当前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该品种的播期播量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播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的影响;济麦22在鲁西南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对应的适宜播量(基本苗,下同)为180.0万~270.0万/hm2;最佳播期为10月9日,最佳播量为基本苗180.0万/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7-2008、2008-2009和2009-2010三个年度对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的研究及对该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产量及产量因素有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大,对千粒重影响不大。在淮北地区播期可掌握在10月12~24日,密度控制在15~22.5万苗/667m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扬辐麦3号在不同播期、密度下的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扬辐麦3号在10月28日栽植基本苗225万株/hm2产量最高,为6 901.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