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 %乙醇、80 %丙酮、95 %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 0、1.569 2和1.612 9 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 %丙酮与95 %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 2 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 h;最佳萃取温度为0 ℃。  相似文献   

2.
茶树叶绿素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适合茶树大量样本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本试验综合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以丙酮研磨法为对照,使用浸提法设置6种提取液(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2∶1、丙酮∶乙醇=1∶2、丙酮∶乙醇=1∶1、丙酮∶乙醇∶水=4.5∶4.5∶1)进行浸提效果试验,并对提取液进行光稳定试验。结果表明:以丙酮∶乙醇=1∶2的提取效果好,光稳定性也较好;丙酮∶乙醇=2∶1、丙酮∶乙醇=1∶1的次之;单一溶剂以95%乙醇浸提效果较好。表明测定茶树大量样本的叶绿素宜选用丙酮∶乙醇为1∶2的混合液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考虑环保因素,则以95%乙醇溶剂浸提法较好。  相似文献   

3.
根系的生活力与定植成活率有相关关系,是反映容器苗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比较了两种不同TTC法(乙酸乙酯研磨、甲醇浸泡)提取TTF,测定枫香、杜英、无柄小叶榕等阔叶树容器苗根系活力。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波长为400nm-600nm的光波范围内最大吸收峰均在485nm;甲醇浸泡法较乙酸乙酯研磨法,提取全面,结果准确,测定值平均提高4.94%;采用甲醇浸泡法提取TTF进行定量分析.浸泡1h占全部TTF的85%以上,浸泡1.5h后占全部TTF的95%以上,直至4h提取完全(即提取时间应不少于4h)。且提取的TTF比较稳定.不会被空气中的氧自动氧化。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较佳的金粟兰叶片叶绿素提取方法,研究了光照条件、浸提溶剂种类、浸提溶剂体积和浸提时间等对金粟兰叶绿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避光条件下,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比单独用丙酮或乙醇浸提快,其中丙酮和95%乙醇混合液(体积比3:1)提取速度较快而稳定,是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叶绿素的提取量可达2.739mg/g,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液体积10~15ml、浸提时间6.0h;金粟兰叶绿素在9种提取液中稳定性良好,在室内自然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叶绿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蓝型黄籽油菜GH06和甘蓝型黑籽油菜P174为亲本,通过“单粒法”连续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而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7年和2008年群体中每个株系的角果皮叶绿素含量进行QTL分析。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结果共检测到9个QTL,单位点贡献率在5.75%~10.82%之间,其中在第7连锁群有QTL重叠的区域。本研究认为油菜角果叶绿素含量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很大,与这些QTL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及其相关光合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少量油菜种子含油量快速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一种高通量的、测定少量油菜种子(约200mg)中粗脂肪含量的超声波提取装置,通过对种子浸泡时间、超声波提取时间、超声波提取温度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1.5h,超声波提取时间60min,超声波提取温度50℃。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测得同品种油菜籽样品中粗脂肪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6%(n=8),具有较好的重现性;且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相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超声波提取法可满足一般少量油菜种子中粗脂肪含量的准确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为油菜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少量样品含油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浸提法测定玉米叶绿素含量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玉米叶片为试材,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溶剂浸提液提取叶绿素的效率及低温冷冻对叶绿素提取的影响。试验中采用叶绿素仪先预叶片;冷冻—高温快速浸提试验,采用先称取样品,后冷冻方式。结果表明:室温(25℃)下,浸提法要优于研磨法,混合液浸提叶绿素比单独用丙酮或乙醇浸提快,其中丙酮∶乙醇=2∶1的浸提液浸提速度快而稳,是试验中最佳的叶绿素提取方法。最佳浸提时间在浸提16h时。叶片冷冻处理后,快速浸提能够缩短叶绿素浸提时间。由于受光照、高温的影响,测定值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波提取芹菜中槲皮素,采用正交试验L16(4^5)对芹菜槲皮素成分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芹菜槲皮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泡4 h,超声波功率320 W,乙醇浓度90%,液料比25∶1,提取40 min,在此条件下芹菜槲皮素的提取率最高,达0.2221%。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压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张格  张玲玲  吴华  张守勤 《茶叶科学》2006,26(4):291-294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通用正交试验法,以茶多酚粗品收率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浸泡时间对茶多酚的影响因素,并与回流提取法比较研究茶多酚的超高压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为60%乙醇,压力为200βMPa,浸泡时间为0.5βh,保压时间为3βmin,得率是28.92%。超高压提取出的粗品收率比回流提取的高出25.3%,茶多酚的收率则比回流提取高出32%。超高压提取要比回流提取收率高;而且提取液澄清、透明,存放一年半后毫无变化。如果工业应用后,必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比较液氮研磨样品与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对6种提取橡胶树叶片转化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研磨法对转化酶活性影响很大,特别是中性/碱性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的酸性转化酶已基本失活,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丧失也比较严重。利用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用Hepes-NaOH法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472.44 μmol(glucose)/[g(FW)·h]; 虽然磷酸-柠檬酸法获得的粗酶液的蛋白含量较低, 但其酶活性高达441.61 μmol(glucose)/[g(FW)·h]; Tris-HCl法提取的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 达35.83 μmol(glucose)/[g(FW)·h]。从转化酶的比活力看,磷酸-柠檬酸法最佳,所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比活力约为Hepes-NaOH法的4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橡胶树叶片转化酶的提取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山地五月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山地五月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料液质量体积比1∶10、提取温度90℃,加热回流提取2.0 h,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测得山地五月茶总黄酮的含量为(4.548 6±0.041 5)mg/g。本研究建立了山地五月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为山地五月茶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携带标记性状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本研究以携带花叶、高含油量、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等不同性状的油菜种质为亲本,通过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定向筛选,获得花叶、高含油量且早熟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田间调查和品质分析表明:恢复系4061R叶型为花叶,生育期为210 d,株高156.2 cm,每角粒数20.1粒,单株角果数300.2个,千粒重4.3 g。在上海种植密度为18.5×104株/hm2的条件下,4061R实际产量为2219.7 kg/hm2;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其种子含油量为50.6%、芥酸含量为0.7%,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19.6 μmol/g,该恢复系综合性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油菜角果数量及关键表型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替代人工方式考种油菜、观测角果,研究了一种用于测量批量角果的数量和关键表型参数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设计了角果散铺和图像采集装置,利用拨动加振动的方式将堆积角果均匀散开并拍摄视频;使用二维码作为标记块,以有效地提取关键帧并拼接为包含全部角果的整幅图像;提出了基于凹点提取与匹配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各种形态下的重叠角果,准确率达到98%以上。在关键表型参数测量中,利用了最大类间方差法以判断角果的正置或侧置姿态,以此估计角果横切面的近似椭圆长短轴,再计算角果的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检测精度,对不同品种的油菜适应性较好,长度、表面积和体积的估计误差分别不大于2.9%、4.8%和5.0%。该方法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方式的油菜考种,为相关农业科研领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河北等地冬油菜的水分管理,明确冬前灌溉对河北冬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12个白菜型冬油菜及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品系),进行冬灌处理,统计越冬率,测定叶片及角果的氮、磷、钾含量,考察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冬灌可以有效预防油菜冻害、提高越冬率,有利于油菜返青后的生长、农艺性状的改善及产量的形成。与对照(不进行冬灌)相比,冬灌处理对冬油菜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供试油菜品种的越冬率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且分枝部位高度、株高等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显著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33%、90.3%、14.5%;6个供试冬油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与果皮中的钾含量均高于其它器官。  相似文献   

15.
余甘子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子果实干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等6个因素对余甘子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溶剂浸提余甘子多酚的提取率,以乙醇最好,在本实验考查范围内,乙醇水溶液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2 h、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2次和料液比1 ∶ 25,在此条件下余甘子多酚提取得率最高,达到145.85 mg/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灵芝粉末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试验试剂,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灵芝抗氧化物质的超声波醇提取工艺,并得到了灵芝抗氧化物质醇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固液比(g:m L)为1:30,在25℃条件下提取20 min。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分子标记和KASP技术以ZS11作轮回亲本构建了叶绿素主效QTL单位点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基于DH群体和单位点近等基因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宁和互助两个环境中,DH群体叶片SPAD值呈正态分布,双亲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F1的SPAD值呈偏高值分布,表明该性状为部分显性,且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群体叶绿素的含量不同,高海拔和低温条件下SPAD偏高;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SPAD值与单株产量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样本量的减少而增加;单株产量在两组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遗传连锁图置信区间,开发了2个多态性较好的共显性InDel标记和基于KASP技术的6个分型较好的SNP标记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筛选的候选标记。本研究为油菜高叶绿素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标记基础,为高光效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醇改性大豆蛋白制豆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乙醇改性大豆蛋白对木材用豆胶的胶粘性能的影响.乙醇可使大豆蛋白发生部分变性,使蛋白分子中疏水性基团暴露出来,以提高豆胶的耐水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条件:乙醇浓度30%,蛋白与水质量比1:9、改性时间45 min、改性温度75℃.将上述最佳条件下制得的豆胶施在胡桃木样品上,经三个循环的48 h水浸泡和48 h空气干燥后剪切强度由未浸泡前的81.6 MPa降至73.9 MPa,仅下降了9.4%.结果表明:乙醇改性后的豆胶的粘接强度和耐水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比较液氮研磨样品与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对6种提取橡胶树叶片转化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研磨法对转化酶活性影响很大,特别是中性/碱性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的酸性转化酶已基本失活,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丧失也比较严重.利用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用Hepes-NaOH法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472.44 μmol (glucose)/[g (FW)·h];虽然磷酸-柠檬酸法获得的粗酶液的蛋白含量较低,但其酶活性高达441.61 μmol( glucose)/[g( FW)·h];Tris-HCl法提取的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35.83 μmol( glucose)/[g(FW)·h].从转化酶的比活力看,磷酸-柠檬酸法最佳,所提取的叮溶性转化酶比活力约为Hepes-NaOH法的4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橡胶树叶片转化酶的提取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五味子藤茎粉末为试验材料,以乙醇为提取试剂,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五味子藤茎抗氧化物质的超声波乙醇提取工艺,并得到了五味子藤茎抗氧化物质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g/mL),温度40℃,乙醇浓度65%条件下提取40min时,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